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铁卢战役的影响是什么?

2024-05-17 11:04

1. 滑铁卢战役的影响是什么?

回答:1、对拿破仑的教训是,对其他国家武力征服是不得人心的。所谓的给其他国家传播先进的制度和思想只是他的一厢情愿。用不民主不自由的暴力手段(拿破仑对外战争)来打击不民主不自由的制度(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结果只能给欧洲人民带来不幸。用武力来统一欧洲是不可取的,亚历山大会失败,拿破仑会失败,后来的希特勒也会失败。武力不代表一切,文化认同和民心所向才是王道。2、法国的失败首先是自身的原因,经济上法国的经济特别是工业实力还没有强大到向英国叫板的地步,国内有着大量的农业人口(至今法国依然是欧洲第一农产品出口国),小农经济仍然在经济中地位比较重要。金融业比较发达,大资本家并没有向英国那样把资金投向工业,而是用于信贷领域,这些情况可以在那个时代很多的法国作家的文章中看到。还有一点就是法国的工业过度的“精美”,工业品像是艺术品,这样就给法国的工业无形中增加了成本,过度的重视装饰性,生产难度过大,对法国的工匠要求很高,不是所有的工人都可以生产(比如LV系列)。而英国的工业品却简单实用。英国的军舰简单到水手可以自己修理,而法国的“艺术品军舰”只有拉回码头修理了。这样就影响了法国的工业水平,至少在那个时代是这样的。还有就是殖民地的大量流失,海底独立,路易斯安那被美国廉价收购。而英国的殖民地是非常很大很大的,号称日不落帝国,殖民地的经济支持是不容小觑的。军事上面,由于工业逊于英国所以法国海军没有优势,导致本来就不多的殖民地也和法国失去了联系。拿破仑盲目入侵西班牙,大量军事力量陷于西班牙不能自拔。后来远征俄国,败给了俄国的严冬。失去大量的有生力量。政治方面A、国内反对势力在英国普鲁士的至此下重现,就是王党,后来就是王党效忠的波旁王朝复辟。B、法国的革命,特别是处决国王让欧洲所有的君主制封建国家感到不安,害怕这样的革命在自己的国家发生。他们组成联盟来对抗强大的法国。C、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英国害怕欧洲大陆出现一个强大的威胁到它本土安全的国家,所以英国对欧洲大陆上最强的国家一般都是采取打击的态度。拉拢其他的欧洲国家对抗欧洲大陆最强的国家,比如说拿破仑时代的法国、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都是被英国打压的。总结一句话,法国的实力不足以对抗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的敌人。3、意义上面的那位朋友,说的很清楚了,总之从此之后法国一家独大的时代结束了,欧洲回到了大国共管的时代。英国是最大的受益者,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继续发展自己,向全世界输出自己的产品,获得高额的利润。维护自己的殖民地和海上霸权。静静等待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另一个受益者是俄国,它一度在东欧说一不二,一度吞并波兰,1840后在远东俄国和英国利益冲突之后,也被英国联合法国打压(克里米亚战争)。

滑铁卢战役的影响是什么?

2. 你们“滑铁卢战役”有什么意义?

滑铁卢战役发生地 高清(480P)

3. 滑铁卢战役有什么特点?

滑铁卢战役是一场“战线最短、而军队又密集”的战斗。当年,在只有225千米的战线上,对战两军投入的兵力共142万人,其中拿破仑率领的法军72万人,英国威灵顿公爵统帅的联军7万人。这次战役经过一天的浴血鏖战,双方阵亡6万人之多,拿破仑军队在这里差点全军覆没。

滑铁卢战役有什么特点?

