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管第三方业务

2024-05-09 03:56

1. 保险资管第三方业务

伴随着保险资管业务的快速发展,行业蕴含的风险逐渐累积,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亟待引起行业和监管者的高度关注。第三方业务的风险逐步显现目前保险资管公司合作的第三方机构除了保险机构外,还有部分为保险业外机构,合作的业务领域涵盖保险资管产品、债权类产品以及类似私募的投资顾问业务。为了赚取管理费收入,一些保险资管公司对业务优劣缺乏取舍,对合作机构缺乏合作标准,没有对第三方业务的风险引起足够警惕。管理能力缺乏竞争力尽管保险资管“跨界”竞争已成为资管业新常态,但与信托、券商资管等相比,保险资管产品存在基础资产投资范围较狭窄、行业集中度较高、缺乏交易流通机制等“先天局限”,加之相应的管理经验、技术和手段欠缺,管理团队基础不扎实,保险资管公司只能单纯依靠委托人的购买力而缺乏自身项目深挖能力和主动营销能力,在大资管时代的竞争中缺乏明显优势。产品开发能力比较欠缺。目前,寿险业已进入了艰难的转型期,传统保障型保险产品的保费增长面临多重制约因素。保险资管的传统资金来源增长受限,而投资在具有理财性质的分红保险产品上的资金被银行理财、互联网理财、基金、信托、私人银行产品等严重分流。保险资管没有围绕客户需求扩展创新产品设计,如引入分级产品等内外部增信方式,使用包括远期、期货、期权及互换中的一种或多种衍生产品进行风险对冲等不同方式。产品线还没有向更低风险预期收益和更高风险预期收益的方向延伸,没有实现风险收益特征从低到高的产品线布局。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仍然欠缺。一些公司对保险资管的监管要求执行不到位,资金运用违规问题如投资产品指标不合规或信用评级不达要求、操作不规范、银行存款和另类投资领域不合规等现象有所抬头,个别公司投资非信托公司自主管理的通道业务形成较大风险。由于保险资金运用体量较大,且问题多集中于非公开产品领域,一旦发生投资损失可能给所在公司带来灾难性后果。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保险资管第三方业务

2. 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

保险资管产品投资范围保监会资金部2015年12月下旬下发了《关于调整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投资范围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一位业内人士将这份文件解读成,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投资范围增加了信托等资产,同时明确了创新标的产品的申报工作。关于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范围,现行的依据为保监会2013年2月份发布的《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这一规定将保险资管产品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央行票据、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及中国保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而新下发的《征求意见稿》欲将保险资管产品投资的基础资产范围调整为:符合监管规定的保险资金可投资范围,以及债权收益权等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投资品种。保险资金可投资范围在《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中有明确规定。2014年2月份中国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将保险资金可投资资产分为五大类,包括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和其他金融资产。其中,其他金融资产包括集合信托计划、银行理财、金融衍生品、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以及其他保险资管产品等。一位保险资管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称,此次《征求意见稿》对于资管产品业务投资范围的最大变化在于“增加了信托”,相较现行规定相当于有了很大程度的放宽。“另外,《征求意见稿》还明确了创新型产品的申报流程,给出了指引。”该负责人称。《征求意见稿》根据基础资产的不同欲将保险资管产品分成两类:基础资产范围在保险资金可投资范围内的,为普通型产品;基础资产范围超出保险资金可投资范围的,为创新型产品。《征求意见稿》规定,保险资管公司获得产品业务资质且完成普通型产品发行后,可以申请发行创新型产品。保险资管公司申请发行创新型产品,需进行产品创新能力备案。申请发行创新型产品,实行首只产品风险评估、同类产品事后报告的模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行资管产品时,应当通过保监会指定的资产交易平台进行登记、发行、交易转让和信息披露,并且按照《通知》规定向保监会提交事后报告。保险资管产品经营范围扩至养老险公司另外,《征求意见稿》还欲将开展资管产品业务的机构,由现行的保险资管公司扩围至养老保险公司,后者开展产品业务参照相关规定执行。依照此前保监会《通知》中给出的定义,保险资管产品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作为管理人,向投资人发售标准化产品份额,募集资金,由托管机构担任资产托管人,为投资人利益运用产品资产进行投资管理的金融工具。产品分为定向产品和集合产品,前者认购门槛3000万元,后者投资门槛100万元,投资人为保险机构等机构主体。“门槛是100万元,比拼的是各资管公司的投研能力。”某保险资管公司固定收益投资人士如此评价这一业务。而在养老险公司人士眼中,这一业务的发起机构扩展至养老险公司并不突兀,“养老险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资产管理机构,本身就有包括年金、以养老保障为目的的资金受托管理等具有资产管理性质的业务,养老险公司现在也在向资产管理机构转型。”一位养老险公司高管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不过,这位养老险公司高管也表示,获准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符合养老险公司向资产管理机构转型的发展方向,但开展这一业务的压力也大,要做好并不容易,毕竟资管领域的竞争激烈。试点以来,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开展业务的保险资管公司不断增多,保险资管产品类型不断增加,投资范围不但覆盖国内传统投资及另类投资领域,还覆盖到境外投资品种的产品。比如,某保险资管公司发行了多只投资于证券公司融资业务的债权收益权资管产品,同时,其发行的“全球新股及流动性机会资管产品”欲在全球范围“打新”,产品中不超过40%的资产投向境外主要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资产。对于发展规模,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截至2014年6月底,保险资管产品规模为611亿元,普华永道预计,目前保险资管产品业务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占险资运用余额的1%。未来,保险资管产品业务将由现行的试点调整为对行业完全放开。保监会资金部要求各资管公司结合市场及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将对《征求意见稿》内容的书面意见于2015年12月31日前反馈。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3. 保险资管 行业研究

