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是什么呢?

2024-05-16 13:02

1.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是什么呢?

相似之处有:
  ①背景相同,即社会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发生;冗官、冗兵、冗费,财政困难;来自辽和西夏的威胁。
    ②目的相同:巩固统治,挽救危机。
      ③作用相同: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
      ④结果相同:旧势力强烈反对,失败。
    ⑤性质相同: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还望采纳。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是什么呢?

2. 论述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是北宋的两次改革运动。前者发生于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主持者是范仲淹;后者始行于宋神宋熙宁二年(1069年),中止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主持者为王安石。这两次改革,前者不到一年便销声匿迹,
所以庆历新政比王安石变法要早。

3. 王安石变法和庆历新政的背景分别是什么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阶级矛盾尖锐化,突出表现是土地兼并的剧烈发展,北宋建立始,统治者就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放任地主阶级肆无忌惮地兼并土地,却享有不交纳赋税的特权。一方面土地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减少。太宗时,土地的集中已十分严重,“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至仁宗时,更是“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至英宗时全国土地总数中的三分之二已经集中在官户,形势户以及僧侣地主的手中,使大批农民失去田产,沦为佃户,遭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为了争取生存的权利,他们只有拿起武器,铤而走险。
  2、“三冗”构成北宋中叶统治危机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冗官”“冗兵”“冗费”。北宋官僚机构臃肿庞大,官员众多,但许多官员只享受俸禄,而无实际职事。北宋军队数量与年俱增,数量虽多,但由于实行“守内虚外”等政策和“更戍法”,军队得不到很好的训练,战斗力大大削弱。另外为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的开支,再加上“澶渊之盟”之后,宋廷每年都要想辽和西夏缴纳大量“岁币”朝廷的财政负担日益沉重,其中尤以军费支出数额巨大,天下“六分之财,兵占其五”。真宗末年,朝廷财政收支略有结余,仁宗皇佑元年收支相抵,已无节余,英宗治平二年,已经是寅吃卯粮,财政赤字达1570余万缗。
  由此可见,当时北宋存在着严重的财政危机,深重的外患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改弦更张,变法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庆历新政背景:在时代背景上,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基本一致,大约在王安石变法的二十年前,此时北宋王朝和此前的历代王朝一样,在开国近百年之后,虽然仍可称得上是国泰民安,但是内部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正如王安石所说的:“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 。庆历新政前,北宋在对外关系上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西夏与北宋交战不休,澶渊之盟后一直相安无事的契丹也于1042年遣使求关南之地,并且“聚兵幽燕,声言南下” 。最终宋仁宗遣富弼为使,“岁增银、绢各十万匹、两” 才得以解决。在这种内忧外患之下,庆历三年(1043年),在范仲淹等人的主持下,庆历新政开始实施,但是一年之后,便因为反对者的造谣中伤无疾而终。 一直到二十年后王安石变法,北宋的积弊并无改变,只是加深了而已。

王安石变法和庆历新政的背景分别是什么

4. 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而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变法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王安石的缺陷和变法中的种种弊端是主要原因。
  三大矛盾
  1、阶级矛盾尖锐:北宋初年,宋朝统治者由于对土地兼并采取“不抑兼并”态度,导致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户和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致使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苦难,因而造成各地农民暴动频繁。   2、民族对立严重:北宋与西夏和辽国发生多次战争。   3、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突出:改革派与守旧派斗争激烈。
  “三冗”危机
  1、冗官,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集中皇权,比如,宰相职位一般有很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官职也不断增加,导致北宋机构臃肿;采用恩荫制,一个官僚一生当中可以推荐数十个亲属当官;北宋大兴科举,科举应试人数增加,取士人数也增加。   2、冗兵,政府为稳定社会秩序招收流民入军,军队数量增加,军费增加。   3、冗费,冗官、冗兵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北宋政府还要给西夏和辽“岁币”,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富豪隐瞒土地,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因而造成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一大背景
  军队涣散,指挥效率和战斗力较低,导致北宋在与辽国和西夏的斗争中常常失败。   1、北宋政府为了防范武将实行更戍法,频繁调动武将,导致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并设立不同机构管辖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分离。削弱军队战斗力。   2、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北宋政府荒年募兵,招募流民当兵,军队战斗力下降。   3、北宋以步兵为主,根本就打不过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   4、武器生产管理混乱,影响军队战斗力。
  所以王安石必败
  但是庆历新政 范仲淹与富弼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  庆历新政
  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四年三月,更定科举法。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废并县、减役人等诏令。
  损害了贵族的利益也必死。

5.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
  
 1、背景:为解决北宋中期社会危机;
  
 2、目的:解决社会危机,维护封建统治;
  
 3、结果:失败;
  
 4、失败原因: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反对;
  
 5、特点:皇帝支持,曲折性、复杂性;
   
 6、性质:地主阶级的封建改革;
  
 7、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出现的危机。
  
 不同点:
  
 1、中心内容: 庆历新政,整顿吏治;王安石变法,富国;
  