4. 滑铁卢是什么意思 滑铁卢是什么战役的战场

滑铁卢是什么意思
滑铁卢被用来比喻惨痛的失败。滑铁卢镇距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以南大约二十公里。与欧洲其他国家的许许多多小镇一样,滑铁卢镇古朴而宁静,并无多少特色,但它的名字却是响彻世界。即使对它毫不了解的人也常常把它的名字挂在嘴边,说起某人在某场官司或某场比赛中遭到失败时,就必定会说,某某遭遇了滑铁卢。1815年,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拿破仑率领法军与英国、普鲁士联军展开激战,法军惨败。随后,拿破仑以退位结束了其政治生涯。
滑铁卢战役简介
滑铁卢战役(英文:Battle of Waterloo,法语:Bataille de Waterloo,荷兰语:Slag bij Waterloo,德语:Schlacht bei Waterloo/Schlacht bei Belle-Alliance)1815年6月18日,由法军对反法联军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进行的决战。
战役结局是反法联军获得了决定性胜利。这次战役结束了拿破仑帝国。此战役也是拿破仑一世的最后一战。拿破仑战败后被放逐至圣赫勒拿岛,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滑铁卢是什么战役的战场
滑铁卢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南郊18公里处的一个小镇。1815年6月18日,举世闻名的滑铁卢战役在小镇南面5公里外的田野上展开,从此,滑铁卢与拿破仑联系在一起,被载入史册。当年,拿破仑率法军7.4万人和246门火炮,联军统帅威灵顿公爵只有6.7万人和184门火炮。双方在2.25公里的战线上进行一天的浴血鏖战,战场上留下了2.7万具法军和 2.2万具联军士兵的尸体。
威灵顿公爵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目睹战场上的惨状,说出一句话:“胜利是除失败之外的最大悲剧!”拿破仑在滑铁卢大战中惨败,标志着他政治生命的终结,最后他在大西洋中的一个荒凉小岛——圣赫勒拿岛上结束了他那富有戏剧性的一生。因此,滑铁卢战役被称为是对欧洲历史起“转折作用”的一场大战。每天都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滑铁卢古战场来访古凭吊。古战场的中心是一座 45 米高的土山,这是 1826 年比利时妇女用背篓运土堆成的。登上226 级台阶可达山顶。上面环形大平台的正中,一只长 4.5米、高 4.45 米、重 28 吨的铁狮子雄踞于高 6 米的底座上,它右前爪踩着一只圆球,面朝法国方向,表示“威震”拿破仑。铁狮子是用遗留在战场上的废铁铸造成的,是雕塑大师范·格尔的杰作。这座土山也因而得名狮子山。山顶平台一侧还有一块巨大金属盘,上面标刻着当年滑铁卢战役作战路线和主要战场。平台四周围有铁栏,游人可凭栏远眺四面八方的景色。狮子山下的滑铁卢纪念馆是一座白色圆形建筑,里面环形墙壁上饰有一幅油画,是法国海军画家路易·杜默兰的杰作——滑铁卢战役环形全景画。这幅长 110 米、高 12 米的环形油画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当年鏖战的壮烈场面。
在油画和当中的环形看台之间,还配以战马、炮车、武器、房舍等实物以及血肉模糊的尸体等雕塑品,加上灯光的巧妙运用,再现了当年战场上战马嘶鸣、炮声隆隆的情景。这幅全景画完成于 1912年。在纪念馆对面,有一小电影院,一年到头只放映一部电影——《滑铁卢战役》。观众可通过电影对这场战役的历史背景及交战情况有深刻的印象。电影院旁有一个拿破仑的全身塑像。拿破仑戴着三角帽,全身戎装,双臂在胸前抱拢,双脚摆出类似军人“稍息”的姿势。铜像连同底座一共有 4 米高,游客常在这里摄影留念。古战场南面有一座石头小屋,它曾是拿破仑当年的指挥部,北面有一个古堡,那是反法联军总指挥威灵顿的司令部。周围原野上耸立着法国、比利时、德国等国各色各样的纪念碑,以悼念那些阵亡的将士,它们寄托着后人对阵亡者的哀思。
拿破仑第二次被迫退位,囚禁在圣赫勒拿岛上,直到1821年郁郁而终。拿破仑的第二次执政,总共只有一百天左右,历史上称为“百日王朝”。
拿破仑自以为有雄才大略,攻无不克,却没有想到在滑铁卢一役中被打得一败涂地。滑铁卢战役在历史上传为笑柄,而滑铁卢一词从此也成了失败的同义词。
自古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长城内外,尸填巨壑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此一证也。拿破仑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共和思想却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此又一幸也。

5. 滑铁卢是什么意思 滑铁卢是什么战役的战场

滑铁卢战役发生地 高清(480P)

滑铁卢是什么意思 滑铁卢是什么战役的战场

6. 滑铁卢战役的过程和结果是什么?

