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音乐中的板式是什么?

2024-05-12 09:01

1. 戏曲音乐中的板式是什么?

戏曲音乐中的节拍和节奏形式。板式属于戏曲音乐中的节奏概念,因而它不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在众多的板腔体各类剧种中,常以不同板式的丰富变化和多样组合,作为构成大型戏剧音乐的手段。归纳板腔体剧种的板式,大体可分为四拍子的“三眼板”、二拍子的“一眼板”、单拍子的“流水板”和吟诵体的“滚板”等几种类型。在这几种大的类型中,由于旋律特性及功能、用途等的不同,又包含有复杂的、丰富的各种板式。在戏曲音乐的演奏中,通常以板、鼓击节。板用以表示强拍,鼓(楗)的点击则用以表示弱拍或次强拍。因此,强拍被谓之“板”,其余各拍则谓之“眼”,合称“板眼”。

戏曲音乐中的板式是什么?

2. 戏曲板式中的散板是什么?

[散板]的节奏不受固定节拍的限制,速度可快可慢,伸缩自由,又称无板无眼。[散板]的节奏虽然灵活自由,但也并非毫无节制,一切根据剧情的需要,因此戏曲界人常说,[散板)要唱得散而不拖,散而不乱。

3. 戏曲唱腔板式中的二六板是什么?

戏曲唱腔板式中的二六板,亦称作“一眼板”,还有称之为[二流板]者。这种板式较一般[原板]速度快,旋律亦较为简洁,字多腔少,朗诵性强,长于说理或对话等情节,故侧重于叙事功能。在皮黄系统中,仅“西皮”有此板式,节奏上较[原板]更为紧凑,其上下句之间,一般只有一两拍的小过门,轻重拍子的对比非常明显。

戏曲唱腔板式中的二六板是什么?

4. 戏曲唱腔板式中的原板是什么?

戏曲唱腔板式中的原板,亦称“一眼板”,可视其为各种板式的基础。这种板式的旋律可塑性较强,虽不似[慢板]之迂回曲折,但它抒情与叙事功能兼备。常应用于叙述、表情、写景等情节。在皮黄系统中,一般旦角所唱[原板]要比生角所唱[原板]的速度稍慢,因此常被处理成[快三眼]的节拍形式。

5. 吕剧的常用板式有几种

简而言之,吕剧【四平】是由曲牌【凤阳歌】演变而来的由四个乐句组成的富于变化的吕剧主要板式。分析:如今的吕剧音乐,是由曲牌体演变为板腔体的。早期曲牌体的吕剧,百曲杂陈、曲牌众多,后来【凤阳歌】越来越常用。大约在1915年左右,时殿元、谭明伦等人改造【凤阳歌】,创立【四平】,成为了吕剧的主要板式。【四平】的主要特点是,多用E调,头腔中眼或闪中眼起,末字落板结音为2(有时落在1);二腔中眼或闪中眼起,末字落中眼,拖小腔至板,结音落5;三腔字格同头腔,结音为6;四腔字格同头腔,末字落板并增一板,结音为5。但是,吕剧的【四平】不同于其他板腔体剧种板式的特点在于,它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个完整乐段。在音乐创作中,吕剧【四平】通过各种变化来表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四平】在原板的基础上,变体通常有【快四平】、【慢四平】、【反四平】、【四平散板】、【二六板四平】等。这些可以统称为吕剧的【四平腔】或【四平调】。

吕剧的常用板式有几种

6. 京剧有几种板式

8种。西皮、二黄、反二黄、四平调、高拨子、南梆子、娃娃调、吹腔。
1、西皮:京剧唱腔的主要腔调之一,一般认为出于梆子腔,明末清初秦腔流传至湖北襄阳一带,同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成襄阳调,后称为湖广腔,又称西皮。西皮腔流传亦甚广,湘剧、桂剧等中称为“北路”,粤剧中称为“梆子”,滇剧中称为“襄阳调”。
2、二黄:原系清初在长江中下游,即今天湖北、安徽、江西三省毗邻地带流行的一种民间戏曲声腔。二黄腔属板腔体,其结构特征以七、十字句三个词组首字为标志,为扬扬扬格,亦即所谓“板起板落”。
旋律多级进,曲调流畅平和,节奏较稳定,速度较慢,胡琴定弦为Sol、re,唱腔最后大多也结束在此两音上,具有商调或商、徴结合的调式特征。

