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存在哪些风险

2024-05-10 12:34

1. 国际贸易中存在哪些风险

我之前整理了十大风险,希望对您有用~
1、不接收风险
当货物不被接收时,货物被滞留在国外港口,这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滞期费。由于距离遥远、法律制度不同等原因,这可能会是一个漫长且困难的过程。
2、财务风险
由于资不抵债导致的付款缓慢的风险。买方在收到货物后在销售协议规定的日期无法正常付款。
3、运输风险
在进出口交易中,货物的运输可能面临污染、卡死、事故、故意破坏、盗窃、丢失和破损等问题的风险。受到疫情波及导致的运力不足也可能会导致运输风险增大。
4、政治风险
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战争、内乱或革命导致的风险;
(2)不能立即获得外汇、卖方需要等待外汇的分配;
(3)政府可能会采取一些意想不到的临时行动来阻止付款。
5、质量风险
出货之后,交议付行的单据没有做到单单相符、产品属性与合同规定的产品相违背,单证质量差都有可能产生风险。
6、书面文件风险
卖方没有认真准备和完成所需文件可能会导致货物通关的延迟和取得外汇的延迟甚至重罚。书面文件可能包括运输、包装和标识需求,进口许可证和进口前外汇批准等。
7、外汇风险
卖方收到本国货币以外的货币时,就可能产生因汇率贬值带来的风险。
8、不付风险
延迟付款甚至不付款,导致坏账发生。
9、信息不对称风险
买家不愿意分享企业信息,或者信息不准确。
10、供应链变动风险
对卖家来说,原材料稳定是货物稳定的基础,供应链上游的原材料变动直接影响产品的数量、质量和价格。

国际贸易中存在哪些风险

2. 国际贸易风险的种类有哪些?以及各自的特点和基本内容

将国际贸易风险从风险的不同角度进行了分类,如从本身性质角度,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从产生原因角度,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经营风险;从表现形态角度,分为有形风险和无形风险;从作用强度角度,分为高度风险、中度风险和低度风险。等等。 

还有人将国际贸易风险分为国家性风险、市场性风险和欺诈性风险三个大类;也有从市场风险角度进行深入分类的:国际市场区域选择与进入时机风险、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政治局势风险。针对出口业务的经营风险,一般认为应分为:交货风险、收汇风险、付款风险、市场风险、国内客户资信风险、国外客户资信风险等六类。 

国际贸易风险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国际贸易风险进行划分。从宏观层面看,国际贸易风险应包括本国和目标市场国家的政治风险、社会风险、政策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文化风险,即营销环境中PEST结构化的风险。从微观层面看,国际贸易风险则应包括企业经营战略和经营策略方面的风险,后者最为常见,如合同风险、运输风险、结算风险、价格风险等。 

对国际贸易风险的管理 
1、识别国际贸易风险。首先要通过国际贸易中的风险分析和因素分解,将国际贸易中复杂的现象分解成为构成风险影响的一系列要素,并找出这些要素对国际贸易带来的风险大小。在识别国际贸易风险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故障树、决策树等,还可以采用德菲尔法、专家会议法、情景分析法等。 

2、度量国际贸易风险。首先使用概率来度量风险可能性,其次度量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当然风险发生的概率主要是靠主观估计来确定的。 

3、制定应对措施。国际贸易风险的识别和度量的目的就是为制定应对措施服务的,因此在对国际贸易风险进行识别和度量后,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制定应对措施。在制定应对措施的过程中,通常采用效用理论、双因素集成控制方法与多目标决策等方法,还要用到成本效益分析等经济分析法。 

4、控制国际贸易风险。国际贸易风险控制工作应根据市场和业务的发展与变化的情况,不断重新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度量,不断寻找、发现和更新风险应对措施,以保证业务的顺利进行和不断发展扩大.

