《非对称风险》(读书笔记,2021.10.21)

2024-05-04 02:28

1. 《非对称风险》(读书笔记,2021.10.21)

《非对称风险——风险共担,应对现实世界中的不确定性》,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第一卷 绪论 
  
 安泰俄斯之死
  
 对称性
  
 不确定性的共同基因
  
  第二卷 初探代理人问题 
  
 第1章 为什么每个人都必须吃掉自己捕到的海龟:不确定条件下的公平性问题
  
  第三卷 最大的非对称性 
  
 第2章 最不宽容者获胜:顽固少数派的主导地位
  
  第四卷 狗群中的狼 
  
 第3章 如何合法地控制他人
  
 第4章 别人为你承担风险
  
  第五卷 活着就要承担风险 
  
 第5章 模拟机中的生活
  
 第6章 聪明的白痴
  
 第7章 平等和风险共担
  
 第8章一个叫林迪的专家
  
  第六卷 再探代理人问题 
  
 第9章 外科医生看起来应该不像外科医生
  
 第10章 只有富人受害:其他人的偏好
  
 第11章 行胜于言
  
 第12章 事实是真的,新闻是假的
  
 第13章 经营美德
  
 第14章 和平,不靠条约,也不靠战争
  
  第七卷 宗教、信仰和风险共担 
  
 第15章 他们提到宗教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第16章 信仰是一种“风险共担”
  
 第17章 教皇是无神论者吗?
  
  第八卷 风险和理性 
  
 第18章 如何对理性保持理性
  
 第19章 承担风险的逻辑
  
 
  
  
  第18章 如何对理性保持理性 
  
 先有生存,然后才有真理和科学。
  
 要实现完全的遍历性,就不能有吸收壁,也不能有实质性的不可逆性。
  
 很多看似不合逻辑的决定背后,都有着深层次的生物学动机。
  
 肯·宾摩尔:人的任何决策和行动都在主动显示自己的偏好。
  
 用信仰评判一个人是不科学的。信仰无所谓是否理性,理性只存在于行动之中。只有站在进化的角度上,才能评判一个行动是否理性。
  
 只通过询问的手段,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人们真正在想些什么,下一步打算做些什么,因为他们自己都不知道。重要的是观察他们花钱买了什么。
  
 如果某些错误的代价较小,主动去犯这些错误反而是理性的做法,因为错误会给你带来新的发现。
  
 倡导“风险共担”,不关心别人说什么,只关注他们做什么,以及他们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天然形成的偏执也许是一种有效的风险防控手段和自我保护机制。
  
 我们并没有充足的证据来讨论哪些人的信仰是不理性的,理性只涉及一个人的行为。
  
 你愿意为一个事物承担多大的风险,揭示了你对该事物的信任程度。
  
 唯一能够在实践中用数学方法严格定义的“理性”是:奉之则生。如果人们相信并遵循某个信念,并在此后的随机性考验中存活了下来,那么这个信念(以及对它的信奉)就是理性的。因此,任何妨碍个人、集体和部落生存的东西都是不理性的。迷信中的预防性原则,恰恰是理性的风险管理措施。
  
 理性并不是那些可以用清晰的语言描述的因素,理性只有一个内涵:帮助生存,避免毁灭。
  
 林迪效应:事情的发生未必都是有起因的,但事物能幸存下来必定是有原因的。
  
 理性就是风险管理。
  
 
  
  
  第19章 承担风险的逻辑 
  
 从事任何伟大事业的首要条件是生存,而非其他。
  
 不要混淆集合概率与时间概率。
  
 在生活中要尽量保持对风险事件后果的敬畏,因为爆仓不仅会让人前功尽弃,而且会让人永远出局。在爆仓风险面前,成本收益分析变得微不足道。
  
 物理学家奥利·彼得斯与默里·盖尔曼:社会科学研究中与概率相关的所有结论都存在缺陷,甚至是无可救药的致命缺陷,混淆了集合概率与时间概率。
  
 遍历性:如果有一个随机过程,其过往的历史概率不能适用于其未来的情况,那么这个随机过程就不具有遍历性。因为系统存在一个类似于叫停的机制,就是一个有吸收壁的随机过程,一旦被吸收壁吸收,就不能回到随机过程中继续游戏了。由于不存在任何可逆性,这种情况成为爆仓。这里的核心问题是,一旦存在爆仓的可能性,那么成本收益分析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我始终认为风险厌恶情绪是不存在的,所谓“追涨杀跌”行动,实际是为了活下来以便将来实现投资回报的遍历性,人们只是想尽力避免财务自杀,从而对尾部风险采取了特定的预防措施。
  
 整体系统的稳定性有赖于系统各部分的脆弱性。只有当人类个体的生命较短的时候,人类才可能在代际间实现基因变异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而以个体的脆弱性换取整体的强韧性。
  
 勇气是为了更高层级的利益而牺牲自己。
  
 人们可能会喜欢风险,但肯定厌恶爆仓、破产和毁灭。
  
 如果一个策略有可能触发爆仓风险,那么无论多么大的收益都得不偿失。
  
 摧毁系统的风险和系统内部的波动是两个物种。
  
 你承担的每一个风险累积起来最终会导致你的预期寿命缩短。
  
 理性就是避免系统性毁灭。

《非对称风险》(读书笔记,2021.10.21)

2. 《非对称风险》

本书作者塔勒布是研究不确定性的专家,他把自己对风险与不确定性的长期思考写下来,著书立作,写成了《黑天鹅》《反脆弱》《随机漫步的傻瓜》等著作。
  
 本书进一步探讨了触发黑天鹅事件的一个系统性原因,也就是,市场参与者所承担的风险和收益是不对称的。塔勒布把由此引发的风险叫做“非对称风险”。本书主要围绕三个点展开的,
  
 1、除了金融市场,人类社会中还有哪些非对称风险?
  
