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和丁仪兄弟都是曹操谋臣,怎么曹操只杀杨修?

2024-05-06 02:44

1. 杨修和丁仪兄弟都是曹操谋臣,怎么曹操只杀杨修?

曹操一生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优秀者甚多,因此对于曹操而言,选择谁成为自己的继承人,是一个非常纠结的问题。在最初的时候,他最属意的是钟灵毓秀、文武兼备的长子曹昂,然而宛城之战中,曹昂为掩护曹操逃命而战死;之后他又赏识曹冲,结果曹冲年仅十三岁便夭折;后来同样优秀的曹丕和曹植让他摇摆不定。他这一纠结不要紧,希望在未来谋一个好前程的属下却分成了好几个不同的阵营。然而阵营虽多,最终的继承人却只有一个,赌输了的人大都下场凄惨,例如杨修。

杨修是太尉杨彪之子,少有才名,且善于揣测曹操的心意,因此非常得曹操赏识。他最受宠信的时候“总知外内,事皆称意”。然而一向通晓曹操心意的他,在最关键的一次却赌错了,那就是继承人问题。他支持的人是曹植,而且屡次帮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验,这一点很快引起了曹操的不满,因此被冠以“前后泄露言教,交关诸侯”之罪杀害。曹操为了让曹丕更好的接收自己的基业,帮助曹丕铲除政敌,这本无可厚非,例如原本与曹冲亲厚的周不疑也被他暗杀了。可是与此同时,曹植的支持者中,还有一对姓丁的兄弟,即丁仪和丁廙,他们对曹植的支持远比杨修更坚定,可是曹操却杀掉杨修,放过了他们,这是为什么呢?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杨修自己给曹操留下了把柄

曹操给杨修定下的罪名是“前后泄露言教,交关诸侯”,意思是说他泄露军事机密,私交王室成员,这种事情很难定论,很可能是曹操欲加之罪,硬扯上的理由。但是杨修能够揣测曹操心意,且“总知外内”是不争的事实,而他向来恃才自傲,很可能讲出一些自己的猜测,来炫耀自己的才华。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早晚会因此遇害,所以在临死之前说道:“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而丁氏兄弟只是支持曹植,喜欢在曹操面前抬高曹植,贬低曹丕,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机会得知高机机密,也没有留下其他的把柄,曹操没有动他们的理由。

二、丁氏兄弟比杨修光明磊落

杨修向来恃才旷物,看似大大咧咧,什么都摆在面上,例如他揣测了曹操的心意之后,预料到曹操可能用什么问题来考验曹植,早就替曹植准备好应对之策,从来不知道隐蔽,从而引起了曹操的不满。但是他却不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当曹操提出想要立曹植为太子的时候,曹丕感到非常不安,于是把站在自己一方的吴质请到府上商议,结果杨修暗搓搓地跑去向曹操告状了。虽然他支持曹植,但是明面上他与曹丕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两人之间有书信往来,结果他搞这么一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曹操自然不喜。

丁氏兄弟在曹操面前从来不搞这一套,他们不管什么时候,在什么人面前,都一直坚定的支持曹植,从来没有含糊自己的态度,也没有暗中打小报告。对于曹操这类多疑的人而言,丁氏兄弟更值得信任。

三、杨修个人能力远在丁氏兄弟之上

曹操非常担心曹丕继承了自己的地位之后,不能很好的掌控局势,因此他想尽量帮曹丕铲除政敌。此时曹冲已经去世了,曾经与曹冲关系甚好的周不疑,都被曹操派人暗杀掉了,试想如今曹植还活的好好的,曹操会放过杨修吗?毕竟不论才华孰高孰低,杨修的个人影响力是远大于周不疑的,当时的杨修“自魏太子以下,并争与交好”,如果他在曹丕继位之后,依旧支持曹植,一定能够再次引发大乱。基于这些考虑,曹操必除杨修。丁氏兄弟才华和影响力都不比杨修,杀与留没有太大的区别,曹操相信这样的人物,没有能力给曹丕添麻烦,所以放过了他们。