3. 国际贸易风险包括哪两种风险

  信息不对称是国际贸易风险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以国际贸易海上货物风险为例,在CIF价格属于成交的进口业务中,通常会遇到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以及运输欺诈等风险。
  自然灾害是指恶劣气候、雷电、海啸、地震、火山爆发等;而意外事故则是指船舶搁浅、碰撞、沉没、失踪等现象;运输欺诈是指货物运输的过程中,由于合同一方当事人或承运人或其代理人,故意隐瞒事实,而是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失或失去其收益的行为。
  可见,在地球上某一海面发生自然灾害的信息对于一家从事进口的企业来讲,基本上是不能确切掌握的。运输货物的船只会在何时何地搁浅、碰撞、沉没、失踪同样也是难以掌握的信息;而是否船方签发了假提单、是否会无单放货,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卖方是否装运了劣质货物、是否与承运人合谋,这些情况对于一个善良的合同当事人无法得到充分、必要的信息。
  但是对于卖方和承运人来讲,信息较为充分。具有丰富经验的船长会了解很多的与航线有关的自然、气候、地理条件、航线状况、船舶性能等,承运人或其代理人会通过堆场、运输公司、仓库等渠道了解到货物、装运、船舶行驶状况,卖方会很了解产品的质量、包装、通关、结汇等情况。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买方所能掌握的信息很少,而卖方和承运人掌握的信息较多,信息出现了不对称现象,而恰恰是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国际贸易中的风险。
  将国际贸易风险从风险的不同角度进行了分类,如从本身性质角度,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从产生原因角度,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经营风险;从表现形态角度,分为有形风险和无形风险;从作用强度角度,分为高度风险、中度风险和低度风险。等等。
  还有人将国际贸易风险分为国家性风险、市场性风险和欺诈性风险三个大类;也有从市场风险角度进行深入分类的:国际市场区域选择与进入时机风险、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政治局势风险。针对出口业务的经营风险,一般认为应分为:交货风险、收汇风险、付款风险、市场风险、国内客户资信风险、国外客户资信风险等六类。
  国际贸易风险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国际贸易风险进行划分。从宏观层面看,国际贸易风险应包括本国和目标市场国家的政治风险、社会风险、政策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文化风险,即营销环境中PEST结构化的风险。从微观层面看,国际贸易风险则应包括企业经营战略和经营策略方面的风险,后者最为常见,如合同风险、运输风险、结算风险、价格风险等。
  对国际贸易风险的管理
  1、识别国际贸易风险。首先要通过国际贸易中的风险分析和因素分解,将国际贸易中复杂的现象分解成为构成风险影响的一系列要素,并找出这些要素对国际贸易带来的风险大小。在识别国际贸易风险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故障树、决策树等,还可以采用德菲尔法、专家会议法、情景分析法等。
  2、度量国际贸易风险。首先使用概率来度量风险可能性,其次度量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当然风险发生的概率主要是靠主观估计来确定的。
  3、制定应对措施。国际贸易风险的识别和度量的目的就是为制定应对措施服务的,因此在对国际贸易风险进行识别和度量后,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制定应对措施。在制定应对措施的过程中,通常采用效用理论、双因素集成控制方法与多目标决策等方法,还要用到成本效益分析等经济分析法。
  4、控制国际贸易风险。国际贸易风险控制工作应根据市场和业务的发展与变化的情况,不断重新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度量,不断寻找、发现和更新风险应对措施,以保证业务的顺利进行和不断发展扩大。

国际贸易风险包括哪两种风险

4. 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风险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1.信用证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1.1进口商面临的主要风险 
信用证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完全以L/C条款为依据。银行对于买卖合同履行中出现的问题(如货物品质、数量不符)概不负责。若出口商以次充好,以假冒真,只要出口商提供的单据与L/C相符,出口商照样可得到货款,而深受其害的则是进口商。 

