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基金的有哪些误区

2024-05-16 14:56

1. 投资基金的有哪些误区

相当多投资者只有当银行推出新*金时才购买,有些人甚至为了买新*金,将涨得多的基金卖了。新*金发售时,银行门口火爆的排队场面似乎也证明了这种行为的正确性。但这是典型的盲目投资行为。
因为开放式基金每个交易日都开放申购,没有稀缺性,在基金新发之后仍可以买到。新*金没有过往业绩,投资策略可能没有经过实践检验,而且大多由新*金经理管理,投资者无从判断其管理能力的优劣。此外,新*金建仓时间较长,在建仓期间如果市场上涨,基金净值涨幅将低于同类基金。另一方面,投资者可以研究老基金的过往业绩,分析其业绩表现的优劣、是否具有持续性,作为投资依据。
因此,“新*金”不应构成投资者选择基金的理由,老基金应是投资者选择的重点。
误区二:高净值恐惧症。
情景:“基金净值这么高了,没有什么上涨空间了,不能买!”。
将基金份额净值的高低作为投资的依据是基金投资的另一误区。
在相同情况下,基金份额净值高是基金业绩表现优异以及基金经理管理能力较强的表现。基金的上涨空间取决于股票市场的总体表现和**公司的管理能力,与基金份额净值绝对值的高低没有关系,也不存在净值的上限和上涨空间的问题。
中国基金业还比较年轻,2006年是中国开放式基金业经历的第一个大牛市,目前净值最高的基金份额净值才刚超过3元。而**富达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伦基金成立于1963年,已运作了约44年,2005年4月底的净值曾达到114.96美元,约合900多元人民币。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表现优异的基金会不断创出基金净值的新高。投资者枉自估计基金净值上限的做法,事实证明是失败的。
例如,2004年到2005年大多数基金的净值都在1.2元以下,长期的熊市使投资者觉得1.2元是遥不可及的上限。但2006年年初,1.2元被轻易击破,部分优秀基金的净值一直涨到接近2元才回调。2元又成为许多投资者心目中的净值上限,基金净值接近或突破2元时遭遇到大量赎回。前不久又有投资者怀疑,2元多的基金能涨到哪去呢?但是截至2007年1月22日,已出现了净值达到3.087元、累计净值达到3.4169元的基金。事实证明,基金净值不存在什
么上限,高净值基金也不存在上涨空间有限的问题。相反,在相同情况下净值高的基金大多是管理能力较强的好基金。因为基金净值高,就不买,投资者会损失十分宝贵的投资机会。
误区三:长期资金,短线买卖;根据股指涨跌进行基金的波段操作。
情景一:这只基金涨了好多,又回到前期的高点了,马上赎回,否则就来不及了。
许多投资者购买基金的钱是可用于长期投资的,如果基金净值涨得多了就赎回来,那么这些钱又投资什么品种呢?什么时候再进入市场呢?事实证明进行波段操作的投资策略是错误的。
以我公司管理的某基金为例,当2006年年初,基金净值突破1.2元后,大量投资者赎回基金,短线实现利润。但赎回并未阻挡净值快速上涨的步伐,也迫使投资者认识到,不投资的风险更大。当基金净值超过1.5元时,投资者才大量申购,中间已损失了0.3元的涨幅。该基金净值在2006年6、7月间达到阶段性高点,接近1.9元,后来的回调又让短线操作的基金投资者心惊胆战,当基金净值再次反弹到2元附近过程中,大量资金撤离了该基金。但基金后来的表现必将让这些投资者后悔不已,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基金又涨了50%。2006年初到2007年1月19日,该基金净值已涨了两倍多,但如果进行以上的波段操作,收益率可能只有60%左右。
情景二:看起来股指要调整了,还是赎回一些,等到股指见底了再买回来。
这种基金投资策略看似合理,但是投资者有预测股指走势的能力吗?股指下跌多少,才能判断出股指要调整了,而不是短期的波动?
