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及其原因

2024-05-10 11:26

1. 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及其原因

2014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大幅贬值,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由2013年12月31日的6.0969降至2014年3月31日的6.1521,下跌552个基点,贬值幅度达0.91%。在即期汇率方面,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由6.0539下滑至6.2180,下跌1641个基点,贬值幅度达2.71%。      央行对于当前的人民币走弱乐见其成,因为结束单边上涨行情,实现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人民币已经接近均衡汇率水平的正常体现。长期而言,随着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基本面向好,出口增加,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的完善,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汇率仍然处于升值通道。

人民币自汇改以来首次大幅贬值,市场贬值预期较为强烈      2014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大幅贬值,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由2013年12月31日的6.0969降至2014年3月31日的6.1521,下跌552个基点,贬值幅度达0.91%。在即期汇率方面,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由6.0539下滑至6.2180,下跌1641个基点,贬值幅度达2.71%。回顾2013年整年即期汇率仅上涨2.83%,2014年第一季度美元兑人民币贬值幅度已达到2013年整年升值幅度的95%以上。这是自1994年人民币与美元非正式挂钩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幅度最大的贬值,一举打破了20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 

2005年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持续升值,至2013年12月31日,人民币升值幅度达35%。在2014年1月以前,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一直高于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显著高于央行。自2014年1月之后,市场即期汇率低于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反映出市场对人民币贬值预期较为强烈,央行对人民币汇率仍维持稳定态度。      人民币汇率波幅扩大,窄幅震荡扩大为宽幅。      2014年3月15日,央行宣布人民币对美元的日内波动幅度从3月17日开始由原来的1%扩大至2%,这是继2007年和2012年以后的第三次扩大日内波动幅度区间。此前的2007年5月,央行决定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 

易价波动幅度由0.3%扩大至0.5%,在近5年后的2012年4月,央行再次将波动幅度扩大到1%。2014年3月17日之后,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波动幅度增加,3月17日当日人民币贬值0.45%,3月30日继续贬值0.5%,而后3月24日人民币升值0.58%,创2011年10月10日以来的单日最大升幅,而后汇率继续保持下滑趋势。人民币汇率由窄幅震荡扩大为宽幅,市场作用下的双向波动趋势明显,并将成为常态。

 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经济虽然在第一季度表现较为疲软,但总体财政金融风险可控,外汇储备充裕,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央行对于当前的人民币走弱乐见其成,结束单边上涨行情,实现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人民币已经接近均衡汇率水平的正常体现,可以减少央行为干预人民币过快升值造成的被动货币投放,为货币政策带来更大的独立和自由。长期而言,随着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基本面向好,出口增加,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的完善,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汇率仍然处于升值通道。

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及其原因

2. 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及其原因

 2014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大幅贬值,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由2013年12月31日的6.0969降至2014年3月31日的6.1521,下跌552个基点,贬值幅度达0.91%。
  在即期汇率方面,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由6.0539下滑至6.2180,下跌1641个基点,贬值幅度达2.71%。
   央行对于当前的人民币走弱乐见其成,因为结束单边上涨行情,实现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人民币已经接近均衡汇率水平的正常体现。
  长期而言,随着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基本面向好,出口增加,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的完善,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汇率仍然处于升值通道。
  人民币自汇改以来首次大幅贬值,市场贬值预期较为强烈 2014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大幅贬值,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由2013年12月31日的6.0969降至2014年3月31日的6.1521,下跌552个基点,贬值幅度达0.91%。
   
  在即期汇率方面,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由6.0539下滑至6.2180,下跌1641个基点,贬值幅度达2.71%。
  回顾2013年整年即期汇率仅上涨2.83%,2014年第一季度美元兑人民币贬值幅度已达到2013年整年升值幅度的95%以上。
  这是自1994年人民币与美元非正式挂钩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幅度最大的贬值,一举打破了20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
  
