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将于何时启动?

2024-05-05 06:29

1. 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将于何时启动?

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仪式正式举行。作为首批试点企业,2225家电力行业(纯发电和热电联产)企业获准参与交易。
业内专家认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的意义在于,这是达到“双碳”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也是我国利用市场机制倒逼高排放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减少碳排的开始。
为了这次全国统一交易,自2011年以来,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湖北、重庆、天津7个省市进行了首批碳配权交易试点。
其取得的成果也很显著,根据生态环境部数据,截至今年3月,我国碳市场共覆盖20多个行业、2038家重点排放企业,累计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金额约104.7亿元。

碳排放权交易这样进行:
碳排放权交易,就是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成商品一样在交易所买卖。交易前,政府首先确定当地减排总量,然后再将排放权以配额的方式免费发放给企业等市场主体。企业根据自身减排进度,在市场内有买有卖,产生良性流动性,而全国总排放量仍被控制在指标范围之内。
实际上,在具体的碳交易细节公布之前,2225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企业第一个履约周期自今年初就已正式启动,首个履约周期到2021年12月31日截止。
具体日程安排如下:2021年1月29日发放配额;2月1日起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3月底前各控排企业上报排放数据;今年3季度末重启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签发;2021年年底前履约。

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将于何时启动?

2. 全国碳交易大幕即将开启,业内预测多个相关产业受益

 位于武汉市青鱼嘴的碳汇大厦,这些天正在抓紧装修。过段日子,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等金融机构将正式进驻。
   根据安排,设在这里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下称“中碳登”)负责为首批2225家电力企业办理开户手续,并将于6月底上线交易。这也意味着全球最大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投运。与此同时,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也正在抓紧进行全国碳交易系统的联调测试。
   本月19日,生态环境部对外宣布,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成立前,由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承担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成立前,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
    武汉、上海正全力冲刺 
   今年2月,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湖北省、上海市调研碳市场建设工作时强调,全国碳市场是落实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在碳排放权交易、碳金融产品与服务、低碳产业投融资和碳资产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和 探索 ,推出的促进碳市场有效性、流动性、连续性的‘六维理论’属全国首创。”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刘汉武在该中心官网上说。
   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湖北碳市场纳入373家企业,全部为年能耗1万吨标煤以上的工业企业,总排放量达到2.73亿吨,约占湖北全省碳排放量的45%。涉及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16个行业,占该省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70%。截至目前,碳排放累计成交量达3.47亿吨,成交额81.39亿元。交易规模、引进 社会 资金量、企业参与度等指标居全国首位。
   2017年12月,“中碳登”落户湖北武汉,这里成为全国碳资产的大数据中枢,承担着碳排放权的确权登记、交易结算、分配履约等重要业务和管理职能。
      湖北省武汉市城市景观。摄影/章轲
   今年5月19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武汉调研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建设进展以及全国碳市场交易启动筹备工作情况时表示,全国碳市场交易启动是一次大考。
   李高说,注册登记系统是全国碳市场的核心支撑系统,直接关系到交易的顺利启动和后续的平稳运行,要“全力冲刺做好系统建设”。
   5月20日,李高一行赴上海对全国碳排放交易系统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并同参加测试的企业进行了现场交流。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的企业已全部完成2019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连续七年保持百分百履约纪录。
      碳交易将让多方受益 
   公开资料预测,2021年我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量或将达到2.5亿吨,为2020年各试点交易所交易总量的3倍,成交金额将达60亿元。
   全国碳市场的交易产品其实为碳排放配额。比如,某企业经审核获得了一年3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如果该企业实际排放了35万吨二氧化碳,那就要花钱向别的企业购买超标的5万吨指标;相反,若该企业预计当年只排放10万吨二氧化碳,那么多余的20万吨指标,就可以卖给别的企业。
   目前二氧化碳交易价格约为22元/吨 32元/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规定,碳排放配额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价格”为计价单位,买卖申报量的最小变动计量为1吨二氧化碳当量,申报价格的最小变动计量为0.01元人民币。
     根据配额分配方法,对2019年至2020年配额实行全部免费分配,并采用基准法核算重点排放单位所拥有机组的配额量。重点排放单位的配额量为其所拥有各类机组配额量的总和。
      电力企业将成为首批参与碳交易的企业。摄影/章轲
   据“武汉发布”报道,湖北碳交易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经济学院教授孙永平日前表示,“中碳登”落户湖北武汉,将会进一步发挥金融集聚效应,吸引资金、技术和绿色金融机构以及各类金融要素向长江中游城市群靠拢。以碳市场为桥梁,打通中西部地区发展通道,实现碳市场和其他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关负责人近日也公开表示,武汉市完全可以凭借“中碳登”落户的先发优势,抢占全国碳金融中心以及中部金融中心,进而以市场、金融和技术“三引擎”驱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抓住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两个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机遇期,为武汉市再造一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刘汉武在上述官网上表示,碳市场直接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间接带动新型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催生新业态,将会催生出一大批碳资产管理机构、咨询机构、第三方核查机构和绿色认证机构等绿色低碳服务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业内专家近日也预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营后,参股的地方交易所将直接受益,纳入的行业也可以通过交易配额和自愿减排量(CCER)受益,此外,涉及碳排放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将受益。

3. 中国碳市场启动一年来运行总体平稳,碳交易在中国的现状是怎样的?

