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疫情的症状是什么

2024-05-16 15:08

1. 登革热疫情的症状是什么

一、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高热、皮疹、肌肉及骨关节剧烈酸痛,颜面及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症状为主要特征。该病好发夏秋雨季,男女老幼均可得病。现在,广东某地方发生局部流行,必须引起警惕,做好预防工作。 目前,尚没有治疗登革热的特效药物,所以,预防是防治登革热的关健措施。二、登革热是怎样传播的?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伊蚊,我市主要为白纹伊蚊(花脚蚊、暗刺蚊),通过吸食人血进行传播。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伊蚊→叮带登革热病毒者→病毒在蚊体内复制繁殖→叮健康人→病毒随唾液进入健康人体→发病。一般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年龄最小28天,最大90岁。一家可同时发病。儿童最易感染,病死率高,是重点保护人群。 三、登革热是怎样流行的? 雄性伊蚊只吸植物的汁液即可存活,雌性伊蚊在生长、孕育和繁殖过程中,都要吸食人和动物的血。雌蚊一边吸血,一边吐唾液。假如蚊子叮的是登革热病人,它吸血的时候,能把病人血液里的病毒、疟原虫、丝虫等病原体吸到胃里,再叮健康人时,又把这些病原体吐到健康人的血液里,使之受到感染。如果被叮的人抵抗力差,就会发病,所以说,灭蚊防蚊是预防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伊蚊喜欢在清洁小积水中产卵,一切人工或天然凡可积水容器都可成为孳生地,如家庭中的花盆、水盘、花瓶、假山盆景、水缸、水池、莲缸;野外中的竹筒、树洞、石臼、旧轮胎、水塘等。 伊蚊有二个活动高峰,日出前后1-2小时,日落前2-3小时。人在孳生场所周围活动,很快便吸引伊蚊前来叮血。 登革病毒可以在蚊体内大量复制、长期保存,在32℃左右时,伊蚊吸带毒血后十天即开始有传播能力,传染性最长可达174天。人被1-2只有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即可发病。 四、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典型的登革热症状大致可分三期: 1、初热期 患者大多数起病突然,体温可在24小时内升到40°C,伴畏寒、剧烈头痛、全身骨痛和肌肉关节痛、眼眶痛、眼球后痛、颜面、眼结膜常显著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显醉酒面容持续2—3天。 2、缓解期 患者症状减轻,体温降低至正常;此期1—2天。 3、出诊期 皮疹于发病后2—5天出现,初见于掌心、脚底、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及四肢,部分患者亦见于面部,多有痒感,压之褪色;皮诊持续3—4天,已退的体温在本期可再度出现,全身症状又随之加重,重症患者有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倾向,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四、治疗:主要为对症、止血、支持疗法。 五、怎样预防登革热? (一)、消灭蚊子。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预防登革热关键在于灭蚊,消灭传播媒介。重点在于消灭蚊孳生地,这是最重要治本措施,也是预防登革热最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 1、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翻缸倒罐,彻底清除蚊子孳生地。彻底清理家庭内外各种容器小积水,盆罐倒置或清除,花瓶及时换水。家庭莲缸要养鱼或加煤油。水缸,天台水池要及时清洗,加盖。疏通、排除天台沟渠积水。清理露天堆放轮胎。全面清理室内外环境,清除杂物和卫生死角,填平坑洼,消除蚊子孳生、栖息场所。 2、药物杀蚊。外环境可使用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菊酯类药物和敌敌畏,家庭可采用高效低毒菊酯类气雾剂,驱除蚊子。 3、用蚊香驱蚊。具体的使用方法为:睡前1-2小时将门窗紧闭,点燃蚊香,待进入室内睡觉时再将门窗打开,以保持空气流通。 4、驱避剂。包括风油精、避蚊酯等。 5、蚊帐。在蚊虫较多及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应使用蚊帐。 6、植物驱蚊。在室内的花盆里栽一两株西红柿,西红柿枝叶发出的气味会把蚊子赶走;在门前窗后栽上几盆凤仙花、薄荷、夜来香,这些花草散发的气味可拒绝蚊子于门外。 7、气味驱蚊。在室内点燃几块橘皮,它的青烟就会使蚊子仓皇逃窜;在身上或枕头洒些香水,有较好的驱蚊作用;在座位下或腿旁放两三盒揭开的清凉油或风油精,蚊子就会“闻而生畏”,远而避之。 8、服药驱蚊。蚊子害怕维生素B的气味,人服了维生素后,维生素B的气味会随汗液分泌到皮肤,蚊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会“逃之夭夭”。 9、光源驱蚊。用一张橘红色的玻璃纸(或绸布)套在40瓦以上的电灯泡上,使灯变成橘红色,蚊子也会“见光而逃”。