3、反二黄:在二黄的基础上大量运用调式交替和暂转调,形成双重调式性或直接转入上五度宫调系统,直至形成独立调性的唱腔结构,谓之反二黄。胡琴定弦由二黄的sol、re变为反二黄的do、sol,音高不变,唱名变化,前者内弦唱名变为后者外弦唱名,故得反调之名。
4、四平调:亦称二黄平板。四平调的结构,以七、十字句三个词组首字为标志,其上句为扬抑扬格,下句为抑扬扬格,加上词组内各自的节奏交叉,它兼有西皮与二黄的结构特点。
5、高拨子:源自于徽调中的拨子腔,于明末清初时,南来的西秦腔和当时安徽流行的昆弋腔等腔调融合演变而成。主要继承了梆子腔高亢激越的特点,但旋律情调则显得高亢中带有悲愤,激越中带有苍凉,和梆子腔有所不同,显然受了徽调中其它南方腔调的影响。
6、南梆子:梆子腔的南化,其结构特征以七、十字句三个词组首字为标志,为抑抑扬格。比西皮多一抑格,因而比西皮更接近梆子腔。南梆子有导板和原板,且只用于旦角与小生。
7、娃娃调:本为娃娃生所唱,后亦用于其它行当,属西皮腔系,为快三眼板式,结构和西皮同类板式相同,唯调门较高,演唱音区也相应提高,曲调更为高亢激昂,有时也显得迂回华丽。
8、吹腔:渊自于徽调中的吹腔。于明末清初时,由弋阳腔演变成四平腔,后又受昆山腔影响而成。旧名枞阳腔、石牌调、安庆梆子、芦花梆子。其结构最初为联曲体,后受青阳腔滚调影响,发展为接近板腔体的七、十字句的形式。
扩展资料:

京剧唱腔的板式决定唱腔的节奏,西皮有原板、慢板、流水、快板、导板、二六板、散板和摇板等;二黄有原板、慢板、散板、摇板、导板、回笼等。
什么叫原板呢?顾名思义,就是原来,原本的板式,其他板式都是根据原板演变来的。原板是四分之二拍,放慢速度,变成四分之四拍,也后就变成了慢板,加快了速度,改成四分之一拍后就变成了快板,如果把强弱拍节再唱得自由一些就形成了散板。
但是不管什么板式,唱腔的结构是不变的,也是上下句的结构,每句的落音也都与原板一样。
流水和快板都是四分之一拍,但是习惯的叫法,快板比流水的节奏要更快一些,散板与摇板都是自由节拍,但是一般都是把紧打慢唱的板式称为摇板。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梅兰芳先生的唱腔,尤其是徐兰沅先生操琴的曲谱都是把紧打慢唱的板式称为散板,管自由节拍,也就是没有檀板伴奏的称为摇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剧

7. 豫剧的板式有哪几种?

  豫剧的声腔板式,按其板眼形式可分为四大类:
  一、“一板三眼”,4/4节拍形式的『慢板』类;
  二、一板一眼,2/4节拍形式的『二八板』类;
  三、每小节只有一板,1/4节拍形式的『流水板』类;
  四、自由节拍形式的『非板』类。
  每一类板式中,又有着可以代表该板式结构特征的基本板式,通常被称做是该板式的“正格板式”。这样,各类板式的基本板式,『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非板』合起来,被叫做豫剧的“四大正板”。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运用最多,最为广泛,而且,所有的其它板式,皆可看作是“四大板式”的衍生和变化,因而被称做“变格板式”。
  变化板式,系由正格板式变化派生的,它们或是有着自已结构形式,或是有着较为稳定的声腔旋律,即可与其正格板式交织转接,又可不依附与正格板式单独构成唱段。变化板式,系由正格板式变化派生的,它们或是有着自已结构形式,或是有着较为稳定的声腔旋律,即可与其正格板式交织转接,又可不依附与正格板式单独构成唱段。

  二八板类板式概述
  “二八”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
  一说是因为『二八板』的起腔门儿音乐长度为八小节,每小节为两拍而得名。我个人认为此说法未免太狭隘,不具说服力。二是说来源于河南梆子初期的基本段结构,由一个对仗的上、下句构成,即:上句八小节,下句八小节,故称作“二八”。虽然找不到初期的相关资料加以佐证,但从较早时期豫东调的音频资料上来听,确实有着相对对仗的痕迹。我个人还是倾向于第二种说法。

