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09年新医改后,我国药品市场将出现什么变化

2024-05-04 17:37

1. 分析09年新医改后,我国药品市场将出现什么变化

  国家免疫规划扩容开始落实、新医改征求意见稿出台、中药注射剂安全问题广受关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这些都发生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然而这些事件的影响力却没随着2008年的离去而消逝。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2009年我国医药产业又会如何发展变化?
  证券公司的分析师和医药行业的业内人士认为,2009年医药行业将保持增长,但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2009年药品盈利增速或有可能放缓,制药企业战略和营销模式调整带来盈利增长的不确定性较大。可谓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依然有未知的劲流在涌动。

  当房产、汽车等行业因全球金融危机挣扎于下滑通道时,国内医药行业在很多人眼里却是一个“避风港”,理由无外乎两个——内需型市场、刚性需求的特性和医改大背景下国家投入在加大。

  数据显示,2008年1~11月,医药行业销售和盈利保持了快速增长。其中,中药饮片和生物制药2个子行业销售增长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受全球经济影响,化学原料药子行业销售增长则逐步回落。

  新年伊始,各大证券公司纷纷发布“2009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分析师们比较集中的观点是,预计2009年医药行业将保持增长,有诸多的政策利好,同时面临经济下滑的负面影响,另外,不确定性因素也将左右行业增长。

  金融海啸中的安全岛

  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我国很多出口型行业都感到了阵阵寒流。外需减弱、订单减少、价格下滑也影响了医药子行业——化学原料药业的增长,导致行业出口下滑。但总体来看,我国医药行业是以内需消费为主,化学原料药的出口下滑,虽然会波及医药行业2009年整体增长率,但因其占整个产业的比重较小,对整个行业不会构成大的影响。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2009年策略报告表明,在2001年“9?11”事件和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经济调整导致股市标普指数大幅下滑,而标普医疗健康指数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和经济下行过程中,医疗健康产业成为了投资者的“避风港”。

  长城证券分析师王茜认为,医药行业关系民生,其特殊属性使之具有刚性需求。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影响医药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产业政策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医药行业总产值增速波动,与GDP增速无明显相关性,受宏观经济影响不大。

  2000年以前,国内医药行业发展水平落后,行业竞争激烈,企业多、小、散、乱,行业增长态势低迷。2000年以后,随着技术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行业进入较快的成长期。2006年前后,受药品降价、反商业贿赂等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行业增长再次受到较大挑战。2007年,受相关利好政策的影响,进入低谷的医药行业,出现回暖的拐点。

  当然,作为经济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医药行业的发展也不能完全脱离经济环境的变化。王茜认为,我国人口众多,公众的医疗需求缺口巨大,逐年提高的卫生总费用投入将支撑行业快速发展。而卫生总费用由政府卫生支出、社会保险支出和个人卫生支出三大块组成,这三大块变动与GDP有一定的相关性。

  2008年国内医药市场的旺盛需求,让我们展望2009年市场前景时增添了一些信心。IMS公司(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咨询调研公司)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国内医院市场规模达到908亿元,同比增长27.7%,增幅较大。其中,医院采购国产药品的规模增速最快,达到30.3%,超过了进口和合资药品的增速,带动了整个医院用药市场的增长。除了医院市场较快增长外,农村和社区第三终端药品市场规模也将急剧扩容,将带动国内整个医药市场的强劲增长。

  200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其中,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来自国际国内的严峻挑战的形势下,中国将加大刺激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我国1990~2008年18年间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复合增长了18.8%,利润复合增长了21.7%。分析师认为,历史数据表明,在2009年宏观经济前景不明朗的大环境下,医药行业仍将有明确的成长性,但增速下降或成趋势。

  医改背景下的市场扩容

  新医改所带来的助推效应,是医药市场前景被分析师集体看好的一个重要原因。2008年10月,国家相关部门公布新医改方案,并公开征求意见,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在国家确定的2009年经济工作5项任务中,特别提到要“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具体而言,要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研究和推出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积极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同时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中投证券分析师表示,近两年,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有明显加大的迹象。2007年,全国财政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达到1974亿元,同比增长50.7%,2008年1~9月的增长也达到35.8%。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表示,新医改方案的出台,意味着政府将加大对医疗保障的投入,并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认为,医疗卫生投入的增加对医药消费的拉动主要体现在药品消费、计划内疫苗采购、医疗设备购置等方面。其中,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是医改各项措施中最重要的一条,被列在医改首位,因此,医疗保障支出规模增长情况是药品消费多少的晴雨表。在目前几类医疗保障中,公费医疗支出将逐步萎缩,城镇职工医保、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支出都处于快速增长过程中,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和城乡救助保险带来的市场处于爆发式增长中,医保总体规模有加速增长的趋势。在医疗保障体系覆盖面不断扩大的推动下,医疗保障支出的整体增速在20%以上,超过了医药行业的增长速度。

  新医改背景下,政府增加卫生投入、医保覆盖面扩大、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等众多因素,将拉动医药经济快速增长。“医药市场扩容基本已成定局。”于明德表示。

分析09年新医改后,我国药品市场将出现什么变化

2. 有心血管药物的市场分析报告吗?