现在大家都非常的关注,中国碳市场启动一年来的总体运行情况,其实这一种情况是比较平稳的。并且碳交易在中国的现状也非常的不错,也开启了上线交易。这样为中国带来了很好的市场,并且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也到达了非常高的一个数字。它的排放量是十分不错的,已经有45亿吨了,是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大家也关注到,累计的成交额已到达了84.9亿元。
对于这样一个高昂的数字,可以看出初步构建了完备的碳市场制度体系,是能够形成配额分配的。并且对于这样的一部数据管理,也进行了一体化的管理框架,大家都觉得这样一种方式,是能够起到激励和约束碳市场的作用的。因为碳市场需要大的机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碳排减的责任。还有就是要严厉的去打击碳排放量的数据弄虚作假这样一个现象,因为碳排放量是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态环境的,所以必须要落实到每一步。
而且对于这样的一个数字来说,必须要精细,这样才能够了解到碳排放到底是处于什么样的概念。组织开展了全国碳排放的质量检测报告,这样也能够监督帮扶,让社会知道和了解一些数据的情况,也能够切实的发挥到振威的作用。现在碳排放量,已经成为展现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了。
并且对于这样的一种碳排放量来说,能够控制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目前要做的就是持续的强化市场的建设,并且也对于这种功能进行核对,逐步的扩大市场的覆盖范围,能够让交易的主体更加丰富,并且对交易的品种也有更大层次的扩大。

中国碳市场启动一年来运行总体平稳,碳交易在中国的现状是怎样的?

4. 全国碳交易市场开市,减少碳排放真的能赚钱吗?

减少碳排放真的能赚钱。国家通过强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支撑,碳交易市场里面的各个企业可以在这个市场里面来出售和转让,或者是购买碳交易权,从而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所以减少碳排放肯定是可以赚钱的。

我认为国家的这项举措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因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仅能够提升经济往高质量发展,更重要的是还能保护环境,发展绿色健康的经济模式,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几十年当中,由于前期以资源为推动经济的主要发动机,已经给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坏,人们的居住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正常的饮食生活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所以国家在这方面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才会决定保护环境,发展绿色健康的经济模式,这样才能让整个国家的经济正常循环下去。

发展这样的经济模式,我认为对于人民的居住环境也会越来越好,因为这样的一种经济模式,主要目的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主要的气体之一,一旦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多,将会给全球的温室效应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所以必须要严格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只有这样人类才能长期生存下去。

总结:国家推出碳交易市场,我认为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号召全国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削减的战略目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的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同时也慢慢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当初以牺牲能源环境发展的经济模式正在逐渐地被淘汰掉。现在变成了以保护环境,发展绿色经济的健康模式为主要旋律,我认为这样的一种转变是非常好的,不仅有利于环境,更有利于国家发展。

5. 碳中和大动作,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在即,会对市场上产生哪些影响?

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浪费了一点点的时间去了解了一些可靠资料,事实上,根据目前的电力分配计划来分析,可能大多数公司会存在有盈余的现象吧。华北电力大学教授个人表示分析说道,正常情况来说,国家的配额初始分配早就已经足够了,所以,现在目前来说,大部分企业的业绩压力并不是很大的,那么压力大的企业只是在自说自演而已。
一、市场上可能会变活跃目前,在市场机制得到充分验证之前,国家可能不会逐步引入碳排放配额指标,其次活跃可能会以收紧为前提,因为如果配额下放那么必然会达到峰值,因为大家都知道它将朝着碳中和的速度迈进,从当前国家碳市场的当前运行状况来看,国家的交易量并不活跃,其次,发电公司在未来上的经济压力也不会太大,虽然现在得出这个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是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减少排放量的。

二、发电行业无影响全国碳市场在不久的将来,自然还是不会对燃煤发电行业构成威胁的,可能连成本也不会有压力,一位从事碳交易的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国家从2018年的时候就已经有此规划了,因为全国碳市场主要是针对系统A为准的,如建设,开户,模拟交易等体系,所以正式交易可能要在等个几年吧,因此短期内不会对部分行业产生太大的影响。
三、全国市场正式打开事实上,这一次碳中和所做的大动作大家都是明白的,无非就是打开市场,虽然现在的市场已经正式打开,但是一些不可控的风险依然是存在的,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碳市场必然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碳市场,截至到2017年10月,国家配额累计交易量达到4.06亿吨左右,累计成交超过102亿元。 

碳中和大动作,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在即,会对市场上产生哪些影响?