 2、对抗非对称风险,要采用“利益攸关”原则。
  
 3、“利益攸关”原则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和决策工具。
  
 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的主要法律和宗教谕令,都是基于“对称性原则”,来对抗非对称风险,从而避免系统性毁灭。塔勒布的估计,只要人群中有3%~4%的顽固少数派,那么,最终整个群体的人都会服从少数派的偏好和选择。“少数派主导”的本质,就是由少数人获得收益,而把成本分担给大多数人。
  
 二、塔勒布认为要对抗不对称风险,最好的办法是执行一个规则,叫做“Skin in The Game”,这也是这本书的英文原名。就是不能置身事外,而要切身投入到一项事业中,为自己的决策担当风险,承受损失。他对某件事的看法,见解如果不涉及他自身的投入,那么他的看法其实不具有说服性。总之,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没有做到“利益攸关”,那么他对这件事发表的看法、提供的建议,很可能是靠不住的。对抗非对称风险,最有效的办法是采用“利益攸关”原则。一个人只有真正投入成本、承担风险,才能避免“站着说话不腰疼”,他的意见才值得被重视。周洛华博士说过一句比较精辟的话,他说:“人类的决策过程主要是由激素推动的。知识、经验和理智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大,我们往往是在做出决定之后,再用智慧去寻找证据以便证明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在决策过程中,常伴有心跳加快、手心出汗、额头发冷和主观忽略部分事实等现象,这些都说明了包括肾上腺素在内的多种激素参与了决策过程。如果决策者本人不承担决策失误的风险和损失,他就不能身临其境地在压力下产生这些激素,也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这段话充分表明,“利益攸关”是我们获得真知、正确决策的前提。如果站在“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保持冗余是非理性的,因为它意味着资源闲置和效率低下,但是这可以提高你的生存能力,比如人体的生理结构。人们还普遍具有一种“损失厌恶”的心理,就是对亏损的反应要比对收益的反应强烈得多。然而塔勒布认为,如果站在提高生存几率的角度看,厌恶损失和夸大风险,恰恰是一种理性行为。因为现实中的风险是概率未知的,一旦发生,那么你很可能会直接挂掉。
  
 生活中最核心的非对称风险:如果一个策略有可能触发爆仓,那么,无论多么大的收益都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塔勒布说,真正的理性,就是避免系统性毁灭。
  
 人类社会由于公正问题,存在着许多非对称现象,比如信息、权力-责任等不对称,以及“少数派主导”等等。由这些非对称现象导致的风险,就叫“非对称风险”。塔勒布认为,对抗非对称风险,最有效的办法是采用“利益攸关”原则。一个人只有真正投入成本、承担风险,他的意见才值得被重视。而且,“利益攸关”不仅仅是一项风险规避原则,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和决策工具。没有“利益攸关”,我们就无法获得反馈、从错误中学习,系统也无法进化。如果从“利益攸关”的角度出发,真正的理性不是“利益最大化”,而是提高自己的生存几率,避免系统性毁灭。

3. 《非对称风险》读后感

初读这本书的时候,很像在做一个拼图游戏,每一章节,都是独立存在但残缺的,每一章都包含了丰富的知识与经典思维,而把全书读完才算把这幅拼图拼完,另外,这本书也非常适合做成思维导图。
  
  
 
  
 塔勒布不确定系列丛书,包括, 随机生存的智慧,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反脆弱,非对称风险, 后面三本非常适合做成一个串烧,结合着来看。
  
  
 非对称风险核心观点是—— 阐述风险共担的重要性,作者推崇实践实干,通过自身风险推动社会进步,全书富有颠覆性思维深刻严谨,十分精彩。 
  
  
  
   
  
  01.什么是非对称性?能带来什么风险? 
  
  
 当你去医院就诊时:
  
 一个处事干练,谈吐得当,体形匀称,身材精致,谈吐不俗,而且桌子上放着毕业文凭,显示出它出自常春藤名校。
  
 另一个医生,穿着邋遢,身材肥胖,看起来像一个屠夫,而且办公室上也没有任何文凭,这暗示着他的教育背景不怎么样。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第一个。
  
  
  好看的苹果,不一定好吃。 ——这就是一种不对称性,那些外表看起来很好的未必是真的。比如真正有知识的人看起来不像知识分子,而老练的小偷看起来不像小偷,因为看起来像小偷的都已经关进监狱。
  
  
 
  
 
  
 
  
 例如在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交易双方,只要其中一方掌握的比另一方信息更多,就可能出现欺诈行为。(非对称风险的背后是公正问题,触及人类社会根本的问题。)
  