登革热疫情的症状是什么

2. 登革热疫情的症状是什么

一、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高热、皮疹、肌肉及骨关节剧烈酸痛,颜面及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症状为主要特征。该病好发夏秋雨季,男女老幼均可得病。现在,广东某地方发生局部流行,必须引起警惕,做好预防工作。 目前,尚没有治疗登革热的特效药物,所以,预防是防治登革热的关健措施。二、登革热是怎样传播的?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伊蚊,我市主要为白纹伊蚊(花脚蚊、暗刺蚊),通过吸食人血进行传播。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伊蚊→叮带登革热病毒者→病毒在蚊体内复制繁殖→叮健康人→病毒随唾液进入健康人体→发病。一般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年龄最小28天,最大90岁。一家可同时发病。儿童最易感染,病死率高,是重点保护人群。 三、登革热是怎样流行的? 雄性伊蚊只吸植物的汁液即可存活,雌性伊蚊在生长、孕育和繁殖过程中,都要吸食人和动物的血。雌蚊一边吸血,一边吐唾液。假如蚊子叮的是登革热病人,它吸血的时候,能把病人血液里的病毒、疟原虫、丝虫等病原体吸到胃里,再叮健康人时,又把这些病原体吐到健康人的血液里,使之受到感染。如果被叮的人抵抗力差,就会发病,所以说,灭蚊防蚊是预防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伊蚊喜欢在清洁小积水中产卵,一切人工或天然凡可积水容器都可成为孳生地,如家庭中的花盆、水盘、花瓶、假山盆景、水缸、水池、莲缸;野外中的竹筒、树洞、石臼、旧轮胎、水塘等。 伊蚊有二个活动高峰,日出前后1-2小时,日落前2-3小时。人在孳生场所周围活动,很快便吸引伊蚊前来叮血。 登革病毒可以在蚊体内大量复制、长期保存,在32℃左右时,伊蚊吸带毒血后十天即开始有传播能力,传染性最长可达174天。人被1-2只有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即可发病。 四、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典型的登革热症状大致可分三期: 1、初热期 患者大多数起病突然,体温可在24小时内升到40°C,伴畏寒、剧烈头痛、全身骨痛和肌肉关节痛、眼眶痛、眼球后痛、颜面、眼结膜常显著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显醉酒面容持续2—3天。 2、缓解期 患者症状减轻,体温降低至正常;此期1—2天。 3、出诊期 皮疹于发病后2—5天出现,初见于掌心、脚底、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及四肢,部分患者亦见于面部,多有痒感,压之褪色;皮诊持续3—4天,已退的体温在本期可再度出现,全身症状又随之加重,重症患者有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倾向,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四、治疗:主要为对症、止血、支持疗法。 五、怎样预防登革热? (一)、消灭蚊子。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预防登革热关键在于灭蚊,消灭传播媒介。重点在于消灭蚊孳生地,这是最重要治本措施,也是预防登革热最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 1、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翻缸倒罐,彻底清除蚊子孳生地。彻底清理家庭内外各种容器小积水,盆罐倒置或清除,花瓶及时换水。家庭莲缸要养鱼或加煤油。水缸,天台水池要及时清洗,加盖。疏通、排除天台沟渠积水。清理露天堆放轮胎。全面清理室内外环境,清除杂物和卫生死角,填平坑洼,消除蚊子孳生、栖息场所。 2、药物杀蚊。外环境可使用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菊酯类药物和敌敌畏,家庭可采用高效低毒菊酯类气雾剂,驱除蚊子。 3、用蚊香驱蚊。具体的使用方法为:睡前1-2小时将门窗紧闭,点燃蚊香,待进入室内睡觉时再将门窗打开,以保持空气流通。 4、驱避剂。包括风油精、避蚊酯等。 5、蚊帐。在蚊虫较多及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应使用蚊帐。 6、植物驱蚊。在室内的花盆里栽一两株西红柿,西红柿枝叶发出的气味会把蚊子赶走;在门前窗后栽上几盆凤仙花、薄荷、夜来香,这些花草散发的气味可拒绝蚊子于门外。 7、气味驱蚊。在室内点燃几块橘皮,它的青烟就会使蚊子仓皇逃窜;在身上或枕头洒些香水,有较好的驱蚊作用;在座位下或腿旁放两三盒揭开的清凉油或风油精,蚊子就会“闻而生畏”,远而避之。 8、服药驱蚊。蚊子害怕维生素B的气味,人服了维生素后,维生素B的气味会随汗液分泌到皮肤,蚊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会“逃之夭夭”。 9、光源驱蚊。用一张橘红色的玻璃纸(或绸布)套在40瓦以上的电灯泡上,使灯变成橘红色,蚊子也会“见光而逃”。