四、阵营不同

杨修出自“弘农杨氏”,是太尉杨彪之子,而杨彪效忠的对象是汉朝。曹操自己没有篡位,还曾打算过杀掉杨彪,只不过被孔融等人劝阻了。他知道在自己之后,曹丕一定会以魏代汉,试想这个时候杨修会站在哪一边呢?杨修本身就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再加上杨家“四世太尉”的显赫背景,他站队之后,又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呢?对于这一点,曹操不敢赌,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状况,他只能除去杨修,以绝后患。

丁氏兄弟的父亲丁冲则是曹操的亲信,曾经支持过曹操迎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且他与曹操的私交也不错,因此丁氏家族是可以接受以魏代汉这等事情的,也就是说不管丁氏兄弟拥立曹操的哪个儿子,他们都不会与魏为敌,可以留做改朝换代的支持者。曹操当然不会杀掉他们。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杨修被曹操杀害是必然的,他在很早之前就接受了这个现实,如今我们也只能叹一声可惜。只不过被曹操特意保留下来的丁氏兄弟,虽然在曹操时期保住了身家性命,最终的结局却比杨修还要惨。杨修虽死,杨家却保全了,可是曹丕继位之后,丁家却几乎相当于灭族了。据《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记载:“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

杨修和丁仪兄弟都是曹操谋臣,怎么曹操只杀杨修?

2. 曹操如此的爱才,却为何杀死了才华横溢的杨修呢?

三国战乱,各路枭雄为了争夺天下无所不用其极,抢人才成了重中之重,曹操生性多疑,死在他疑心病之下的人才也好几个,其中杨修之死,成了千百年来人们讨论的焦点。
虽然曹操多疑,可他在人才面前也是尽量隐藏真实的自己,以此来换取各路人才的投奔,但他又为何在曹营人才紧缺的情况下,果断的杀了绝顶聪明的杨修呢?

图片:曹营的将军们剧照
一、杨修之死
教科书中对杨修的死是节选自《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当中,罗贯中是小说家,他对于故事情节的渲染肯定是为了让小说更加吸引人的眼球而刻意编撰的,历史上关于杨修之死并没有太多描述,所以这段节选,成了关于杨修之死的最后描述。
曹操带兵和刘备的手下马超相遇,明显已经有了败势,曹操是伟大的军事家,这点毋庸置疑,面对这样的局势他也深知,硬着头皮迎战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可是这个时候说撤兵,岂不是被刘备那老狐狸笑掉大牙?
面子上的难关,现实的苦难,让曹操一时纠结不已,啃着鸡腿却又心事重重,偏偏又到了每天晚上传暗号的时候,夏侯淳进来问曹操晚上的暗号要用啥?曹操却对着鸡腿发呆,一时不查,嘴里喃喃自语:鸡肋!
夏侯淳完全一副不称职的秘书模样,看到主公魂不守舍,也不会叫醒了再问,就这样下令将“鸡肋”当作暗号传出去了。

图片:小兵传“鸡肋”暗号剧照
这俩字被杨修知道后反应非常激烈,杨修赶紧告诉身边交好的人:看看,主公都觉得这场仗打得冤枉,跟鸡肋一样,这很快就要弃战回朝了,我们也赶紧收拾收拾,省得到时兵荒马乱的丢了东西。夏侯淳本来就没脑子,又素来对杨修的“读心术”非常佩服,于是跟着慌里慌张的收拾起行李。
曹操整晚心神不定,到底要不要弃战搅得他睡不好觉,吃完鸡肉又觉得堵得慌,于是就走出帐篷打算去散散步。没走多久他就发现了不对劲,怎么好多士兵都在收拾行李?便叫来一个问下,这一问差点没晕过去!
自己的想法就这样被杨修昭告天下,真是丢人丢到家!这个时候,曹操如果不杀杨修,那是绝对不正常的,因为很明显,杨修已经在扰乱军心了,盛怒下的曹操也用这个原因将杨修斩立决。
事后,曹操真的战败,回去之后还厚葬了杨修,看起来曹操有点后悔的样子,其实不然,因为杨修死是早晚的事,只是“鸡肋事件”让杨修死得更有水准一些,让曹操对杨修家人也更好解释些,让杨修死,这个想法曹操其实也思虑了好久。