 2、改革成度: 庆历新政,局部改革;王安石变法,全面改革;
  
 3、历史地位: 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和影响要大。
  
 内在联系:
  
 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为王安石的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

6. 比较王安石变法和庆历新政

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相同点: 
①背景相同,即社会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发生;冗官、冗兵、冗费,财政困难;来自辽和西夏的威胁。 
②目的相同:巩固统治,挽救危机。 
③作用相同: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 
④结果相同:旧势力强烈反对,失败。 
⑤性质相同: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不同点: 
①中心内容不同:庆历新政的中心是整顿吏治,王安石变法的中心是理财。 
②措施不同:庆历新政主要在政治上,如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王安石变法包括理财、军事、取士等措施。 
③失败原因不同:王安石变法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宋神宗死后,新法被废除;庆历新政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因而失败。 
④影响不同: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庆历新政对缓和社会矛盾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时间太短作用不大。 
⑤改革程度不同:庆历新政-局部改革;王安石变法-全面改革。 
(2)认识: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措施要行之有效,要关注老百姓的利益。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7.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利益。所以选A。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8. 庆历新政为什么是王安石变法的序幕?

庆历新政
中国宋代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宋仁宗责成他们在政治上有所更张以“兴致太平”。范仲淹与富弼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四年三月,更定科举法。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废并县、减役人等诏令。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五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中国北宋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宁年间进行的改革。治平四年(1067)正月,宋神宗即位。神宗立志革新,熙宁元年(1068)四月,召王安石入京,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王安石建立一个指导变法的新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条例司撤销后,由司农寺主持变法的大部分事务。吕惠卿、曾布等人参与草拟新法。这些新法按照内容和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限制商人 供应国家需要和限制商人的政策,主要是均输法、市易法和免行法。

均输法 熙宁二年七月,颁行淮、浙、江、湖六路均输法。由发运使掌握六路的财赋情况,斟酌每年应该上供和京城每年所需物资的情况,然后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从便变易蓄买”,贮存备用,借以节省价款和转运的劳费。均输法夺取了富商大贾的部分利益,同时也稍稍减轻了纳税户的许多额外负担。

市易法 熙宁五年三月,颁行市易法。在开封设置市易务。市易务根据市场情况,决定价格,收购滞销货物,待至市场上需要时出售,商贩可以向市易务贷款,或赊购货物。后又将开封市易务升为都提举市易司,作为市易务的总机构。市易法在限制大商人垄断市场方面发挥了作用,也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

免行法 熙宁六年七月,正式颁行免行法。免行法规定,各行商铺依据赢利的多寡,每月向市易务交纳免行钱,不再轮流以实物或人力供应官府。

发展农业生产 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的政策以及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青苗法 熙宁二年九月,颁布青苗法。规定以各路常平。广惠仓所积存的钱谷为本,其存粮遇粮价贵,即较市价降低出售,遇价贱,即较市价增贵收购。其所积现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随夏、秋两税,加息2/10或3/10归还谷物或现钱。青苗法使农民在新陈不接之际,不至受“兼并之家”高利贷的盘剥,使农民能够“赴时趋事”。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退居于南京半山园

募役法 熙宁四年颁布实施。募役法(免役法)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募役法使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

方田均税法 熙宁五年颁行。方田均税法规定每年九月由县官丈量土地,检验土地肥瘠,分为五等,规定税额。丈量后,到次年三月分发土地帐帖,作为“地符”。分家析产、典卖割移,都以现在丈量的田亩为准,由官府登记,发给契书。以限制官僚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和人口。

农田水利法 熙宁二年颁布。条约奖励各地开垦荒田,兴修水利,修筑堤防圩岸,由受益人户按户等高下出资兴修。在王安石的倡导下,一时形成“四方争言农田水利”的热潮。北方在治理黄、漳等河的同时,还在几道河渠的沿岸淤灌成大批“淤田”,使贫瘠的土壤变成了良田。

稳定封建秩序 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的措施,有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以及建立军器监等。

将兵法 作为“强兵”的措施,王安石一方面精简军队,裁汰老弱,合并军营,另一方面实行将兵法。自熙宁七年始,在北方挑选武艺较高、作战经验较多的武官专掌训练。将兵法的实行,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保甲法 熙宁三年颁行。各地农村住户,不论主户或客户,每十家(后改为五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军训;夜间轮差巡查,维持治安。保甲法既可以使各地壮丁接受军训,与正规军相参为用,以节省国家的大量军费,又可以建立严密的治安网,把各地人民按照保甲编制起来,以便稳定封建秩序。

改革教育制度 王安石等变法派还改革了科举制,整顿了各级学校,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

变法的影响 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从新法实施,到守旧派废罢新法,前后将近15年时间。在此期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使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受到了一些限制,使中、上级官员、皇室减少了一些特权,乡村上户地主和下户自耕农减轻了部分差役和赋税负担,封建国家也加强了对直接生产者的统治,增加了财政收入。各项新法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最终被罢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