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象的介绍

2024-05-19 10:08

1. 教育现象的介绍

教育现象是以培养生命体的下一代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现象的介绍

2. 如何理解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近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发展,为科学化教育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如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
  关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有人认为是“教育现象”,有人认为是“教育事实”,有人认为是“教育规律”,有人认为是上述三者中的两项或三项,还有人笼统地认为是“教育”或“人”。这些观点大多模糊不清,似是而非。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实践。
  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传统和范式的变革;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及其派别。教育学研究要有“问题意识”,防止“虚假问题”的出现,不断地深化问题。

3.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如何理解这一学说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教育劳动的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活动,不 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散的,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 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的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 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如何理解这一学说

4. .对当前教育的现象的看法

首先,教育的目的和对象是什么?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在课文中,老师重视对“优秀学生”的教育,并给予他们过多的机会,对像李京京这样有“问题”的学生,指导和关心不够,往往在无意识中还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挫伤他们的进取心和自尊心。
             第二,教师在教学中,事先安排,弄虚作假,不仅给学生带来不公正的感觉,而且对学生诚信做人也带来负面影响。
                第三,在课文中反映出教师的行为观念也存在一定的偏差,缺少爱心、平等待人等教师应具有的优秀品质,这在像李京京这样比较敏感的学生眼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对他们的心理成长有一定的负作用。
   
               像李京京这样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少年心理易受影响,尤其是和自己生活体验有相似感觉的经验。李京京和凡卡的生活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为凡卡的不幸而感动、而悲伤,他执着地要在课堂上朗读这篇小说,也许换了一篇反映家庭幸福、父母恩爱的小说,他就没有了这样的积极性了。所以,重视学生个体的感觉,重视学生的个性,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地方。这篇小说所写的有李京京这样家庭遭遇的学生可能在实际生活中是少数,但是反映出来的问题,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5. 教育的三种视角

佐滕学曾提出教育研究有三种视角,分别是飞鸟之眼、蜻蜓之眼与蚂蚁之眼。
  
 飞鸟在高空中飞翔,自然界中视野最为开阔的就是它们。它们自由自在,不受拘束。但是由于视角多是俯瞰,虽然开阔,却并不集中,而且因为它们高悬在空中,所以,所有事物在它们眼中都是渺小而不甚清晰的。
  
 蜻蜓也善于飞翔,但与飞鸟不同的是,蜻蜓飞翔的高度要低得多,而且它们还会常常停下来歇息。因此,与飞鸟相比,蜻蜓更加容易亲近,也更接地气。从研究的角度来看,“蜻蜓之眼”式的研究聚焦的不是宏观层面,而是思考和反映一些中观层次的问题,比如某个区域的某种特定教育问题,或者教育管理方面的课题等。
  
 与飞鸟和蜻蜒相比,蚂蚁显得微不足道。它们个头不大,四肢短小,每天成群结队地在地表或地下爬行、忙碌。但是蚂蚁虽小,却有着自己特有的优势。它们看上去最不起眼,却是最亲近泥土、亲近自然的。它们每天都在用身体丈量土地,用触角嗅着泥土的味道。它们知道哪里有自己喜欢的食物,地下多深处有水源。它们对大地的熟知程度远远超过飞鸟和蜻蜓,它们在用自己的行动改变着土地的样貌和性质,它们的家就在这里,它们才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宰。
  
 这三种视角分别对应着宏观、中观和微观。不仅做教育研究,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我们都可以尝试用这三种视角来看待。
  
  蚂蚁之眼:学生的五个重要习惯 
  
 认真听讲,完成作业,讲究卫生,好好吃饭,常常锻炼。
  
  蜻蜓之眼:学生的四种关键能力 
  
 价值力,思辨力,学习力,表达力
  
  飞鸟之眼:学生的三项必备品格 
  
 家国情怀,大局观念,合作意识

教育的三种视角

6. 教育究竟如何理解

本质上,教育基本上是为了扩大人们感知的视野。但不幸的是,如今,教育已经慢慢变成一种施加信息的模式,成山的信息。信息是有用的,你知道,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用的,但它无法创造你的生命。它可以让你谋生,那么,现在,这个星球上大部分的教育,根本上都成了一种谋生手段,而不是去扩大你的眼界。
  
 假设你和我在散步,而你在跟我比赛。你要么比我走得稍快一点,要么可能比我慢,并为此而感到沮丧。如果你走得比我快一点点,你会想,你已经到达了人生的顶峰。如果你落后于我,如果你没能跟我一样快,那么你就会沮丧。但是如果你不和我竞争,你就会去探索你的可能性,或许我们都不知道你可以飞。我走得快,你也许能飞。但是因为你在和我竞争,你将错失飞起来的可能性,你只会想着要比我多走几步。
  
 就因为人类处处竞争,使得人类的潜能都被扭曲了。现在,人们认为,如果你不与人竞争,你就不可能激发自己充分发挥潜能,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非常非常错误的观念。我们在社会中培养了这种信念,就是只有在竞争的环境下,潜能才能充分被激发。事实完全不是如此。实际上,只有当一个人处于喜悦、幸福当中时,他才会将自己拉到极限,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当一个人身处竞争时,当他害怕失败时,他能做到的,只是比他人好一点点。在教育的过程中传达竞争的理念,人类的天赋都被摧毁了。这样下来,你不过才比你邻座的人多两分。在这种竞争的模式下,只有一个人可以赢,其他人都是失败者,不是吗?以这样一种方式去创造社会是多么可怕。
  