  2005年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持续升值,至2013年12月31日,人民币升值幅度达35%。
  在2014年1月以前,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一直高于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显著高于央行。
  自2014年1月之后,市场即期汇率低于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反映出市场对人民币贬值预期较为强烈,央行对人民币汇率仍维持稳定态度。
   人民币汇率波幅扩大,窄幅震荡扩大为宽幅。
   2014年3月15日,央行宣布人民币对美元的日内波动幅度从3月17日开始由原来的1%扩大至2%,这是继2007年和2012年以后的第三次扩大日内波动幅度区间。
  此前的2007年5月,央行决定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 
  易价波动幅度由0.3%扩大至0.5%,在近5年后的2012年4月,央行再次将波动幅度扩大到1%。
  2014年3月17日之后,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波动幅度增加,3月17日当日人民币贬值0.45%,3月30日继续贬值0.5%,而后3月24日人民币升值0.58%,创2011年10月10日以来的单日最大升幅,而后汇率继续保持下滑趋势。
  人民币汇率由窄幅震荡扩大为宽幅,市场作用下的双向波动趋势明显,并将成为常态。
   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经济虽然在第一季度表现较为疲软,但总体财政金融风险可控,外汇储备充裕,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
  央行对于当前的人民币走弱乐见其成,结束单边上涨行情,实现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人民币已经接近均衡汇率水平的正常体现,可以减少央行为干预人民币过快升值造成的被动货币投放,为货币政策带来更大的独立和自由。
  长期而言,随着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基本面向好,出口增加,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的完善,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汇率仍然处于升值通道。
   

3. 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相关数据分析汇率的作用

  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相关数据分析汇率的作用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次汇率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汇率调控的方式。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这里的"一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
  二是中间价的确定和日浮动区间。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3%的幅度内浮动率稳定。
  三是起始汇率的调整。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这是一次性地小幅升值2%,并不是指人民币汇率第一步调整2%,事后还会有进一步的调整。因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币汇率水平在数量上的增减。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放弃单一盯住美元,不仅表现为以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更富弹性,而且在于发挥汇率价格的杠杆作用,以便用汇率价格机制来调节国内外市场资源流向,以便促进短期宏观经济的目的(因为,汇率如同利率一样是短期宏观调控主要手段)。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今后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化,完全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变化,取决于国内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不是理论模型的高估或低估。这也预示着人民币汇率水平可能会有向上或向下的浮动。
  中国人民银行今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适当发挥汇率在实现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的独特作用。 报告认为,汇率作为一揽子政策的组成部分,可以在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中发挥一定作用。下一步,应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专家据此认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调控可能将由汇率担纲。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浮动区间,赋予人民币更大的升值空间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当前,在结构矛盾突出、国际收支继续双顺差的背景下,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报告称,央行将继续协调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控制,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维护总量平衡。同时,从多方面采取着眼于中长期的综合性措施,加快落实扩大内需等各项政策,加快经济结构性调整,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基本平衡,实现向以内需为主导,内外需并重的经济发展战略转型。 报告指出,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并不能单纯依靠汇率升值来实现。应从围绕以消费需求为主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调整外资优惠政策、加快统一内外资企业税收制度,扩大进口和市场开放等结构性政策,以及汇率浮动方面共同入手加以解决。

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相关数据分析汇率的作用

4. 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相关数据分析汇率的作用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市场操作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实践证明,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加入WTO以后,随着贸易和投资的变化,国际收支的变化可能会较大,同时也会面临更大的外部冲击。为此,我们将继续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发挥汇率在平衡国际收支,抵御国际资本流动冲击方面的作用。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次汇率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汇率调控的方式。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这里的"一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
二是中间价的确定和日浮动区间。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3%的幅度内浮动率稳定。 
三是起始汇率的调整。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这是一次性地小幅升值2%,并不是指人民币汇率第一步调整2%,事后还会有进一步的调整。因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币汇率水平在数量上的增减。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放弃单一盯住美元,不仅表现为以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更富弹性,而且在于发挥汇率价格的杠杆作用,以便用汇率价格机制来调节国内外市场资源流向,以便促进短期宏观经济的目的(因为,汇率如同利率一样是短期宏观调控主要手段)。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今后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化,完全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变化,取决于国内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不是理论模型的高估或低估。这也预示着人民币汇率水平可能会有向上或向下的浮动。
目前人民币的汇价趋势是不断升值,这种趋势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趋势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表现,它对缓解中国贸易顺差会有一定的作用。人民币升值趋势对中国的贸易不会有太大的负面影响。中国的贸易仍然会有很大的发展,只是出口商品的构造会更加高度化,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会越来越高。中国人天生会做生意,又能吃苦。另外人们应该更多的关注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经济平衡、产业构造调整的作用。