  第一节:二八板的基本段式结构
  一、单板式的唱段结构    『二八板』的唱段通常由若干个二八板的段式结构连接组成。开唱时由起腔过门儿引入,段式之间以音乐过门儿勾挂衔接,结束时要有送板过门儿表示唱段结束。
  不同的流派,只是在唱腔、韵律上有稍有区别,但在基本段式结构上,还是遵循了一定的程式。

  二、基本段式结构特征    二八板的基本段式结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节奏归律;
  ①『二八板』为一板一眼,2/4节拍形式。挎板领奏时,“板”每小节击两次,“键”打音符,或辅助板指挥,梆子在每小节的强音位上击一次。
  ② 二八板的基本段式,上句句型为两腔式(第一腔较为稳定,第二腔变化较多,而且是句尾的自由伸展变化),但不绝对,也有例外。下句句型为一腔式,但也有做变化的形式,较典型的就是被称作“加帽”形式的“单头韵”或“双头韵”。比如:下句“伍云召我上了马鞍桥。”这是最基本的一句腔形式。采用“加帽”的唱法就变了,如“伍呀伍云召(单头韵),伍云召我上了马鞍桥”,很明显,是将第一词组“伍云召”重复了一遍,从而使下句一腔式变为两腔式结构。
  再如“双头韵”:下句“伍呀伍云召(单头),我伍呀我上了(又一单头),伍云召我上了马鞍桥。两次单头韵的连续出现,即成了“双头韵”,这样一来,使下句腔有原来的一腔式结构变成了三腔式结构。
  这说明,下句一腔式结构是二八板的典型特征,但由于演奏员的随意性,腔型也就会有多种变化。
  ③ 由于地域唱调和演员演唱习惯不同,乐句的起收常有多种变化,但基本句式均为:上句眼起板落,下句板起板落。
  2. 旋律特征;
  ① 由于流派不同,唱调亦不同。豫东二八板声腔多为“bB”调。豫西二八板声腔则多用“bE”调。
  ② 在旋律发展上,二八板的声腔多用乐段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即通常说的变奏手法,它是以唱腔乐段为单位的变奏。
  3. 唱词破字;
  二八板的唱词多用七字句或十字句。所有的句子都成双地组成上、下句的对仗格局。现代戏多打破了这种格局。
  4. 乐段的句豆--终止式;
  『二八板』基本段式中,旋律进行的句豆关系,一般情况下,上、下句都停落在调式主音上,这是板腔体音乐的一种特殊现象。
  豫东『二八板』的上句常结束在“5”“6”“7”“2(高)”等音上。豫西『二八板』的上句,常结速在“1”“5”音上。上句,即是我们通常说的上韵。
  二八板的下句,即下韵,一般都落在调式主音“5”上。这是该板式的基本原则。但艺人们在实践中却有许多生动的创造。有某些情况是下句落在“3”音上,有时还会在“6”“#4”和其它音位上。

  三、二八板的起唱    『二八板』的起腔唱法,大致有以下几类情况;
  1. 保持基本段式上句两腔式结构,或在些基础上作小的调整,作为起腔使用。
  2.“三起腔”的形式。三起腔也叫三搭腔,这是在基本段式结构上,由一句唱词,经过摊破变化,发展为一个完整的乐段。
  比如:《南阳关》一折:
  上句:(a)“又听得韩伯父(上韵:过门+击乐两锣)”
  (b)“韩伯父(短过门)”
  下句:只把话来表(下韵:过门+击乐),”
  (c)“又听得韩伯父,只把话来表,伍云召在城楼我泪珠嚎啕”。
  (a)为一起;(b)为二起;(c)为三起。
  这是“三起腔”的基本形式。在其它流派的『二八板』中,“三起腔”还有着许多的变化形式,但大都遵循在这个基本起腔方式之列。只不过,在前两个上韵唱腔上作了变化,加了许多花腔而已。或在第三起的部分,进行了伸展变化 。
  3. 叫板起腔。“叫板起腔”称作“叫板”,即通过口语化的叫板形式,由击乐或弦乐过门儿引入二八板唱腔。

  四、二八板的送板 戏曲的声腔结构,不仅注重起腔,还要有一个好的结束。同起腔一样,二八板的送板也是丰富多样。
  常见的二八送板形式有如下几种:
  1. 保持基本段式下句一腔式结构的规范,或在些基础上做小的调整以作收腔使用。
  2. 改下句结构一腔式为两腔式。
  3. 以花腔的唱法送板。