 竞争的本质,就是试图把一个置于另一个之上,一旦你把这个看得比另一个重要。这个小,那个大;这个高,那个低;这个神圣,那个肮脏,你就错过了存在的全部意义。所以说,教育的本质旨在提高人的感知力,使你能感知到一片青草和一颗椰子树一样重要,它并非更不重要,它们只是不同,仅此而已。
  
 如果你把在这个世界上发现的所有不同,变成一种歧视,让你受苦的正是这个,这个世界变得充满偏见。无论种族、民族,还是语言和文化,甚至性别,我们把这些不同都变成了一个歧视性的过程。很不幸的是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模式。

7. 谈谈我对教育的几点认识-简书

素质教育是时代的主旋律,政府在推动素质教育,许多学校在尝试实施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但是目前我们的教育离素质教育的目标还是太远。许多学校认为素质教育即为兴趣班,许多教师以为启发式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但是诸如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职能有何变化?推广素质教育存在哪些障碍?等此类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的。本文就此谈谈个人观点。
一、素质教育对学校功能的重新审视
学校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从根本上讲,学校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过对个体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促进个体身心发展,使个体社会化。传统教育的前提下,学校的功能主要有两种:一是对个人发展的促进功能;二是为社会的选拔功能。当前社会过分强调学校的选拔功能,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理想、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在机械记忆和被动接受、封闭的管理中人格遭受扭曲,极大的阻碍了人的身心健康。我们强调素质教育,那么学校的功能要重新审视,要改变学校功能失衡的问题。也就是说应当协调学校功能的发挥,促进个人发展功能和社会选拔功能的平衡。重点放在个人发展功能上,即根据社会对每个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和个人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不同的个性特征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选拔功能逐渐让给社会。
二、素质教育中教师职能的转变
传统教育强调教师立言、立行、立德,教学生做事做人,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是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但是在当今强调个性的素质教育的时代,仍然用过去的那些职能来约束现代社会中的老师,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我认为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职能应由“传道、授业、解惑”向“组织、引导、答疑”方面的转变。
1、道者德也,传统的价值取向比较单一的社会把主流的儒家文化和礼仪一代一代传授下去是可以的,但现代信息社会,传统道德退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强调个性化的时代用统一的价值标准来要求受教育者是无益的。因为素质教育主张的是学生的反应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用单一的是非曲直标准来约束学生就不可能培养出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譬如美国的学校关于人类起源说在介绍进化论同时可介绍神创论,这并说明美国人就不懂得科学,而是有利于学生自己去判断是与非,这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绝对是有帮助的,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我们小时候都学过《龟兔赛跑》这篇课文,现在的教师和过去的教师们仍然同样地只在教学生们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的思想,如果兔子没睡那么久,突然醒了,谁跑得快呢?为什么?似乎没有多少人讲。因此,素质教育时代应弱化惟道是传这一职能,要求教师重在组织学生学习知识,介绍知识,组织学生交流体会。

谈谈我对教育的几点认识-简书

8. 从教育学角度理解课堂教学过程

通过听课、思考、实践,我觉得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用适度有效的表扬进行评价,让课堂充满热烈。
所谓“有效”,就是表扬要适得其所,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与状态,使表扬真正起到激励与促进的作用。该表扬时,慷慨真诚;不该表扬时,守口如瓶。所谓“适度”,就是要掌握表扬的分寸,不任意夸大学生的优点。
不同的学生,对于表扬的期待与反应是不相同的。如回答简单的问题,学优生对于老师是否表扬往往表现得无所谓,受了表扬也常常是反应平平;而后进生则不然,他们很在乎老师的表扬,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受到表扬后也能高兴一番。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候对于表扬的期待与反应也不相同。如学优生在解出难题或者对某题有新的解法时,他们就很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赞扬,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会感觉很兴奋”。
针对不同的需要,我们可以进行不同的表扬——
如果一位学优生回答的问题非常完美,我们可用极其真诚的语气说:“你说话时有条不紊,表达的内容条理清晰,你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很强,你努力了,能成为语言学家呢!”相信那位学生听了一定会自豪和兴奋的。而其他学生受了感染,也会纷纷举起手要求回答问题。
如果是一位比较腼腆的小姑娘回答了问题,虽然她的声音仍不很响亮,但她已经能做到主动地举手发言了,这是她的进步。我们应抓住契机进行表扬:“今天你回答问题的声音真好听,我还想再听你说一遍刚才的答案,行吗?”相信小姑娘一定会非常激动的,以后的她也会越来越自信的。
简而言之,表扬要贴近学生的心理,表扬学生需要的,表扬学生在乎的,这样的表扬式评价才会真正起到有效的作用。
第二、用委婉含蓄的批评进行评价,让课堂洋溢温情。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以下两种方式的批评效果很好。
幽默式批评。幽默式批评即寓批评于诙谐之中。用一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这样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的错误,让他们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他们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自省式批评。“批评的智慧在于让学生成为自我的批评者。”自省式批评的最大优点是能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效果往往比较持久。
课堂评价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信息,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使学生对自己的提出更高的标准,在一次一次的练习中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