【出版日期】 2007年3月 【报告页码】 397页 【图表数量】 152个
【印刷版价】 6300元 【电子版价】 6800元 【两版合价】 7300元
【英文版价】 11000元 【英文电子】 12000元 【交付方式】 EMS特快专递


→内容简介

2007年,国内医药市场药品降价、成本费用压力仍然存在,但拉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未改变,药品终端市场依然旺盛,医药行业的发展将继续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2007年国内医药市场产销将继续较快增长。2007年国际医药贸易,尤其是对原料药及中间体的贸易需求仍将稳定增长。国内方面,随着医改方案出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正在各地推广,农村市场医药消费的巨大潜力正在逐渐显现。初步估计,2007年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将保持在18%左右。预测2007年医药行业面临重大调整。2007年,随着医改的加速,社区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发展,将改变目前药品消费过分集中于城市大医院的市场格局。各项政策和医药专项的出台和实施,使医药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等各环节上的运作方式都面临重大调整,行业资源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对行业的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另外,从发展趋势来看,医药行业效益持续20多年高速增长的态势正在发生变化,效益水平趋降,进入平稳增长期。2007年,在深入展开整顿与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和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经济效益水平将维持在10%~12%水平。
心脑血管市场在医药保健品市场的地位,尤其是2007及未来几年,将会越来越重要。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条件的优越性,促进了心脑血管发病患者的直线上升,有这样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为基础,其市场规模自然不在话下。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也推动了心脑血管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消费关注日益增高。另一方面,患者人群的不断增多,产品竞争的日益扩张,也预示了市场机会的无限延展力。心脑血管行业将逐渐成为行业市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中药产业逐渐将从陌生走向成熟,并不断的发展壮大。因此,医药行业对心脑血管市场的投入力度,和行业扩张也将逐渐加大。只是,目前心脑血管中成药产品还处于较为分散的自由竞争阶段。尽管目前三大品种的销售额在心脑血管类药物市场属于强势品牌,但与充满无限潜力的未来市场而言,正在成长和已经成长的其他中药企业来说,未来充满无限机会。就市场竞争而言,却相对较为分散,单纯针对心血管,脑血管,或者心脑同治的产品不断出现,各种关于心脑血管的学说和解决办法,不断扩大,治疗功能范围不断延展.从症状到表现,从机理到解决方式,中成药市场可谓异彩纷呈.国家对中成药产品推广和支持力度的加大,也将成为中成药发展的必然因素.没有竞争差异的各大品牌的未来之路,也将成为市场关注的晴雨表。


2007年对我国的心血管制药企业而言,充满机遇和挑战。在国内,经历了2006年国家在医药流通领域的严格管理和第18次降价后,制药业处于行业性历史冰期;国际上,欧盟新管理规则的出台,对我国以原料药和仿制药为核心、以食物添加剂为主要运作手段的出口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严冬中同时孕育着新希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即将出台,医药保健市场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这些都为我国制药企业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那么我国心血管制药企业该如何把握时机,迎接挑战,并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发展战略呢?
本研究咨询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美国心脏协会、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国民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行业研究网、国内外多种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医学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内容翔实、统计精确的资料和数据。报告立足于世界心脑血管用药市场,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心脑血管用药的市场规模变迁、主要产品的市场状况、心脑血管用药医院零售状况、心脑血管用药几大细分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行业主要竞争格局以及心脑血管用药未来发展趋势等多方面深度剖析,全面展示心脑血管用药市场现状,揭示心脑血管用药的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是医药生产企业、科研单位、经销企业等单位极具参考价值的专业性报告。


目 录
CONTENTS


第一部分 相关概念分析
第一章 心血管病分类及发病率 1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概述 1
一、心血管疾病概述 1
二、世界心血管疾病总体趋势 1
三、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率密切相关 2
四、预防心血管疾病迫在眉睫 7
第二节 近几年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患病及死亡率情况 8
一、国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概述 8
二、近几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总体形势 9
三、我国心血管病高发期将至 12

第二章 心血管药物分类及品种数量 14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分类 14
第二节 根据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分类 14
一、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 14
二、抗心律失常药 15
三、防治心绞痛药 16
四、周围血管扩张药 17
五、降血压药 17
六、强心药 18
七、降血脂药 19