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的铁骑进入巴黎,法国国王路易十八闻讯色变,不敢迎敌,仓惶逃遁。拿破仑重新登上皇位。为了支持路易十八,英国,俄国和普鲁士等国家组成反法联盟,大举围攻巴黎。拿破仑亲自率领12万大军迎战,联军不敌,撤退到比利时。这一仗。拿破仑取得辉煌战果,奠定了他在法国的统治地位。过后,拿破仑乘胜追击,率军继续挺进,直逼比利时的边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插入英、普两军防线之间,割断两军的联系,并打败了布吕歇尔领导的普军。但逃散的普军在瓦弗方面重新集结,对法军构成了新的威胁。
击溃了普军的拿破仑转攻英军,威灵顿听到布吕歇尔战败,害怕孤军作战,便迅速撤退到滑铁卢方向。拿破仑也尾随英军至滑铁卢附近。6月18日,大决战在滑铁卢展开了。滑铁卢位于比利时南部,离首都布鲁塞尔不远。清晨。下起滂沱大雨。使拿破仑的270门大炮,只有一小部分进入阵地。上午11时30分,天气转晴。拿破仑下令出击。法军越过低洼地带,向英军驻守的山岗奋勇冲去。英军顽强抵抗,炮弹像骤雨般落在法军的阵地,法军死伤惨重,不得不撤兵。下午1时,法军第二次进攻英军阵地,还是无法得逞。
由于普军在布吕歇尔的率领下及时赶到,拿破仑不得不从预备队中抽出2个骑兵师迎击布吕歇尔。在英法两军都疲惫不堪的时候,增援的普鲁士军队的到来使英军士气高涨。精神振奋,威灵顿立即命令部队作最后反击,英普联军大败法军,而拿破仑下令增援的格鲁希却不知道去了哪里。拿破仑只好率领残兵败将逃出战场。仓惶离去。
1815年6月21日,拿破仑败归巴黎,第二次宣布退位,结束了他的“百日执政”。被流放到位于大西洋南部、远离欧洲大陆的圣赫勒拿岛。拿破仑在岛上度过了他最后的6年时光。1821年5月5日,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在抑郁中死去。

7. 滑铁卢战役的经过是怎么样的?

