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下中药的传承与发展?

2024-05-08 03:20

1. 请教下中药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夏、商、周以来至鸦片战争前,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化,是世代相传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文化是民族的命脉,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战斗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创新文化的潜质。中医学是中国传统科学中沿用至今的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医学,它具有系统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方法和显著的临床疗效等特征,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担负着促进健康的重要角色,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着主要的作用。中医的整体观明确提出,天人合一,人是一个整体,人与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也是一个整体,只有人体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协调,才能达到平衡状态。因此,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对科学地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弘扬中医学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相协调,相统一,促进中医学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人类的健康事业和构建世界新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1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中医药学术创新进步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医药行业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彰显形象的重要抓手。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和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优良品质。我们要增强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深入探讨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内容和方法,传承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特点、行业特征并体现时代精神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充分认识和把握加强中医药文化健身的重大意义。

请教下中药的传承与发展?

2. 中药发展的前景与威胁

  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世界第二大OTC药物市场,即将成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据前瞻《中国中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在中药现代化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大中药产业逐渐形成。中药农业、工业、商业、保健品、食品、日用品、兽药、美容、中药制药设备等构成新兴战略产业,已成为我国快速增长的产业之一。
  2005年至今,中药行业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超医药行业平均水平。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已占据三分之一强的国内保健食品市场。中药题材的护肤化妆类产品、洗涤类产品及口腔清洁类产品已占据20%的相关产品市场,增速远高于其他题材的相关产品。
  中药从业人员是中药生产的主体,其素质高低决定着行业兴衰。目前除研发人员外,中药企业最缺的是管理人才和市场策划营销人才,也就是缺乏既懂中医药又懂企业管理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3. 中医中药有大力发展的必要吗?