投资者没有专门的时间、专业的知识研究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市场资金供求、企业盈利等影响股指走向的因素,也不可能较准确地预测股指的涨跌。往往在股市已出现比较明显下跌的情况下,投资者才能判断出股指可能要进行调整,这时再去赎回,很可能卖了个低点。去年7月份到8月初,A股指数从1700多点下调到1500多点,似乎市场将进入深度调整阶段,8月初接连两天我公司管理的某基金出现了较大金额的赎回,但是之后市场就强势上涨,基金净值一直没有过出现深幅的调整。该资金赎回的时机几乎是阶段性的最低点。
根据对股指的判断,波段操作基金,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误区四:缺乏风险意识,全仓投入,
仓促赎回。
情景一:听说基金很赚钱,股票指数涨了多好,赶快去买基金,将定期存款全拿出来买基金吧!情况二:哎呀,基金跌了,原来买基金也会亏本的,还是赎回吧。
基金投资于股票,股票价格波动较大,既可能带来高额收益,也可能带来较高风险。如果道听途说,盲目投资,尤其是为了追求高收益,将原来不能进行风险投资的资金投资于基金,必然会带来较大风险。
以2004年上半年为例,当时股市出现了久违的大幅上涨行情,从2003年11月到2004年4月间,股指上涨了约30%,许多基金净值涨幅较大,跌破面值的基金也纷纷实现了正收益。基金销售出现了十分红火的局面,在银行门口排队买基金。听闻基金赚钱多,原不了解投资、不了解基金的人们也纷纷将存款转买基金。多只百亿基金诞生。结果后来市场深幅下跌,投资者损失惨重,大部分投资者直到2006年年初才解套。
所以投资者在投资前,必须知道投资有风险,要谨慎决策。
误区五:别人都赎回了,我的那份资产会受损失。
市场的巨额赎回潮,造成了一些持有人的恐慌心理:“别人的都赎回来了,我的那份是不是也应该落袋为安啊?”这种心理左右着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另外一些投资者还担心,年底其他投资人的赎回,会导致基金净值的下降,从而使自己的资产遭受损失。
其实这是对基金认识的一个误区,股票升值,许多投资人选择在高位大量卖出,会导致股票市值的下跌。基金不是股票,其净值并不会因为遭遇巨额赎回而下降,惟一影响其净值的是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即使基金规模跌破2亿元的设立下限,但只要投资组合是赢利的,其净值依然在面值以上。
误区六:大盘涨了,基金净值也涨了,就应赎回持有的基金份额。
大盘涨了,手中持有的基金净值也涨了,就应该赎回,这是一些基金持有人的认识误区。虽然“低买高卖”是股市中股票投资者应遵循的赢利原则,许多做股票短线的投资人也是习惯于在上涨趋势良好时便进行抛售,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及时套现,获得既得收益,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因为股价下跌而带来的风险。但这样的股票操作手法,也套用在投资基金身上,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基金投资是一个长期的投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基金的净值,是会随着市场的波动而
波动,它的投资收益,不可能一步到位、立竿见影。
误区七:分红后投资人的实际收益会减少。
分红后,基金净值会有一个突然下落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基金投资人的收益会减少了。
分红使得基金的净值下降,但是基金的累计净值依然是不变的,投资人的实际收益也是不变的。
实践证明,大部分投资者都是在赎回后,会以更高的价格再赎回来,并且还要搭上一定的费用:根据规定,基金申购的赎回都是要交纳一定费用的,申购费率为0。25%~0。5%,一个来回,1。5%~2%的收益率化为乌有。
