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合营对国家和资本主义家的利益是什么,公私合营的目的是多么

2024-05-06 10:17

1. 公私合营对国家和资本主义家的利益是什么,公私合营的目的是多么

公私合营是为了消灭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国家给资本家定息来一定的补偿

公私合营对国家和资本主义家的利益是什么,公私合营的目的是多么

2. 现在国家还公私合营吗?公私合营有什么意义。高手请来回答。

现在国有企业还这样,公营,为了掌控经济命脉,维持共产党的统治地位。私营,为了提高积极性,增加收入。

3. 1956年公私合营后成为国营企业,现对公私合营时股东有何政策或法规

现在没有了
以前制定的政策没有变化。
享有頶没有变化,也不可能变化
有些人混得好些,在工商联里搞个身份,这在社会上是有些方便

1956年公私合营后成为国营企业,现对公私合营时股东有何政策或法规

4. 在下列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是a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b全行业的公私合营c委托加工

  答案:a
  解析:国家资本主义有低级和高级两种形式。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委托加工、计划定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等。这是国家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企业外部的一种合作,即通过合同的方式,国家控制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原料来源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造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对国家计划、对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依赖;但这时的私营工商业性质上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但它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密切联系,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因素。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又分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两种形式。前者具有半社会主义的因素,后者则已经具备完全的社会主义因素。

5. 公私合营中,为什么资本主义家愿意把生产资料卖给国家?