 有!用科学思维实践弄通弄透弄实——为现代医药提供了绝好的治疗目标与课题!中医不应像个神棍似的含糊其辞“博大精深”——怎么个博?怎么个大?怎么个精?怎么个深?下文其实也是没有的,再问就就被人问候了[捂脸][捂脸]
   没有任何必要,自生自灭就好。在现代科学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是要发展“火箭导弹”技术而不是古代的“弓箭”技术,要发展现代医学技术而不是古老过时传统医学技术。几千年前的古人,他们没有人体解剖知识,不太了解生理结构是可以理解的,他们阴阳五行经络等理论只代表当时的水平。一些人拿着国家给的工资,研究讨论着古人的阴阳五行,经络穴位,中医“脾”是不是西医“脾” ,中医“肾”是不是西医“肾”。除了浪费国力,毫无意义 ,只会延误我国现代医学赶超世界水平。爱国人士一定要有清醒头脑,大力发展现代医学才是大方向。
   中医中药有大力发展的趋势。应大力提倡发展中药产业。我本人发展中药产业巨多。在湖南种了几十个品种。在贵卅也种了不少。有独活,泽泻,川芎。川草乌,紫菀。玉竹,黄精等品种。现还在继续扩大生产。使中医中药大幅度壮大。发展中医药产业前程远大。胜利在望。弥补了中医药材的不足。
    您好,我是胖哥。关于中医药未来的发展趋势,胖哥觉得有必要插一嘴。胖哥有一位水平比较高的中医老师,自己也学习了一段时间。有些体会想分享给大家。 
   胖哥看问题喜欢客观,不愿意站队。胖哥的观点是这样的,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解决人体疾病的。对于中国的传承文化和国情来说,中医是不可能被取缔的。胖哥支持中西医携手发展,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作为医学最大的作用是解决疾病问题,不应该是一种打压另一种。“医者父母心”,学医之人以救死扶伤为己任。
   胖哥打算通过分析中西医各自之所长来解答问题。
    西医之长 
   西医之长在于系统化、简单化、高效化。西医的系统在于理论成熟定型,用药精准,方面明确,易于操作和学习。简单化指的是操作简单、学习简单和方法简单。高效指的是用于治疗时效果明确,预知性强。
   比如西医的手术治疗,可以快速的实现挽救生命的作用。(当然它的副作用也很大,但是前提是生命和副作用两害相较取其轻)
    中医之长 
   中医之长在于治疗疾病的同时不会因为副作用给人体造成其他的伤害。中医治疗手段比较多,比如针灸、按摩、中药等等。中医的核心理论是阴阳平衡,人体就不会生病,外在的药和一切治疗手段无非就是让人体达到一个平衡。中医治疗只会对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起到恢复和强化的作用。这就是中医之长。
   当中西医联手之时,可以发挥各自之所长,更大的挽救患者的生命和 健康 。西医也在发展,中医同时也在进步,没有任何一家可以故步自封。
   所以中医中药一定要大力发展和继承,让它恢复自己独有的特色。毕竟中医药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 历史 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医中药太有发展的必要了,对中华民族的好处多的不是一点半点。
   当前,应该大力推广发展中医药,效果好,省钱,人民用得起。西医药则需要改进,去掉赚钱的目的,把医药价格降下来,以便实行全民福利。将来的医药制度应该是人民福利制度。医务人员应该是高工资,不能额外赚钱,专利发明和文章除外。应该国家全包的。教育制度也应该逐步向此发展。医药卫生和教育都应该走这条路,绝不能和商业利润挂钩,一挂就完蛋。
   我相信中医必定死亡!为什么?因为中医斗不过西医,西医一年几万亿元的蛋糕,不是专科医学大学,而是其他性质的大学也办有医学院,也有附属医院,而且个个医院是病人排长队。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也要学习西医,不学习西医进不了医院工作,中西医是一个你死我活的斗争,如果中医发展了,全民重视中医了,那每年几万亿元人民币的蛋糕就泡汤了,最少也得泡汤三分之二,这样的难度,这样的数据,中医有能力斗败西医吗?不可能!
   很多人认为,中西医不要争了,中西医共同发展就得了,可是,中西医的几十年的共同发展的结果,就是中医药要灭亡,因为中医药的费用太低了,严重影响了西医的收费标准了,这次瘟疫,中医药费人均5000元,西医药费400000元,一对比,中医就是要西医的命根丫!所以,中西医之斗争,西医必胜,中医必亡!除非中央下最大决心,力挽狂澜,重新制定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新政策,否则!中医必亡!
   中医药的前途不能因为西医药市场在国内占主导地位而忽视发展,那么中医药市场在哪里?我觉得在出口在那些只为治病为目的的国家地区,尤其是中成药-针对西药的短板研发填补空缺,要打开市场,除了质量,这个不能少,没有这两样就没有期望的市场,没有市场,就赚不到钱,更谈不上中医药市场国际化,活人不能被尿憋死。
   中医确实需要大力发展,因为中医药调理可以让身体阴阳平衡,尽可能不生病,预防生病,也能治病,使身体经过调理,治疗后不留下后遗症,中医药不但能治好病,达到阴阳平衡,还能强壮体质,增强免疫力,使身体更强壮,先天不足后天补,就要靠中医药了,但有一点,在大力发展中医药的同时,一定要把中草药的质量抓上去,从种植,采收,炮制道道把关,这样才能完美中医药的珍品,
   说句心里话。只要不破坏中医中药就行。中医中药自然会靠疗效生存。
   现在的中医太难了。民间普遍认可。但是所有的管理层几乎没有中医专业人士。全部是西医或其他类型的人才。
   其他管理部门可以互相调用人才。
   但是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做。这个专业的事并不是让西医出身或西方 科技 为主的人才管理中医人才。他们连中医的基本原理都不懂。连中医的疗效都不认可,连为中医出声的勇气都没有。要之何用?不仅帮不上忙,还拖后腿。所有管理模式,照搬西医一套,商业运行化那一套。
   和各地政府一样。财政不好,靠卖地为生。只管眼前三分利,哪管事后谁倒霉。
   强烈成立专门的中医药管理局。各级管理以中医中药专业人才为主。中医的行政系统,绝不能是现行西方的一套。

中医中药有大力发展的必要吗?

4. 中药的发展前景?

