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硬核跨界,转产口罩很靠谱

2024-05-18 21:22

1. 车企硬核跨界,转产口罩很靠谱

庚子年的春节注定令每一个中国人都格外难忘,本该举国欢庆的新春假期却成为全民抵御新型冠状病毒的“抗疫”战场。从四面八方赶来支援的医护人员在武汉和湖北组成“抗疫”最前线,更多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企业则积极组织恢复生产,为这场“消耗战”源源不断地提供急需的物资装备。
这些企业当中,也不乏“汽车人”的身影。当口罩成为当下消耗量最大、也是最紧缺的物资时,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广汽等车企纷纷宣布紧急转产,加紧生产口罩和消毒液等防护用品。其中五菱喊出的口号特别能温暖人心:“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
企业社会责任不是空谈,实际行动才能真正让人民和社会受益。

转产口罩,五菱和广汽同天上阵
2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在柳州政府的帮助下通过改建生产线的方式产出口罩,其中14条为普通医用口罩,4条为N95,日产量达170万只,据说从产生造口罩的想法到口罩出产仅用了5天时间,可谓行动力强响应快。就在同一天,广汽也派出员工赶赴广州和东莞的口罩生产商进行学习,为之后转产口罩的工作做准备。

比亚迪的决心:打赢这场无声战“疫”
上汽通用五菱宣布两天后,比亚迪也表态准备加入这场无声的战“疫”,为全国“抗疫”胜利再次注入动力。除了生产口罩外,他们还将生产消毒液,口罩计划日产量达到了500万只,消毒液日产量5万瓶。
转产口罩,车企为何能做到?

也许有人会问,车企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跨界转产?他们生产的口罩能否达标?虽然赞赏于车企的企业社会责任态度,但群众还是很关心最实际的问题。

首先,口罩的生产需要无尘车间环境,很多汽车的精密部件也都是在十分苛刻的环境下进行加工制造,所以造车工厂在改造后有能力胜任这一点。其次是口罩所需的原材料和汽车上的某些材料相同,比如上汽通用五菱就将隔音棉加工厂转为生产口罩的车间,是因为汽车隔音棉的主要材料是与口罩生产需求相同的聚丙烯。同时,五菱联合广西德福特集团(专门生产隔音棉的公司)一同制作,进一步提升了口罩原料的专业度。而在今天,上汽通用五菱对外宣布,由企业自主生产的,广西第一台全自动化“五菱牌”口罩机正式下线!该设备运行效率高、制造成本低,投产后将快速提升“五菱牌口罩”的产量。

对于比亚迪而言,他们有自己的第九事业部,不但有医疗器械体系认证,而且本来就在代工医疗器械,所以在医疗专业度和可靠性上是可以令人放心的。此外,口罩在出厂前还会经过相关部门的多次质检,所有指标全部合格才能供给到群众手中。

如此看来,车企转产造口罩这件事不但靠谱,而且其实对他们来说并非很大的转产工程,关键还是看执行力与自身质检体系的整合。

车企们转产口罩为哪般?
有人说车企这样做是为了在特殊时期能保证有收入来源——既然无法生产汽车,口罩多少也能弥补一下损失。这样的论调显然是片面和多少带着点“阴谋论”。还是以上汽通用五菱生产的口罩为例,除了无偿供给一线医务人员,这些口罩还会免费发放给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支柱产业的一线员工,最后剩下的才会进入社会市场。

如果按照售价和产量来算,这些口罩产生的利润远远不如造车来的高(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之高大家都清楚),而且有关部门表示这些企业也没有借助银行贷款来执行疫情援助工作。对于任何车企来说,这都是一次巨大的付出——不仅要停产正常的产品,还要改造车间和生产线,培训和招募员工,这显然很难仅从经济角度考量做出决定。
当然,车企的确能够通过这样的行为让品牌的影响力得到巨大提升,但是我们还是愿意相信,车企的转产与努力付出,目的其实和每个奋斗在一线的抗“疫”战士一样:希望尽早战胜疫情,人民生活可以回归正常。

更多车企在行动
除了上述这些转产口罩的车企,还有更多汽车企业加入了浩浩荡荡的抗“疫”大军,有的利用海外物流渠道紧急采购医用物资装备,有的开始代工装配负压救护车,还有的直接筹集捐款,仅截止到2月初,就有共计86家车企贡献了10亿元人民币作为国家抗疫情资金,更多的汽车品牌也在全新推出的产品上新增了车载紫外线杀菌、复合型电子滤芯和高温降菌等功能,借此机会有效提升车厢内的环境安全以更好地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

其实,很多车企都与医疗器械的研发有过合作,这本来也是车企们提升汽车科技含量的途径之一。比如本田就推出过Honda Walking Assist(步行辅助系统),这是本田推出的特别对于老年人、中风病人的创新辅助行走健康装置。
另一方面,汽车企业“战时”转产动员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二战期间,美国就曾有造车企业转型做军工的先例。今天,中国车企进入“战时”状态,扛起了“抗疫”大旗,尽自己最大能力为阻击疫情做出实际而有效的贡献。在这场灾难面前,或许车市遇冷的情形将持续一段时间,但终究抵挡不住人心的回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企硬核跨界,转产口罩很靠谱