国家政策的要求。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由此引起企业生产关系在多方面发生深刻变化:
①企业由资本家所有变为公私共有,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②资本家开始丧失企业经营管理权。
③企业盈利按“四马分肥”原则分配。
1954年9月2日,政务院通过《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条例规定:
对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应当根据国家的需要、企业改造的可能和资本家的自愿。合营企业中,社会主义成份居领导地位,私人股份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合营企业应当遵守国家计划。合营企业的盈余,在依法缴纳所得税后的余额,应当就企业公积金、企业奖励金和股东股息红利三个方面,加以合理分配。
股东的股息红利,加上董事、经理和厂长等人的酬劳金,可占全年盈余总额的25%左右。
1956年初,全国范围出现社会主义改造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主义私股的赎买改行“定息制度”,统一规定年息五厘。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使用,资本家除定息外,不再以资本家身份行使职权,并在劳动中逐步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扩展资料:
1956年的上海,如果什么地方传来锣鼓声,那么多半是因为“公私合营”了。这年的木牌销路很好,大家都把门口的牌子,换成了“地方国营某某厂”或者“国营某某厂”。
上海的大潮来得算晚的,在这一年的一月15日,20万军民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庆祝北京全行业社会主义改造(即公私合营)全部完成,紧随其后的,是上海、天津、广州、武汉、西安、重庆、沈阳等大城市以及50多个中等城市。
一、“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按照1956年高潮时的政策,国家对资本主义私股的赎买改行“定息制度”,统一规定年息五厘。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使用,资本家除定息外,不再以资本家身份行使职权,并在劳动中逐步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也就是说,公私合营后,每年企业向原私股持有人支付5%的定息,作为分红,期限20年。根据当时的情况,这一定息不但低于多数企业的盈利,也低于银行当时的定期存款利息。 
1966年9月,国家停止发放定息,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按照现在的观念,等于一夜之间私人股份被收归国有。
上海的“公私合营”是在1956年全部完成的,但开始则始于三年前的1953年。
这一年,中央下发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并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成为总路线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对资改造”最重要的实现形式就是“公私合营”。
具体负责这一工作的中共中央统战部长李维汉在向中央的口头报告中提出,“上海是重点,可多搞一些”。
“今年进行公私合营工作的重点应在上海,其他地区则可少搞一些。因为上海是全国经济的心脏,对全国影响也大,各地资本家也都是看着上海的,因此,上海的工作一定要做好,一定要稳重,并希望从上海取得一套工作经验。”
1953年底、1954年初,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影响下,不少私营工业企业及企业主主动提出自愿合营要求。从1953年底到1954年3月15日,共有316家私营工业企业向政府部门表示了合营要求,符合政府部门计划要求的有93家,其中不乏一些甚具行业代表性的著名大型企业。
如大隆机器厂、上海水泥厂、浦东电气公司、华生电器厂、信谊药厂、新亚药厂、中国化学工业社、大中华火柴厂、广勤纱厂、三友实业社、大中华橡胶厂、美亚绸厂、章华毛纺厂、景福衫袜厂等等。一些企业在一次申请没有批准后又接着申请,以致终于被列入1954年扩展合营。
如广勤纱厂早在1953年12月6日股东会通过争取公私合营决议后,次日即由董事长携三位股东会代表前往华东纺织管理局面陈合营请求;之后“因时隔已久”,又在1954年7月16日再次正式备函呈请市纺织工业管理局,请求早日批准公私合营,终获允准。
二、“资本家”们积极进行公私合营。
根据当时市委工业生产委员会的归纳和总结,“资本家在对待公私合营态度方面就已经申请的资本家而言,动机不一,有的是认为迟早要合营,看风使舵、迟走不如早走,争取趁头班车;有的看到别人申请,自己不申请不好顾面子;有的是通过申请进行试探......”
除了这些外,开始于1952年的“三反”、“五反”运动也对“资本家”们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据记录,运动中工人店员扬眉吐气,对资本家呼来吼去,揭发检举此起彼伏。资本家则人人自危,纷纷“坦白”做交待,许多人主动低头认罪争取过关。
上海在“五反”运动中,四个月自杀企业主及家属就达到了876人。巨大的压力使很多人失去了继续经营的信心。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以及阶级斗争理论的指导下,由于资本家阶级已经被列为社会主义革命要消灭的对象,因此无论他们对于合营是持什么样的态度,其根本的动机毫无例外的都被认为是出于私心的。
如果积极拥护合营,有可能被认为是以积极换取政治资本;如果消极对待,就很容易被认为是唯利是图;如果是抵触甚至反对,更会被认定是落后、反动。如某机器厂资方为高级统战人士,对公私合营求之不得。
工作组即认为其是“要求合营是表示进步,以进步来取得党与政府信任和巩固其地位。所以想处处走在别人前头。这样,既有地位又克服困难,真是两全其美,名利双收。”
扩展公私合营中企业选择的主导权始终掌握在党和政府的有关部门手中。只要企业被有关部门选中,资方以及私营企业最后终究会“自愿”走上合营之路。
时至今日,公私合营产生的影响,仍然存在于社会中。如数年前的“王老吉”品牌之争,就是公私合营时非物质资产未明确导致的遗留问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中,为什么资本主义家愿意把生产资料卖给国家?

6.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公私合营还是和平赎买 两者区别是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和平赎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最主要的创举是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
公私合营与和平赎买之间是无法比较的,和平赎买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公私合营是中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
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确定了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方式,在一定年限内让资本家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得一部分利润,逐步把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社会主义企业。这种赎买政策,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实行“四马分肥”,在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后,对私股实行定息办法。

扩展资料:1954年9月2日,政务院通过《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
1956年初,全国范围出现社会主义改造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主义私股的赎买改行“定息制度”,统一规定年息五厘。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使用,资本家除定息外,不再以资本家身份行使职权,并在劳动中逐步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956年底,实行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已占原有资本主义工业总户数和职工人数的99%,占生产总值的99.6%。
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平赎买

7. 为什么国家可以挖古墓而私人不可以,可以公私合营的嘛!!~~

你在调侃国家还是在问为什么啊,法律有规定地下埋藏物只要你无法证明是你的的时候都是国家的.

为什么国家可以挖古墓而私人不可以,可以公私合营的嘛!!~~

8. 1958年,公私合营国家强占了我家苏州的老房产,现在能索取赔偿或归还吗?

时效问题受影响,但是涉及的是历史遗留问题,你到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实际的查询或咨询,可能会得到一定的补偿,建议你去相关部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