图片:杨修被斩立决剧照
二、聪明绝顶的杨修
想知道杨修到底有多聪明,就要先看看他的家庭背景。现在人们都说要优生优育,杨修的出生在古代是绝对符合这个育儿理念的。
杨彪是杨修的父亲,他一路飙升做到了太尉,智商肯定没得说;杨修的母亲袁氏,是袁安的曾孙女,袁术是杨修的舅舅,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千金大小姐,袁氏的文化素养肯定也是特别出众的,强强结合生下的孩子,天赋异禀是旁人艳羡不来的。
加上杨家祖上已经有了三代太尉,所以,杨门世家培养孩子的方式肯定很特别,因此,生来IQ就高的杨修,有了更深厚的文化培养,长大后自然如同有了七巧玲珑心,看待事物也比别人更容易看到本质。
但是杨修的EQ绝对低到让人掉眼镜,很多人说杨修是因为太聪明才死的,其实更大的原因,还是这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世家子弟,没有太多的人情往来,EQ太低造成的。

3. 杨修是曹操的好哥们,为何曹操却要杀死他?

提到杨修我认为大家并不陌生,杨修字德祖,太尉杨彪的孩子,杨修自幼就以聪明伶俐著称,家族史往上面看也都是朝廷为官的,优秀的出身配上他的聪明才智也能在当时的三国时期大放异彩,在三国时期的时候杨修的职位是主簿,换到现在的话讲有点类似于曹操的秘书,处理一些杂事,负责传递一下曹操的指令,但由于此人小聪明极多,还愿意揣摩别人的心意,这一点便是烦了大忌。
我认为说杨修是曹操好哥们这一点有点过了,我认为曹操利用人只是看中他的聪明才智,真正来说曹操并没有把谁当成他真真的朋友,最近的关系也就是自己的子嗣和忠臣,从曹操当年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修叫天下人负我就可以看到曹操一统天下的野心之大。
我认为杨修被曹操杀死可以大致分为两点,第一点就是杨修爱好揣摩人的心意,然而他的小聪明为他酿成大祸,他揣摩曹操的心意,这反而触碰到了曹操的逆鳞,一次马腾进攻给曹操一盒酥饼,但是曹操明白这是在羞辱他,马腾送别人都送好多,到他这里只有一盒,曹操就在盒子上面写了一合酥,杨修看到后就让众人分食了这一盒酥,被说还解释到他明白曹丞相含义是一人一口酥。在之后就是他的修改园林,曹操在后花园遛弯,穿过园林门的时候在门边写了一个活字,杨修立马猜到门里有活乃是阔字,丞相觉得园林门太小立马招人把门拆了扩大。在之后就是鸡肋事件,曹操在攻打刘备的时候遇到了进退两难的情况,当夜的口令就被设为鸡肋,杨修立马猜到鸡肋食之无味扔之可惜当时就准备收拾行李准备回去,妄自猜测圣义本就是触碰到了曹操的底线,之后被以扰乱军心处死也是罪有应得。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杨修屡屡参与诸公子争夺世子大位的事情,曹操本身就以袁绍的事情引以为戒,杨修有屡屡帮助三公子曹植,这也是让曹操对他真正动杀心的因素之一。

杨修是曹操的好哥们,为何曹操却要杀死他?

4. 曹植的手下,杨修,丁仪,他俩谁更厉害一些?