中药产业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产业,是当今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又是我国医药经济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中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药现代化是提升中药产业的重要途径。当今国际国内医药市场的各种变化及21世纪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在给中药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的同时,也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中国加入WTO以后的世界医药市场,就成了中国中药产业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高新技术产业司。该司产业处处长顾大伟博士就我国中药产业的行业前景、现状、发展思路和近期主要工作目标作了详细的阐述。 
医药行业是全球经济中的一个热点,作为医药行业的分支,中药行业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顾大伟认为,中药行业是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的。众所周知,医药行业是全世界公认的国际化产业,在国际最新标准划分的28种产业中,医药品是国际交换量最大的15类产品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出口量增加最快的5类产品之一。预计未来10年里,全球药品销售额每年将增长7%左右,到明年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到4000亿—4060亿美元,2010年将达到6800亿—7200亿美元。与此同时,国际植物药市场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势头,在现有每年销售额300亿美元的基础上,正以平均10%的年增长率快速增长。另据国际组织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国际植物药将快速增长至1000亿美元,达到国际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1/6—1/4。 
随着全球范围“回归自然”浪潮的涌起和对化学药品副作用的深入认识,国际市场对中药的欢迎度在逐渐增强。在一些发达国家,中药正在走俏,这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同时,由于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我国人均用药水平低,仅为美国的1/40,药品消费的空间是巨大的。 
中药产业是我国医药产业中独具特色和优势的领域,中药在我国使用已有五千年的历史积累,拥有系统的中医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中药,与化学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相比,具有风险低、命中率高、周期短、成本低的显著优势,是参与药品市场竞争、扩大出口和解决12亿多人口用药问题的重要手段。 
我国制药业,特别是中成药工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1999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已达到384.56亿元。目前,中药产业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涌现了一批中药骨干企业和市场龙头品种,由于现代中药产业巨大的市场前景和高附加值的吸引力,而且有国家强大的产业政策导向,中药产业已成为投资者选择的热门行业。中药产业必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国外天然药物领域竞争日益激烈。而有关资料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并不理想。在中药行业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中国加入WTO以后,更加严峻的挑战、更加激烈的竞争会随之而来,国外企业将抢滩中国市场,对中国企业形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国外企业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国际植物药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中药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中药占国际市场的份额和效益却在下滑,1996年—1998年连续3年滑坡,1999年略有回升,但市场份额不足5%,而日韩两国却占到了25%。值得注意的是,世界某些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他们在无传统经验和理论的情况下,依靠现代科技理论取得了产业化成功之路,并大举向我国市场推进。 
2、国外企业竞相低价收购我国中药材资源的情况愈演愈烈,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国外企业凭借其资本、技术、产品优势,设置高门槛的技术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给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设置屏障。 
3、生物技术领域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带来的挑战等,都对我国中药产业构成了全方位威胁。不过机遇与挑战并存,从积极意义上讲,机遇带来有利于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挑战则是激励发展的内在功力。 
我国中药产业化发展已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条件,蓄势待发,中药行业正蕴育着一场即将到来的产业革命 
在谈到中国中药产业的现状时,顾大伟说,改革开放20年,我国中药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有需求、实施高技术改造的中药骨干企业;已有了一批可以产业化的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通过实施“中药现代化产业行动计划”、“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为中药高技术产业化提供了一批可应用的成果,并初步形成了中药产业化的科技支撑条件,拥有了良好的政策及融资投资环境。总之,中药产业化发展已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条件,毫不客气地讲,我国中药产业正萌动着蓄势待发的巨大能量,蕴育着一场即将到来的产业革命。 
我们不能否认,我国中药产业家底较薄弱,相对落后,仍然存在“一小、二多、三低”(企业规模小,企业数量多、重复产品多,企业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生产能力低)现象和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但主要问题是产业过程化中高科技含量低。目前,有几个关键问题急需解决。一是先进适用的制备工艺、高新技术和装备,急需推广应用。当今医药工业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正朝着制造过程自动化、系统集成化的方向迅速发展,因此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内在质量和质量的稳定性。然而,作为需高度保证产品质量的中药产业来说,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及其装备却严重滞后,与国外有20年的差距,尤其是中药提取,精制工艺的科学性、先进性、严谨性距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工艺条件客观化控制程度不高,制造技术及装备缺乏集成化,仍有相当一批中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共性技术急需解决。因此,要积极地依靠官、产、学、研、金结合,研究或借鉴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实施对中药制药过程中各项单元制造技术与装备的智能化组合应用,及其关键工艺参数的在线检测连续采集和程序化、自动化控制。这是中药产业走向高技术产业化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果能将上述过程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优化,并开发出高质量的控制成套装置和技术平台,按日前1/3的中药企业需要改造的话,仅此一项就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二是我国可集约化、规范化生产的高技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亟待提高,可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急需发展和培育。三是符合中药特点,并为国际社会所认可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急需建立,中药产业化创新体系亟待建立和健全等。如果这些关键问题能得到解决,中药产业的市场份额必将大大提高。 
在扶持壮大中药现代化产业方面,国家计委有着明确的发展思路,也采取了不少举措来支持中药发展 
顾大伟介绍说,计委在扶持壮大我国中药现代化产业方面的整体发展思路是:以疗效优势突出、市场需求量大的现代中药高技术产品为龙头,以实力强规模大的企业为主体,组织产、学、研、金相结合的队伍,依靠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在政府的扶持指导下,通过实施对中药产业全过程关键环节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全面提高中药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形成中药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快速提高中药产品在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使中药产业发展成为以高技术密集型企业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为基础、具有强大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大型现代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国家计委决定采用“专项扶持”的形式贯彻这一战略。通过现代中药示范工程建设提升我国中药工业的整体水平,促进中药产业的结构调整,开辟新的产业领域,通过强化现代中药产业的基础支撑条件,为实现跨跃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培养一批单品上规模的中药企业,如在抗癌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哈药慈航等制药企业。特别是加速高技术中药产业化发展,示范应用先进的提取、分离、制剂及生产过程系统控制技术,使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药骨干企业在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上全面实现技术提升,建立对全行业进行技术辐射的示范工程和产业化基地,促进“大企业、大品种、大市场”战略的实施。加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化产品的产业化,使我国中药在中国加入WTO后具有强劲的竞争力。 
现代中药产业化专项扶持的实施,将使我国中药产业(主要指中药种植农业和中药工业)规模到2005年达到年产值800亿—1000亿元,年均递增16%以上;中药产品年出口额达到100—120亿元,占中药工业产值的10%以上,年均递增20%;年实现利税150亿元,年均递增10%,其中利润50亿元,年均递增10%;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占中药工业总值的比重达30%,技术进步对中药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5%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中药工业重点依托企业50个,产值占全行业70%,大型企业集团重点产品200个,其中年产值超5亿元的30个,超1亿元以上的100个,约占中药产品产值的30%,使中药产业成为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