所以投资于基金,除了投资者应对基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之外,频繁地申购和赎回基金份额,对投资者来说不是一件明智之举,因为你既然选择了基金这种理财方式,你就应该充分信任为你理财的专家。
误区八:既然股票能做波段操作,基金也能做。
波段操作,是一些短线客长用的股票操作手法,但此方法并不适合于基金。首先投资基金,做波段不是成熟的投资理念。基金投资专家注重的是价值分析与基本面的研究,由于各路基金,都有各自不同的投资规划和投资组合,而且由于价值投资为主导思想,致使基金投资常不可能马上见效,即使期间在面值之下徘徊也是正常的,因此,只要宏观经济是向好的,基金收益率就会呈现一个增长的趋势,这是不容置疑的。
另外,基金的持有人,其实是无法选择做波段操作的,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判断所谓基金的“高位”和“低位”。也就没有办法在“低点”买进和在“高点”卖出。
误区九: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一成熟的理财观念已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接受,于是传统的存款一族正逐渐把目光转向股票、外汇、黄金等投资品种,基金凭借其专家理财优势被市场青睐。但部分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只投资某一**公司产品、某一类基金产品甚至某只基金,从而承担了较大的市场风险。一位已经购买**平衡基金的客户长期坚持投资的“三三制”,即每月工资30%存款,30%保险,30%投资,而投资的主要途径就是购买各种类型的基金,尤其是新*金。这个客户满意地告诉**公司人员,虽然每个基金收益不是很高,但每个月下来总体收益相当于给自己多发一份奖金,而且整体风险低。
误区十:盲目追求产品创新
部分投资者在挑选基金产品时,盲目追求“第一只”的概念,认为最新的就是最好的。事实上,基金产品的创新有一定风险,这个风险由谁来承担?实际上还是投资者。投资者在选择基金产品时,应主要考虑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成熟程度等因素,而平衡型基金作为国际上非常成熟的产品,是很好的投资选择。中国证券市场没有做空机制,而且上下波动性很强。如果没有避险工具,市场单边下跌,基金的风险就会相当大。而平衡型基金能有效通过资产的配置达到分散风险、增加收益的目标:如果今年是牛市,可以调高股票的比例,如果认为这波行情走到尽头,那么就调高债券的投资比例。
误区十一:对**公司的评价简单化
目前中国基金市场还没有一个成熟的行业标准,一些基金评级机构目前的评级也基本上停留在基金排名上,并没有涉及对基金经理的评价。大部分投资者对于**公司及基金经理的评定,只简单停留在过往业绩评价。国外评定一位**基金经理一般要看3-5年,10年时间才能产生一位**基金经理,而中国基金业只有6年多的历史,基金经理的平均任期只有1年半。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基金产品时应综合考虑公司股东背景、治理结构、投资团队整体实力、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等多项因素。
误区十二:像买股票一样买基金
目前我国股市前景看好,但大批个人投资者“只赚指数不赚钱”。主要是因为个股走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专门的研究才能发现。**公司作为专业投资理财队伍的优势极其明显,能够做出最优投资决策,让投资者轻松分享经济增长而带来的投资回报。但部分投资者投资基金低买高卖,像买股票一样进行短线操作,而忽视基金的抗风险性和长期收益能力。以**平衡基金为例,其过去5年的模拟投资组合在牛市能够与大盘上涨同步,熊市中只承担大盘40%的风险,如果长期持有,累计收益将远远高于大盘的累计涨幅。
误区十三:过分注重基金发行规模