6. 碳交易到底是怎么回事?谈谈全国碳交易市场,有哪些赚钱新机会?

为了梳理清楚这些问题,我查了一些文献,力求每一个观点和看法都有据可依。
  
 咱们先看下全国碳交易市场开市首日的情况,我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网站上查到了全国碳市场行情,跟大家简单报一下数字,全天一共成交410.40万吨碳排放配额,注意碳排放配额,我在后面会详细解释,成交金额21023.01万元,开盘碳价48元一吨,一路上涨然后波动,最高达到52.80元一吨。
     
 有些朋友可能看到这些一头雾水,别着急,下面我会一层一层帮大家尽量看清楚,碳交易的全貌。
  
 碳交易里买卖的,并不是真正的“碳”,而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很多人听到碳交易觉得很新鲜,其实它不算个新鲜事物。
  
 “排放权交易”这一概念是一个美国的经济学家最早在1968年提出的,后在1997年12月通过《京都议定书》,提出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市场机制。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生效,二氧化碳排放权正式确定为国际商品。到了2011年,咱们国家开始进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首批试点城市一共有7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
  
 也就是说,碳排放在咱们国家已经存在了10年了,所以,它真的不是个新鲜事儿,以前是各地独立尝试,价格机制都不一样,现在全国统一市场。
  
 温室气体过量排放造成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 健康 和发展,如果不加以控制,未来人类生存环境可能会加剧恶化。
  
 什么是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等,它们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凶手,而它们的主要来源正是各国工业排放。
  
 既然如此,总不能眼看着问题继续严重下去吧,于是各国一起开了会,在1992年5月一起签了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意思就是大家别瞪眼看着了,控制一下温室气体浓度呗,发达国家排放大户,自己去限制下,顺便出点钱帮发展中国家也出点力。
  
 这个公约是1994年生效的,而随后1997年又在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也就是《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其实是引入了市场机制去解决二氧化碳减排问题,把二氧化碳排放权变成了一种商品,因此也就有了碳排放权的交易,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碳交易。
  
 碳交易,本质上是控制总量的同时,让碳排放权流动起来,比如一共10个排放权,张三和李四各得到5个,但是,张三的企业排放权用不完,李四的企业不够用,那就买卖一下,流动起来,张三卖给李四排放权,李四花钱,张三挣钱,但是李四也不想花更多钱去买,而张三希望卖出去更多,于是他俩都有积极性去想办法减排,要么升级更环保的设备减排,要么尽快研发新技术减排,反正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个 社会 的碳排放减少了。
  
 所以,碳交易,是在用经济的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将环境外部性问题内化为企业所应担负的成本,基本上是倒逼企业去想办法减排,能出来这么个机制, 我估计也是因为想要靠企业自觉去减排不现实。
  
 前面我们说了,早在2011年就开始了碳交易试点,到现在已经有10年了,为啥现在要搞全国的呢?我觉得两个方面吧,一个肯定是因为试点发现,碳交易对减排目标有效,另一个就是有必要全国统一市场。
  
 先说碳交易对减排有效,在我找到的相关论文里,有研究得出结论,碳交易试点大体上是有效的,碳交易政策显著降低了试点地区的工业碳排放水平和强度,而且有效促进了企业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引进。
  
 道理很简单,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既定,减排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企业没别的选择,只能减。
  
 再说全国统一市场,如果各地分别建立碳交易市场,存在一些问题,同一个行业不同省市碳价不同,各种机制也有差异,甚至有的试点里碳交易不活跃,不利于碳交易的发展。
  
 先说碳交易市场里的机会,在碳交易市场有两种东西可以买卖,一种是政府分配给企业的碳排放配额,一种是企业自愿核证的减排量,也就是CCER。
  
 配额好理解,就是给你一个排放额度,用不完你可以拿去卖了,不够的话,自己去碳市场花钱买。
  
 CCER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指依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经备案并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
  