5. 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相关数据分析汇率的作用

原创!请务抄袭!
    对于我国取消一揽子货币政策,其实主要是为了防止别的国家(特别是美国)对人民币的打压,这里打压并不是让人民币贬值,而是让人民币升值,通过的手法很多,这对于我国是个相当不利的,最近正好看到了郎咸平的对中国经济的评论。蛮有意思,可以参考:
    举例:英、德、法、美、日曾经签订过“广场协议”,“广场协议”要求日币升值。当时日本政府签下了协议之后那就很清楚的落入了美国圈套。道理很简单,当日本政府签下字,说明日币即将升值。那么全世界国际炒家就会去买日币,因为他赌日币升值。大家千万别把汇率当作经济现象,汇率不是教科书上所定义的货币之间的价格,没那么简单,汇率是各国政府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当日本签下了“广场协议”:由于日币低估造成大幅贸易顺差,那么下一步必然是日元升值。日本政府签字的当日就昭告全世界的国际炒家日币要升值了,所以必然结果是国际热钱大量进入日本。结果日币升值了!各位以为货币像一般的商品一样吗?价格提高之后可以平衡供需吗?错,那是一般的货品的价格,可是汇率不是,当汇率价格一上升,国际炒家一看,哇!真的升值了,再买,更多的钱流入日本,再逼迫日币升值,更多热钱流入日本,再逼迫日币升值,几年下来日币升值了一倍,几乎摧毁日本的经济。但是各位请注意有个现象是我们所忽略的,那就是在日币不断升值的过程中, 美国财政部通过各种管道压迫日本降低利率以及放宽信贷,由于降低利率放宽信贷的结果,造成流动性泛滥,日本各大商社很高兴向银行借钱,因为借钱容易,利息低了,可以迅速做大做强,所以造成日本经济的表面繁荣。这个表面繁荣现象反映在股市就是股市泡沫,反映在楼市就是楼市泡沫,反映在购买日常用品就是通货膨胀。所以日币的升值、股市楼市泡沫和通货膨胀本身的原因是在美国的压力之下造成的流动性过剩所造成的。那么最近看过很多媒体的报道,把这个问题说的比较正确的,因此认为我们中国政府针对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升值、股市泡沫、楼市泡沫和通货膨胀应该和日本当时的政策是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提高利率紧缩信贷。在这里清楚的告诉各位,他们都错了。因为日本的问题是流动性过剩,但是今天中国的问题不是。中国是什么问题呢?按照我前面所讲的,造成泡沫的原因基本是由于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造成的,因而挤压出大量的虚拟资金大量进入股市楼市形成泡沫。由于原因不同,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必须不同,但是很不幸的,我们的政策是提高利率紧缩信用,造成什么结果呢?它是进一步打击了已经恶化的投资营商环境。利率已经提高了6%以上了,最近几天还在提高利率。那么各位设身处地的为我们的企业家想一想,你认为他在这种场合之下还愿意投资吗?中国哪几个制造业能创造出这么高的利润,银行利率的提升逼得我们制造业放弃投资,不做了,把应该投资而不投资的钱拿出来形成虚拟资金炒股炒楼去了,所以为什么宏观调控下股价越涨楼价越涨的原因就是因为宏观调控的目标是错的。因为和当时日本情况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天不是因为流动性过剩导致的泡沫现象,而是因为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当然我也不否认今天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现象,但是中国流动性过剩不是股市楼市泡沫的主要原因,而真正的驱动因素,是因为我国的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所导致的。那么没有认清楚经济问题、经济弊端,贸然提高利率、紧缩货币,各位知道什么结果吗?随着利率的不断上升使得我国的金融风险迅速积累,一旦到了不可承受的那天,中国就产生了重大危机。那么回顾一下当时的日本是怎么回事,当时日本的各大商社由于低利率大幅借款,而日本企业由于高负债经营迅速积累的大量的金融风险到了一个不可承受的阶段产生了泡沫而崩溃,所以日本经济的危机来自金融风险,也就是负债积累所产生的金融风险。今天中国的经济危机呢?一部分来自于不当的政策使得利率不断调升货币不断紧缩,产生了金融风险而给我国的经济带来重大的危机。而这也是为什么在07年年底我以一个所谓的中立学者的身份我要做出以下的结论,那就是我完全支持中共中央宏观调控的思想,因为我认为宏观调控是必要的,但是我反对我们执行层面所推行的金融政策,因为他的目标是错的。
    其实在金融方面并不一定要有完全自己的观点,就像对与错就只会有两种可能,不会有第三点,其实很多学者在实际操作方面并不强,但在学术研究方面我们还是可以借鉴的,如还有疑问可以和我联系!