  五、二八板的过门儿音乐     “过门儿”一词是术语。即唱腔中的音乐间奏或引奏。每种板式,都有其相对应的过门弦乐。板式不同,其过门则不同,然无论什么板式,其过门形式也无非是以下几种:
  1、起板过门儿:每种正格板式都有属于自己的起板大过门,也就是“前奏”,它在整段唱腔的开始前。也有称之为“起腔过门儿”或“大过门儿”。
  2、衔接过门儿:包括腔节之间,乐句之间,用以勾挂连接的各种模拟性和填充性的过门音乐。它比较灵活,常随着声腔的变化而变化。
  5、压板过门儿:唱腔进行中需要作表演动作,如思考、行路、上马、开门等等,或者加入较长的对白时,这就需要把唱腔暂时压住,把过门延长,留给演员以表演或念白的空间,这时演奏的过门就叫“压板过门”。
  6、托腔过门儿:托腔的意思是衬托唱腔。戏曲中某段唱腔完以后,乐队需要把演员的唱腔重复一遍,以加深观众的印象,这时用的过门就叫“托腔”(托腔过门)。
  7、送板过门儿:每段唱腔结束处所用,一般都不长。大多落腔过门儿是重复唱腔最后一句的旋律。

  以上这几种形式的起板过门儿,在『二八板』的运用是较为普遍的。根据剧情,合理运用过门音乐,也是音乐伴奏的关键要素之一。

豫剧的板式有哪几种?

8. 豫剧的板式有哪几种?

  豫剧的声腔板式,按其板眼形式可分为四大类:
  一、“一板三眼”,4/4节拍形式的『慢板』类;
  二、一板一眼,2/4节拍形式的『二八板』类;
  三、每小节只有一板,1/4节拍形式的『流水板』类;
  四、自由节拍形式的『非板』类。
  每一类板式中,又有着可以代表该板式结构特征的基本板式,通常被称做是该板式的“正格板式”。这样,各类板式的基本板式,『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非板』合起来,被叫做豫剧的“四大正板”。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运用最多,最为广泛,而且,所有的其它板式,皆可看作是“四大板式”的衍生和变化,因而被称做“变格板式”。
  变化板式,系由正格板式变化派生的,它们或是有着自已结构形式,或是有着较为稳定的声腔旋律,即可与其正格板式交织转接,又可不依附与正格板式单独构成唱段。变化板式,系由正格板式变化派生的,它们或是有着自已结构形式,或是有着较为稳定的声腔旋律,即可与其正格板式交织转接,又可不依附与正格板式单独构成唱段。

  二八板类板式概述
  “二八”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
  一说是因为『二八板』的起腔门儿音乐长度为八小节,每小节为两拍而得名。我个人认为此说法未免太狭隘,不具说服力。二是说来源于河南梆子初期的基本段结构,由一个对仗的上、下句构成,即:上句八小节,下句八小节,故称作“二八”。虽然找不到初期的相关资料加以佐证,但从较早时期豫东调的音频资料上来听,确实有着相对对仗的痕迹。我个人还是倾向于第二种说法。

  第一节:二八板的基本段式结构
  一、单板式的唱段结构    『二八板』的唱段通常由若干个二八板的段式结构连接组成。开唱时由起腔过门儿引入,段式之间以音乐过门儿勾挂衔接,结束时要有送板过门儿表示唱段结束。
  不同的流派,只是在唱腔、韵律上有稍有区别,但在基本段式结构上,还是遵循了一定的程式。