今年上半年,单只基金发行规模屡创新高。从基金产品上来讲,每一只基金,按照市场的深度与广度,基金品种的特点与投资工具,公司的运营管理水平,单只基金应有它合理的规模。多大的规模适合自己公司的投资、适合股票市场的容量、为投资人带来领先的收益,这就需要根据**公司的发展目标和自身的投资管理能力来决定
。如果**公司盲目追求发行规模,最终是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公司就明确提出,发行基金产品,更重要是做出业绩,树立品牌,而不应盲目追求发行规模。
误区十四:盲目参与,感情用事。
2006年的基金让投资者着实赚了一把,这得益于证券市场的持续走牛,但市场火爆同时也掩盖了一部分基金管理人真实的管理和运作能力。不同的基金风格和投资策略不同,产生一定的业绩差异应属正常.因此,抱着随便买,发行哪只买哪只的态度是不可取的。2006中国金融年度人物活动评选
误区十五:分红意识不强。
基金作为一种投资品,尤其是专家理财产品,其产品设计特点决定了基金投资组合的稳定性、基金投资收益的均衡化,从而导致了基金净值变动的有限性。因此,以分红取代对基金的短期套利,应成为今后基金投资的真正“时尚”。
误区十六:只认现金分红,排斥红利再投资。
基金管理人在基金分配时都采取“二选一”的收益分配模式。但出于惯性的投资思维和落袋为安的想法,众多的投资者远离红利再投资。其实,红利再投资是一种互赢的分配模式,一则可以使投资者获得既定的投资收益,二是可以减少基金管理人因大量派现而导致的现金流减少,而对基金持仓的品种进行被动式调整,使投资者的收益受到冲击和影响。
误区十七:崇拜**基金及基金经理。
**基金及基金经理,在基金产品的运作上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基金投资是一个中长期的投资过程,检验和考核一只基金的管理运作能力还应当从一个更长的时期来考虑,而不能仅局限于一年或更短期的排名。
误区十八:忽略成本,只计收益。
实践证明,对同样持有一只基金的投资者来讲,进行频繁的申购和赎回,与持有一定周期相比,后者的收益明显大于前者。因为频繁的申购赎回产生的交易费率足以使投资者的收益折损不少。
误区十九:集中投资,淡化组合。
如果置基金产品本身的投资特点而不顾,或者集中投资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或者集中进行货币市场基金的配置,这种做法最终都会因为不能回避的系统性风险,而使投资收益受到影响。因此,在证券市场好转时,可适度增加股票方向的基金产品投资比例,否则则减少股票型基金资产,增加其它类型基金
资产。
误区二十:只看净值,不看基本面。
一只基金的未来业绩增长潜力,主要来自于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基金的能力,特别是基金配置品种的持续增长潜力。而要做到这些,还需要基金管理人建立科学的投资组合体系和跟踪评价体系。投资者仅以净值的高低作为判断基金优劣的标准,而不研究和分析基金定期报告,不了解基金持仓品种的变化,也难以挑选到好的基金。
一、私募管理费收取标准
(一)私募基金认购费按照信托合同规定,投资者认购产品时,需要另外交纳信托资金一定比例的认购费用。认购费用的收入、支付对象及用途由信托公司来确定。如果私募基金的认购最低限额是300万元,认购费率是1%,则投资者认购的实际起点金额是303万元。(二)信托公司的费用给信托公司的管理费用,比例为私募基金产品的1%左右。一般分为固定信托报酬(一般每年的费用范围为0.75%~1.25%,以1%居多),无论基金运行业绩如何,每月都会收取。和浮动信托报酬(资产增值部分的3%),只有在基金净值创出新高的前提下,对于新增加的部分,会分取一定百分比的收益,也是每月收取。(三)保管银行的费用私募基金的资金一般存放在保管银行,此时保管银行需要收取手续费。费率标准一般每年为0.25%。无论基金运作的业绩如何,这个费用会依据每个月开放日的资产规模收取。(四)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投资顾问管理费的标准,每年为0~0.75%,以0.25%居多,也是每月收取。