2. 车企跨界造口罩?这几家车企值得表扬

跨界不分任何行业,比如说那些汽车厂商,在当下的疫情冲击之下损失惨重,供应链受到严重的破坏,想好好生产一台成品车都是个问题,他们不仅不“着急”,而且还抽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不务正业”,好好的车不造了,去造什么口罩,这种“不务正业”太让人喜欢了。

目前,已经有多家主机厂开始“偷偷摸摸”的生产口罩去了,造车是一方面,造口罩才是主流,而且随着生产线的成熟,他们的口罩规模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高,已经可以满足国内很多消费者的使用,极大缓解口罩慌,甚至有些车企不以盈利为目的,直接就会免费捐赠。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为这些“不务正业”的车企点赞,你们“不务正业”的样子真的是太可爱了!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来宣传一下那些“不务正业”的车企,也让广大的消费者知道,有哪些车企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勇于站出来帮助我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些车企好样的!

比亚迪:
比亚迪是一个主打新能源汽车的造车企,同时还兼顾着燃油车的制造生产,作为新能源汽车界的一哥,比亚迪在这一领域拥有雄厚的实力,旗下的车型也颇受消费者待见,尤其是像比亚迪唐、宋、秦这些系列车型,深受消费者的喜欢。在三电技术层面的累积,比亚迪也走在很多新能源车企前面。

这一次,比亚迪率先做出调整,直接建立生产线开始生产口罩。比亚迪如今的产能已经达到了日500万只的产量,这对于缓解中国口罩慌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比亚迪还生产了消毒凝胶,每天可达30万瓶,这也是疫情之下比较重要的战略物资。
比亚迪已经与深圳的多家药房签署战略协议,将在3月16日到3月31日开始为这些药房供应一次性的医用口罩,数量高达1500万只。
上汽通用五菱:
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五菱宏光堪称神车,是MPV领域的佼佼者,每个月都有大几万的销量,称其为第一MPV车型也不为过。五菱宏光之所以深受消费者的喜欢,是因为其皮实耐用、节能省油,售价便宜,对于经济薄弱但是急需用车的消费者而言,五菱宏光可以说是一匹不可多得家用良驹,能拉人能载物,还能做点小本生意。

在疫情之下,上汽通用五菱率先行动起来,直接开始生产口罩,虽然还不知道五菱具体的日产量是多少,但是想必也不会很差。相比比亚迪来说,五菱生产的口罩直接是免费赠送,消费者可以免费来领取,只要消费者在五菱官方的app上领取,就能轻松获得相应的口罩,五菱预计将发放600万的免费口罩。

广汽:
广汽作为国内的大牌厂商,在国内市场也是极富盛名,广汽丰田、广汽本田深受消费者的喜欢,自营品牌广汽传祺在国产车中也有举重轻重的地位,其一款传祺GS4在SUV领域留下赫赫威名,巅峰时期的传祺GS4即便是哈弗H6也得严阵以待,这家实力雄厚的厂商也开始为民出头,造起口罩来了。
广汽生产出的口罩不对外销,主要以捐赠的形式捐赠给机构单位,诸如公安局、医院、环卫工等企业、机构使用,不愧是国资委企业,在口罩的用途上面做出了表率,没有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责任为主。

以上这些厂商是第一批率先做出调整的厂商,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都是以不盈利为目的的生产口罩,即便是比亚迪也仅仅只是保证成本之下生产。疫情肆意,人民群众遭受巨大的生命安全威胁,在经济上面的损失更是惨重,而口罩是人民迫切需求的医疗物资,这些厂商站出来,挑起了大梁,不为盈利只为民众需要。
2020年如果我们挺过来了,买车可以考虑考虑这些负责任的厂商,聊以支持。
(本文由【车界】新媒体编辑部原创出品,转载需注明出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车企跨界造口罩背后:全产业链受损,战疫难度高

汽车产业链长且复杂,这注定其全面复工复产比许多行业更艰辛。由于疫情导致“一罩难求”,不少车企为了解决口罩供应难题纷纷兼职造口罩。
上下游需“罩应”
比亚迪于2月17日开始量产口罩,计划到本月底口罩每天产能可达500万只。近几天来,比亚迪不少内部人员的电话被包括政府及企业在内的各路人马打爆,尤其是被网上流出来的比亚迪口罩订购信息公布了电话号码的周总备受困扰,他称自己已掉入“深渊”。
比亚迪内部人士近日接受第一汽车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口罩不足,比亚迪还没有完全复工。不少非生产线的员工在线待命,尚未得知具体的复工时间。网上传出比亚迪口罩外售的信息是假的,据说有十多个假版本。事实上,比亚迪量产口罩后,将以政府、医院、疫情严重地区及战略合作伙伴的供应为主。
“我们也都缺口罩啊,比亚迪跨界制造口罩,与尽早恢复生产和销售也有关,部分供应给内部的生产工人及零部件商、经销商等战略伙伴。”上述人士谈道,因造口罩的企业激增,生产口罩的材料和机器供给紧张,口罩机短缺,价格暴涨,一套生产设备从25万元涨到120万元左右。