5. 中药的发展前景?

  浅谈中药行业发展前景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组织的中药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10多家知名中药企业的负责人就贯彻落实《若干意见》,推动中医中药协调发展,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新药审批应考虑中药特色】

  “中医药学科规律必须在中药产业发展中得到体现。”全国政协委员、河北以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以岭首先提出,“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的显著特点,但现在的药品审批取消了证候用药,更多强调“一病一方”,一种疾病对应一个中药方,难以体现中药自身特点。

  “如果按照现有审批途径,将来就只有黄连素,而不会有六味地黄丸这样的千古名药出现了。” 中国中医药协会会长房书亭也在会上提出了类似看法。

  与会者提出,中医药特色淡化关键还是政策问题。新药审批必须考虑中药特色,建立符合中医药特色规律的药品审批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耀志提出,应当加快研究制订根据中医经典名方所制药品的审批注册方案。“这些经方药已经过了数千年的临床使用,证明安全有效,没有必要等‘小白鼠点头’才能通过临床审批。”

  据了解,日本就已经把《伤寒论》中所记载的217方全部制成成药,药品享受免检待遇。在我国台湾,根据217方也制成了药品颗粒,同样不需临床试验。但我国大陆,经方药目前还需要迈过临床试验的门槛。

  对此,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会上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去年已配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今年将尽快提出中药经方名单,制定经典方注册办法,使中药发展更符合自身特点。

  王国强还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将配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有益于中医医院研发、生产、使用院内制剂的意见,为中药产业、中药新药研发提供源泉。

  【鼓励优质优价 保护传统中药】

  价格问题是制约中药行业发展的另一关键问题。在座谈会上,不少中药企业负责人都提到,现在的药品定价机制“扶弱不扶强”,用好药材做好药的企业反而在政府招标采购中处于下风。与会者呼吁,在政策制定上应当鼓励中成药优质优价。

  以六味地黄丸为例,据了解,目前国内有800多家中药企业都在生产,因药材选料不同,其售价也从一元多到十几元不等。在政府招标采购中,价格低的产品显然更有优势。在四川省的一次药品招标采购中,某知名中药企业就退出招标。房书亭提出,在政策层面应当鼓励优质高效药品,招标不能单看价格,还应当看质量。

  招标采购偏好“越便宜越好”,进入采购名录的药品还需要每年有10%到20%的降价。“无利甚至亏本,也使得企业难以有科研和技术开发的空间。”北京同仁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梅群认为,选择好药材,生产成本自然要高,但在招标中并不占优势,所以才会出现知名企业退出招标的现象。

  原料和成药“价格倒挂”使得不少低价传统中药退出市场,这也是药企负责人担忧的问题。“物价上涨,药材价格上涨,但药价不动,药品生产企业赔本生产,难以为继。四五十种药典中记载的传统中药已在市面上难觅踪迹了。”全国人大代表、药都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恩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物价水平提高,中药材价格一路走高,但中成药价格并没有大的调整。如保和丸,最初定价3.6元,至今就没有调整过。他建议对中成药价格进行定期调整。