投资基金的有哪些误区

2. 投资基金有哪些误区?

误区1.基金投资风险不大,甚至没有风险
眼下铺天盖地的宝宝们让投资者切身感受到了投资基金的甜头,专家理财;的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投基者造成了误导:买基金没有风险!其实不然,只要是投资都有风险,虽然基金管理者在风险的控制上可以做到理性,但市场不是理性的,系统性风险是谁也无法回避的。所以,对于并没有多少专业知识的投资者来讲,要时刻具备风险意识。
误区2.基金是最佳的投资理财方式
如果只持有单一投资品种的话,即使有尚佳的回报,也不能说是最佳的投资方式。最佳的投资方式应该是组合式的理财和投资,就是常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构建一个投资组合,既可以或得良好的回报,更重要的是分散了单一投资产品的风险。这种综合的理财和投资效果,肯定会比单一购买基金或者银行储蓄、股票等方式更加稳定。
误区3.基金定投一定能赚钱
定投是否能赚到钱,是由你所购买的基金业绩来决定的,而不是由投资方式决定的。由于基金是不保本不保收益的投资产品,所以无论是一次性购买还是分次定投,都不能确定赚钱与否。你可能会问了,不是还有保本基金吗?保本只针对一个完整的保本周期,如果中途申购或中途赎回,本金都是不保的。在生意场上,不赚钱就是亏损,换做到投资场上,如果投资基金并没有亏损,那么扣除申购费、赎回费等相关费用后,剩下的才是投资基金的真实收益;如果已经亏损了,同样支付相关费率后损失会更大。
误区4.选择基金只关注短期业绩
对于基金来讲,历史业绩优异的未必现在业绩依旧良好,更何况只关注短期业绩表现。不少投资者可能看到今年债券基金整体业绩好,就蜂拥到债券基金中,选择今年以来甚至近3个月业绩表现好的去购买,相信有不少投资者真是这么做的。我们要知道,基金适合长期投资,所以选择基金的时候要把中长期业绩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中长期表现良好的基金,也能反映出较好的管理能力。建议投资者要选择中长期业绩排名在前1/3-1/4的基金作为投资的对象。
误区5.买基金数星星
很多投资者在挑选投资的基金时,都会参考评级机构给出的星级排名进行筛选。不可否认的是,参考专业机构给出的基金综合排名的确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的筛选基金,但是我们不能只依靠评级去选择,在上百只基金中,评级的结果只能帮你缩小选择范围。基金没有最好和最差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别。评级高的基金未必适合你,比如有些五星基金,调整后的回报的确很高,但风险也很高;有些评级只有四星,但整体回报稳定。还有些基金更换了基金经理,评级上并未变动,但未来能否持续良好业绩还是个疑问。所以,目前获得高评级的基金并不是永远都好,目前评级较低的基金未来也未必会差。还是要综合短、中、长期业绩、基金管理者、评级、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等多维度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
通过上述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投资基金常见的误区有所了解了吧,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小编提醒大家一定要慎重。更多关于投资理财的基础知识,技巧方法,注意事项,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及时关注。总的来说,小编提醒大家,投资有风险,入行需谨慎。

3. 基金投资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长期持有或定投热点主题型基金
误区二:偏听偏信买了烂基金,一直亏却不肯放手
误区三:买多只跟踪同一标的的指数型基金
误区四:盲目相信长期持有或长期定投会有好的收益