第二部分 行业现状分析
第三章 医药行业整体发展环境与趋势 21
第一节 2006年医药工业运行情况分析 21
一、2006年全球医药行业分析 21
二、2006年全国医药工业运行情况分析 22
三、2006年全国医药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5
第二节 2007年医药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27
一、2007年环保、GMP新规酝酿成本压力考验药企 27
二、2007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 30
三、2007年国家将重点整治虚假药品广告 31
四、2007年重新配置药品审批权 34
五、2007年国家发改委制定《医药价格工作守则》 36
第三节 2007年医药行业发展预测 39
一、2007年全球医药市场前瞻 39
二、2007年国内医药市场形势分析 42
三、2007年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46
四、2007年我国医药行业加快洗牌 46
五、2007年农村市场医药消费潜力趋显 50
六、2007年医药行业进出口形势分析 51
第四节 2007年制药企业发展前景展望 53
一、医药行业的政策背景 53
二、医药行业产业链和格局分析 55
三、全行业总体运行态势 56
四、制药企业竞争环境分析 57
五、市场机会展望 63
第五节 “十一五”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66
一、“十一五”时期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66
二、“十一五”时期重点领域的参与主体及竞争态势 69


第四章 心血管化学原料药生产分析 72
第一节 2006年原料药市场分析 72
一、2006年原料药市场分析 72
二、2006年我国原料药类商品进出口形势分析 99
第二节 国内主要心血管原料药企业分析 105
一、华海药业 105
二、海正药业 113
第三节 丁咯地尔原料药产品分析 119
一、丁咯地尔概述 119
二、丁咯地尔原料药生产厂家统计 120
三、丁咯地尔面临风险警戒 120
第四节 原料药行业发展趋势 124
一、全球精细化工扩产对原料药企业的机遇 124
二、2007年原料药市场预测 127


第五章 心血管药品市场分析 133
第一节 全球心血管病药物市场分析 133
一、全球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133
二、全球心血管死亡率 133
三、全球心血管治疗市场快速发展 134
四、世界心血管用药市场分析 137
第二节 中国心脑血管市场调查分析 138
一、心脑血管整体市场发展概况 138
二、心脑血管区域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140
三、心脑血管市场竞争情况分析 142
四、心脑血管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145
第三节 我国心血管病药物市场分析 148
一、我国样本医院数据统计 148
二、心血管类药物使用分析 148
三、心血管病用药占绝对优势 152
四、我国心脑血管药品价格变化情况 155
第四节 中国心血管病用药应用市场分析 160
一、心血管系统药物市场分析 160
二、主要抗高血压药市场分析 161
三、主要调血脂药市场分析 165
四、防治心绞痛药市场份额分析 168
五、主要抗心律失常药市场份额分析 169
六、主要抗心力衰竭药市场份额分析 169
第五节 重点品种分析 170
一、氨氯地平 170
二、单硝酸异山梨酯 171
三、硝苯地平 174
四、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 175

第六章 心血管中成药市场分析 177
第一节 2006年心血管中成药市场分析 177
一、2006年心血管类中成药市场分析 177
二、2006年抗高血压中成药市场分析 186
三、2006-2007年我国中成药类产品出口统计 188
四、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调整中成药零售价格 191
五、中药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市场看好 192
第二节 心血管中成药厂家分析 194
一、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94
二、浙江康恩贝公司 199
三、海王生物 206
第三节 主要心血管中成药销售分析 212
一、银杏叶制剂销售情况分析 212
二、银杏制剂行业竞争分析 216
三、丹参制剂的市场状况 221


第七章 心血管药物进展 223
第一节 国内外心血管药物研发最新动态 223
一、2006年全球心血管方面十大研究进展 223
二、2006年血管损伤与修复的部分研究进展与展望 224
三、2007年中国推广心血管疾病新疗法 228
四、2007年美药管局批准一种治疗高血压新药上市 229
五、2007年日本利用鲑鱼皮研制新型人造血管 229
六、2007年科学家发现神奇细胞可助心脏自动修复 230
七、2007年研究发现奈必洛尔能修复心血管功能 231
八、2007年球囊血管成型术对小血管的疗效优于支架置入 232
第二节 心血管药物研发动向分析 233
一、降压药研制的热点 233
二、纳米微囊在医药领域中应用前景看好 236
三、国外新型给药系统研究发展现状与趋势 237
四、心血管类药物剂型分析 240
第三节 心血管药物发展环境分析 242
一、“十一五”国家鼓励引进七类先进制药技术 242
二、“十一五”国家发改委支持制药工业重点创

3. 药品销售数据分析有哪些常用指标和分析方法?