面对口罩机难求的现状,广汽集团采取自制的方式。第一汽车频道记者从广汽集团了解到,广汽部件口罩生产项目于2月5日启动,随后组团到东莞一家企业学习研究口罩生产设备相关技术和生产流程,仅用5天组装出一条自动化的口罩生产线,并于2月11日完成设备现场安装,2月13日开始试生产,计划到2月底自制30台口罩设备,月底将实现每日生产100万个口罩。
上汽通用五菱已先行一步,抢设备、抢原料,迅速完成无尘车间改造、设备安装等一系列工作,并在其位于广西柳州的工厂无尘车间进行生产,目前已形成日产50万只的产能,在上周将生产下线的前100万只口罩在现场交付。

这些车企纷纷加入造口罩的行列,除了支援防疫一线外,还有部分口罩自用及送给上下游产业链等合作伙伴。主机厂动辄上万员工,加上合作伙伴,队伍非常庞大,对复工所需的口罩、消毒液等防护装备需求大,一方面要实现自身尽快恢复整车生产,另一方面要与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互相“罩应”,才能让产业链早日恢复正常运转。
当前,部分上游的中小型零部件企业还未能恢复正常生产,而下游经销商复工比例低,这对主机厂而言是前所未有的考验。
车企复工复产不易
作为国内六大汽车集团的广汽集团,拥有12万员工,目前正实行分企业、分领域、分阶段的复工复产,其旗下广汽本田正按照“2月10日复工,2月17日复产”计划推进,在确保员工健康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各地政府复工要求、零部件供应和4S店开业等情况,力争以最短时间恢复正常生产水平,减少影响。
不仅是广汽本田,广汽集团旗下的广汽丰田、广汽传祺、广汽新能源和广汽菲克广州工厂都是从17日开始复产。
自2月3日起,部分车企开始陆续复工。北京现代位于北京及河北沧州的部分工厂已于2月3日复工,该企业其余工厂也在2月10日复工。不过,目前北京现代的工厂并没有开足马力,而是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部分复工。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也于2月10日复工。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目前对183个整车生产基地中的调研结果,截至2月12日,有59个基地开始复工复产,占比达32.2%。由于复工申请流程、防疫物资短缺、部分员工返岗存在困难、零部件短缺以及物流不畅等原因,主机厂要实现复工并不容易。

与大多数车企一样,丰田汽车在华工厂原计划将在2月10日开工。但在2月7日,丰田中国宣布将在天津、四川、吉林和广东的四个工厂恢复生产的日期延长至2月17日以后,具体复工日期将根据零件采购和物流状况来综合判断。丰田执行董事白柳正义表示,再次推迟复工时间是出于防止疫情扩散、零件采购和员工上下班等因素采取的决定。
从2月17日起,越来越多车企加入复工复产的队伍,包括丰田、大众、日产等跨国车企的部分工厂。其中丰田汽车从本周起恢复在中国的三家工厂产量。
即使复工,因零部件供应等问题,很多车企仍不能顺利有效地复产,产量多少受损,湖北疫区的车企复工复产之路则更艰辛。日前,本田株式会社副社长仓石诚司在东京都内的记者会上表示,东风本田最快也只能在2月17日之后复工。东风本田相关负责人近日接受第一汽车频道记者电话采访时称,湖北省政府要求,全省各类企业复工时间不早于2月20日24时。东风本田将严格遵守湖北省、武汉市政府的有关规定,按照东风公司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复工。该公司将结合所在地武汉市的疫情态势,在确保公司员工、供应商、经销商等全价值链伙伴健康的情况下再行商议,具体的复工时间另行通知。
有东风公司员工认为,叠加零部件供应、物流等因素,东风公司生产经营全面恢复至少要到3月份。
销量已连续两年下滑的中国车市,受疫情影响,2020年依然开局不利。中汽协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汽车1月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24.6%和18.0%。根据中汽协分析,疫情对1月汽车产销量影响还相对有限,对2月影响更大。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谈到,疫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节奏和影响都非常大。湖北省是中国汽车生产大省,汽车产量占全国9%,广东和浙江三个地区的工业基地也非常多。此外,整车厂是全国配套,有一级二级等多个级别供应商,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车生产节奏,现在零部件供应是非常大的问题。陈士华认为,预计疫情对汽车产量的影响将超过百万辆。
一家4S店复工一周仅卖出两辆车
“战疫”复杂,主机厂不仅要援助上游的零部件企业,还要携手下游的经销商共渡难关。
位于广州市黄埔大道的广汽丰田第一店,为做好防疫工作,延迟到2月17日才正式开工,销售人员全部戴口罩严阵以待,对到店的每位顾客进行严格测体温,并对到店的每辆车进行消毒。
经销商正在陆续复工中,但目前复工率远低于主机厂。受疫情影响,一些已开门做生意的4S店,日子也并不好过。广州一家东风本田4S店负责人近日接受第一汽车频道记者采访时称,自2月10日复工以来,每天有一两批客人,一周下来成交仅两辆,而去年月均销售200辆左右。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经销商节后复工情况调查,截至2月12日,在协会监测调研的北京、上海等超过十个省区市的60家汽车经销商集团共3997家4S店中,综合复工率为8.4%。接受调研4S店的销售效率4.7%,售后效率6.2%,员工复工率20.2%。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认为,汽车经销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大部分公司资产负债率都在60%以上,因此很多企业面临着资金断流的风险。即使疫情得到缓解以后,企业距离正常经营仍需一段时间。
在短期内,多个机构对汽车销售不看好。德勤Deloitte分析指出,消费者购车意愿将出现分化,短期内整体下降。疫情之下,消费者售后需求减弱,经销商会延迟恢复营业,经销商短期库存压力增大。此外,德勤还认为批车计划难度较大,消费反弹时可能面临库存失衡。