  
 现代社会中,不对称性存在于每个角落。非对称风险,属于一个概念工具,只是提供了对现象的解释。
  
 
  
  
  02.应对风险的原则,利益攸关和风险共担。 
  
  
 
  
 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和外部压力时,只有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并亲自承担风险,才能正确的面对生活中的风险。——也就是反复提到的风险共担。
  
  
  所有的行为都是有代价的,任何一种收益的获得都需要付出成本。 
  
  
 
  
 生活本就是承担风险的过程,为最困难的任务准备最负责任的肩膀。作者呼吁我们建立一种——做出决定,享受权利,承担后果与责任相互之间的平衡机制。
  
  
 如果你想要获得回报,你必须承担风险,而不是让别人替你承担损失,如果你把风险强加给别人,你就必须给他们一定补偿,你对待他们必须象你希望他们对待你那样,总之你必须无私且公平的承担整个事情的后果。

《非对称风险》读后感

4. 《非对称风险》-2

非对称现象之母——少数派主导规则:
  
 永不妥协的少数派全身心地投入“风险共担”,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最终,整个群体的人都会服从于少数派的偏好和选择;
  
 非对称现象之母——少数派主导规则:
  
 永不妥协的少数派全身心地投入“风险共担”,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最终,整个群体的人都会服从于少数派的偏好和选择;
  
 进一步,永不妥协的少数派主导了整个群体的偏好和选择后,会被误认为是群体内多数派的偏好和选择;
  
 因为我们的科学直觉不习惯处理这类问题,所以很多时候人们并不能主动意识到少数派主导规则。
  
 少数派主导规则:一小部分人绝不轻易妥协,而且又品德高尚,他们凭着勇气参与一对风险共担中,他们的抗争和坚持使得社会运转良好。
  
 作者的亲身经历: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一直在喝符合犹太教仪轨的饮料。
  
 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少部分只喝符合犹太教仪轨的人主导了大部分的食品市场,使大部分并不在意犹太太教仪轨的人被动喝上了符合犹太教仪轨的饮料。
  
 
  
  
 发生少数派主导现象有两个主要因素:
  
 人口的空间分布很关键:
  
 如果少数派集中生活在某一特定区域,少数派主导现象不会发生;
  
 如果少数派平均分散在人群中,这个现象就会发生。
  
 成本很关键:当成本不需要显著上升时,才有可能发生少数派主导现象。
  
 这些顽固少数派的特征:固执、排他、不妥协,全身心地投入“风险共担”
  
 
  
  
 作为定投人生课堂的一员,我非常了解自己在加入定投人生课堂之前便是一个温和的多数派,人生的价值观是普适主义,以迎合大众为正统。
  
 而现在的我完全成为了之前的自己完全看不懂的那种人:固执、不妥协,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思考,对自己和身边的世界完全有了和之前截然不同的思考,并且不仅不再在意自己与身边世界所有的格格不入,反而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愈加坚定于自己的信念——我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依靠学习,我也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就算全世界都在嘲笑我。
  
 虽然目前来说,自己身边基本找不到与自己持有相同价值观的同路人,但是因为定投人生课堂的存在,让我认识到,与自己一样被改变、被改造的人,也许发生在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长河中,我们终将汇聚成一股洪流,冲刷、裹挟,也被冲刷、被裹挟,终于改变自己和这个世界。
  
 成为长期主义者就像成为穆斯林一样,是一件不可逆的事情,持续的学习思考会愈加坚定我们的信仰。
  
 
  
  
 整个社会的进步,无论是在经济还是道德层面上,都源于一小部分人的推动。
  
 少数人主导了这个世界,绝大多数的人都只是跟随者,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方向,而少数人就是那个方向。
  
 只要有顽固少数派发挥与其数量不相称的作用就能推动社会进步。我们需要的只是非对称性,以及全身心投入“风险共担”的少数人。由于非对称性在现实世界几乎普遍存在,因此,我们真正需要的就是固执己见的少数派。
  
 如果我作为一个在学习成长人生上的少数派,经常对身边的环境,特别是对自己最亲近人的状态感到非常无奈。
  
 毫无疑问我是少数派,而他们是多数派。
  
 我发自己完全无力改变身边的多数派,不是说世界是被少数派改变的吗?我想原因是因为我自身的能力太弱,并且没有做到“风险共担”。
  
 在学习这件事情上的“风险共担”,是花了时间、精力,结果如何。首先我必须先将自己的时间、精力投入进去,然后承受一个长期之后的结果。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自己正在做的是一件虽然需要“风险共担”,但却是完全没有风险的事情。很简单,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只要你保持长期的投入,结果是一定会有收益,并且是非常大的收益的。
  
 而之前我之所以在影响身边的人这件事情非常无语且无奈且备受打击,便是因为我自己还没有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做到“风险共担”,也就是说,没有得到巨大的收益,并且让身边的大多数人看到,又如何能够做到发挥自身价值推动身边的世界为我改变呢?