  药品销售数据分析常用的指标:
  1.动销率=销售商品品种数量÷有库存的商品品种数量
  说明:比率越高,表示经营效率越高或品种结构越好、比较适应目标消费群;比率越低,表示经营效率越低或品种结构越差、不适应目标消费群。
  2.库存周转率=销售额÷[(期初库存金额+期未库存金额)/2](以零售价计)
  说明:比率越高,表示每件商品的固定费用(成本)减低、相对降低由损坏和失窃引起的亏损、能适应流行商品的潮流、能以少额的投资得到丰富的回报、减少存货中不良货品的机会、容易出现“断货” 、陈列不够丰满、进货次数的增加,进货程序和费用相应增加。
  3.存货周转期间=平均存货÷销货净额/365
  说明:期间越长,表示经营效率越低或存货管理越差;期间越短,表示经营效率越高或存货管理越好。
  4.配送中心退货率分析=配送中心退货金额÷配送中心进货金额
  说明:比率越高,表示存货管理控制越差,定货不合理;比率越低,表示存货管理控制越好,定货合理。
  5.销售毛利率=毛利÷销售额
  说明:比率越高,表示获利的空间越大;比率越低,表示获利空间越小。对于我们经营的商品而言,毛利率不是越高越好 ,它应该是一个合适的区间。
  6.销售净利率=净利÷销售额
  说明:比率越高,表示净利率越高、费用控制合理;比率越低,表示净利率越低、费用开支过大。
  7.品效分析=营业收入÷品项数目
  说明:品效越高,表示商品开发及淘汰管理越好;品效越低,表示商品开发及淘汰管理越差。
  8.面积效率分析(坪效)=营业收入÷营业面积
  说明:面积效越高,表示卖场(全场)面积所创造的营业额越高,面积能够合理使用;面积效越低,表示卖场(全场)面积所创造的营业额越低,卖场使用不合理。
  9.来客数=通行人数×入店率×交易率
  说明:来客数越高,表示客源越广;来客数越低,表示客源越窄
  10.客单价分析=营业额÷来客数
  说明:客单价越高,表示一次平均消费额越高,消费者购买能力强,商品宽度能够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心理、商品陈列的相关性和连贯性能够不断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客单价越低,表示一次平均消费额越低,消费者购买能力弱,商品宽度不能够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心理、商品陈列的相关性和连贯性没有能够不断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11.大分类构成比=大分类销货净额÷总销货净额
  说明:分析各大分类产品占销售净额的比例

药品销售数据分析有哪些常用指标和分析方法?

4. 有谁能提供05、06年心血管药物的市场分析,尤其是抗血栓药物。谢了~

  2005-2006年中国心血管用药市场研究报告
  报告页数 40页
  纸介价格 ¥4800
  出版日期 2005年12月 1日

  报告简介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肿瘤性疾病而跃居第一。2004年,全球心血管处方药销售额超过了750亿美元,预计到2008年将超过1000亿美元大关。
  据卫生部公布的医学统计资料报告,我国心血管疾病在上世纪50年代末发病率仅为5.1%,到90年代初就增至13.6%,到2002年时18岁以上人群已达18.8%,而50-70岁的中老年人中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症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状态人群”竟高达70%以上。一项关于我国人口死亡原因的调查分析资料显示,近年国人死亡人员中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占到40%,也就是说,平均每3个死亡人员中,就有1个人是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人口的第一死因,成为危害国人身体健康的第一杀手。
  在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数量日益增多,呈现出庞大的市场空间。2004年心血管药品的市场规模1299578万元。其中2004年药店销售额为329797万元,占总体市场比例25.4%;2004年医院销售额为969781万元,占据总体市场比例74.6%。纵观心血管药品的销售,心血管药品的医院销售占整体销售的3/4。因此医院市场成为心血管药品生产企业的必争之地。