基金投资的误区有哪些

4. 基金投资五大误区解读

      理财投资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基金投资也逐渐被大多数投资者所接受,并作为主要投资方式。但是基金投资也是投资,同样有风险,不少新手和老手不免会走进基金投资的误区,遭受投资风险之苦。本文将解读基金投资的五大误区,给投资者一些建议。误区一:重仓股陌生面孔较多的基金较好      解读:有些基民喜欢买持仓较为特立独行的基金,对于那些十大重仓股中多是热门股票的基金,会认为没特点,业绩也只是随大流。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的A股市场,公募基金的价值发现作用在相当程度上还能得到体现,公募基金的资金也可以影响部分个股和行业的走势,机构的一致预期往往是牛股后半程的主要上涨动力。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持股与众不同并不是一个好标签,能比同行早一步介入日后的抱团股,才是成功的特质。所有重仓股都是普通投资者所熟悉的,这样的基金不值得推崇,但那些冷僻的个股,也最好不要超过前十大的一半。误区二:重仓股多是新兴产业的就是成长型基金      解读:一些对股市有一定了解的基民有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他们知道不能按名称选基金,而是根据重仓股和行业来确定是成长型还是价值型。当发现重仓股中主要是新兴产业个股时,就认为是成长型基金。事实上,经过过去几年的上涨,不少新兴产业的个股已经有了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左右的市值。比如,歌尔声学、大华股份、海康威视、碧水源、蓝色光标等,这些股票现在整体上已经可以视作蓝筹股,但与传统产业的蓝筹股还是有所区别,准确地说是介于蓝筹股和成长股之间,但绝不能用成长股来理解了。只有那些持仓在200亿市值以下个股的基金,才可视为成长型或黑马类基金。误区三:新基金或次新基金不能完全相信,先观察一年业绩      解读:近几年基民对待新基金会比较谨慎,往往想先观察半年一年的业绩再决定是否购买。事实上还是要分情况对待,等待时间太长有时会错过机会。如果新基金的基金经理过去只管过1只基金,或担任经理助理已有较长时间,管理的基金业绩属于上游但不拔尖,而新基金合同的投资范围更宽、限制更少,这样的基金不妨看好些。尤其是下半年成立的基金,在接下来的一个完整年度,其可以参与牛基评选,这时的动力还是很足的。而如果基金经理已独立管理2只基金或1只且同时兼任公司高管,那么精力就会有所不足,这时要视其是否卸任老基金经理而定。对于绝大多数基金经理,我们认为其只能管好1只基金,或2只非常相似的基金。误区四:过分相信一些牛基的调整能力      解读:现在买到牛基的基民越来越多了,而四季度基民情绪上会有所松懈,如果手里的基金排名很靠前,从冲年终排名的角度会对其预期过高。事实上,如果三季度该基金刚经历过大涨,四季度多数很难再有突出表现。对于规模超过20亿的基金,往往很难做出及时调整,有可能碰到连续2个月排名靠后的情况;而小于20亿的基金,在保持足够的谨慎和勤奋情况下,可能在1个月左右完成调仓。这个规律放在年中也是一样,即使全年前十的基金,途中也都会有3~4次单月排名下滑或2~3次连续两月业绩平庸的情况。把握这样的规律,对于波段操作基金的基民是有价值的。误区五:定投是懒人游戏,每月定期放一笔钱就好了      解读:有心的投资者仍应该关注定投的四个方面:选基、组合、扣款日和扣款额。定投的选基主要侧重于考虑定投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而非当年的短期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组合也是为了获得较好的风险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比,减少黑天鹅事件;在扣款日方面,由于牛市中月阳线要远远多于月阴线,所以应该选择月初扣款,而熊市中则相反,选择月底扣款。如何来识别牛熊市?在指数经历了几十个月的调整后,如果在相对低位出现了3根月度阳线,就是转牛的重要信号之一;选择不同扣款额,使用较多的是指数偏离法、趋势定投法、移动平均成本法等,经过笔者研究,确实可以有效提升预期年化预期收益。

5. 如何规避基金投资常见误区?