5. 《非对称风险》读书心得(二)

第五卷      活着就要承担风险 
  
  第5  章    模拟机中的生活 
  
 一、生活是需要付出某种牺牲和承担某种风险的
  
 1. 只有承担了风险并做出了牺牲,那才是你的生活。如果你不承担风险(而且有时候这些风险还是不可逆的,带来的后果是不能修复的),你就不能真正在实践中探索和前进。
  
 2. 可能有人会反驳说只要你进入思想机器,你就可以体验到自己参与了“风险共担”,经历了和实际完全相同的痛苦和后果。但前提是你待在机器里,那台机器对你的生活没有不可逆转的伤害,关掉电源以后也不会对你以后的生活产生影响,那里面没有单向流逝的时间。
  
 3. 你宁愿相信一个失败却真实的人,因为瑕疵、伤疤和性格缺陷,你确信他是一个普通人,而不是幽灵。
  
 二、我的思考
  
 1.为什么说生活需要承担风险并做出牺牲?为什么啃老躺赢的生活不值得一过?
  
  生活总要承担风险和作出牺牲的,这是真实世界普通人的人性决定的,是在实践中探索和前进的结果,是进化的动力。啃老躺赢的生活没有做到风险共担,是违反自然规律的、遭人唾弃的行为。
  
 2.为什么少说话、多做事、先做再说,宁可只做不说也不要只说不做!
  
 只说不做的人,读书虽多,却不求于心,以至知识沦为他们炫耀自己的工具,做不出正确的决策,也无法应对黑天鹅事件,无法决定自己的未来。
  
 3.为什么说践行定投人生课堂价值观会让你过上真正有尊严的生活?
  
 定投人生课堂推崇长期主义,待续定投,这一种实干精神,也是最划算的生活方式,会得到大家的尊重。
  
 4.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哪句话?
  
 如果你不承担风险(而且有时候这些风险还是不可逆的,带来的后果是不能修复的),你就不能真正在实践中探索和前进。
  
 
  
  
  第6章  聪明的白痴 
  
 一、不参与“风险共担”的“白知”
  
 1. 那些对公众切身体会缺乏切身了解的政策制定者,那些试图影响公众的小圈子里的记者,那些常春藤盟校或牛津剑桥等其他名校教育出来的所谓专家,他们一直想劝谕、告诉、指导乃至操纵社会公众应该:(1)做什么;(2)吃什么;(3)说什么;(4)想什么;(5)把票投给谁。
  
 2. 人们还不如依赖自己的生物本能或者干脆听从祖母的建议(或法国作家蒙田和其他经过岁月考验的经典知识),因为祖母比那些制定政策的书呆子要可靠得多。
  
 3. “白知”(intellectual yet idiot),它特指那些高智商的聪明的白痴。“白知”是现代化的产物,他们从20世纪中期就开始扩散,如今已是遍地开花,我们现在的生活正由这群没有参加过“风险共担”的人控制着。
  
 二、我的思考
  
 1.何为聪明的白痴?即白知?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聪明的白痴指那些读过点儿书就自认为是博学鸿儒的人,“白知”就是特指那些高智商的聪明的白痴。
  
 他们的特点是:时刻掌握着自己的一言一行,很在意它们对自己声誉所产生的影响;根本就不参加“风险共担”,不愿意承担任何风险和责任;他们现有的智慧还不足以让他们明白智慧的定义,他们的主要技能就是通过入学考试或撰写论文。
  
 2.为什么说践行定投课堂价值观可以帮助你远离白知?
  
  践行定投课堂崇尚长期主义,把读书作为第一要务,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经验,让人懂得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有风险的,并用自己的行动风险共担,从而远离那些只有理论知识、不知变通的“白知”。
  
 3. 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哪句话?
  
 “白知”总是将那些自己无法理解的行为定义为反常、特例、病态和非理性,却没有意识到可能是自己的理解力有限。
  
 
  
  
  第7章  平等和风险共担 
  
 一、不平等vs不平等
  
 1. 这世界上有两种不平等:
  
 一种是人们容忍的不平等,普通人的理解能力和那些英雄人物的远见卓识之间就存在着不平等。比如,爱因斯坦、米开朗琪罗,人们会很自然地成为他们的粉丝,你会喜欢去模仿他们,还会渴望成为他们那样。
  
 另一种是人们难以容忍的不平等,因为那家伙看起来就和你差不多,但是他会操纵系统谋求私利、寻租、获取不正当利益。这一类人包括银行家、发家致富的官僚、西装笔挺的公司高管,以及攥着巨额奖金在电视上夸夸其谈的人。你对他们的态度不是忌妒,而是愤怒,一看到他们昂贵的汽车,你就会感到愤懑和痛苦,他们让你感觉自己被矮化了。
  
 2. 人们憎恶的并不是那些自己承担风险的富人,他们真正憎恶的是那些身处高位却不承担风险的人,这些人并没有用身家性命参与“风险共担”。
  
 3. 生活的不平等就意味着财富分配的零和游戏。真正的平等是概率上的平等。只有“风险共担”能防止系统崩溃。
  
 二、静态和动态
  
 1. 静态的不平等只是一张瞬间抓拍不平等现象的照片,它不能告诉你在今后漫长的历程中还会发生什么。10%的美国人在其有生之年将有机会挤进前1%的收入排行榜,并待上1年;超过一半的美国人将挤入前10%,并待上一年。很显然,美国的数据和更加静态(但名义上更加平等)的欧洲是不同的。
  