 目前,全国市场刚开始上线,所以,买卖的其实只有碳排放配额,参与主体是温室气体的重点排放单位,首先被纳入的就是2000多家发电行业,机构和个人还不能参与。
  
 但是根据公开的信息,未来这个市场是可以像A股市场一样,机构和个人都可以参与买卖碳配额,有投资赚钱的机会。
  
 另外一个就是搞CCER,比如你有一片林场,可以申请CCER项目,未来这部分核证的减排量,可以卖给需要的单位,只要看好你的树别砍伐,就能相当于“卖空气”赚钱。或者你搞一堆沼气池,属于甲烷利用,也有机会申请CCER,同样可以直接拿去卖给需要排放额度的企业。
  
 还有就是碳交易市场会带来大量相关的新岗位,国家新增的职业里就包含碳交易管理员。或未来成立第三方咨询公司,为企业提供碳交易方面的咨询服务等等。
  
 总之,一个新的超级市场的诞生,未来一定会衍生出超多的机会,而新的赚钱逻辑也随之诞生,当然开头我也提到了,这可能是未来几十年里新机会的标志性起点,期待大家能够在这新的机遇里抓住机会。
  
 好了,本期内容就先聊到这里,关于碳交易相关知识其实很多,量也很大,很难一次性梳理得足够清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平日多搜一搜相关的问题,新的机会或许就在你的某一次不经意的搜索里。
  
 如果你已经看到了这里,并且觉得有用的话,辛苦动动小手点个关注收藏,您举手之劳,会让我感激不尽。
  
 好了,下期见。

7. 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关于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你了解多少?

我国的确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场,由于我国处于一个工业生产向新兴产业转型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所以我国的碳排放量的降低是势不可挡的一个必然举措,但是要使我国碳排放量迅速降低,并不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因为一些破坏环境的、污染较重的企业是不愿意放弃掉他们目前使他们获利较多的一个产业基础和产业技艺的,其实换作哪个企业都是一样的。因为本来自己可以靠着自己这份技术这样继续支撑起整个企业的发展,为什么要更换技术设备然后使自己的利润降低,然后去做一些与自己无利的事情,因为商人终归是利益摆在第一位。但是碳排放市场的建议就使得这些企业必然会做出相应的行为改变,比如像之前各大商业巨头都进行投资的电动汽车产业,或许就是因为看到了碳排放市场,要建立的这样一个苗头。
像我们熟知的特斯拉这个电动汽车巨头,就因为在美国出售掉自己的碳排放量限额,就赚得盆满钵满。
我们表面上看上去是一个生产汽车的,其实他们还生产碳排放量份额。而我国碳排放量市场的建立,必然也会导致我国相应的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但是这些新能源迅速的发展的,必然也会导致一些传统产业会受到影响,他们或许会得到新生,也可能因此受到重击。比如像我们之前的房地产行业,由于目前中央的政策并不没有给他们太多的优惠,或许他们在整个经济形势下的影响下,可能他们的产业的发展之路就没有那么好走了。而我国碳排放量市场的建立,最大的作用是使我国新能源产业有了更足的发展动力,也有了更加深远的发展前景,并且也使我国的国际形象更加得到优化。

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关于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你了解多少?

8. 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

目前(指2009年),荷兰CLIMEX交易所、欧洲气候交易所、北欧电力交易所、纽约绿色交易所、亚洲碳交易所等都可以进行减排量(CER)交易。据世界银行统计,2007年全球CER相关交易额达60亿欧元。但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上半年,整个二级市场的每吨CER的价格从之前的20欧元下降为10欧元左右。先来看欧洲排放交易体系。欧盟委员会2005年起对成员国实行温室气体排放配额管理,在其生效的第一阶段(2005年—2007年),对各成员国每年可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做了规定。在此基础上设立了欧洲排放交易体系,允许各成员国交易各自的配额。欧盟的规定比京都议定书更为严格,其交易也非常活跃。2005年,成交额就达72亿欧元,2006年为181亿欧元。但由于欧盟规定第一阶段的配额不能带入第二阶段,2007年的价格大幅下跌,交易量萎缩。2008-2012年是第二阶段,一些非欧盟成员国也加入进来,并且欧盟也接受了UNFCCC认定的减排项目。再来看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碳排放交易。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成立于2003年,它为温室气体排放量交易设计了CFI合约,每份CFI代表100吨的CO2等额气体排放。CCX提供了正式会员、合作会员、减排量供应、减排量打包、交易、买家等六种参与形式以满足不同的排放需求。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已通过碳交易取得了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如英国通过“以激励机制促进低碳发展”的气候政策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德国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做到了经济与环境双赢;美国堪萨斯州农民通过农田碳交易,获得了新的农业收入来源;日本则把碳排放权交易看作是“21世纪第一个巨大商机”,通过在世界各地大量购买和销售碳排放权,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入。此外,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看到了全球变暖带来的商机,陆续进入全球碳交易市场“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