来源:东方红资管
我们发现,基金投资者经常问到这三个问题:买基金是不是应该买净值便宜的?挑基金的时候是不是要买过往业绩最好的?如果我要用钱的时候,应该先赎回手里赚钱的基金还是亏钱的基金呢?
我们希望能就这三个问题给出相对客观的建议。
选基金不必关注净值高低
关于第一个问题,买基金是不是应该买净值便宜的呢?
如果我们同时投资3个基金,基金A净值0.5元,基金B净值1元,基金C净值2元,每个基金都投资1万元,虽然各只基金所获份额不同,但如果一段时间后这3只基金的净值都上涨了10%,那么我们持有的这三只基金市值仍然一样,都变成了11000元。只要基金的业绩表现一样,我们买不同净值的基金,所取得的最终收益都是一样的。
很多客户最常见的投资误区就是,觉得净值1元钱的基金是便宜并值得投资的,而那些净值两三元钱甚至四五元的基金太贵了,不值得买入了,这是不理性的。目前净值在5元以上的基金,也一定经历过2元、3元的过程,如果在当时买入并持有至今,盈利非常可观。
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基金并不是越便宜越好,基金净值本身的高低对我们最终取得投资收益没有任何影响。我们在选择基金的时候,更应该关注基金管理人的长期投资能力,而不是净值本身。
关注投资逻辑的可持续性
有很多投资者会问到第二个问题了,买基金是不是应该买过往业绩最好的那只呀?或者说这只基金去年业绩非常好,我值得购买吗?
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市场排名前十名的偏股型基金,2016年的收益排名并不乐观。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基金的过往业绩呢?
如果有3只基金供大家选择,基金A过去一年收益30%,基金B过去一年收益20%,基金C过去一年收益15%,我们应该选择哪只基金呢?如果单纯从这几只基金过去一年的业绩来看,大家肯定会选A。
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了解下这3只基金的投资逻辑,又会是怎样的呢?比如基金A是通过2倍杠杆,博得了30%的高收益;基金B是重仓了某一个行业,该行业是过去一年的热点,赚了20%;基金C则是通过均衡配置优秀企业的股票,这些企业平均盈利增长15%,所以股价跟着上涨了15%。
这个时候,相信很多人会选择基金C了,因为它虽然不是过往业绩最好的,但是它取得这个业绩的投资逻辑在未来是可以持续的。
虽然基金的过往业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参考指标,代表了基金过往的运作情况和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但并不是我们就一定要买过往一个阶段业绩最好的,因为比过往业绩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关注这只基金是如何取得这样业绩的,它的投资逻辑在未来的市场下是否可以持续。
赎回长期业绩较差的基金
接下来是投资者最关心的第三个问题,当我们需要用钱的时候,我们应该先赎回手里赚钱的基金还是亏钱的基金呢?
大部分投资者可能会选择先赎回赚钱的基金,亏钱的基金就放着吧,不急用的话放几年慢慢等着总是可以的吧。这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基金投资误区。
我们根据多年来对全市场基金进行诊断的经验,总结下来一条规律:强者未必恒强,但弱者通常恒弱。
过往业绩表现好的基金未来不一定继续业绩好,而长期业绩表现很差的基金,未来通常还是会表现较差。
所以面对长期亏损的基金的时候,为什么不转换呢?很多客户在心理上接受不了的,感觉亏钱的基金如果赎回就真的亏了,不如放几年慢慢等着好了。而真正等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过往业绩较差的那只基金,未来的业绩表现通常也是弱于其他基金的,而业绩好的赚钱的基金净值在不断创新高,却已经被你赎回了。
选择赎回赚钱的基金显然不明智。但为何就忍不住想那么做呢?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理查德塞勒用心理账户解答了我们的疑问:人们在做投资时,会对每一笔投资建立一个心理账户,当我们的产品组合有赚有亏时,我们更愿意选择赎回那个赚钱的,也就是选择关闭那个给我们赚钱的心理账户,因为在赢利的情况下关闭心理账户会令人心情愉快。但这种愉快是花钱买来的!
所以,如果未来面临要赎回基金的时候,理性的做法应该是优先赎回长期亏损、业绩表现差的基金,而对于有持续增长逻辑的绩优基金,应该坚定地长期持有。
只有树立正确的基金投资理念,克服投资中的人性弱点,我们才能真正在基金投资中取得满意的长期回报。
传播健康理性的基金投资理念,我们一直在路上。

如何规避基金投资常见误区?

6. 基金是否值得投资?

朋友,我诚心诚意的对您讲,基金说到底还是拿您的钱去买股票,您买基金等于买了几十支股票,基金一不保本,二不保收益率,三不保分红,如果我以个人的名义或者是公司的名义让您每月拿出一笔钱给我替您理财,但是不能保证是否赚钱,您一定会骂我是个疯子,凭什么呀?
基金说到底是拿基民的钱去炒小盘股,题材股,从而获得暴利,基金用自有资金建仓,用基民的钱作为拉升资金。等到了高位再用基民的钱高位接盘,自有资金从而顺利出货。这才是基金赚钱的不二法则,基金必须将基民的钱牢牢套住,同时不能亏的太惨,这样它就获利了一笔巨额可以任意支配的资金。
基金定投完全是一个变相的庞氏骗局,前提是指数上期走慢牛,但是上证综指十年零涨幅的现实彻底让其破产了。
不仅如此,基金往往操纵指数,使其在高位徘徊很长时间,低位则时间很短,这样的话基民定投的钱大部分买在了高位,所谓高位减仓,低位加码的美好预想完全成了空想。
其实有一种很简单的方法,和定投类似,那就是买银行股定股,每月一手,标的可选为民生,华夏,招商,浦发或兴业。五年下来,资本利得加上分红送股,收益是相当可观的。