杨修和丁仪大家都知道在历史上他们都是曹植的手下。你们认为杨修和丁仪谁更厉害呢?小编认为杨修更厉害,那就和大家说一下我为什么,觉得杨修厉害的原因吧。
第一,杨修才高八斗被曹操妒忌,所以杨修最后走向了死亡,而丁仪却走向了苟活,从这点可以看到太有才的人在曹操面前,如果太爱表现的话,最终还是玩不过,也证明了杨修的才华,确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第二,杨修担任的职位比丁仪更高。严修在那个时候可谓是曹操的秘书,并且官至主簿,这样的高位对于第一来说可能真的是一个梦想吧。
以上两点就是小编觉得杨修厉害的原因,希望对大家有用。

5. 曹操如此爱才,为何一定要杀死杨修,是因为杨修太聪明了吗?

原因是杨修过于聪明,不知道避讳。曹操麾下有许多的谋士,就是曹操人格魅力的表现,曹操如此惜才,而杨修却被曹操杀害,也是杨修咎由自取。杨修本是曹植的门客,曹操一度想到立曹植为太子,但是曹操发现曹植不适合作为国家的领导人,于是就立曹丕为太子。为了给曹丕扫除障碍,曹操就把矛头指向了杨修。而杨修从不低调行事,长此以往杨修在曹操的印象越来越差。最终在汉中之战中,杨修看破了曹操的想法,曹操一气之下杨修杀了。
我觉得杨修死于自己的性格,他桀骜不驯,过于展露自己的能力,容易遭到别人的嫉妒。曹操不杀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在同袍之下。杨修的能力有目共睹,但他的情商实在是太低了。杨修在丞相府时,曹操在自己的府邸写下一个活字,杨修即刻命令手下改门口的大小。曹操也私下观察杨修,曹操认为杨修不堪重用。
过于聪明的人会适得其反,同袍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但是杨修认为他们都无法理解丞相的想法。在别人的眼中,杨修就是一个笑话。杨修多次揣测曹操的想法,已经遭到了忌惮。在汉中之战,曹操被刘备打败。正准备班师回朝,曹操以“鸡肋”为行动的口号,此时的杨修就看破了曹操的想法,于是就回去收拾行装。曹操看到后,十分恼火,于是以透漏军令的理由杀害了杨修。
杨修本有存活的可能,只要他看破不说破,做人低调行事。但他却反其道行事,最终死在了自己的小聪明上。

曹操如此爱才,为何一定要杀死杨修,是因为杨修太聪明了吗?

6. 曹操当时为什么要杀杨修呢?

因为杨修多次暗中帮助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验,因此曹操杀了杨修。
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为人好学, 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
当时曹操军国多事,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世说新语·捷悟篇》载四则杨修展才之事,他的才华曹操亦曾自叹不如。
后杨修数次助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验,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杨修本想和他疏远却不能,亦不敢,曹操亦因知道曹植受杨修之助才通过考验,颇为气愤。
最终于建安二十四年秋天,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凡罪犯收杀,杨修叹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扩展资料:
杨修生前担任主簿一职。主簿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属于文官。此官职大概开始于汉朝,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即起草一些文件、管理档案、以及权利各种印章等,大致相当于现代的秘书一职。
中央机关及郡县官署均置此官,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县的主簿地位仅次于功曹,为门下亲近吏之长。
魏晋以后,统兵开府之大臣幕府中,主簿为重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三国时期魏国的杨修就曾经担任此职,见于曹操征西蜀刘备时鸡肋的典故。
唐宋以后各官署及州县仍有此职,职权渐轻。明清各卿寺亦有设主簿的,或称典簿。外官,则设于知县之下,与县丞同为佐官,有时也省并。
在今天来说,当时的主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一职。坦率地讲,从秘书学的角度看,杨修根本不了解秘书工作的性质,虽才华出众,却不具备领导人秘书和与上司相处的素质,因此难免遭杀身之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修

7. 曹操为什么要杀了杨修?是因为妒忌他的才能吗?