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相关数据分析汇率的作用

6. 人民币汇率变动原因

国际收支变动

国际收支变化是决定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反映了外汇市场供给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如果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市场的外汇供应将增加,外汇将贬值,人民币将升值。如果国际收支恶化,外汇供应将下降,人民币将面临贬值压力。

长期以来,中国的贸易顺差和资本账户翻了一番,人民币也保持了升值趋势。如果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下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减缓,双向汇率变动的可能性将增加。

央行的调控

外汇市场的参与者除了买卖双方之外,还有中央银行的调控,中央银行是外汇市场中最大的参与者,可以影响汇率走势。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为了控制人民币的快速升值,稳定汇率,中央银行需要在外汇市场上购买以本币计价的外汇。

你买的外汇越多,调控力度就越大,这也体现在外汇储备的增加上。如果外汇储备增加,中央银行的调控力度可能就越大。1~5月,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加,6月份出现116.67亿美元的大幅下降,反映出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缓解,央行干预压力在下降。

热钱的流动

如果国际投机资本流入,外汇市场的外汇供给将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将加大。如果投机资本外流,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会减缓。中国新修订的外汇条例加强了对热钱流入的控制。同时,人民币预期升值幅度减小,投机资本利润空间缩小,投机资本外流增加,人民币升值步伐放缓。

公众预期

如果公众期望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公众持有的外汇就会减少,尽快进行外汇结算,减少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人民币升值压力也会加大,升值步伐也会加快。如果公众期望人民币汇率贬值,他们更愿意持有外汇形成外汇存款。

据中央银行统计,长期以来,中国外汇存款基本保持在1500——1600亿美元左右,变化不大,也表明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情况下,居民比存款更愿意结汇。

美元价值的变化

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是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反映了人民币与美元在当期的购买力。在一定的名义汇率水平下,如果美元贬值,人民币币值将相对上升,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很大。如果美元升值,人民币币值将相对下降,人民币升值压力将下降。例如,在最近美元持续走强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不断贬值。

通货膨胀的变化

如果中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国,人民币的相对价值,即购买力下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会减轻。相反,如果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中国,美元的价值就会下降,人民币的价值就会相对上升,人民币就会面临升值的压力。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虽有下降趋势,但仍高于美国。人民币币值相对下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有所缓解。