研究机构威尔森针对国内乘用车市场的短期预判是2020年上半年或面临断崖式下滑,其理由是:从终端来看,1月20日疫情大暴发及春运假期的开启,车市销量已经冰封,各地经销店几乎已经没有客流;大部分企业延期复工,2月的车市开放期无多,乘用车销量很难有起色;3月及4月,如果疫情得到较好的控制,就在正式宣布“解禁”之前,人们对疫情的重视度和谨慎度并不会有所减小,消费心理也难达正常水平。此外,生产厂家大多推迟复工,加上停工期与春节假期重叠,零部件供应节奏被打乱,对产能和交付短期会有一定影响。
因此,威尔森目前预测2020年第一季度的销量很有可能同比下降50%以上,而第二季度的4月仍然受疫情影响,同比降幅也大概率超过10%。不过,该机构认为“低开高走,三季度回升”是主基调,黑夜后的曙光或在下半年,追回全年预期销量仍可期。
在黎明来临之前,主机厂纷纷采取了多重措施为经销商减压,宝马、奥迪、沃尔沃、东风日产、上汽大众、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等多家车企不考核2月销售目标,以及对经销商提供商务政策支持等。
目前,虽然汽车产业只是部分员工和环节复工,全部恢复生产和销售还需时日,但中汽协方面认为,各项措施保障的出台,会促进复工复产,厂商仍充满信心,地方政府会也会出台一些帮扶中小企业的政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企跨界造口罩背后:全产业链受损,战疫难度高

4. 特大利好来了!车企跨界生产口罩,日产量或达千万级

今天开始,“复工潮”将陆续在全国各地上演。而作为本轮防疫中“最硬通货”——口罩,需求量无疑也将呈现几何级数般递升。
“跨界制罩”如今已然成为一场史无前例的全行业“运动”。而作为制造业标杆的汽车产业,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也展现着“大企担当”。

当下,汽车行业已涌现了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以及广汽集团三家车企宣布紧急投产口罩,全力保障医疗防护紧缺物资供应。
昨天,上汽通用五菱联合供应商生产的第一批20万只口罩已下线,根据上级部门统一调配,该批口罩将主要用于民用用途。
而比亚迪方面也预计,公司自产的口罩预计2月17日量产出货,到本月底产能将达到500万只/天,同时消毒液产能5万瓶/天。
虽然广汽集团目前生产口罩的设备和生产线的方案仍在商讨的过程中,但可以确定的是,上述三家车企加起来的口罩日产能,或将能达到千万级别,届时将大大缓解眼下“一罩难求”的局面。
这开创了全球汽车业的先河,这也将是中国汽车业最暖的时刻!
一、车企“制罩”靠谱吗?
从造车到“制罩”,在外界看来可能是一次中国汽车企业的“创新”,但背后更多实则是它们在本次疫情之下的所展现的责任和担当。
车企运用其强大的资源调配和组织能力,为本次一线防疫愈发紧张的医疗物资,提供了强大的后援。
事实上,小小一个口罩虽然看似简单,但其背后的生产流程和工艺要求,严谨程度并不亚于生产一辆汽车。
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早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口罩看起来做工很简单,但背后的生产流程实则很复杂的,当中牵涉着不同生产企业之间的协调。
“比如说中间捏紧鼻子的那个钢圈,就不是口罩厂自己生产,而得是上游的生产厂来给它配套;再比如说挂勾耳朵的绳子,也需要其他的协同厂家来配套生产,这就相当于一个链条。” 刘敬桢表示。
正如本次率先投身“转型”的上汽通用五菱,就是通过联合一家为企业提供车用隔音棉的供应商广西德福特来合力生产口罩。
据悉,生产口罩的主要原材料——聚丙烯,也是生产汽车隔音棉的原材料之一,因此在原材料的采购渠道、存放标准等方面,广西德福特集团本就具备天然的优势,而上汽通用五菱也刚好凭借自身在制造和销售上的积累,两家一拍即合,可以说是汽车产业的一次创新举措。

根据上汽通用五菱的规划,在生产口罩的无尘车间建成后,将设置14条口罩生产线,包括4条N95生产线和10条一般医用口罩生产线,日产量预计达到170万个。
另一家准备投身“制罩”的比亚迪则更为“激进”。比亚迪方面表示,其生产的口罩和消毒液将于2月17日前后量产出货,到本月月底其口罩的产能将达到500万只/天,消毒液产能5万瓶/天。

“个人认为,疫情当前,上汽通用五菱和比亚迪改造生产线生产医疗物资,体现了这些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为汽车行业树立了榜样。”汽车分析师任万付对功夫汽车表示,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讲,在医疗物资短期的特殊时期,发挥自身优势,比简单的捐钱捐物更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事实上,对于改造一条口罩生产线来说,无论是成本还是技术难度,对于车企来说都不是一件难事。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会长雷利民介绍,一条口罩生产线,根据生产品种和自动化程度不同,其成本在20万元到40万元之间;而生产口罩所必须的无尘车间,对车企来说更不在话下。
二、后续或将涌现更多“跨界大拿”?
2月3日,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曾表示,目前我国口罩的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而综合工信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料,以2018年就业人口计算,现有产能还需要扩大至少30倍,才能满足眼下的需求。