7. 投资基金要注意哪些问题?

投资基金通常是中长期的投资行为。投资者一定要注意:一基金公司必定会从中收取管理费,因此要弄清楚其管理费的高低是否与其管理水平及投资收益的高低相匹配。二基金通常有销售成本。基金的销售成本加上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必须分摊到中长期的投资收益中才能得以抵消,所以,投资者只有做中长期的基金投资才能更好地体现基金投资的优势。而做短期基金投资,成本会更高、收益可能会更差,也增加了不必要的资本金损失的风险。三一般来说,基金公司的管理水平比较易于实现可持续性,其稳定性相对较好,而基金经理却是随时可以跳槽或被解聘的。从这一点上来讲,看重某个基金公司要更优于看重某个基金经理。四要警惕基金经理可能出现投资失误或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更有甚者,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可能一起违规违法操作。
五投资基金时,可能造成重大投资失误的还有投资者选择了某一狭窄而且已经疯狂的投资领域的基金,这是投资者最需要注意的地方。

投资基金要注意哪些问题?

8. 基金选择的7大常见误区有哪些?

误区1:基金不用挑选,买哪只都差不多
不管是在牛市还是在熊市中,基金业绩都有很大差别。即使是同一公司旗下的同种类基金,业绩也会出现分化。因此,对基金一定要精挑细选



即使是在同样一个市场环境中,不同的基金带来的收益也是千差万别的。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最好的股票型基金收益达到41.55%,而最差的股票型基金收益只有-26.76%。所以选到好基金,能令您的投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2:只关注基金短期排名


 
误区3:崇拜明星基金经理,只购买明星经理管理的基金
基金业绩的好坏与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能力固然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基金的投资不仅仅是基金经理一个人决定的,与其背后的投研团队也密不可分。所以,不能盲目崇拜“明星经理”。

 
误区4:买“老基金”不如买“新基金”
股市持续上涨阶段
新基金的表现往往不如老基金。新基金从发行到建仓需要几个月,将错过部分涨幅,仓位较高的老基金能吃到更多的涨幅。
股市下跌或行情不明时
新基金的仓位一般较老基金低,跌幅也较老基金小。
因此,股市持续上涨时,应首选老基金;一旦行情处于高位,方向不明,就可首选新基金,但最好也要选择那些由老基金经理管理,或投研平台较好的新基金。
 
误区5:保本基金能完全保本
许多投资者购买保本基金是冲着“保本”两个字,认为购买这种基金能保证投资本金的绝对安全。
 

也就是说,三年之内投 资者如果需要赎回,照样要承担基金涨跌的风险和较高的赎回手续费。所以保本基金不是无条件完全保本的。
 
误区6:低净值基金上涨空间更大

基金净值代表相应时点上基金资产的总市值扣除负债后的余额,反映了基金资产的市场价值。投资基金收益的高低与买入时基金净值高低并无直接关系,真正影响投资者收益的是该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
 
误区7:股票型基金最赚钱

在股市单边上扬的行情里,高仓位确实容易获得高回报。但是,股票型基金也不会总是满仓操作,有时可能还不如一些偏股型基金的仓位高。而且,股市下跌的过程中,股票型基金的风险也是最高的,所以未必是每一个投资者的最佳选择。对于一些重本金轻收益的风险厌恶型投资者,不妨选择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