 2. 动态的(遍历的)不平等,需要完整地考虑未来和过去。让社会更加平等的方式,是迫使处于顶层的富人(参与“风险共担”)始终承受着退出富豪榜前1%位置的风险。流动性意味着底层的穷人可以变富。
  
 3. 动态的平等就是要重建遍历性,从而使得概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可以相互替代。完全遍历性的反面是一种吸收态。
  
 三、不平等,财富和垂直社会化
  
 1. 知识分子为什么如此关心社会的不平等问题?那是因为他们本能地用等级社会的眼光看世界,他们关心自己的社会地位。其实还有一个深层次的病理学原因,那些培养了他们的名牌大学平时讨论的话题大都是有关等级社会的,而现实世界的大多数人并不为此感到困扰。
  
 2. 工业化社会以后的富人在社交上隔绝了穷人,穷人对于他们而言变得理论化了,成了教科书上的概念。因为知识分子认为他们有权把穷人当成一个观念来对待,一个由他们创造的观念。因此,他们确信自己知道什么才是对穷人最有利的。
  
 四、数据,随便什么数据
  
 1. 如果我们在真实世界里遇到一个专家使用各种图表呈现大量数据,那么这并不能说明他很严谨。当我们的逻辑是正确的时候,只需要一些有意义的数据稍加修饰;而当我们试图证伪某一观点时,一个反例就足够了。
  
 2. 概率论、统计学和大数据分析的核心不是数据,而是基于观测得出的逻辑——尤其当观测数据不足时,逻辑就至关重要了。
  
 3. 当你买一本厚厚的、用成吨的图表和表格来证明某一观点的书时,你一定要小心:这往往意味着大量无关紧要的数据没有被作者筛选掉,而真正重要的观点却还没有被提炼出来。但是对于普通大众和没有统计学基础的人来说,这些图表看起来很有说服力,简单的真理就这样被复杂的数据替换掉了。
  
 五、我的思考
  
 1.世界上存在两种不平等,但其中一种不平等让人难以忍受,这种不平等指的是?
  
 这种不平等指是有些人会操纵系统谋求私利、寻租、获取不正当利益,这些身处高位却不承担风险的人并没有用身家性命参与“风险共担”,让人难以容忍。
  
 2.为什么应该支持亲身参与“风险共担”获得财富的富人担任公职?
  
 亲身参与“风险共担”获得财富的富人,他们的财富本身就是能力的证据,另外,他们绝不轻易妥协,而且又品德高尚,他们的抗争和坚持使得社会运转良好。
  
 3. 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哪句话?
  
 那些不参加“风险共担”也不承担公司经营风险的高管,只会享受公司业绩增长带来的好处,而不会承担公司业绩下滑的损失。
  
 
  
  
  第8章  一个叫林迪的专家 
  
 一、林迪效应
  
 1. 林迪是一家纽约的熟食店,附近就是百老汇,有些演员卸妆之后会聚在这家店里聊天,他们对正在演出的剧目和其他演员评头论足,然后人们发现了一个规律,那些已经连演100多天的演出,总能吸引到足够多的观众支持其再演100多天,已经演了200多天的也还能再演200多天,这就是所谓的“林迪效应”。
  
 2. 可以使用脆弱性和反脆弱性来解释林迪效应,正是“脆弱性”直接导致了林迪效应。作者将脆弱性定义简化为针对混乱无序状态的敏感程度。
  
 3. 脆弱的东西对波动性和其他压力源有着非对称性的反应,会从中受害而非受益。
  
 4. 从概率论上讲,波动和时间是一回事情。因此,引进“脆弱性”这个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牢固树立这样一个理念,即检验一切事物最有效的手段是时间。
  
 二、谁是真正的专家?
  
 1. 时间以两种方式来考验我们。首先是衰老和死亡。事物会死亡,是因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钟,这个过程被称为衰老。其次,还有危险和意外事故。我们在现实世界里遇到的是二者的组合:你在衰老的同时,往往不能敏捷地应对突发事故。
  
 2. “林迪”不会衰老,只会消亡,只要它还活着,它的预期寿命就会随着时间延续。只有那些无生命的事物才不会腐烂变质,它们就是林迪。林迪可以包括观点、书籍、技术、程序、制度和政治体制,这些事物没有导致其自身衰老和消亡的生物钟。
  
 3. 有了“林迪”,专家就不再是专家了,我们不再需要顶级专家来评判排名比他靠后的其他专家的水平了。脆弱性是发现问题的专家,光荣归于永恒的时间和强韧的幸存者。
  
 4. 当一个人的命运不依赖于同行评议时,他才是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只有当你在乎未来人们对你的评价时,人们当前对你的评价才是重要的。
  
 5. 媒体表扬是反向指标。获奖就是诅咒,任何东西一旦带有竞赛的意味,就会扼杀对知识的探索。
  
 6. 如果一个人将其个人的最大利益注入某项事业,那么他在这项事业上的言论往往最可靠也最令人信服,一个人参与“风险共担”的程度越高,他的话就越可信;而那些不做任何具体贡献也不承担任何风险(却只想着自己地位和利益)的人,他们的话是最不可信的。
  
 7. 在林迪效应下,一个事物需要由时间来检验其强韧性,也就是说,要把一个事物置于有风险的情况下检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其最终的生存状况就是最终检验的结果。如果做这件事情的人在做的过程中承担了某种风险,这个事情成功地穿越了几代人之后继续运转自如,那么这个事物就是合格的。
  
 三、我的思考
  
 1.何为“林迪效应”?
  