华创证券则估算,若全面复工,按每人每天一只口罩计算(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医护人员消耗量每天可能在5只以上),至少需要5.3亿只口罩。
昨天,国家发展改革委经贸司副司长陈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全国正全力以赴增产扩能。截至到2月7日,全国口罩企业复工复产率73%,其中医用口罩产能利用率达87%。
可以预见,随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复产,再加上车企等各行各业的跨界支援,口罩的供应将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事实上,车企眼下要全面复工,对于员工自用的口罩也必须率先保障。
据统计,广汽共11万工作人员,每天需要20万个口罩;比亚迪集团有22万人复工生产,需要将近50万个口罩;上汽通用五菱共有2.5万员工,按照每人每天两个计算,也需要约5万个口罩。
比亚迪方面告诉功夫汽车,目前阶段对口罩的需求巨大,比亚迪2月17日量产后,将以政府、医院、重点地区及战略合作伙伴的供应为主。“我们正在积极增加产能,以便后续满足更大需求。”比亚迪方面表示。
与此同时,广汽集团方面也表示,为尽快掌握防护口罩生产设备成型、焊接以及机械、电气等相关技术和生产流程,广汽部件技术中心已于2月7日派出多名党员员工赴东莞口罩生产设备制造商快裕达参加为期15天的学习。

尽管目前各大车企都在备战复工,但是企业距离正常运转无疑还有一段时间。车企利用此段时间生产口罩一方面不仅能极大驰援一线防疫工作,另一方面也能确保员工后续复工的安全需求,也算是现阶段一个“双赢”选择。
在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以及广汽之后,或许还将有更多的车企投入到“制罩”的战线中,齐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
三、功夫拍案
“企业的这种奉献精神,会得到民众的拥护,企业形象和品牌提升非常明显。”汽车分析师任万付对功夫汽车说到。
在一线防疫物资愈发紧张的形势下,眼下越来越多的车企投身到口罩的“生产大军”中去。目前尽快迅速提高疫情防控保障能力,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首要重任。而汽车企业本次的“硬核跨界”,无疑作出了最好的示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一同盘丨“车企口罩”如何造?自主品牌又当如何发力海外市场?

本期一同盘是开年以来的第三期了,但似乎每一期多多少少都会有内容与“新冠疫情”相关。
长期解析与疫情有关的现象其实并非一同君本意,只是这场疫情的影响范围、波及面积早已远远超过单纯的医疗、汽车、旅游、娱乐等行业,它是一场举全国之力进行应对的“浩劫”。

近一个月以来,来自车企等企业相继在这场疫情中展现了自己作为企业公民的责任担当,捐款,全球购买物资,提供供应链支持等等手段,让人们在这场疫情寒冬中不再“寒冷”。
更有甚者,竟然迅速“转型”成为口罩制造商?相信这一定是诸多读者不明白之处,为何汽车制造能与医用口罩挂钩?
此外,中国车企的发展之路除了国内的“按部就班”之外,涉足海外是唯一途径,那么这段时间又有哪些车企如何规划呢……
本期一同盘两大关键词:
“车企口罩”如何造?
“进军”海外
1.“车企口罩”如何 
昨日“一同选车”的“幺鸡说”栏目已经为读者讲述了如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等车企发展“新业务”,将旗下生产线改造为“口罩生产线”,在这个口罩短缺的时期,它们的行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捐款”来的更加实际。
可能不少读者十分困扰,汽车制造生产线与口罩生产有什么关系?为何能在几天时间内车企就能将汽车生产线改造为“口罩生产线”?

我们从专业的技术层面上来看,医用外科口罩的技术门槛其实属于较低的水平。据专业人员透露,医用外科口罩属于“有设备、有厂房、有材料”就能实现生产的产品,而其中最难的点一是“生产资质”,第二就是专业的“无尘车间”,在各地政府、企业统筹协调妥善解决了材料问题、各地方药监局也纷纷对资质审批开放了绿色通道的条件下,口罩生产对于车企来说已经成为“毫无难度”的课题。

那为何偏偏是车企,而不是其他制造行业?
关键就在于极其重要,并且成本投入极高的“无尘车间”一项。与其他行业相比,车企拥有专业且丰富的无尘车间操作和管理经验,同时也有着现成的专业无尘车间供改造。
一般而言,汽车的表面光泽度要求在90-95之间,几乎接近于镜面水平,该要求对车间环境要求极高,这种严苛的生产环境与医用口罩相差无几。
在医用口罩生产过程中,需要有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杜绝灰尘的杂物的出现,进入车间人员必须穿上无尘连体服,通过自动风淋门后才允许进入,熟悉汽车生产制造流程的读者便会发现,这种要求与车企生产基地中的“涂装车间”工作极其类似。