  【加强行业自律 做大做强样板企业】

  “《若干意见》出台,中医药行业有了‘尚方宝剑’,但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做得更好。”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闫希军说,《若干意见》鼓励中药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制造基地、物流基地,打造一批知名中药生产、流通企业。没有龙头企业带动,行业难以发展。提升中药产业水平,国家应重点支持一批体现中药特色的大企业,集中力量形成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优质产品。

  2000年全国中药企业不到千家,现在已经达到2000多家,其中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如完全按照标准投料,六味地黄丸的成本价应在7元~8元,而现在市场上不乏售价仅为一两元的六味地黄丸。对此,全国人大代表、神威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振江提出,中药行业要加强诚信自律,推动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中药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孙耀志也提出,加强中药行业整顿,提高药品定性、定量检测标准和水平,清除害群之马。

  李晓恩提出,中药现代化重点要“抓源头”,抓中药材的质量。以前70%的中成药采用野生药材,现在大多数已被加工药材取代。应当提高药材质量标准,重视道地药材的生产。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雁也认为,应当加强中药材基地建设,规范药材种植,通过各种优惠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中药的发展前景?

6. 中药学的发展趋势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医类各个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中药学是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化遗产,是几千年来人们防治疾病的重要武器,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医学瑰宝,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长期进行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的结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我们不断的钻研和继承。
    1、中药理论除了中医的阴阳、脏象等基本理论外,还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反畏、配伍禁忌以及采制加工经验所包含的理论知识。现在已进行了文献方面的初步整理。 
        2、研究思路多样化在药材研究方面大致可以分为  从亲缘关系和生物学研究入手,解决中药资源短缺问题;以传统用药经验和药性归类方面研究,产生20世纪新中药材;从保证中药质量出发,研究地道、加工、贮存、制剂的系统质量控制;从中医治则和临床经验入手,对攻下药物和活血化淤等药物的共性研究。 
        3、中药疗效评价客观化  这种趋势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形成了一套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分型,并采用现代科学指标总结中药疗效的方法;二是复方研究成果逐年增多,统计和疗效分析规范化。 
       4、中药生产工业化  饮片和成药生产的企业化为机械化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洗药机、切药机、碾压机、粉碎机、包装机等日益推广,并开始和计算机结合,由电脑自动控制。另一方面,中药材收购、生产、销售实行“三证”以后,管理和流通方面一体化加强,对保证和提高中药质量有利。 
        5、中药质量标准化  传统的方法是以地道、采收期、炮制制剂技术来对药材整体有效性加以控制,而不是针对其中某一成分。“望、问、闻、切”的特点是快速,而且不需要对样品作任何特殊处理,但量的标准不明确,需要人脑贮存大量特征信息。色谱和光谱技术以及生物测定引入中药质量控制中,将使中药标准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6、中药学教材规范化  已有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和中药制剂学等五门专业课程和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基础、药用植物学等全国统编教材,有利于人才培养。
       7、药典内容现代化  我国从1963年版开始,药典分一、二两部,一部收载中药。通过比较可看出药典在突出中药特色和吸收现代科技方面的明显变化。 
        8、中医中药研究同步化  中医和中药研究相脱节,医不知药,药不为医用都将导致中医整体的消亡。把二者结合起来的途径是加强临床中药学的研究,把提高疗效和提高药材质量统一起来。 
       9、中药科研国际化  中药独特疗效和从中药中发现新药的成功例子吸引着国际学者对中药研究的兴趣。 
        总而言之,未来中药学的任务是探索人、药以及人药关系三方面的复杂性。我们现在正处在世界药学史的第三次浪潮中,现代医学的治疗战略正在从对抗疗法转向调节对策,而后者恰是中医药的优势和特点所在。

7. 中药要如何发展?