 “林迪效应”是指经过时间考验获得人们支持的事物,它的预期寿命就会随着时间延续。
  
 2.谁才是真正的专家?
  
 脆弱性是发现问题的专家,一个事物需要由时间来检验其强韧性,也就是说,要把一个事物置于有风险的情况下检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其最终的生存状况就是最终检验的结果。因此,时间才是真正的专家。
  
 3.如果你是一位商人或者作家……,请问其他商人、作家(同行)对你的评价重要吗?
  
 只有当你在乎未来人们对你的评价时,人们当前对你的评价才是重要的。但我要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只在在乎时间对我的评价,同行的评价并不重要。
  
 4. 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哪句话?
  
 你现在的同行是宝贵的合作者,而不是最终的评判者。
  
 
  
  
  第六卷  再探代理人问题 
  
  第9章  外科医生看起来应该不像外科医生 
  
 一、外貌和能力之间关系
  
 1. 假设你需要选一位外科医生给你做手术,第一位医生外表干练,带着一副银丝边框眼镜,体形匀称,身材保持得很好,双手十分精致,谈吐不俗且举止优雅,一头银发梳得整整齐齐;第二位医生看起来像一个屠夫,身材肥胖,有一双大手,谈吐粗俗,外表邋里邋遢。如果要我来选,我就会克服以貌取人的倾向,立即选择那个屠夫给我主刀。
  
 2. 如果一个人看起来不像是干这一行的,却又在这一行干了很长时间,这说明他需要比别人克服更多的困难,更值得信任。这种困难来自病人以貌取人的天然倾向带给他的不信任感,他一定是用卓越的医术成功地扭转了别人对自己不利的第一印象,否则他早就被淘汰了,根本干不了这么久。所以,我们应该感谢“风险共担”的作用:时间和现实联手帮我们过滤掉了那些能力不足的人,而时间和现实并不在乎长相。
  
 3. 一个人的外表和他的财富是互补的,一个人如果很有钱,那么他看起来一定不像你想象中的富人,反之亦然。
  
 4. 所以下次你挑选书籍的时候,如果看到作者的照片是他站在一大排书架前,系着一条宽领带,抱肘做沉思状,那么你还是算了吧。同样的道理反过来说也一样,老练的小偷看起来都不像小偷,看起来像小偷的家伙都已经在监狱里了。
  
 二、绿色木材谬误
  
 1. 绿色木材谬误:有一个人是专门做木材生意的,他一直以为自己卖的“绿色木材”(Green Lumber)是被漆成绿色的木材,而从不知道它们其实是指被新近砍伐下来还没有干的木材,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卖的是什么就糊里糊涂地发财了。相比之下,讲述这个故事并知道木材所有细节信息的人却破产了。
  
 2.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需要知道的信息和他所能够理解的信息,往往是不相匹配的。这并不是说细节不重要,而是那些我们很想去了解的细节,往往会把我们的注意力从真正核心的价格形成机制上引开。
  
 3. 怎样才能雇到一个成功的交易员?一是他有过硬可信的交易记录,二是你完全理解不了这些交易的细节。在任何交易活动中,你都不必去挖掘隐藏的细节信息,真正有用的信息只会通过林迪效应显露出来。从另一个方面讲:那些表述得很清晰、很准确、连傻子都能理解的信息,恰恰就是傻子们的陷阱。
  
 三、复杂与简单
  
 1. 那些从不参与“风险共担”的人总喜欢把事情弄得复杂(以便他们自己操控),当方案的制定者和方案本身都没有参与过“风险共担”时,原来的问题就会变得更复杂。
  
 2. 那些被训练、被选中去寻找复杂方案的人,是没有动机去探索简单方案的,他们靠制造复杂方案谋生。
  
 3. 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应该直击问题本身。不幸的是,现实世界中许多问题的解决方式都受到了复杂方案制定者的干预,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利益所在,他们所受的教育使得他们只会做复杂方案。
  
 四、我的思考
  
 1. 何为绿色木材谬误?
  
 有个做绿色木材生意的人发了财,但他并不知道绿色木材的真正含义,而另一个同样做绿色木材并了解该细节的人却破产了。这说明把注意力放到细节上会忽视真正核心的信息。
  
 2.为什么永远不要为花里胡哨又复杂的程序和流程买单?
  
 因为复杂的程序和流程往往是制定者为了自己便于操纵而故意所为,如果方案的制定者和方案本身都没有参与“风险共担”,我们盲目参与只会为他们买单。
  
 3.为什么你要避开那些喜欢把问题复杂化的家伙?
  
 现实世界中许多问题的解决方式都受到了复杂方案制定者的干预,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利益所在,我们参与时就成为牺牲品。
  
 4. 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哪句话?
  