出口商伪造单据骗取货款《UCP500》第15条规定“银行对单据下述方面不负责任:形式、完整性、准确性、真伪、法律效力等。”这里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银行只凭看到的文件放款但它却没有这个义务或者也没有这个能力去核实文件所反映交易事实的真伪,因为在程序上银行对交易的审查不过限于文件的核对,信用证交易不允许银行在询问开证人货是否收到,船是否到港等确知事实后再行结汇。银行的责任只为保证交易资金的到位,不在监督交易,“看到文件即可放款,被骗免责”的操作让某些身为皮包公司的卖方只需要伪造一套字面无缺陷的文件(包括提单、保单、发票、出口证等)就可将钱提走,即使手头没货照样拿钱。而面对这种损失,银行免责,买单的是买方。 

卖方与承运人的勾结行为,比较常见的如卖方勾结承运人出具倒签提单、预借提单。特别在CIF条件下,船是卖方找的,运费是卖方给的,对航运的控制权在卖方。承运人如果接受卖方的请托在明显会导致延误航期的情况下为卖方出具倒签、预借提单以避免和信用证有出入结不到钱,那银行方面在核对提单信用证等单据无误情况下就会放款,由于延误航期导致船沉了、被抢了、货物变质使开证人蒙受损失的事实,银行不管。 

1.2出口商面临的主要风险 
信用证失效。由于在信用证交易制度下,银行对文件的审核是严格依据交易的表现形式而非交易事实。因此,对提单所载交货数量、货物规格等任何一项与信用证出现的不符,哪怕是买方根本不会追究的货物自然属性导致的正常损耗也会使银行暂缓结汇,这在事实上使信用证失去了保证作用,给卖方的资金融通带来困难。此外,即使卖方完全按信用证规定出货,但由于疏忽造成单证不符,也同样会遭到开证行拒付。 

软条款导致的风险。有“软条款”的信用证开证人可以任意、单方面使单据与信用证不符,即使受益人提交了与信用证规定相符的单据,也可解除其付款责任。这种信用证实质上是变相的可撤销的信用证。常见的软条款有以下几种:       

①船公司、船名、目的港、起运港或收货人、装船日期等须待开证人通知或征得开证人同意,开证行将以修改书的形式另行通知。 

②货物备妥待运时须经开证人检验。开证人出具的货物检验书上签字应由开证行证实或和开证行存档的签样相符。 

③货到目的港后须经开证人检验才履行付款责任。 

④信用证暂不生效:本证暂不生效,待进口许可证签发后或待货样经开证人确认后通知生效。 

这些软条款,有些是进口商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措施,有些则是恶意欺诈的前奏,但无论其初衷如何,这些限制性条款都有可能对卖方的安全结汇构成威胁。 

正本提单直接寄进口商。有些目的港如香港、日本等地,由于路途较近,货物出运后很快就抵达目的港。如卖方同意接受信用证规定“1/3正本提单径寄客户,2/3提单送银行议付”的条款,则为卖方埋下了风险的种子。因为3份正本提单中任何一份生效,其他两份自动失效。如果一份正本提单直接寄给客户,等于把物权拱手交给对方。客户可以不经银行议付而直接凭手中提单提走货物。如果寄送银行的单据有任何不符点而收不到货款,银行不承担责任。实质上是将银行信用自动降为了商业信用。 

由于交货期、交货数量、规格等不符点而造成的风险。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常常发生出口方未按信用证条款规定交货的情况,如品质不符,数量与信用证规定有异,逾期交货等,任何一个不符点都可能使信用证失去其保证作用,导致出口商收不到货款;即使出口方完全按信用证规定出货,但由于疏忽而造成单证不符,也同样会遭到开证行拒付。 

1.3 银行面临的风险 


买方无理拒付合格单据或破产。信用证是开证行以自己的信用作出的付款保证,即在信用证方式下,开证行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当买方商破产无力偿付货款或因市场情况发生变化拒绝付款赎单时,只要卖方提交的单据单单相符,单证相符,开证行必须承担付款责任。 











信用证打包贷款给银行带来风险。信用证用于担保向银行融资给买卖双方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如果双方串通合谋欺骗银行,则这种融资方式也给银行带来许多麻烦。如某外商向其在国内投资的中外合资企业购货,开出一张约50万美元的即期信用证,中外合资企业凭信用证向议付银行申请打包贷款,用以购买原料后投产。信用证到期时供货方却未出货。原来外商并不要货,只是由于该企业资金紧张,贷款无门,假借信用证内外勾结来获取贷款。