7. 2016年往后的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趋势特征及原因

2016年下半年汇率波动比较大一些,有多种因素。其中,2016年下半年,中国对外投资和其他方面的外部花销比较猛一些,每年下半年这个季节都会多一些,去年多得明显一些,也包括有一些企业在外面收购的热情比较高。第二,美国大选,特朗普当选,之后出现了很多和一般人预期不太符合的变化,因此导致美元指数上升比较猛。在这种情况下,汇率波动比较大。
从外部来看,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之间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分化所带来的外溢效应冲击是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重要原因。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新规则——“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表明,人民币汇率走势更多关注与一篮子货币相关联。2016年以来,上述国家的汇率均呈现明显波动,美元指数最高接近100,最低值不到92。而且,由于美国经济数据的摇摆、英国退欧黑天鹅等事件,汇率市场波动剧烈。
从内部来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和灵活性上升也是汇率正在更多由市场因素驱动的表现。伴随着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深入,汇市的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预期也更为多元化和分散,主体的多元化和行为的变化可能会在短期内加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2016年以来,受企业外币负债去杠杆以及海外兼并收购意愿不断升温等因素影响,中国外汇市场呈现阶段性的外汇供小于求的局面,人民币对美元收盘汇率阶段性地呈现较中间价贬值的走势。
市场对汇率形成机制的变化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离岸和在岸汇差阶段性较大的问题也需要一个过程来逐步化解。2016年2月13日周小川行长接受专访,首次就汇改与市场进行全面系统的政策沟通,是这一轮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注重政策沟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之后,央行不断强化与市场的沟通,在汇率引导上也更加市场化,干预频次在减少,但在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时积极干预,有助于预期的稳定。【摘要】
2016年往后的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趋势特征及原因【提问】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回答】
2016年下半年汇率波动比较大一些,有多种因素。其中,2016年下半年,中国对外投资和其他方面的外部花销比较猛一些,每年下半年这个季节都会多一些,去年多得明显一些,也包括有一些企业在外面收购的热情比较高。第二,美国大选,特朗普当选,之后出现了很多和一般人预期不太符合的变化,因此导致美元指数上升比较猛。在这种情况下,汇率波动比较大。
从外部来看,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之间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分化所带来的外溢效应冲击是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重要原因。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新规则——“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表明,人民币汇率走势更多关注与一篮子货币相关联。2016年以来,上述国家的汇率均呈现明显波动,美元指数最高接近100,最低值不到92。而且,由于美国经济数据的摇摆、英国退欧黑天鹅等事件,汇率市场波动剧烈。
从内部来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和灵活性上升也是汇率正在更多由市场因素驱动的表现。伴随着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深入,汇市的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预期也更为多元化和分散,主体的多元化和行为的变化可能会在短期内加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2016年以来,受企业外币负债去杠杆以及海外兼并收购意愿不断升温等因素影响,中国外汇市场呈现阶段性的外汇供小于求的局面,人民币对美元收盘汇率阶段性地呈现较中间价贬值的走势。
市场对汇率形成机制的变化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离岸和在岸汇差阶段性较大的问题也需要一个过程来逐步化解。2016年2月13日周小川行长接受专访,首次就汇改与市场进行全面系统的政策沟通,是这一轮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注重政策沟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之后,央行不断强化与市场的沟通,在汇率引导上也更加市场化,干预频次在减少,但在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时积极干预,有助于预期的稳定。【回答】
这是2016年到目前的汇率变动趋势特征及原因吗?【提问】
个人感觉是【回答】

2016年往后的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趋势特征及原因

8. 今年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原因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如下:

1、市场预期心理。由于人们对某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收支状况、通货膨胀、利率前景的看好,就会引起该国货币大量被买进,造成汇率上升;反之看淡,则汇率就会下跌。

2、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金融政策对汇率的影响较大。比如,当一国实行“双紧”的财政金融政策时,其货币对外汇率基本呈上升趋势,实行“双松”的财政金融政策时,将导致货币汇率的下跌。

3、国际收支。当收大于支时,出现顺差,表明别国对顺差国的货币需求增多,该国货币求大于供,汇率就会上升;反之,发生逆差时,该国货币供大于求,汇率就将下降。



扩展资料:

汇率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即本币汇率和外币汇率。本币汇率和外币汇率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它们的升降所产生的经济现象正好相反。

1.本币汇率

以单位数量的本国货币所能兑换的外币数量来表示,称为本币汇率。在我国称之为人民币汇率,即用外币表示的人民币价格,其公式为100¥=x外币。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单位数量的人民币能兑换更多的某种外币,则表示人民币汇率上升,人民币相对于某种外币升值,而外币贬值,外汇汇率下跌,此时有利于我国的进口不利于出口;

反之,单位数量的人民币若能兑换较少的某种外币,则表示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相对于某种外币贬值,而外币升值,外汇汇率上升,此时有利于我国的出口不利于进口。

2.外汇汇率

以单位数量的外币所能兑换的本国货币数量来表示,称为外汇汇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即用人民币表示某种外币的价格,其公式为100单位外币=x¥。

当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时,外汇汇率上升,外币相对于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贬值,即用人民币表示的外币价格上涨,此时有利于我国的出口不利于进口;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外币相对于人民币贬值,而人民币升值,此时有利于我国的进口不利于出口。

综上所述,如果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那么人民币汇率就会下降,而外汇汇率则会上升;反之,如果人民币升值,外币贬值,那么人民币汇率就会上升,而外汇汇率相应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