5. 药品市场预测的案例

引 言 
目录 
第一章 医药经济运行状况分析与预测 8 
1 中国医药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8 
1.1 中国医药经济总体运行状况 8 
1.1.1 中国医药行业发总体展趋势 8 
1.1.2 中国与其他国家主要市场的比较特点 9 
1.1.3 中国制药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挑战与机遇 10 
1.2 2005年医药经济总体运行状况 13 
1.3 中国医药行业概述 19 
1.3.1 中国医药市场与医药终端分析 19 
1.3.2 中国医药经济特征与投资价值 22 
1.3.3 2005年中国医药行业热点概述 24 
1.3.4 2005年中国医药产品进出口分析 30 
1.4 2005年中国医药企业并购情况概述 34 
2 2006年医药经济运行展望 38 
2.1 医药行业2006展望(药品降价) 38 
2.2 2006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机遇 39 
2.3 2006年中国医药行业面临五大趋势走向 41 
2.4 2006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43 
3 医药行业近5年预测与“十一五”产业格局预测 47 
3.1 近5年医药行业态势 47 
3.1.1 重组是重头戏 47 
3.1.2 区域市场联动 47 
3.1.3 整合物流中心 48 
3.1.4 走出去与引进来 48 
3.1.5 后GMP时代的竞争 48 
3.1.6 医院改革将有突破 49 
3.1.7 药品定价市场化 49 
3.1.8 招标采购步入正轨 50 
3.2 “十一五”医药产业格局预测 51 
3.2.1 产业结构亟待升级 51 
3.2.2 “十一五”医药产业格局 52 
3.2.3 产业总体竞争态势 53 
3.3 2005-2010年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分析 55 
4 2001—2004年医药经济运行回顾 59 
4.1 2004年医药行业经济运行回顾 59 
4.1 2003年医药行业经济运行回顾 60 
4.2 2002年医药行业经济运行回顾 62 
4.3 2001年医药行业经济运行回顾 64 
第二章 医药行业经济的影响因素 67 
1 政策环境 67 
1.1 药品监管体制 67 
1.2 药品生产、经营的相关政府管理部门 68 
1.3 药品管理法规体系 70 
1.4 2003年药品监管重点内容 73 
1.5 2004年药品市场监管与整治重点 75 
1.6 2005年监管动态 77 
1.6.1 国务院2005年食品药品专项整治 77 
1.6.2 制药类上市公司广告成本将大幅下降 78 
1.6.3 国家药监局推进药品分类管理 78 
1.6.4 2005年起实行的3个新法规 79 
1.6.5 2005年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概况 79 
1.7 2006年中国药品监管 80 
1.7.1 从2006年起十大类药品需凭处方销售 80 
1.7.2 2006年建立违法药品广告警示制 80 
1.7.3 药监局出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听证规则(试行) 》 81 
1.7.4 GMP飞行检查不少于15% 81 
1.7.5 药品委托生产渐次放开 83 
2 社会人口环境的医药行业的影响 85 
第三章 医药工业分析 86 
3.1 2005年医药工业统计 86 
3.2 2005年中国医药上市公司情况分析 88 
3.3 政府对药品工业的宏观调控 90 
3.3.1 全面实施GMP认证 90 
3.3.2 严格新建药厂的审批 92 
3.3.3 换发《药品生产许可证》 92 
3.3.4 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93 
3.3.5 加强医院制剂管理 93 
3.3.6 制药企业异地建库 94 
第四章 医药商业分析 95 
1. 医药商业环境 95 
1.1. 企业准入秩序有所改善 95 
1.2. 政府鼓励发展药品连锁经营 95 
1.3.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政府价格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流通业混乱局面 95 
1.4. 医药商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96 
2. 医药商业格局 97 
2.1. 药品批发企业 97 
2.2. 医药零售企业 97 
2.3 中国医药商业行业整合分析 98 
3. 医药商业状况 102 
3.1 2005年医药商业现状 102 
3.1.1 中国医药商业经营状况 102 
3.1.2 中国医药商业竞争分析 105 
3.1.3 生产商和零售商对医药分销的依赖将增强 110 
3.1.4 外资进入中国医药分销业 111 
3.1.5 主要医药商业企业分析 112 
3.2 2002—2004年医药商业整体回顾 114 
3.2.1 2004年中国医药商业发展特点 114 
3.2.2 2003年医药商业整体运行状况回顾 116 
3.2.3 2002年医药商业总体情况 117 
4. 医药连锁经营 120 
4.1. 发展契机 120 
4.1.1. 政府大力支持 120 
4.1.2. 竞争的必然产物 120 
4.1.3. 丰厚的利益回报 120 
4.1.4. 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120 
4.2. 发展现状 121 
4.3. 资本注入方式 128 
4.4. 主要企业规模情况 128 
4.6 中国医药连锁店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途径 129 
4.7 中国医药连锁业信息化分析 130 
5. 医药物流现状 133 
5.1. 发展状况 133 
5.2. 发展现代医药物流的紧迫性 135 
5.3. 发展医药物流的对策 136 
5.4 中国医药流通产业开始全面整合 137 
6. 医药电子商务 140 
6.1. 政府对医药电子商务的政策 140 
6.2. 实施现状 141 
6.2.1. 医药电子商务的分类 141 
6.2.2. 医药电子商务的运营 141 
6.2.3. 国内已开展B TO B电子商务的主要网站 142 
6.3. 医药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42 
6.3.1. 基础条件差,投资不足 142 
6.3.2. 电子商务意识淡薄 143 