2018年已开启,正值总结过去一年的时点。对于不直接面对个人客户、相对神秘的保险资管公司来说,2017年的业绩仍可从一个维度窥见,即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的收益率。汇总Wind和保险资管公司官网披露数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了2017年保险资管产品的收益率情况,包括67只权益类产品、67只混合类产品和115只固定收益类产品。结果显示,权益类产品和混合类产品的最高收益率分别达55.75%、56.86%,固收类产品最高收益接近30%。保险资管产品是面向机构投资者的私募产品,一定程度上代表保险资管机构的投资能力。而保险资管的投资强弱,通过与公募基金业绩对比,可感知一二。对比结果显示,保险资管的权益类产品和混合类产品的最高收益率,均不及公募基金业绩冠军,分别约落后基金9个和11个百分点;不过,固收类产品方面,保险资管产品表现则要好于公募基金。而由于保险资管产品属于私募类产品,没有强制信息披露义务,这一榜单并非行业全覆盖,因此上述业绩或不代表保险资管行业最好水平。权益类:平均收益16.30%,最高收益55.75%保险资管产品的权益类产品,指的是60%以上投向权益类资产的产品。统计结果显示,2017年67只权益类保险资管产品近九成取得了正收益(60只产品),平均收益率16.30%。对比公募基金,保险资管的权益类产品整体表现不输。根据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股票型基金2017年平均收益率为13.83%。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保险资管 行业研究

4. 多家保险公司获批保险资管公司

   【摘要】 最近多家保险公司获批保险资管公司,近期获悉,中国保监会又公布了阳光保险、民生人寿两家公司申请设立保险资管公司的申请,距中英人寿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获批仅两天,至此,国内保险资管公司将扩容至16家。引人注目是,资本大佬肖风、葛旋,此次将分别出任民生人寿独资成立的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      肖风掌舵民生资管公司      根据保监会的批复文件显示,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由阳光财险、阳光人寿、标准(北京)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筹建,注册资本人民币1亿元,注册地深圳市,拟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德晓。     而民生人寿则独家出资筹建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亿元,注册地上海市。最值得关注的是民生通惠的高管人选,拟任董事长肖风,拟任总经理葛旋,这两位都是资本市场赫赫有名的“牛人”。     作为博时基金昔日的总经理,肖风在资本市场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资料显示,肖风于1989年起先后在深圳康佳、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工作,1993年进入深圳市证券监管办公室工作。他自1998年4月1日起负责筹建博时基金,1998年7月13日公司成立之后,除担任总经理之外,还一直担任博时基金公司副董事长。在肖风的带领下,博时基金曾在2004年度成为国内资产管理规模排名第一的基金公司。2011年7月底,肖风从博时基金总经理的位置上卸任。这一消息宣布后,基金业颇感震动。此后,媒体报道肖风加盟鲁冠球的万向集团,任万向控股副董事长。而万向控股正是民生人寿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20%。     而葛旋曾任国信证券成都营业部副总经理,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总经理,国信证券总经理助理,华西证券副总裁、董事等职。2009年12月后,任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并于2011年4月,任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      保险资管人员、股东构成有望日渐多元化      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行业平均投资 收益 率为3.6%。“有限的保险资产投资渠道无疑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形成掣肘,保险资产管理必须改革,否则在市场上只能处于被动挨打。”行业有识之士发出呼吁。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保监会日前召开的“大连闭门会”以前所未有的浓墨描绘了保险资产管理领域的“13项新政”。在 “13项新政”中,打通了保险业与银行、证券、信托等其他金融行业产品、渠道及投资通道。     在此背景下,最近保险资管公司的批复也悄然提速,而引入拥有专业投资背景的人士加盟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就显得尤为迫切。     “最近新获批的一些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无论在人员还是股东结构上都较以往颇有新气象。”一位保险公司人士表示。事实上,几天前刚获批的中英人寿发起筹建的中英益利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东结构已经迥异于之前成立的10多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中英益利其股东由中英人寿和信泰人寿、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上海凯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四家共同筹建,可以说是首张“混血”保险资管牌照。业界人士认为,一家股东结构涉及保险、信托和私募的公司的这种股权结构将来会有利于其资管业务的开拓,并且各方在投资能力、人才储备等方面可以优势互补,互通有无。保险业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市场,而中英益利资管公司的获批筹建或许可以说明保险证券双向开放的真正启动。      慧择提示: 一位保险研究机构人士表示:“保险资管新成员的加入,以及保险资产运用渠道的多元化,将在市场化的前提下检验保险公司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保险公司投资收益趋同化的现象或将得以改变。一些资产运作能力突出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进一步在财富管理等相关领域与其他金融机构开展竞争。”