2.信用证风险的防范措施    
信用证决不是一种无懈可击的支付方式,银行信用不可能完全取代商业信用,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商业风险,必须注意对信用证项下风险的防范。     
2.1加强信用风险管理,重视资信调查  
外贸企业应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定期或不定期客观分析客户资信情况。在交易前通过一些具有独立性的调查机构仔细审查客户的基本情况,对其注册资本、盈亏情况、业务范围、公司设备,开户银行所在地址、电话和帐号、经营作风和过去的历史等等,进行必要的调查评议,选择资信良好的客户作为自己的贸易伙伴。在交易中,经常与业务员沟通交流,对业务员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疑点、难点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交易后以应收未收帐作为监控手段,防止坏帐的产生,这样,可以最大可能地避免风险,为业务的顺利进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2努力提高业务人员素质,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外贸业务人员应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是防止风险的关键。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瞬息万变的市场对业 务人员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贸易做法也越来越灵活多变,业务上如果不熟,碰到问题看表面而不看实质,对风险缺少充分的估计,盲目乐观,很容易造成巨大损失。从以往的应收未收帐的案例分析,绝大多数是由于业务员工作马虎,忽视风险而造成的。    
2.3信用证业务的特点决定了单据对整笔业务完成的重要性  
单单相符,单证相符”是信用证的基本要求,正确交单议付则是最后结算的基础。作为进口方,可在信用证中加列自我保护条款,可要求出口商提供由权威机构(如SGS等)出具检验证书,也可派人亲自验货并监督装船,以保证获得满意的进口货物。另外,作为受益人,加强催证、审证、改证工作,认真审核信用证,仔细研究信用证条款可否接受,并向客户提出改证要求。在制单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单单相符,单证相符”原则,以防产生不符点,影响安全收汇。
2.4在信用证中,银行应履行以下职责  
开证行应认真审查开证申请人的付款能力,严格控制授信额度,对资信不高的申请人要提高保证金比例,落实有效担保。通知行应认真核对L/C的密押或印签,鉴别其真伪。议付行应认真仔细审核议付单证,确保安全及时收汇。   
2.5买方事前防范措施  
首先,买方应该寻找有信誉的卖家和承运人,这是保障交易安全的最根本措施,但常常处于不同地域的买卖双方很难了解对方的信用和支付能力,这也是此举的不足之处。  其次,买方可以亲自或委托他人进行验货、监督货物装船甚至跟船,这也可以从源头上降低风险,但无疑极大地增加了交易成本。  其三,买方也可以自行为标的物投保,可确保在风险发生后得到合理的补偿,但这也会增加交易成本。  再次,银行可以加强与买家的信息沟通,如提前通过传真等方式将卖家单据发予买家,以进一步保证单据的准确性。  最后,可以考虑建立完善的行业监督机制,通过行业协会等一些中介机构来对单据及货物进行数量和质量上的实质性审查。    
2.6买方事后防范措施  
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如对船的方位和动向进行卫星追踪)以及早发现不法行为,便于搜集有利证据和采取行政或司法措施(如法院的禁付令)进行救济。    
2.7买方可以通过预防性的保护措施来保证自己的正当权利  
1、选择 FOB 贸易 术语 进行交易,或者是 班轮 运输的 CFR 或 CIF ,因为在这些交易条件下买方提供的部分单据需由较为公正的第三方签发,而第三方参与欺诈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2、第三方检验。买方要求独立的第三方对货物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证书。世界各国都有一些独立的像公正行一类的检验机构,专门从事进出口商品的检验。     
3、装船通知。对大额商品的出口,一般要求卖方发货后用传真或电传发给买方一份装船通知,主要内容包括:货物的数量、船名、船期等。收到装船通知后,买方将有关船情资料提供给国际商会的海事局进行调查,以确定船情资料的真伪。     
4、传真单据。要求卖方在信用证项下的单据备齐后,传真给买方以便对单据的真伪进行鉴别。     
5、装船前检验并监装。“装船前检验”就是前面提到的“第三方检验”,之所以还要加上第三方监装,主要是为了防止卖方将货物掉包。这方面,我们吃过很多亏。例如,我国进口木材,国外第三方检验后没有任何问题,符合合同要求。等我们收到货物后,却发现全是一些朽木和杂木。国外检验机构说,这不能怪他们,木材确实没有问题,至于卖方装上传的是不是这批货就与他们无关了!因此,为了防止掉包事件的发生,我们可以要求第三方进行监装,并出具监装证书。     
6、买方监装。对于大宗货物的进口,买方自己派人监装。不过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选派责任心强的人员监装。