3. 什么叫登革热疫情


什么叫登革热疫情

4. 登革热疫情的症状是什么?

一、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高热、皮疹、肌肉及骨关节剧烈酸痛,颜面及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症状为主要特征。该病好发夏秋雨季,男女老幼均可得病。现在,广东某地方发生局部流行,必须引起警惕,做好预防工作。 目前,尚没有治疗登革热的特效药物,所以,预防是防治登革热的关健措施。二、登革热是怎样传播的?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伊蚊,我市主要为白纹伊蚊(花脚蚊、暗刺蚊),通过吸食人血进行传播。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伊蚊→叮带登革热病毒者→病毒在蚊体内复制繁殖→叮健康人→病毒随唾液进入健康人体→发病。一般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年龄最小28天,最大90岁。一家可同时发病。儿童最易感染,病死率高,是重点保护人群。 三、登革热是怎样流行的?    雄性伊蚊只吸植物的汁液即可存活,雌性伊蚊在生长、孕育和繁殖过程中,都要吸食人和动物的血。雌蚊一边吸血,一边吐唾液。假如蚊子叮的是登革热病人,它吸血的时候,能把病人血液里的病毒、疟原虫、丝虫等病原体吸到胃里,再叮健康人时,又把这些病原体吐到健康人的血液里,使之受到感染。如果被叮的人抵抗力差,就会发病,所以说,灭蚊防蚊是预防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伊蚊喜欢在清洁小积水中产卵,一切人工或天然凡可积水容器都可成为孳生地,如家庭中的花盆、水盘、花瓶、假山盆景、水缸、水池、莲缸;野外中的竹筒、树洞、石臼、旧轮胎、水塘等。     伊蚊有二个活动高峰,日出前后1-2小时,日落前2-3小时。人在孳生场所周围活动,很快便吸引伊蚊前来叮血。     登革病毒可以在蚊体内大量复制、长期保存,在32℃左右时,伊蚊吸带毒血后十天即开始有传播能力,传染性最长可达174天。人被1-2只有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即可发病。 四、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典型的登革热症状大致可分三期: 1、初热期     患者大多数起病突然,体温可在24小时内升到40°C,伴畏寒、剧烈头痛、全身骨痛和肌肉关节痛、眼眶痛、眼球后痛、颜面、眼结膜常显著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显醉酒面容持续2—3天。 2、缓解期     患者症状减轻,体温降低至正常;此期1—2天。 3、出诊期     皮疹于发病后2—5天出现,初见于掌心、脚底、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及四肢,部分患者亦见于面部,多有痒感,压之褪色;皮诊持续3—4天,已退的体温在本期可再度出现,全身症状又随之加重,重症患者有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倾向,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四、治疗:主要为对症、止血、支持疗法。 五、怎样预防登革热? (一)、消灭蚊子。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预防登革热关键在于灭蚊,消灭传播媒介。重点在于消灭蚊孳生地,这是最重要治本措施,也是预防登革热最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     1、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翻缸倒罐,彻底清除蚊子孳生地。彻底清理家庭内外各种容器小积水,盆罐倒置或清除,花瓶及时换水。家庭莲缸要养鱼或加煤油。水缸,天台水池要及时清洗,加盖。疏通、排除天台沟渠积水。清理露天堆放轮胎。全面清理室内外环境,清除杂物和卫生死角,填平坑洼,消除蚊子孳生、栖息场所。     2、药物杀蚊。外环境可使用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菊酯类药物和敌敌畏,家庭可采用高效低毒菊酯类气雾剂,驱除蚊子。    3、用蚊香驱蚊。具体的使用方法为:睡前1-2小时将门窗紧闭,点燃蚊香,待进入室内睡觉时再将门窗打开,以保持空气流通。     4、驱避剂。包括风油精、避蚊酯等。 5、蚊帐。在蚊虫较多及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应使用蚊帐。    6、植物驱蚊。在室内的花盆里栽一两株西红柿,西红柿枝叶发出的气味会把蚊子赶走;在门前窗后栽上几盆凤仙花、薄荷、夜来香,这些花草散发的气味可拒绝蚊子于门外。     7、气味驱蚊。在室内点燃几块橘皮,它的青烟就会使蚊子仓皇逃窜;在身上或枕头洒些香水,有较好的驱蚊作用;在座位下或腿旁放两三盒揭开的清凉油或风油精,蚊子就会“闻而生畏”,远而避之。     8、服药驱蚊。蚊子害怕维生素B的气味,人服了维生素后,维生素B的气味会随汗液分泌到皮肤,蚊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会“逃之夭夭”。     9、光源驱蚊。用一张橘红色的玻璃纸(或绸布)套在40瓦以上的电灯泡上,使灯变成橘红色,蚊子也会“见光而逃”。