6.3.3.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应该如何在网上销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43 
6.4. 发展前景 143 
6.4.1. 医药电子商务网站逐步建立 143 
6.4.2. 医药电子商务B to B将快速增长 143 
6.4.3. 医药电子商务B to C前景广阔 144 
7. 医药商业发展趋势 144 
8 国内主要地区和城市医药商业情况 146 
8.1 北京药店现状分析 146 
8.2 浙江省医药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147 
8.3 湖南医药商业发展分析 150 
8.4 中国西南医药物流发展 154 
8.5 中国东北药品零售市场格局 157 
8.6 山东医药商业发展概况 159 
第五章 终端市场分析 163 
1. 国内医药市场规模 163 
2. 医院用药分析 163 
2.1. 2004年医院用药总体概况 163 
2.2. 各大类药品医院用药分析 164 
2.2.1. 全身用全身抗感染药 164 
2.2.2. 心血管系统用药 165 
2.2.3. 消化道和代谢用药 165 
2.2.4. 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 166 
2.2.5. 医院溶液制剂 167 
2.2.6. 神经系统用药 167 
2.2.7. 血液和造血器官用药 168 
2.2.8. 肌肉-骨骼系统用药 168 
2.2.9. 呼吸系统用药 169 
2.2.10. 泌尿生殖系统和性激素 169 
2.2.11. 全身用激素制剂,性激素除外 170 
2.2.12. 皮肤科用药 170 
3. 零售市场分析 171 
4. 药品终端构成情况 175 
4.1. 医院 175 
4.1.1. 卫生机构总数有所增加 175 
4.1.2. 诊疗人次数稍有下降 176 
4.1.3. 入院人数有所增加 176 
4.1.4. 医院病床使用率上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下降 176 
4.1.5.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缩短 176 
4.1.6. 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继续增加,增长幅度下降 177 
4.1.7. 药费比重下降,检查治疗费比重上升 177 
4.1.8. 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顺位 178 
4.2. 零售药店 179 
4.2.1. 零售药店数量变化 179 
4.2.2. 药店店员行为 179 
第六章 药品研发 185 
1. 1999年—2002年药品注册情况分析 185 
2.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186 
2.1. 中成药地标准转国标 186 
2.2. 中国中药保健药品整顿工作圆满完成 186 
3. 新药注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87 
3.1. 形式审查 187 
3.2. 技术审查 187 
3.3. 临床试验 189 
4. 中国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和趋势 190 
4.1. 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190 
4.2. 面临的新问题 191 
4.2.1. 药品专利保护面临危机 191 
4.2.2. 中药品种保护有待完善 191 
4.2.3. 新药保护遭遇尴尬 192 
4.2.4. 药品行政保护淡出历史舞台 192 
4.3. 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应对措施 192 
5. 新药研发与注册趋势 193 
第七章 国际医药市场综述 195 
1. 国际医药市场分析 195 
2. 全球药品市场 198 
2.1. 区域增长情况 198 
2.2. 领先治疗领域 199 
2.3. 畅销品种 200 
2.4. 销售领先企业 200 
3. 医药经济简况 201 
3.1. 药品贸易顺差 201 
3.2. 人均年药品消费 202 
3.3. 药品消费占GDP比重 203 
4. 新药研发动态 203 
5. 世界主要药品市场概述 206 
5.1. 加拿大市场 207 
5.2. 英国医药市场 208 
5.3. 法国医药市场 209 
5.4. 意大利药品市场 210 
5.5. 瑞士药品市场 210 
5.6. 俄罗斯药品市场 211 
5.7. 澳大利亚药品市场 213 
5.8. 瑞典药品市场 213 
5.9. 芬兰药品市场 214 
5.10. 挪威药品市场 215 
5.11. 越南药品市场 216 
5.12. 韩国药品市场 217 
5.13. 非洲药品市场 218 
5.14 2004年日本制药企业和药品销售状况一览 219 
6. 世界医药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221 
6.1. 抗菌素药物市场预测 221 
6.2. 抗癌药物市场预测 221 
6.3. 心血管药物市场预测 221 
6.4.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市场预测 222 
6.5. 内分泌药物市场预测 222 
6.6. 抗免疫紊乱和炎症药物市场预测 223 
6.7. 呼吸系统药物市场预测 223 
6.8. 治疗性蛋白质药物市场预测 223 
6.9. 通用名药物市场预测 224 
第八章 中国抗生素市场分析 225 
1. 青霉素市场分析 225 
1.1. 青霉素仍处于微利状态 225 
1.2. 中国成为世界最大青霉素生产国 227 
1.3. 青霉素原料药出口继续增长 227 
1.4. 半合成青霉素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228 
2. 头孢类抗生素市场研究 230 
2.1. 头孢类抗生素产品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230 
2.2.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医院用药独占鳌头 231 
2.3. 头孢抗生素代表品种市场分析 233 
2.4. 头孢菌素市场细分与发展策略 234 
第九章:心脑血管药品市场分析 241 
1. 发展契机塑造大市场 241 
2. 心脑血管药物主要以国产药为主 241 
3. 沙坦类药销售势呈上升趋势 243 
4. 抗血栓药成为生化药物研发的热点 244 