5. 利率风险和外汇风险 汇率风险一样么? 外贸企业利率风险的分类和防范措施有哪些?

1.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2.汇率风险(Exchange Risk),又称外汇风险,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3.外汇风险(ForeignExchangeExposure)是指一个金融的公司、企业组织、经济实体、国家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贸易、金融、外汇储备的管理与营运等活动中,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债权、权益)与负债(债务、义务)因未预料的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
4.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利率风险分为重新定价风险、基差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选择权风险四类.
5.
我国外贸企业管理利率风险的有效途径 
  国外一般都通过综合利用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来有效规避利率风险。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外贸企业等相关利益主体一般都是通过对金融工具和衍生产品的合理利用来实现原有债务的利率结构的转换,如通过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掉期、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方式来进行利率风险管理。 
  (一)利率互换 
  利率互换是管理资产负债、规避利率风险的重要衍生产品之一。其主要特点就是能够使固定利率资产(负债)和浮动利率资产(负债)互相转换。这使得利率互换可以有效地对利率风险进行管理。另外,也可以在不同币种之间进行转换,这样转换后的利率结构或币种更符合企业利率风险管理的需要。 
  (二)远期利率协议 
  远期利率协议属于场外的交易工具,由于远期利率协议的期限和名义资本金相对于利率期货来讲比较自由,具有一定的优点,因而自其出现以来,其交易规模稳步上升,是经济主体进行利率风险防范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于国内的外贸企业来说,可以通过远期利率协议来确定今后某一计息期间的利率水平。因而,企业如果拥有浮动利率债务,那么就能利用这一金融工具来预先确定下一个计息期间的利率水平,从而避免利率上涨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利率掉期 
  利率掉期能让企业在不同的计息方式之间实现债务的自由转换。所以当利率上升时,企业能够把债务计息方式从原先的浮动利率变更为固定利率。而当利率下调时,从固定利率变更为浮动利率,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债务成本。 
  (四)利率期货 
  利率期货在结构上与利率远期协议很相似,但它在场内进行交易。由于利率期货在期限、名义本金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定,在各方面都比较规范,因此交易起来比较方便。利率期货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金融衍生产品,广泛应用于外贸企业的套期保值和投机活动中。 
 
 
 
 
  (五)利率期权 
  利率期权与利率期货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期权赋予其购买者是否进行交易的权利,而期货的持有者无论是盈利还是亏损都要进行交易,这是一种义务。因此,期权购买者的最大可能损失是期权价格,其收益的可能是无限的,而期货的收益和损失的可能都是无限的。利用期权来规避利率风险的方式包括利用场内交易期权进行保值和利用场外交易的期权进行保值。场外交易的利率期权主要有利率上限、利率下限和利率双限。一般来说,这些期权协议由金融机构提供,作为期权协议的另一方与利率套期保值者进行交易。场外交易的利率期权的名义本金和期限都比较自由。在期限较长且付息次数不止一次的情况下,利率上限等期权可以视为一系列期限不同的利率期权的组合。 
  举例来说: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基于谨慎的原则,外贸企业可以采取的策略:适当增加负债率,并进行适度的对外扩张、投资或扩大生产规模;如果预计未来存在加息预期时,企业应尽量选择长期贸易融资,而不是短期外债;如果可能的话,应提前偿还预先借入的高利率的外债(包括长期借款),然后再按照现行利率重新借款;重新发生贸易融资时,合同利率最好能够使用固定利率。 
  如果利率已经较高而且还可能提高时,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如下:尽量减少借入新的外债,从而降低利率支出增加风险,避免企业现金流的减少;如果判断利率可能降低时,企业可以选择采用短期贸易融资并避免长期借款,如果必须要进行长期借款,合同利率尽量采取浮动利率。 
  如果外贸企业的财务人员能准确预测未来利率调整的方向和幅度,那么企业可以通过远期利率协议来合理地规避利率风险,并且当增加远期利率协议金额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利率水平。