5. 登革热聚集性疫情的相关事件

 2012年10月31日,登革热疫情在多米尼加蔓延,导致26人死亡。而登革热疫情主要由蚊虫传播,目前多米尼加流行登革热,发现5510例病例。  多米尼加卫生部门31日说,登革热疫情目前正在多米尼加境内迅速蔓延,现已发现5510例登革热病例,其中已有26人死亡。根据卫生部门当天公布的统计报告,在5510例登革热病例中,有442例是本周新增病例,其中5人不治身亡。26名死者中,包括1名年仅2岁的儿童和1名21岁的孕妇。多米尼加气候闷热,近来又屡遭热带暴雨和飓风袭击,致使登革热疫情在全国各地广泛蔓延。卫生部门正在严密监控疫情蔓延情况,并采取清除蚊虫孳生地、喷洒药物等一系列防控措施,以遏制登革热疫情蔓延。登革热是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热带传染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烧和肌肉疼痛等症状。登革热分为普通登革热和出血登革热,后者死亡率比较高。登革热疫情蔓延多米尼加致26人死亡,疫情主要通过蚊虫进行传播。因此,市民应做好防蚊灭蚊的措施,避免被蚊虫叮咬感染上登革热,对健康造成影响。

登革热聚集性疫情的相关事件

6. 什么是登革热疫情?感染登革热后有哪些症状?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过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高发期通常是在夏秋季节。其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病毒通过蚊子的叮咬的方式传染给人类,但是人与人之间不会发生传染。蚊子一般在吸食被感染人的血液时获得病毒,而被感染的蚊子终其一生都能传播病毒,其中还有少数可经卵将病毒传给后代。
 
登革热的主要症状通常有:突发性高热:体温在一两天之内能升高到39℃~40℃,高温可持续一周不退;“体痛”:患者会感到头部、眼眶、肌肉关节和骨骼等疼痛,整个身体感觉很疲乏;“发红”:脸、颈、胸及四肢皮肤部位发红,就像喝醉酒一样,甚至还会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出血等症状。皮疹:主要是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而且在皮肤内部,不高出皮肤。

目前为止,登革热还没有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还是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为治疗原则。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还是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以及及时救治。事实上,登革热并不可怕,和普通病毒性感冒一样,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只有一部分人群感染登革热病毒后才会出现上面讲述到的临床症状。

登革热主要就是通过白纹伊蚊,也就是花斑蚊叮咬来进行传播,这种蚊子主要在清洁小积水中产卵繁殖,因此登革热的防控的关键,还是从源头开始,清除蚊虫孳生地,包括家居和外环境积水等,不过,预防是对待登革热的最好办法,简而言之就是防止蚊虫叮咬、灭蚊。将驱蚊剂喷在头、手臂、腿部等裸露部位,然后每二到四小时补喷一次。就可以有效防止登革热。

7. 登革热聚集性疫情的介绍

登革热聚集性疫情,东莞市卫生局公布了一起登革热聚集性疫情,截至9月13日,已确诊11例登革热病例。昨天下午,东莞市政府召开会议,作出紧急通知:登革热病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9月15日到11月27日,全民动员灭蚊子。