 社会进步并非是由高水平的教育机构推动的,恰恰相反,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是由居民财富水平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就是一种奢侈的消费)。
  
 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在教育上投入过多,而是不断定投来积累财富,从而提高自己的整体能力。

《非对称风险》读书心得(二)

6. 读《非对称风险》读14章

第14章 和平,不靠条约 也不靠战争
  
 一:在作者看来,为什么不去干涉他国事物,让“风险共担”的双方去处理实际事物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因为参与风险共担的人考虑问题的时候,会脚踏实地,现实的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会像干涉主义的“白知”那样热衷于地缘政治和宏大而抽象的原则,而后者的干预总是导致冲突。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感兴趣的是和平共处和求同存异,而不是政客和官僚机构感兴趣的地缘政治和宗教战争。
  
  
 因为作者所在的国家就曾饱受战火的纷扰,这可能也是他更加关注和平问题,以及对干涉别国内政的国家十分反感的原因吧。
  
 在和平问题上,作者也更加有发言权,而且他也感受到了很多政客打着和平的旗号,但是其目的是为了操控别的国家或从中获益。
  
 而且通过读今天的内容让我感受到和平不是靠战争,不是靠条约,而是要靠贸易往来。因为最终人民都是要生活的,生活就要有贸易,因为贸易上的往来可能能够带来更加长久持续的和平。这又让我想到了丝绸之路。
  
 干涉他国事务,就像一个狭小的厨房挤进太多厨师一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就是:两个孩子吵架,如果大人们不干预,小孩子很快自己就解决了,如果大人干预,就把事情复杂化,升级了矛盾,就不太好解决。
  
 其次,干涉主义者一般都是不参与“风险共担的,”他们错误决策的后果会由其他人承担。书上举的例子:为了拖垮俄罗斯,美国国务院想方设法的延长叙利亚战争,使之长期化,而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只是在惩罚叙利亚人民。
  
 二:为什么即使有些记者很认真追查事实,但其发布的新闻并不值得你我耗费注意力去关注?
  
 (从数据缺失和沉没事实来考虑)
  
 记者认真追查事实,但是事实里应该有三部分构成:能够核查的真相以及缺失的数据和沉默的事实。缺失的数据应该被考虑记录中,俄罗斯概率学派提醒人们,要从单边不对等的角度去思考数据隐含的意义。
  
 记录中没有黑天鹅并不意味它不存在 ,(沉默事实或无实证据),应当是推动我们找到全部真相的力量。
  
 记者核查真相也不会使它们成为实证主义者,所以他们发布的信息里隐含的部分是读者没法看到的,确是了解真相必不可少的部分,所以新闻不值得我们耗费注意力去关注。
  
  
 三: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哪句话?
  
 所以请记住,历史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都是从一群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学者里面挑选出来的,而不是从现实生活和商业竞争中选拔出来的。
  
  
 永远不要低估有着坚定宗教信仰的人,在评估现实经济利益时表现出来的理性和务实——别忘了,在发现新大陆之前,整个世界的商业中心在东方。
  
 丛林法则”并非意味着弱肉强食,大多数情况下各种动物都是和平共处和相互协作的,偶尔打破这种局面的外力,使动物们嗅出风险以后所表现出来的逃生本能,在大草原上掠食者并不能为所欲为,他们受到各种制约,不得不服从于他们和猎物之间形成的共生关系。
  
 
  
  
 思考:我们被灌输了太多年错误的“丛林法则”,以致于使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的应用,导致自己身心疲惫。殊不知,丛林法则大多数情况下是和平共处,维系平衡。所以,生活中处处要形成共赢的局面,才能获得快乐的成功。
  
 历史是一个有机体的完整生命周期,而不是可怕的战争片段。
  
  
 思考:感谢塔勒布老师更新了我的观念,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全局,而不是片段。感叹,读书真好。

7. 共读《非对称风险》第17天

第16章 信仰是一种“风险共担"
  
  
 一、为什么说亲身践行某种宗教原则(而不是什么都信但啥也没做)的人其实让人尊敬?(“风险共担”角度思考)
  
 答:01.当你斋戒的时候你就会了解宗教了。一旦你开始斋戒,复活节就更值得庆祝了,就像人们口渴时喝到清甜的泉水一样兴奋,因为等待和渴望使你付出了代价。
  
 02.在事关信仰的方面,你的付出需要与你的收获对等,不然事情就太简单了。所以为正确处理人类之间的事务而建立起来的“风险共担”原则,也同样适用于我们与神的关系。
  
 03.历史上的宗教信仰都必须有所代价,必须体现出自己参与到“风险共担”当中去。不管是用铁链自我鞭打,直至伤痕累累的什叶派伊斯兰教教徒,还是向神献祭的东地中海的异教徒,以及犹太教和早期的基督教都有实物献祭。在他们看来,不向神献祭就不是虔诚的信徒,神不会接受廉价的空谈。《圣经·希伯来书》:“为着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洁净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
  
 总的来说,“没有奉献的爱就是偷盗”(普罗克汝斯),只有亲身践行某种宗教原则的人才能代表对信仰者昌“风险共担”的承诺、投入和担当。信仰的力量并非来自神“显灵”所展示出来的力量,而是取决于信众基于信仰的鼓舞而在其自身的“风险共担”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这样的信徒才能让人尊敬。
  
 二、请问,你为你相信的、热爱的、执着的东西付出了什么?
  