据一同君了解,在车辆喷涂过程中,80%以上的缺陷都来自于灰尘,而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微粒数量大约在1000万-4000万个,车企要能制造出高质量汽车,无尘车间必定要求极高。
而车企想要生产医用口罩,只需将生产线进行一度程度改造便可实现,此外,车企内无论是车企员工、亦或是供应商,都对这种无尘车间的操作流程、建设流程极为熟悉,极大程度降低了制造成本与生产员工培训成本。
车企进行“医用口罩”的生产对于全国人民而言,实属“雪中送炭”之举,一同君也坚信,在医学专家与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定能以最快的速度迎来久违的“晴天”。
2.“进军”海外
车市寒冬因为这场疫情的到来让不少车企变得更加艰难,在如今,汽车行业早已不是“闭门造车”的领域,而是一个体系化、全球化、全价值链的竞争。此外,在国内市场不断趋于饱和,或者一些车企在面对市场压缩的环境下,进军海外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关键战略。

长城汽车发力印度市场
要说开年以来关于自主品牌最大的战略布局,当属长城汽车在2月5日参加的印度德里国际车展,其3150平米的参展面积诠释着长城汽车对进军印度市场的勃勃雄心。
在本次车展上,长城汽车用ConceptH、Vision2025两款概念车,哈弗F7x、哈弗H9等明星燃油车,长城EVR1和长城EViQ两款新能源车宣布正式开启印度市场,以全球前四的SUV车企之名与海外大牌角逐印度。


除了单纯的车型,长城还在车展上展示了其近年来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取得的领先成果,包括无钴和四元电池、“扁-Hairpin”电驱动系统、智能转向DP-EPS系列等在内的多款零部件产品。
而哈弗智能座舱、哈弗安全车身、长城EV自动驾驶技术以及叠片工艺动力电池等领先的科技成果也一同出现在了这场海外车展盛宴上。用完备而整体的实力展现了长城在汽车制造,尖端技术领域研发的傲人成就。


2019年进军俄罗斯,搭建与欧洲贸易桥梁,2020年发力印度,实现与中东相通的第一步,也因此,长城汽车“七国十地”全球研发体系愈加完善。
江淮汽车进军欧洲市场
除了声势浩大的长城汽车,江淮汽车也是即将进军欧洲市场的自主品牌之一。据外媒报道,江淮汽车计划今年进军欧洲市场,包括俄罗斯、意大利、奥地利与荷兰等市场,与长城汽车相同的是,江淮也将俄罗斯选为迈出去的“第一步”。

江淮汽车进入俄罗斯的第一块“敲门砖”则是名为“iEV7S”的电动汽车,据悉,江淮汽车也正在准备“iEV7S”在当地的法规认证工作。
这款江淮iEV7S定位紧凑型电动汽车,长宽高分别为4135/1750/1565mm。动力方面配有92kW的电机,电池容量分为43和50kWh,单次充电的综合续航里程是320-402km,属于标准的入门级电动车,说明江淮汽车期望用低端车作为打响欧洲市场的“第一枪”。

据一同君了解,江淮汽车在2019年9月就宣布了将会在俄罗斯进行电动汽车的销售,而这款将上的“iEV7S”已经成功通过了E-NCAP新标准的碰撞测试。
江淮方面表示:虽然总量不大,但能进入这个市场本身就不容易,最重要的是打开了一扇窗。作为在国内市场表现不太理想的江淮汽车,如果能在俄罗斯,在欧洲取得一席之地,势必会为反哺国内市场起到关键作用。
【结语】:寒冬不寒,疫情不冷,在新冠的威胁下,社会各界都将心紧紧贴在一起,共度难关。而车企也在积极主动的寻求海外市场的发展,无论是车市还是疫情的曙光,都已渐渐清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一同盘丨“车企口罩”如何造?自主品牌又当如何发力海外市场?

6. “跨界”生产!汽车行业这样解决“口罩荒”!

未曾想到,当前汽车企业们竟纷纷“跨界”开始生产口罩、消毒液了。

2月8日,比亚迪宣布生产口罩和消毒液。2月9日,上汽通用五菱首批20万只口罩下线。与此同时,正有一大波汽车企业正赶在投产防消用品的路上。很多人在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纷纷“跨界”图个啥?

作为自主品牌汽车及零部件领军企业之一的比亚迪,近来在捐款1000万元、增捐100万元的医疗物资后,再次快速反应,决定生产口罩和消毒液。记者了解到,口罩在比亚迪宝龙九部生产,消毒液则在汕尾的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进行生产。记者在企查查平台上发现,2月5日,比亚迪子公司汕尾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在经营范围中悄然增加了“消毒液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按照计划,比亚迪的口罩将在2月17日开始量产出货。比亚迪宝龙九部拥有自建厂房,有医疗器械体系认证。目前,比亚迪具备日产口罩500万只、消毒液5万瓶的产能。
“针对当前疫情防控物资供给形势严峻的现状,为解决医用口罩供应严重不足问题,我们投资500万元,成立了天美医疗科技徐州有限公司,迅速组织生产一次性医用口罩。”天美汽车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天美汽车规划了3-4条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每日产能10万只,预计30天后能建成并大规模生产。“这也是为早日战胜疫情贡献车企的一份力量。”该负责人所言,正是当前车企决定生产口罩的共识。
口罩生产给自己用?
“一罩难求”,是当前疫情防控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利用现有生产条件或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解决防疫物资紧缺难题,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汽车企业的自觉行动。