登革热聚集性疫情的介绍

8. 什么叫登革热疫情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高热、皮疹、肌肉及骨关节剧烈酸痛,颜面及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症状为主要特征。该病好发夏秋雨季,男女老幼均可得病。现在,广东某地方发生局部流行,必须引起警惕,做好预防工作。 目前,尚没有治疗登革热的特效药物,所以,预防是防治登革热的关健措施。 二、登革热是怎样传播的?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伊蚊,我市主要为白纹伊蚊(花脚蚊、暗刺蚊),通过吸食人血进行传播。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伊蚊→叮带登革热病毒者→病毒在蚊体内复制繁殖→叮健康人→病毒随唾液进入健康人体→发病。一般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年龄最小28天,最大90岁。一家可同时发病。儿童最易感染,病死率高,是重点保护人群。  三、登革热是怎样流行的?  雄性伊蚊只吸植物的汁液即可存活,雌性伊蚊在生长、孕育和繁殖过程中,都要吸食人和动物的血。雌蚊一边吸血,一边吐唾液。假如蚊子叮的是登革热病人,它吸血的时候,能把病人血液里的病毒、疟原虫、丝虫等病原体吸到胃里,再叮健康人时,又把这些病原体吐到健康人的血液里,使之受到感染。如果被叮的人抵抗力差,就会发病,所以说,灭蚊防蚊是预防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伊蚊喜欢在清洁小积水中产卵,一切人工或天然凡可积水容器都可成为孳生地,如家庭中的花盆、水盘、花瓶、假山盆景、水缸、水池、莲缸;野外中的竹筒、树洞、石臼、旧轮胎、水塘等。  伊蚊有二个活动高峰,日出前后1-2小时,日落前2-3小时。人在孳生场所周围活动,很快便吸引伊蚊前来叮血。  登革病毒可以在蚊体内大量复制、长期保存,在32℃左右时,伊蚊吸带毒血后十天即开始有传播能力,传染性最长可达174天。人被1-2只有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即可发病。  四、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典型的登革热症状大致可分三期:  1、初热期  患者大多数起病突然,体温可在24小时内升到40°C,伴畏寒、剧烈头痛、全身骨痛和肌肉关节痛、眼眶痛、眼球后痛、颜面、眼结膜常显著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显醉酒面容持续2—3天。  2、缓解期  患者症状减轻,体温降低至正常;此期1—2天。  3、出诊期  皮疹于发病后2—5天出现,初见于掌心、脚底、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及四肢,部分患者亦见于面部,多有痒感,压之褪色;皮诊持续3—4天,已退的体温在本期可再度出现,全身症状又随之加重,重症患者有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倾向,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四、治疗:主要为对症、止血、支持疗法。  五、怎样预防登革热?  (一)、消灭蚊子。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预防登革热关键在于灭蚊,消灭传播媒介。重点在于消灭蚊孳生地,这是最重要治本措施,也是预防登革热最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  1、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翻缸倒罐,彻底清除蚊子孳生地。彻底清理家庭内外各种容器小积水,盆罐倒置或清除,花瓶及时换水。家庭莲缸要养鱼或加煤油。水缸,天台水池要及时清洗,加盖。疏通、排除天台沟渠积水。清理露天堆放轮胎。全面清理室内外环境,清除杂物和卫生死角,填平坑洼,消除蚊子孳生、栖息场所。  2、药物杀蚊。外环境可使用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菊酯类药物和敌敌畏,家庭可采用高效低毒菊酯类气雾剂,驱除蚊子。 3、用蚊香驱蚊。具体的使用方法为:睡前1-2小时将门窗紧闭,点燃蚊香,待进入室内睡觉时再将门窗打开,以保持空气流通。  4、驱避剂。包括风油精、避蚊酯等。  5、蚊帐。在蚊虫较多及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应使用蚊帐。 6、植物驱蚊。在室内的花盆里栽一两株西红柿,西红柿枝叶发出的气味会把蚊子赶走;在门前窗后栽上几盆凤仙花、薄荷、夜来香,这些花草散发的气味可拒绝蚊子于门外。  7、气味驱蚊。在室内点燃几块橘皮,它的青烟就会使蚊子仓皇逃窜;在身上或枕头洒些香水,有较好的驱蚊作用;在座位下或腿旁放两三盒揭开的清凉油或风油精,蚊子就会“闻而生畏”,远而避之。  8、服药驱蚊。蚊子害怕维生素B的气味,人服了维生素后,维生素B的气味会随汗液分泌到皮肤,蚊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会“逃之夭夭”。  9、光源驱蚊。用一张橘红色的玻璃纸(或绸布)套在40瓦以上的电灯泡上,使灯变成橘红色,蚊子也会“见光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