利率风险和外汇风险 汇率风险一样么? 外贸企业利率风险的分类和防范措施有哪些?

6. 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外汇风险有哪些

国际贸易风险主要是指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中发生的风险。目前我国外贸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三点。

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主要源于各国贸易磨擦的加剧、反倾销案件的增多以及技巧性贸易壁垒的存在。当前,世界贸易关系庞杂多变。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www.fxpro.cn/?ib=1025860,世界贸易自由化是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速,排他性的贸易维护主义抬头。虽然关税壁垒作为维护本国市场的一种手段不断趋于透明,但许多发达国度却以技巧性贸易壁垒为手段,将国外竞争者挤出该国市场。
2.操作风险
在国际贸易合同条款中,价格条款有其特殊的表达方式,即贸易术语。不仅如此,贸易术语作为贸易通例,还规定了贸易双方在相应环节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如何恰当地操作贸易术语显得至关重要。贸易术语的性质应与买卖合同性质相一致,合同中的有关条款应与合同性质相一致,与所使用的贸易术语在内容上坚持一致,不应有所抵触。如果我国的外贸企业不熟悉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中操作不当,就很容易被不法外商所利用,从而带来不必要的纠纷,甚至会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
3.汇率风险
与国内贸易以本币为清算对象不同,在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贸易的结算存在着本币与外币之间的折算比率问题,而且,该比率因国际外汇市场的波动而高低浮动,导致企业实际收入也随之波动,从而使企业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防备外汇风险是外贸企业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外汇汇率的波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的外币支出业务和外币收入业务,即结汇业务。当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时,会使实际支付的本币货款额增大,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额增缴,这都会带来外贸企业净利润的减少。

7. 国际贸易中会有哪些风险,你将如何化解或者规避这些风险

国际贸易中的风险一般有:
1.汇率风险
2.经济风险
3.政治风险
4.信用风险
5.利率风险
解决办法有:
1.合同避险法
2.远期、期货避险
3.出口信贷避险

国际贸易中会有哪些风险,你将如何化解或者规避这些风险

8. 国际贸易中存在哪些风险

较之于国内贸易,目前中国公司对国际贸易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更为陌生。在国际贸易中的纠纷具有“国际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与国内贸易纠纷差别巨大,这大大增加了企业从事国际贸易的总体风险。因为在国际贸易中,除了签约和履行,还涉及跨国运输、货物保险、国际支付等关键步骤,必然增加贸易纠纷的多样性。并且因为纠纷涉及外国当事人的利益,而且存在着繁多条约、公约和惯例约束着人们的贸易行为,甚至需要适用某个主权国家的法律、规定处理争议,此外,国际贸易纠纷还受国际政治形势、国家外贸政策、等客观条件变化的影响。更增加了国际贸易争议解决的复杂性。
正因为上述原因,国际贸易的法律风险也大大高于国内贸易的风险,甚至使很多人对国际贸易望而生畏。当前,随着各种竞争手段的不断更新和法律环境的变化,从事外贸的企业和个人面临的各种风险随之增加,因此,如何防范和应对外贸中的法律和业务运作风险,在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同时,逐步提高对外贸易企业和个人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和知识水平,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