中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海外市场需求不断上升
中药企业经营现状分析
2014-2018年品牌中药收入增速始终维持在10%以上,2017 年开始逐季提升,2018Q1受流感影响收入增速大幅提高至20%以上。14-18年品牌中药利润增速维持在10%-30%,业绩稳定。 而非品牌中药17年开始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且利润有所下滑。17年开始,品牌与非品牌中药净利率水平呈现分化趋势,品牌中药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中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分析预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7500亿元,同比增长21.1%。我们预计到2018年中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780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6.04%,2022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7680亿元。
中国中药材市场规模分析
2010年我国中药材行业市场规模仅为232亿元。到2016年我国中药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670亿元。 2017年我国中药材行业市场规模约746亿元,同比2016年的670亿元增长了11.3%。
1、政策支持
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做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医药特点的重大制度创新,奠定未来中医药发展基础。《“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加快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实现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并提出“完善中医药国际标准,形成不少于50项药典标准和100项行业标准,实现20-30个中成药品种的药物注册以及5-10个中成药品种在欧美的药品注册;加强中医药研究的国际合作”等战略目标,为中医药产品的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市场需求大
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与城镇化、老龄化人口结构使得国民对医药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提升,疾病谱的变化也造成了医药消费结构的变化,过去以各类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为主的疾病谱患病率逐步下降,逐步被以心脑血管类疾病、消化类疾病为代表的各类与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所取代,而中成药对这些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已被不断的实践验证,因此国内对中成药的需求在未来将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加强中医药的国际贸易,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中医药的海外市场需求也会逐步上升。
3、中医药+互联网+人工智能
近年来,智能药房开始进入大中型医疗机构,在中西医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智能中药房系统的出现,更是解决了中医医疗机构药房需要“确保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的药效一致”、“提升配药效率”、“方便患者服用中药与提升用药依从性”等痛点和棘手的问题。
4、推进中医药供给侧改革
在中医药产业领域,从六大方面推进中医药供给侧改革:从消费需求看,人们对中医药服务无论是质和量都产生了“井喷式”的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特征日益明显;从服务领域看,中医药服务正由主要提供药事服务和医疗服务向提供融药事、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全链条服务的方向发展;从服务供给看,中医药服务正从主要由政府举办向由政府和市场共同举办发展;从服务模式看,中医药服务正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发展;从服务产品来看,中医养生产品、小型保健理疗设备等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从国际形势来看,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重视开发和利用中医药,对国内发展形成倒逼态势。
未来,国家将着力推进中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药要如何发展?

8. 中药如何发展?

中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海外市场需求不断上升
中药企业经营现状分析
2014-2018年品牌中药收入增速始终维持在10%以上,2017 年开始逐季提升,2018Q1受流感影响收入增速大幅提高至20%以上。14-18年品牌中药利润增速维持在10%-30%,业绩稳定。 而非品牌中药17年开始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且利润有所下滑。17年开始,品牌与非品牌中药净利率水平呈现分化趋势,品牌中药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中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分析预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7500亿元,同比增长21.1%。我们预计到2018年中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780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6.04%,2022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7680亿元。
中国中药材市场规模分析
2010年我国中药材行业市场规模仅为232亿元。到2016年我国中药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670亿元。 2017年我国中药材行业市场规模约746亿元,同比2016年的670亿元增长了11.3%。
1、政策支持
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做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医药特点的重大制度创新,奠定未来中医药发展基础。《“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加快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实现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并提出“完善中医药国际标准,形成不少于50项药典标准和100项行业标准,实现20-30个中成药品种的药物注册以及5-10个中成药品种在欧美的药品注册;加强中医药研究的国际合作”等战略目标,为中医药产品的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市场需求大
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与城镇化、老龄化人口结构使得国民对医药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提升,疾病谱的变化也造成了医药消费结构的变化,过去以各类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为主的疾病谱患病率逐步下降,逐步被以心脑血管类疾病、消化类疾病为代表的各类与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所取代,而中成药对这些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已被不断的实践验证,因此国内对中成药的需求在未来将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加强中医药的国际贸易,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中医药的海外市场需求也会逐步上升。
3、中医药+互联网+人工智能
近年来,智能药房开始进入大中型医疗机构,在中西医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智能中药房系统的出现,更是解决了中医医疗机构药房需要“确保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的药效一致”、“提升配药效率”、“方便患者服用中药与提升用药依从性”等痛点和棘手的问题。
4、推进中医药供给侧改革
在中医药产业领域,从六大方面推进中医药供给侧改革:从消费需求看,人们对中医药服务无论是质和量都产生了“井喷式”的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特征日益明显;从服务领域看,中医药服务正由主要提供药事服务和医疗服务向提供融药事、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全链条服务的方向发展;从服务供给看,中医药服务正从主要由政府举办向由政府和市场共同举办发展;从服务模式看,中医药服务正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发展;从服务产品来看,中医养生产品、小型保健理疗设备等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从国际形势来看,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重视开发和利用中医药,对国内发展形成倒逼态势。
未来,国家将着力推进中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