报告主要图表目录 

2003年-2005年3季度中国医药市场MAT与QUARTERLY以及其增长率 
2000年-2005年3季度前10大治疗领域的市场规模及其增长率 
2004年全球和中国销售额排名前10 的TC3 
2005年1-12月中国医药企业总产值前10名(单位:千元) 
2005年1-12月全国前16个省份产值情况 
2005年中国主要医药企业利润同比增长率(按利润排序) 
2005年1-12月份医药工业制造企业销售利润 
2005年医药产品进出口比例 
2005年医药类产品出口分布 
2005年西药类产品出口分布 
2005年中药类产品出口分布 
2005年中国医药类产品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 
2005年前3季度医药工业收入及利润增长情况 
2005年前3季度各子行业增长情况 
医药分行业利润占比 
医药各子行业收入增长情况(%) 
医药各子行业利润总额增长情况(%) 
医药各子行业毛利率变化情况(%) 
医药行业二级市场概况 
医药行业属性 
最近一年医药指数与上证指数对比 
2005年前三季度医药上市公司收入及利润同比增长情况(%) 
2005年前三季度医药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比率(%) 
各省(市、区)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通过情况 
2002年度省(市)销售七大类商品类值合计前10名 (单位:万元) 
2002年度省(市)药品总销售额前10名 (单位:万元) 
2002年全国医药商业企业销售额前2 0名 (单位:万元) 
2004年中国医药药品零售10强 
2003年初连锁药店规模排序 
2002年初连锁药店规模排序 
2004年中国连锁药店百强(2003年销售额(万元)) 
2000-2004年医院用药各类药品市场份额 
2000-2004年全国全身抗感染药市场规模 
2000-2004年心血管系统用药的用药规模 
2000-2004年医院消化系统及代谢用药中抗酸药及治疗消化性溃疡药和胃肠胀市场份额 
2000-2004年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类药物医院销售额 
2000-2004年医院溶液制剂市场规模 
2000-2004年神经系统用药市场规模 
2000-2004年血液和造血器官用药市场规模 
2000-2004年肌肉-骨骼系统用药市场规模 
2000-2004年呼吸系统用药市场规模 
2000-2004年泌尿生殖系统和性激素市场规模 
2000-2004年全身用激素制剂,性激素除外市场规模 
2000-2004年皮肤科用药市场规模 
零售市场三大类品种销售额比例图 
化学药品类销售前十位 
中成药品类销售前十位 
品种销售百强榜 
各级医院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比较 
不同级别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比较 
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前十位死因顺位为 
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癌症死亡率比较 
店员推荐药品的依据 
零售终端服务满意度厂商排序前20位 
店员推荐前十名口服抗菌素药 
店员推荐前十名补血产品 
店员推荐前十名西药镇咳药 
店员推荐前十名痔疮药 
店员推荐前十名抗真菌药 
几种主要的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对比

药品市场预测的案例

6. 医药行业的基本情况

 2000年医药工业(英文表述:Medical Industry)完成总产值2332亿元,年均增长17.5%,高于九五计划15%的目标。实现工业增加值578亿元,年均增长15.5%。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完成1509亿元,比1995年增加705亿元,年均增长13.4%。医药商品进出口总额达64亿美元,其中:出口38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8亿美元,年均增长4.8%,医药外向型经济逐步形成。医药工业实现利税总额270亿元,比1995年增加155亿元,年均增长18.6%,实现利润143.8亿元,比1995年增加了94.3亿元,年均增长24.5%,均超额完成九五计划确定的18%的目标。医药商业实现利润7.6亿元,比1995年增长4亿元,年均增长16.1%。医药行业实现了效益增长快于总量增长的局面,经济增长方式开始转变。2009年第三终端的销售额已经达到1014亿元,同比增长26.7%。2010年8月医药行业收入及利润总额的同比增速为25.69%、34.71%。 2.医药经济结构有所改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药行业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兼并与重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医药企业规模过小、布局过度分散的局面,提高了生产集中度。医药行业已有25家企业进入国家520家大型企业的行列。医药工业销售额前60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35.7%,比八五末的19.7%提高了16个百分点,一批优势名牌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发展壮大。青霉素、维生素C、合成维生素E、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等大吨位产品的生产企业数量已大幅度减少。片剂、粉针剂、水针剂、输液、胶囊5大类制剂前50家的生产集中度分别达到44.3%、97.6%、66.5%、58.9%和56.2%。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调整,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按产值计算,股份制经济在全行业的比重已从九五初期的12%上升到33.2%,三资经济从15%上升到18.8%,国有经济从55%下降到36.1%。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医药商业打破了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有商业一统天下的格局,产权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组建了一批较规范的股份制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经营方式开始转变,总代理、总经销,集中配货,连锁经营等新的经营方式不断涌现,尤其是连锁经营在九五期间有较大的发展,全国已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近200家医药连锁企业,连锁经营的药店超过5000个。一批企业积极进行了医药电子商务的探索与试点。西部地区的医药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四川己成为我国中药生产大省,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内蒙、广西等省区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已成为我国民族药生产基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优化了地区经济结构。 3.科教兴药取得一定成绩。医药行业贯彻科教兴药方针,加大了新产品研究开发的力度,1999年新产品产值率达15.8%。九五期间,我国医药企业与科研单位共获得各类新药证书5043个,涉及2112个品种,其中国家一类新药证书108个。临床上疗效确切、毒副作用低的β内酰胺类系列产品在抗生素类化学原料药中的比重由八五末的15.3%提高到1999年末的20.3%;一些紧缺的医药专用关键中间体如6-氨基青霉烷酸(6-APA)、7-氨基头孢烷酸(7-ACA)、7-氨基3-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7-ADCA)、异植物醇、三甲基氢醌等基本实现了替代进口。天然维生素E,罗红霉素、阿齐霉素等重要产品实现了产业化,控释、缓释、透皮等新剂型有较大发展。高效分离与纯化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技术、微囊化及靶向技术等一批高新技术在医药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青霉素产率已由八五末的0.7-0.8吨/年?立方米发酵容积提高到的1.0-1.1吨,维生素C的总收率由八五末的48%提高到60%左右;地塞米松生产采用生物脱氢新工艺,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国际竞争力,不仅替代了进口,而且有批量出口。中药新产品开发加快,尤其是在治疗与预防心脑血管、消化系统、肝炎等疾病方面的新品种有所突破。中药杏灵颗粒、丹参滴丸已通过美国FDA(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预审,并进入临床试验,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又迈出了一步。藏药等民族药物也从少数民族地区走向了全国。制药装备水平和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提高。九五期间,有一大批先进、适用的设备如双环流气升式发酵反应器、动态提取设备、微孔滤膜过滤器等实现了产业化,并广泛应用到制药工业生产中。一批企业通过了ISO9000认证。到2000年底,有780多个制药企业(车间、剂型)通过了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药品质量有所提高。医疗器械中的一些高、精、尖产品如磁共振、CT(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装置)、彩色B超等实现了产业化,中低能直线加速器等基本实现国产化,旋转式伽玛刀、数字减影成像系统、激光手术器、纤维光纤内窥镜等能批量生产,符合国际技术标准的全中文直接数字化X线医学影像系统在我国研制成功并投入了临床应用,大功率二氧化碳心脏激光治疗仪研制成功并获得了国家专利。医疗器械产品标准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零部件的配套采购已开始实现国际化,有近100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认证。 4.对外开放取得明显成绩。医药行业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也是利用外资比较成功的行业。世界排名前20位的制药公司都已在中国投资建厂。医药商业的中外合资试点工作正在顺利进行。这些三资企业的建立,不仅引进了资金,还带来了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的经营方式与管理理念,对国内企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7. 考试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考试求答案