“我们的4条N95口罩生产线、10条医用口罩生产线月内建成投产,日产量预计达到170万只以上。”上汽通用五菱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正联合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通过改建无尘生产车间转产口罩。其联合的这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是广西德福特科技有限公司,原先供应的是隔音棉等汽车内饰。部分主要设备、原材料聚丙烯,以及原材料的采购渠道、存放标准等与口罩生产高度近似,适当改进就可适应口罩生产。目前,上汽通用五菱联合供应商生产的第一批20万只口罩顺利下线,并由上级部门统一调配。
生产口罩,正在成为眼下汽车企业不约而同的“跨界”选择。



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也在积极筹备生产口罩。值得注意的是,前几天刚刚宣布与FCA签订合作协议杀入电动汽车领域的“造车新势力”富士康,再次跨界,已经在深圳工厂导入口罩生产线并顺利试产,目前其口罩产品资质认证正在审批中。如获批,2月底可日产口罩200万只。但富士康公告称,“公司生产的口罩优先用于富士康科技集团近百万员工内部生产防疫保障;未来视情况积极对外支援输出。”
“车企生产口罩,或有解决自身员工防护需求的成分,但更多应有益于全社会的疫情防控。”正如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所分析的,对于与精密技术打交道的车企,口罩生产技术不是难题,供应社会并优先支援防控一线急需,更为重要。
“不择手段”抢口罩?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口罩需求量每天约1亿只以上,但目前国内产能每日只能生产2000万只,存在现实缺口。为此,很多汽车企业不仅自己要投产口罩,而且积极想办法,不拘一格、以多种形式助力缓解口罩紧缺现状。
国机汽车母公司国机集团作出部署,紧急生产紧缺的口罩、防护服原材料无纺布,为抗击疫情提供助力。
比亚迪发挥海外分公司优势,在海外采购100万元的N95口罩发回国内,准备捐赠给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驾驶服务人员。吉利控股也利用其海外子公司,采购了首批25万只医用口罩寄回国内。奇瑞控股集团同样利用海外网络资源,采购了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防护物资,紧急驰援湖北疫情防控一线……
多措并举,多方支援,从小小的口罩上,映射的是汽车行业的大爱。“这体现了汽车行业对于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从各方面为疫情防控出资出力,汽车企业的做法既是为国家做贡献,也值得称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
(本文源自:中国汽车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 车企改行做口罩更有优势?0.5秒一个口罩的诞生简史

如今的自由程度,都是以口罩来计算的。
“世界正面临着个人防护装备市场的严重混乱。需求比正常水平高出100倍,价格高出20倍。”世界卫生组织发出了警告,称全球口罩储备已经严重不足。

国家危难之际,才是考验各大企业之时。印象里完全打不着关系的VIVO、三菱、格力、爹地宝贝纸尿裤等超过3000家企业都开始改做口罩生产。众多汽车品牌也一样。
别的不说,单说汽车企业,就有不少腾出自己的工厂来制造口罩的。这不,五菱、比亚迪、广汽牌口罩已经上赶着奔赴前线了。
最硬核的是五菱。“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口号,在医疗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上汽通用五菱联合供应商通过改建生产线的方式转产口罩,快速完成了无尘车间的改造和生产线的调试,建成广西首条全自动口罩生产线。目前,已累计生产超过100万只口罩。

比亚迪官方之前下了军状令“三天内出设备图纸,一周内出设备,十天内出产品”。据悉,比亚迪所生产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将于2月17日批量下线,届时生产的免洗手凝胶消毒液也同时下线,消毒液日产量将达5万瓶,到月底预计口罩日产量将达500万只。同时广汽集团已经着手考察口罩生产设备的制造商,并对相关工艺人员进行培训。

按照国内每生产一个口罩只需0.5秒的速度来说,造口罩并不算难事,只要拥有完备生产体系,人员、技术储备、场地需求、资金实力、采购渠道等条件,并不难。而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企业因为拥有稳定的原材料聚丙烯供给方,更有天然优势。
别看生产口罩这么简单,但口罩开始医用和防疫,走过了漫长的历史。
01
——
古代口罩的起源——拜火教
说到口罩,历史上最早记载的“类口罩物”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古代波斯人的拜火教认为俗人的气息是不洁的,因此在进行宗教仪式时,要用布包住脸,防止口气扩散。
那时候的口罩,并没什么技术含量,脸上随便绑块布片就成。

在欧洲,早年医疗产业被巫师把持,真正的医生势单力薄。瘟疫盛行时,医生四处奔走救治病人,控制疫情,巫婆神汉们觉得医生抢了自己的生意,不断地对他们进行骚扰追打。医生只好用纱布遮住面目,让巫师认不出,以防遭到报复。日本忍者的面罩看上去倒是更精致一些,包裹得也更严实。这些人的目的与当今的卫生事业毫无关联,跟当今明星却有得一比:让人认不出来就行了。
那口罩是什么时候跟卫生挂上钩的呢?
直到1275年,人们才再次在历史记载中瞧见"口罩"的身影。
据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记载:“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