  二、基本段式结构特征    二八板的基本段式结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节奏归律;
  ①『二八板』为一板一眼,2/4节拍形式。挎板领奏时,“板”每小节击两次,“键”打音符,或辅助板指挥,梆子在每小节的强音位上击一次。
  ② 二八板的基本段式,上句句型为两腔式(第一腔较为稳定,第二腔变化较多,而且是句尾的自由伸展变化),但不绝对,也有例外。下句句型为一腔式,但也有做变化的形式,较典型的就是被称作“加帽”形式的“单头韵”或“双头韵”。比如:下句“伍云召我上了马鞍桥。”这是最基本的一句腔形式。采用“加帽”的唱法就变了,如“伍呀伍云召(单头韵),伍云召我上了马鞍桥”,很明显,是将第一词组“伍云召”重复了一遍,从而使下句一腔式变为两腔式结构。
  再如“双头韵”:下句“伍呀伍云召(单头),我伍呀我上了(又一单头),伍云召我上了马鞍桥。两次单头韵的连续出现,即成了“双头韵”,这样一来,使下句腔有原来的一腔式结构变成了三腔式结构。
  这说明,下句一腔式结构是二八板的典型特征,但由于演奏员的随意性,腔型也就会有多种变化。
  ③ 由于地域唱调和演员演唱习惯不同,乐句的起收常有多种变化,但基本句式均为:上句眼起板落,下句板起板落。
  2. 旋律特征;
  ① 由于流派不同,唱调亦不同。豫东二八板声腔多为“bB”调。豫西二八板声腔则多用“bE”调。
  ② 在旋律发展上,二八板的声腔多用乐段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即通常说的变奏手法,它是以唱腔乐段为单位的变奏。
  3. 唱词破字;
  二八板的唱词多用七字句或十字句。所有的句子都成双地组成上、下句的对仗格局。现代戏多打破了这种格局。
  4. 乐段的句豆--终止式;
  『二八板』基本段式中,旋律进行的句豆关系,一般情况下,上、下句都停落在调式主音上,这是板腔体音乐的一种特殊现象。
  豫东『二八板』的上句常结束在“5”“6”“7”“2(高)”等音上。豫西『二八板』的上句,常结速在“1”“5”音上。上句,即是我们通常说的上韵。
  二八板的下句,即下韵,一般都落在调式主音“5”上。这是该板式的基本原则。但艺人们在实践中却有许多生动的创造。有某些情况是下句落在“3”音上,有时还会在“6”“#4”和其它音位上。

  三、二八板的起唱    『二八板』的起腔唱法,大致有以下几类情况;
  1. 保持基本段式上句两腔式结构,或在些基础上作小的调整,作为起腔使用。
  2.“三起腔”的形式。三起腔也叫三搭腔,这是在基本段式结构上,由一句唱词,经过摊破变化,发展为一个完整的乐段。
  比如:《南阳关》一折:
  上句:(a)“又听得韩伯父(上韵:过门+击乐两锣)”
  (b)“韩伯父(短过门)”
  下句:只把话来表(下韵:过门+击乐),”
  (c)“又听得韩伯父,只把话来表,伍云召在城楼我泪珠嚎啕”。
  (a)为一起;(b)为二起;(c)为三起。
  这是“三起腔”的基本形式。在其它流派的『二八板』中,“三起腔”还有着许多的变化形式,但大都遵循在这个基本起腔方式之列。只不过,在前两个上韵唱腔上作了变化,加了许多花腔而已。或在第三起的部分,进行了伸展变化 。
  3. 叫板起腔。“叫板起腔”称作“叫板”,即通过口语化的叫板形式,由击乐或弦乐过门儿引入二八板唱腔。

  四、二八板的送板 戏曲的声腔结构,不仅注重起腔,还要有一个好的结束。同起腔一样,二八板的送板也是丰富多样。
  常见的二八送板形式有如下几种:
  1. 保持基本段式下句一腔式结构的规范,或在些基础上做小的调整以作收腔使用。
  2. 改下句结构一腔式为两腔式。
  3. 以花腔的唱法送板。

  五、二八板的过门儿音乐     “过门儿”一词是术语。即唱腔中的音乐间奏或引奏。每种板式,都有其相对应的过门弦乐。板式不同,其过门则不同,然无论什么板式,其过门形式也无非是以下几种:
  1、起板过门儿:每种正格板式都有属于自己的起板大过门,也就是“前奏”,它在整段唱腔的开始前。也有称之为“起腔过门儿”或“大过门儿”。
  2、衔接过门儿:包括腔节之间,乐句之间,用以勾挂连接的各种模拟性和填充性的过门音乐。它比较灵活,常随着声腔的变化而变化。
  5、压板过门儿:唱腔进行中需要作表演动作,如思考、行路、上马、开门等等,或者加入较长的对白时,这就需要把唱腔暂时压住,把过门延长,留给演员以表演或念白的空间,这时演奏的过门就叫“压板过门”。
  6、托腔过门儿:托腔的意思是衬托唱腔。戏曲中某段唱腔完以后,乐队需要把演员的唱腔重复一遍,以加深观众的印象,这时用的过门就叫“托腔”(托腔过门)。
  7、送板过门儿:每段唱腔结束处所用,一般都不长。大多落腔过门儿是重复唱腔最后一句的旋律。

  以上这几种形式的起板过门儿,在『二八板』的运用是较为普遍的。根据剧情,合理运用过门音乐,也是音乐伴奏的关键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