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22中的学校沿革

2024-05-16 20:36

1. 青岛22中的学校沿革

1923年  沧口寻常高等小学  日本国民沧口小学1946年  青岛市沧口初等中学1949年  青岛市立第三中学1956年  山东省青岛第二十二中学

青岛22中的学校沿革

2. 青岛22中的学校简述

据悉,首批重点建设的这5所初中分布在市内四区,分别为市南区西部的青岛24中,市南区东部的青岛51中,市北区的青岛4中,四方区的青岛44中,李沧区的青岛22中。青岛市除了为这5所初中各注入100万元的发展基金外,还将在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倾斜,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将这5所初中打造成岛城名校。“青岛市初高中分离时,实力雄厚的学校基本都成了高中学校。”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和小学、高中教育相比,本市的初中教育相对比较薄弱,少数几所知名初中集中在市南区中部,引发了从小学阶段开始的择校热,因此,青岛市民对优质初中有着很高的期望。据悉,青岛市将按照优质加特色的原则,考虑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师资以及生源分布等条件,分期、分批重点建设岛城初中,经过几年的发展后,使市内四区都有一批响当当的初中。

3. 青岛第二中学的办学历史

1925年 青岛二中始建于一所小学,是由该小学内设的女子中学班发展而来,第一批录取的学生共有25人,校长是连索兰卿女士。1926年 (民国15年)学生45人。1927年 (民国16年)于8月设公立女子中学校,校名为“胶澳商埠公立女子中学”,租用观海二路民房为校址,校长由国文教员李岫华女士担任。1928年 (民国17年)7月,由胶澳商埠政府拨湖南路14号官产一处为校舍。共有三个教学班,67名学生,职员5人教员7人。1929年秋 (民国18年),因青岛市政府成立,校名改称为“青岛特别市市立女子初级中学”,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共计9人。1930年秋 (民国19年),学校迁至莱阳路26号,学校改名为“市立女子中学”,学生有290人。1933年 (民国22年)新建教学大楼一幢,大礼堂一座,教职工宿舍30余间,教职工26人,高中学生69人,初中学生176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开始,青岛市各级学校全部停顿。1938年 (民国27年)学校迁至朝城路小学校舍暂作市立女中校址,任命连索兰卿为校长,并改校名为“青岛治安维持会会立女子中学校”。当年考试招生183人。1939年 (民国28年)“青岛治安维持会会立女子中学”由此改称为“青岛特别市市立女子中学” 。1944年 (民国33年)“青岛特别市市立女子中学”改为“青岛市立第一女子中学”,校址仍在朝城路。1945年 将市立女子第一中学的校名恢复为抗日前女子中学的校名,即“市立女子中学”。1946年 学校迁回莱阳路26号,学生已经增至23个班1427人。1949年 市立女子中学与校址在大学路(原镇台衙门)的崂山中学合并,大学路校址改为学校分院,初中开始有男生。学校为三三制,高中9个班(全部为女生),初中21个班,学校共有1525名学生,其中女生1250人,校名为“青岛市立第二中学”。1950年秋改名为“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

青岛第二中学的办学历史

4. 青岛26中的概况

青岛第二十六中学,是青岛范围内闻名遐迩的初级中学。二十六中学风景优美,学校对面是名人雕塑园(百花苑),在教学楼上驻足还可以看到蔚蓝的黄海海岸,令人心旷神怡。作为一所优秀的中学,二十六中学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教职工119人,其中省特级教师1人,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0余人。 山东省青岛第26中学现有31个教学班,学生1800多人。学校位于京山路18号,依山傍海,环境幽雅,占地12469平方米,在2003年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

5. 青岛21中的介绍

山东省青岛第二十一中学始建于一九五六年,坐落于四方区淮阳路23号,占地37亩,建筑面积13940平方米。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具有高级职称的21人,中级职称37人,有全国模范教师、省人民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1名,市优秀教师3人,市学科带头人2名,市教学能手4名,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13人。

青岛21中的介绍

6. 青岛21中的学校改制

自1997年开始,为缓解经费投入不足、改善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等,青岛市区有12所中小学先后改制。一九九九年经市政府批准,青岛 21中改制成为青岛求真中学、青岛市教育局所属的“公办民助”初中学校。 青岛改制中学一共三家,第一所改制的就是在青岛第三十七中学基础上按照“国有民办”体制成立的青岛志成实验中学。之后,2001年育才中学实行“公办民助”改革,在市内四区范围实行电脑派位招生。2009年7月市教育局宣布两所学校重新规范为公办。青岛求真中学已在2006年划归四方区,2009年也已回归公办学校行列,成为四方区的一所普通公办初中,今后将划片招生。

7. 青岛二中1949简介

很难找的啊!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6月3日军管会接管小组接管学校。接管小组由王恒珍、王玉珍、林静三人组成。1949年由市人民政府市长马保三任命迟欣圃为校长,罗芒为副校长,王玉珍为教导主任,王景娴为教导副主任,杜祝三为总务副主任。女中接管后与校址在大学路的崂山中学合并,从此初中部开始有男生,校名改为青岛市立第二中学。
  1949年9月26日开学后,学校为三三制,高中9个班,初中21个班,此时高中全部为女生,初中男女生都有。学校学生为1525人,女生1250人,男生275人,教职员共有94人。
  解放后的青岛二中把在大学路原崂山中学校址设为分院,部分初中班和男生宿舍安排这里。从此二中校舍扩大,拥有本院、分院两处校园。另外在常州路有教职工宿舍五栋。
  1953年,毛主席提出要办好一批重点学校的指示发表后,青岛二中被定为山东省重点中学。
  1960年,市政府把大学路二中分院改建成为人民会堂,便将太平路4号自来水公司仓库划归二中分院。
  1974年,将分院内部分建筑拆除改建成教学大楼共有教室36间。
  1979年,拆除了校本院内院原有的小平房建起了三层实验楼,设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供学生实验课用,另有语音室、放映室等。
  1980年,青岛二中又重新被定为山东省重点中学,1981年被定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
  1997年,位于崂山区松岭路70号的新校区开始动工,被列为青岛市委市政府当年要办的十件大事之一。
  1999年,崂山区新校区竣工,占地264亩。青岛二中高中部迁往新校区,改为寄宿制。初中部留在太平路原址,改名为青岛育才中学。此后青岛二中仅有高中。

青岛二中1949简介

8. 青岛第二十六中学的发展历史

翻开山东省青岛第二十六中学 史册,筚路蓝缕,脚步铿锵。学校坐落于青岛市京山路18号,建于1970年,依山面海,风景宜人,山海的情怀孕育了二十六中人。学校栉风沐雨,曾先后三次扩建,停办六年,一代代创业者们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和聪明才智,使学校一天天成长壮大,学校的教学底蕴越来越丰厚,教学成绩愈来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