那块布可不简单,毕竟是天家的东西,简简单单的遮嘴布都是用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没想到马可·波罗随手记的这么一个闲闻逸趣就被人认定这是中国人发明口罩的实证。
但仔细想想这并不靠谱,一个是马可波罗究竟来没来过中国,至今学者们还在争论不休;二是用布蒙脸不等于就是口罩。为了避免闻到一些刺激性的气味,或者避免唾沫污染食物,不管哪个地方的人们都很容易想到用遮脸的方法,这本身就没什么技术难度。
这样想来,其实波斯人才是有据可查的口罩的祖宗。毕竟波斯教古墓墓门上的浮雕中,祭师就带着“口罩”。
02
——
黑死病与第一代医用口罩
人类历史上曾多次遭遇大规模传染病的侵袭,我们中国人还为传染病起了个专有名词——瘟疫。但是常年以来,人类对于瘟疫都毫无办法,连如何避免传染的概念都没有。直到欧洲中世纪爆发了一场恶性的传染病——黑死病,人们才有了防疫的概念,并且发明了第一代医用口罩。

当初,蒙古大军在攻击卡法城(今克里米亚的费奥多西亚)时,利用投石机将感染鼠疫的尸体投入城中,引起黑死病在卡法大爆发。
接下来,随着卡法与欧洲各地的人员往来交流,黑死病沿着地中海传入欧洲,最终造成欧洲黑死病大爆发。

这场瘟疫有多恐怖呢?
从十四世纪中期黑死病入侵欧洲开始,前前后后一共造成7500万到2亿欧洲人死亡。由于统计方法和依据的不同,欧洲因黑死病死亡的人口数量有多种说法,综合来看,欧洲有30%-60%人口死于这场致命瘟疫。

于是,公元十七世纪初,法国医生查尔斯·德·洛姆发明了第一代的医用口罩和防护服。
当时的医学理论认为,黑死病人或者黑死病死者身上散发的臭气传播了黑死病,要避免被感染,只要闻不到这种臭气就好。当然我们现在知道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但在当时的欧洲,这种鸟嘴口罩已经是最先进的防护设备了。

与这种医用口罩配合使用的,还有一整套穿戴服饰。黑死病医生一般都戴一顶宽边皮革帽子,从脖子到脚踝,都包裹在帆布长袍里,手上戴着手套,脚底蹬着靴子。手套、靴子、口罩开口处都牢牢扎进,封上蜡。身上的穿戴也跟口罩一样,用芳香物质浸透后才使用。
这就是传说中的第一代医用口罩。
03
——
现代口罩的亮相与推广
而正经的现代口罩的起源其实也还是在欧洲。
1861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得通过实验,证实了空气中细菌的存在。巴斯德指出,细菌会使人感染疾病,于是,他又发明一种低温杀菌的方法,这就是著名的“巴氏杀菌法”。
虽然当时的科学家已经认识到细菌可以传染疾病,但是由于对它的传播途径还并不十分清楚,所以医生开展外科手术时,尽管通过穿手术服、戴手术帽等进行了防护,但并没有使用口罩进行防护,医生手术时常把自己口鼻腔中的细菌传染给患者,从而引起伤口感染。

这时,一位划时代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德国病理学家莱德奇。莱德奇通过研究,发现空气可以传播细菌,进而认为人们在交谈中的飞沫会导致伤口感染。于是,他建议医生和护士在手术时,戴上一种用纱布制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此举果然有效,病人伤口感染率大为减少。从此,各国医生纷纷效法。
最原始的口罩,只是一层包裹在外科医生嘴巴、鼻子和胡子上的纱布,既紧又不舒服。1897年,英国的一位外科医生在纱布内装了一个细铁丝的支架,使纱布与口鼻间留有间隙,从而克服了呼吸不畅、容易被唾液弄湿的缺点。
两年后,一位法国医生做了一种六层纱布的口罩,缝在手术衣的衣领上,用时就将衣领翻上。
后来口罩又改成可以自由系结,用一个环形带子挂在耳朵上。于是现代口罩就这样闪亮登场了。

而口罩从医院走出来,变成公众常备用品,则是伴随着史上最可怕的传染病“西班牙流感”而来。
1918年3月11日午餐前,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斯顿军营的一位士兵感到发烧、嗓子疼和头疼,医生却认为他只是患了普通的感冒。
令这位医生没想到的是,这只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
到了中午,100多名士兵都出现了相似的症状。几天之后,这个军营里已经有了500名以上的“感冒”病人。随后,流感传到了西班牙,总共造成800万西班牙人死亡,这次流感也就得名“西班牙流感”。

在1918年3月到1919年底,全世界大约20%的人感染了“西班牙流感”。全世界预计死亡人数约为2000万(最新也有研究估计约为1亿),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还多,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经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

印度北方的大片庄稼无人收割;波兰的土豆在地里腐烂;非洲和南美的大铜矿停止采掘;德国与瑞典之间、葡萄牙与西班牙之间的列车中断;新西兰议会因为有太多的议员卧病,暂时休会。
以上只是那次流感引发的一系列后果中的冰山一角。
所以疫病蔓延期间,人们被强制性要求戴口罩,特别是红十字会和其他医护人员。
回溯历史,口罩让我们我们与世界之间建起一道隔离墙,带给我们安全感,同时也暗暗涌动着一种恐惧的气氛。
但不论怎样,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我们终将会战胜,摘下口罩的那一刻,冬天所有的遗憾也一定会被春天的温柔所化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企改行做口罩更有优势?0.5秒一个口罩的诞生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