杨修之死

相传东汉末年,杨彪的儿子杨修,是个文学家,才思敏捷,灵巧机智,后来成为“一代奸雄”东汉相国曹操的谋士,官居主簿,替曹操典领文书,办理事务。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后花园。落成时,操去观看,在园中转了一圈,临走时什么话也没有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了解其意,就去请教杨修。杨修对工匠们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你们把园门造得太宽大了。工匠们恍然大悟,于是重新建造园门。完工后再请曹操验收。操大喜,问道:“谁领会了我的意思?”左右回答:“多亏杨主簿赐教!”曹操虽表面上称好,而心底却很忌讳。


有一天,塞北有人给曹操送了一盒精美的酥(奶酪),想巴结他。曹操尝了一口,突然灵机一动,想考考周围文臣武将的才智,就在酥盒上竖写了“一合酥”3个字,让使臣送给文武大臣。大臣们面对这盒酥,百思不得其解,就向杨修求教。杨修看到盒子上的字,竟拿取餐具给大家分吃了。大家问他:“我们怎么敢吃魏王的东西?”杨修说:“是魏王让我们一人一口酥嘛!”在场的文臣武将都为杨修的聪敏而拍案叫绝。而后,操问其故,修从容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虽然喜笑,而心头却很妒嫉杨修。


曹操多猜疑,深怕人家暗中谋害自己,常吩咐左右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近前!”有一天,曹操在帐中睡觉,故意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被为他覆盖。曹操即刻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复上床睡。睡了半天起来的时候,假装作梦,佯惊问:“何人杀我近侍?”大家都以实情相告。曹操痛哭,命厚葬近侍。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梦中杀人,惟有杨修又识破了他的意图,临葬时指着近侍尸体而叹惜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到后更加厌恶杨修。


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困于斜谷界口,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忄享)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忄享)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悖。(忄享)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道:“公何收拾行装?”修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忄享)说:“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曹操得知此情后,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说:“你怎敢造谣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曹操为什么要杀了杨修?是因为妒忌他的才能吗?

8. 杨修为什么在曹操杀了父亲的情况下还要为他效力

  那是《三国演义》里的杜撰,真实历史上,杨修死于汉中之战后半年左右。    厚葬杨修,其实很好理解。杀你,是律法无情;厚葬你,是我曹某人有情有义。收买人心呗。   《曹瞒传》中说曹操常常在故人行刑时放声大哭,和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就是“重情重义”,曹操临刑痛哭就是“虚伪奸诈”,天理何在?O(∩_∩)O~)    杨修凭着对曹操一个“教令”的猜测,就擅自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曹操以“扰乱军心”之罪杀他,是有充分理由和法律依据的。    曹操杀了杨修之后,曾经给杨修之父杨彪写过一封信。“操白:与足下同海内大义,足下不遗,以贤子见辅。比中国虽靖,方外未夷,今军征事大,主簿宜守。而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谓其能改,遂转宽舒,复即宥贷,将延足下尊门大累,便令刑之。念卿父息之情,同此悼楚,亦未必非幸也。”下面开列他送去礼物清单:有锦裘二领、银杖一枚、宫绢五百匹、钱六十万、车一乘、牛两头、马一匹,驱使二人,青衣二人。“所奉虽薄,以表吾意,足下便当慨然承纳,不致往返。”   杀掉你的儿子,是为你好,你不得有别的想法;送给你的礼物,你得收下,你不可拒绝我的好意。这封信,其实是曹操给杨彪的致哀书,让他放老实些。曹操因为家世低微,对门第有意摧毁,早就有杀杨彪之意。如今,将他的儿子伏法,也是给所有反对他的皇族、贵族、士族,一个当头棒喝的警告,小心你们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