 答:对于这个问题,我相信什么?我热爱什么?我执着的是什么?我又为这些付出了什么?
  
 首先,我相信的:
  
 01.我相信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每天看书学习,持续努力,就会取得进步。就像我现在坚持每天写一篇文章,虽然把共读打卡的任务也算作一篇文章,但是我并没有为了打卡而打卡,而是每一天打卡的任务都认真思考,认真用自己的思考方式输出内容,并且每一篇打卡文章都必须在1100字以上。因为,如果只是为了完成读书的打卡,我完全可以只是单纯地回答问题就可以了。而我每天的任务是认真看书,认真思考,认真输出。
  
 02.除了完成每天读书的打卡,我还会额外地写写自己一直以来想写的小说,不断地思考,不断地编辑,不断地修改。
  
 03.在周六、周日两天都认真地完成每天一篇1100字以上的文章。
  
 坚持每天写作,持续写作1000天是我目前的小目标,我希望通过持续写作能够让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质的飞跃,有一天也能够写出一部影响力不小的作品。坚持写作是我相信的,也是我热爱的事情之一,也是我目前做到的最好的能够为之坚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一件事。
  
 其次,我热爱的:
  
 我热爱舞蹈,但仅限于热爱,因为我除了热爱,总是会以要上班、带娃、做其他事情、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为借口,放弃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自学舞蹈。因为我对于舞蹈的热爱,加上我并非肢体僵硬的人,我完全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好好学习舞蹈的。但是可能是因为害怕自己学的不如人意,或者害怕自己事实上跳的很难看,怕遭到别人的耻笑,所以一直都没有对于热爱的舞蹈付诸行动。这是我最大的失败之一。
  
 第三,我执着的:
  
 我执着于变成一个富婆,我希望我能够让我的父母安享晚年,能够让我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能让自己以后的人生有更多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能够去帮助更多的人。目前,我正在为了我所执着的梦想而努力,只是我不得不批评自己,因为我的努力远远不够。原因有:
  
 1.我还是很懒惰,不能做到每天早起,总是想要睡懒觉,总是把早上宝贵的时光浪费掉。如果能够比平时早起两个小时,我就能够像别人一样多做许多事情。
  
 2.我还是做事拖延,不能做到提高办事效率,总是会拖拖拉拉的,许多别人半小时能够做完的事情,我总是会花掉一个小时左右才能完成。
  
 3.行动力不足,对于报名学习的课程,总是掉队,总是不能及时听课。总是等到最后一刻才会去完成任务。
  
 以上三大缺点是造成我自己变成现在这副模样的罪魁祸首,而真正的罪魁祸首其实是我自己。所以,目前我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锻炼早起,加快做事速度,提高行动力!这是实现我所执着于的事情最大的阻碍,只有我能够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我才能踏上正轨。
  
 三、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哪句话?
  
 思考:
  
 任何一种爱都是需要付出的,不管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你不去付出而想要得到别人的爱,那就是痴心妄想。毕竟任何感情都是需要相互付出,相互经营的,只有彼此付出了,感情才会变得更加牢固。因此,不管是亲人、爱人还是友人之间,其相处之道都是需要付出的,在付出之后感情就会变得更加亲密、更加牢固。

共读《非对称风险》第17天

8. 《非对称风险》读书笔记

日常生活存在哪些非对称性风险?举例说明
  
 1、风险和收益之间巨大不对称性,或者权利和责任之间的巨大不对称性,我们称之为非对称性风险,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这种风险的存在,比如经常会接到荐股的电话获取邀请,其实那些人往往是为收荐股的钱落袋为安,让你去股票市场投资要承担很大风险。
  
 2、索维尔有句话说的非常好:“如果一个人犯了错不需要承担责任,或者责任由其他人来承担,那么这个人就总是会犯错,并且也乐于坚持错误”,比如一个地方政府的负责人,在他的任期内,可以为了短期的政绩工程牺牲掉大多数人长期的利益,而不用为此承担责任。
  
 何为风险共担?何为风险转移?
  
 所谓的风险共担其实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赢利了大家一起获利,亏损了也一起亏损嘛;
  
 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合同或非合同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另一个人或单位的一种风险处理方式。
  
 你有思考过,如何过上真正自由的生活吗?(不仅是物质的自由、也包括精神自由)
  
 思考过,顾衡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自由就是一个人,在何种条件下活多大范围内,可以处于免于被强制的状态,我觉得要过上真正自由的生活,首先要经济独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一个人来说一样成立,如果一个人的生存都要靠另外一个人或者机构的脸色,那自由就根本谈不上。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一定要有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人是高级的情绪动物,任何一种想法,或者一个冲动,或许只是情绪的表达,并不一定对事实的客观评判,需要我们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判方法,去认知到自己的局限性,从而客观的看待这个世界和自己。
  
 真正自由的生活和风险共担有什么关系?
  
 塔勒布说:整个“风险共担”系统会通过淘汰犯了错误的失败者来实现自我进化,这就是进化过程中筛选的力量,“风险共担”用淘汰傲慢自大者的办法,约束了人类的傲慢自大倾向,我想风险共担也是让自己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一种方式吧,能够让我约束自己的傲慢自大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