单选:1B  2C  3D 4B
多选:1ABC  2ACD  3ABCD  4ABCD  5ACD  6ABCD
提交70分

考试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考试求答案

8. 医药市场规模,市场结构与划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将进一步提升医药产品的市场需求,药企之间的市场竞争也将愈发激烈。根据美国制药经理人杂志(PharmExec)公布的2021年全球制药企业TOP50榜单,罗氏以474.92亿美元保持全球第一。
而中国药企首次有5家企业入选,分别是云南白药、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上海医药和石药集团,排名均有所提升,中国药企的竞争能力逐渐增长。
医药行业主要上市企业:目前国内医药行业主要上市企业有天宇股份(300702)、美诺华(603538)、九洲药业(603456)、富祥股份(300497)、联化科技(002250)、浙江医药(600216.SH)、第一医药(600833.SH)、上海医药(601607.SH)、中国医药(600056.SH)等。
本文核心数据:医药产品市场规模、企业营收排名
全球医药用品市场规模达1.39万亿美元
从全球医药产品市场规模来看,2016-2020年全球医药产品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到2020年全球医药产品市场规模达1.39万亿美元。随着全球人口总量的进一步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预计全球医药产品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根据欧洲制药工业协会联合会(EFPIA)的统计情况,北美和欧美占据全球较大的市场份额,销售额分别占全球医药产品销售市场的40%、22%,处于主导地位。
另外,中国市场医药产品销售占全球比重达到20%,日本占比8%。整体来看,全球医药产品市场具有较高的集中度,

罗氏企业营收排名全球第一
根据美国制药经理人杂志(PharmExec)公布的2021年全球制药企业TOP50榜单(依据各家药企的2020财年处方药销售收入进行排名),罗氏以474.92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一,其次是诺华以472.02亿美元的微弱差距屈居第二,两家瑞士药企占据全球前两名;辉瑞因为剥离成熟药品业务从第3名下滑到第8名;艾伯维因为并购艾尔建从第8名升到第3名;默沙东也因为BMS、艾伯维等巨头的体量飙升而名次滑落,下降至第6名。


中国企业竞争能力逐渐增强
从全球制药企业TOP50榜单里看中国企业的发展情况。2019年中国药企首次入围,包括中国生物制药以31.42亿美元收入排在第42名,恒瑞医药以25.70亿美元收入排在第47名;
2020年共有4家中国制药企业上榜,依据处方药销售收入的排名从前至后依次是云南白药、中国生物制药、恒瑞医药、上海医药;
到2021年共有5家中国药企入选,分别是云南白药(第37名,47.41亿美元)、恒瑞医药(第38名,42.03亿美元)、中国生物制药(第40名,38.93亿美元)、上海医药(第42名,35.85亿美元)和石药集团(第44名,32.42亿美元)。整体反映出中国药企的竞争能力逐渐增长。


——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