5. 保险公司 资管产品

保险资管产品投资范围保监会资金部2015年12月下旬下发了《关于调整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投资范围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一位业内人士将这份文件解读成,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投资范围增加了信托等资产,同时明确了创新标的产品的申报工作。关于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范围,现行的依据为保监会2013年2月份发布的《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这一规定将保险资管产品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央行票据、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及中国保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而新下发的《征求意见稿》欲将保险资管产品投资的基础资产范围调整为:符合监管规定的保险资金可投资范围,以及债权收益权等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投资品种。保险资金可投资范围在《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中有明确规定。2014年2月份中国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将保险资金可投资资产分为五大类,包括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和其他金融资产。其中,其他金融资产包括集合信托计划、银行理财、金融衍生品、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以及其他保险资管产品等。一位保险资管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称,此次《征求意见稿》对于资管产品业务投资范围的最大变化在于“增加了信托”,相较现行规定相当于有了很大程度的放宽。“另外,《征求意见稿》还明确了创新型产品的申报流程,给出了指引。”该负责人称。《征求意见稿》根据基础资产的不同欲将保险资管产品分成两类:基础资产范围在保险资金可投资范围内的,为普通型产品;基础资产范围超出保险资金可投资范围的,为创新型产品。《征求意见稿》规定,保险资管公司获得产品业务资质且完成普通型产品发行后,可以申请发行创新型产品。保险资管公司申请发行创新型产品,需进行产品创新能力备案。申请发行创新型产品,实行首只产品风险评估、同类产品事后报告的模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行资管产品时,应当通过保监会指定的资产交易平台进行登记、发行、交易转让和信息披露,并且按照《通知》规定向保监会提交事后报告。保险资管产品经营范围扩至养老险公司另外,《征求意见稿》还欲将开展资管产品业务的机构,由现行的保险资管公司扩围至养老保险公司,后者开展产品业务参照相关规定执行。依照此前保监会《通知》中给出的定义,保险资管产品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作为管理人,向投资人发售标准化产品份额,募集资金,由托管机构担任资产托管人,为投资人利益运用产品资产进行投资管理的金融工具。产品分为定向产品和集合产品,前者认购门槛3000万元,后者投资门槛100万元,投资人为保险机构等机构主体。“门槛是100万元,比拼的是各资管公司的投研能力。”某保险资管公司固定收益投资人士如此评价这一业务。而在养老险公司人士眼中,这一业务的发起机构扩展至养老险公司并不突兀,“养老险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资产管理机构,本身就有包括年金、以养老保障为目的的资金受托管理等具有资产管理性质的业务,养老险公司现在也在向资产管理机构转型。”一位养老险公司高管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不过,这位养老险公司高管也表示,获准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符合养老险公司向资产管理机构转型的发展方向,但开展这一业务的压力也大,要做好并不容易,毕竟资管领域的竞争激烈。试点以来,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开展业务的保险资管公司不断增多,保险资管产品类型不断增加,投资范围不但覆盖国内传统投资及另类投资领域,还覆盖到境外投资品种的产品。比如,某保险资管公司发行了多只投资于证券公司融资业务的债权收益权资管产品,同时,其发行的“全球新股及流动性机会资管产品”欲在全球范围“打新”,产品中不超过40%的资产投向境外主要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资产。对于发展规模,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截至2014年6月底,保险资管产品规模为611亿元,普华永道预计,目前保险资管产品业务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占险资运用余额的1%。未来,保险资管产品业务将由现行的试点调整为对行业完全放开。保监会资金部要求各资管公司结合市场及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将对《征求意见稿》内容的书面意见于2015年12月31日前反馈。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保险公司 资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