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有哪些拳法,马步?

2024-05-05 19:46

1. 咏春拳有哪些拳法,马步?


咏春拳有哪些拳法,马步?

2. 咏春拳有哪些拳法,马步


3. 咏春拳的马步怎么扎

咏春拳的马步叫“拑阳马”。
1.双腿并拢立正;
2.两脚分别贴地面,同时向左右移摆呈“V”字状(脚后跟互相贴着);
3.两脚后跟分别贴地面,同时向左右移摆呈“八”字型;两脚的距离相当于两肩宽,然后双膝微曲并下沉,全身的力气刻意聚于双腿。
整个动作要连贯,一气呵成。熟练以后动作要快:立正→V字→八字→双膝微曲下沉。
补充:双腿并拢立正时,双手握拳于左右腰间。
上面1.2.3点是正面拑阳马。侧面动作:由正面拑阳马的姿势,身体扭向左侧、双脚呈微曲的前弓后箭步。右侧同样动作。

咏春拳的马步怎么扎

4. 咏春拳法

咏春拳是一门中国传统武术,是一门制止侵袭的技术,是一个积极、精简的正当防卫系统、合法使用武力的拳术。较其它中国传统武术、更专注于尽快制服对手、以此将当事人的损害降至最低。
咏春拳是以“中线理论”等理论基础为内容、而颇具特色的南拳拳术,强调使用正确的观念、意识及思维方式,来导出肢体的灵活应用;其内容主要包括“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主要练习方式为双人对练的“黐手”“黐脚”等;辅助器材有贴墙沙包、三星桩等;训练器械有木人桩、刀、棍等。

5. 咏春拳基本功有那些

咏春拳基本功练习
一、转马:
用脚板转,要钳住,加上手法练习,如披肘等等。

二、进马:
擦着地而进(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三、退马:擦着地而退(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四、蛇形手:咏春拳的基本手。

五、连环拳:
放松练,打出速度,练到一定程度劲力就会自然出来了,再配合马步练。

六、练马力:
可独脚站马步,练马力。

七、抓筷子:
练指力、腕力、前臂力。

八、手感练习(重点):
1、单圈手:
A(外桥手)与B(内桥手)双摊手相对,A向里用圈割手想把B割开再进攻,而此时B则顺势绕过A外侧再用伏手压住A,则A进攻不了了,接着由反方向回到双摊手。换手练习。
2、双圈手:
是双手同时做单圈手,一双手在内(B),一双手在外(A),以双摊手相对,处于外桥的A做圈割手把B割开再绕上来压住B,再逆向回到双摊手。
3、单蛇形手:
A压在B的上面,停留2秒后或者紧接着绕上去压在A的上面,接着A又上来,如此反复...
4、双蛇形手:
两只手同时做蛇形手,边做边配合步伐移动。
5、单粘手练习。
6、封手练习(在双粘手练习之前的练习)。
7、双粘手练习。

以上手部感觉练到一定时间后就会产生感觉了,可闭上眼睛对练。

九、打蜡烛测功力:用掌和拳分别测功力。

咏春拳基本功有那些

6. 咏春的步法

关于咏春步法,得先说结体,首先把身体调配到一个良好的合理的结构状况。
用一句比较先进的语法来说,就是首先使身体机能与搏击所需的技能统一起来。
因为步法是人体运动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单独抽出来讲是没有意义的。
结体在咏春也说成是腰马合一,咏春所言的腰并不是指解剖学意义的腰,而是泛指任何身法运动。
而同样,咏春所说的马,也不是大家映象中的什么钳阳马,弓箭马等等之类,而是泛指下肢的任何技术处理如三角马,八卦步,箭马,标撞马等。
包括静态的步型与动态的步法,并暗含各种腿法,门外称之为无影脚。
这两个概念容易弄混,也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而身步协调,腰马合一,这是咏春的一个基本要求。

7. 有关咏春马步的问题

咏春马步分为外钳阳马、内钳阳马、二趾钳阳,三角(藏三脚)钳阳马、吊提马、单蝶马、双蝶马等。
外钳阳马:左脚在前,右脚在从,站成不丁不八;左膝关节向外互相扭旋,使髋关节骨头向后移靠,右膝关节向外扭旋,使髋骨向前移靠,两膝关节的力相互拉开,两髋关节成相夹,右脚占三分力,左脚占七分力(三七马);身形偏向后龟背,田鸡肚(即含胸拔背、收腹)。外钳阳马能使两脚的力由则旋向外则,使外则肌肉膨胀有力。
内钳阳马:两脚站好不丁不八后关节向内扭钳,髋关节向外旋开右膝关节向内钳靠,形成两膝相夹相合的力,髋关节的力相反成相互拉开,左脚占七分力,右脚占三分力。身体前扑,吞腰松胯。
二趾钳阳马:两脚左右分开,距离比两肩略宽,两脚第二趾筋用力向内向后拉,髋关节内则也同时互相对拉,力向骨内收敛。
这几种能练好就很不错了。以上是短打所用到的特殊马步,因为咏春多以短打为
主。所以从外形(身体前扑)上就与其他拳种的马步有明显的区别。主要锻炼
的是小腿和脚趾力量和灵敏性。这种马步好处在于将两只手向前方架起,张合有
力,短打连击,非常符合咏春拳来留去送的特点。
写了这么多,希望可以帮到你。

有关咏春马步的问题

8. 咏春拳练法

一部分咏春拳练法:
咏春拳给人最大的印象恐怕就是“招法快如闪电”及“手法之防护风雨而不透”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手法的密集而有效地防护呢?这就需要来研究咏春拳“挡四门”原理了,在这里且简称为“四门”原理。

  所谓的“四门”,也就是在身体的正面划出一个四方形的面积,然后再在此四方形面积内划分为4块面积均等的方形区域作为对方攻来时各种格挡法的依据(如右图所示/本图为李小龙早年所绘)。此“四门”之标准是高不过眉、宽不过两肩、低不过腿。


  具体施用标准如下:


  一、前手上半侧为“高外侧门”:该处主要用来防御攻向已方头部右侧的打击动作,而且无论对方用何种动作(包括拳或掌)向此处攻来时,我方都可用前手迅速将之挡至外侧。


  二、后手的上半侧为“高内侧门”:该处主要用来防御敌方攻向已方头部左侧的打击动作,而且无论对方用何种动作向此处攻来,我方都可用后手迅速将之挡至外,或挡向右侧。记住,此时须一手防御另一手迅即攻击,亦即做到“攻守合一”,在手部格挡的同时,身体尽量不要有左右的摆动动作,以免影响自己的重心平衡。


  三、前手的下半侧为“低外侧门”:主要用前手之外腕部来做短促快速的格挡动作,也就是用来防御对方攻向已方右肋、右腰等右侧要害处的打击动作,例如可用来防御对方的低位拳法或快速踢击动作。


  四、后手的下半侧为“低内侧门”:主要用来防御对方攻向已方身体左侧要害处的攻击,例如用来格挡其低位拳法或是中位踢法等,挡触的部位仍然是外腕部(亦即腕骨之下锋处),在实战中运用本动作时应做“双手同步动作”,也就是左手挡出的同时,右手亦果断出击并准确击中了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