1808—1813年,威灵顿作为英国派遣军的统帅,直接参加并指挥了著名的伊比利亚半岛战争。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军事活动之一。在这次战争中,他灵活地运用防御战术,多次主动地撤退和适时地进攻,成功地挫败了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法军,迫使拿破仑一世在1814年4月宣布退位。这次辉煌的胜利不仅为威灵顿赢得了“公爵”的封号和陆军元帅的军衔,也使他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以灵活防御、机动作战、保存实力为基础的军事谋略思想。这套思想为他在1815年滑铁卢战役中彻底打垮拿破仑一世奠定了基础。这场战争的大体经过是这样的:
1807年11月,拿破仑一世在同西班牙签订共同瓜分葡萄牙的密约之后,借口葡萄牙不执行对英国的大陆封锁政策而派遣军队入侵葡萄牙,并在次年3月,进军西班牙的马德里,立约瑟夫(国王的哥哥)为西班牙国王。拿破仑的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激起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人民的强烈不满,因而展开了反对法国占领、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英国政府则从自身利益出发,支持并参加了这场斗争。
1808年8月,威灵顿率领英军一万多人从葡萄牙登陆,在维米耶罗之战中击败法军。但就在他准备乘胜追击的时候,由于英国政府内部对法求和的思想占了上风,皇家近卫军派人夺去了威灵顿的指挥权,并迫使他在同法国签订的辛特拉协定上签字。根据这一协定,法国将放弃占领葡萄牙,威灵顿将军的部队也必须全部遣送回国。这就给法军留下了卷土重来的机会。这一协定的签订使英国蒙受了不应有的损失,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于是,在1809年4月,威灵顿再一次被派往葡萄牙,指挥英、葡、西联军,继续对法作战。这一次,由于他的胞兄、著名强硬派外交官韦尔斯利出任了英国外交大臣,使威灵顿的作战有了基本保障。
返回葡萄牙之后,威灵顿指挥英军攻下了波尔图,并追击法军直到西班牙。就在这时,威灵顿从情报部门了解到拿破仑已在奥地利取得胜利,并预感到拿破仑可能会掉转过头来全力对付自己。为了避其锋芒,他主动命令英军从西班牙撤回葡萄牙境内,并在里斯本西北构筑了一条长达40公里的“托里什——韦德拉什防线”,开始了他灵活防御的第一步。这样,当一直尾随英军的马塞纳军到达里斯本时,便发现这条防线是坚不可摧的,如果强行进攻,很可能陷入英军的包围之中。于是,他们只好往回撤退,力图休整部队,然后寻机强攻。但威灵顿却没有固守防线,坐等法军休整。而是利用法军立足未稳又急于撤退的有利时机,指挥英军迅速出击,打了一个漂亮的“防守反击”,使法军一溃千里,直退到西班牙的布尔戈斯才稳住阵脚。为了避免强攻布尔戈斯城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威灵顿再一次主动把部队撤回葡萄牙境内休整,并积极地同西、葡联军协调关系,谋求他们的配合,从而保存英军实力,以便以逸待劳。此后,经过将近四年的反复较量,由于威灵顿始终注意保存实力,并多次主动撤出战场,从而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缠和消耗,保证了最后决战的胜利。1813年夏天,威灵顿率领英、西、葡联军攻下了维多利亚城,使法军丧失了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主动权,加速了欧洲联军反法战争的进程,最终迫使拿破仑一世下台。
在伊比利亚半岛战争中,威灵顿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灵活、机动的指挥艺术,特别是他保存实力、争取援助的谋略思想被他在滑铁卢战役中再一次使用,因而再次取得了辉煌战果。
1814年10月,反法联盟各国在维也纳召开重新瓜分欧洲领土的分赃会议。次年2月,担任英国驻法大使的威灵顿出席了这次会议。由于这次会议各国代表争吵不休,反法联盟出现分裂,给流放在厄尔巴岛的拿破仑提供了可乘之机。1815年3月,他从法国南部的儒安港登陆,迅速进逼巴黎,重新登上法国皇帝的宝座。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维也纳,于是各国立即撇开争端,组成了第七次反法同盟,以百万大军分三路入侵法国,直趋巴黎。其中北路的两支军队,一支由威灵顿率领,另一支由布吕歇尔指挥,分别集结在比利时的西南部,直接威胁巴黎。因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拿破仑被迫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决定集中主力于比利时方面,希望乘盟军汇合之前,首先击破威胁最大的英、普联军,以解除后顾之忧。
6月16日,拿破仑以5万兵力牵制英军,用主力近7万人在林尼附近击败兵力占优势的布吕歇尔。随后,拿破仑命令追击布吕歇尔,但由于主将赖伊的愚笨无知,这次追击围歼普军主力的任务未能完成,使普军得以逃脱并按计划顺利赶往滑铁卢与威灵顿会合。6月17日上午,威灵顿在刚刚夺取的四臂村得知布吕歇尔战败的消息后,生怕孤军陷入法军包围,便在10时左右命令部队主动地放弃四臂村,同法军脱离接触。为进一步等待时机,威灵顿采取了他惯用的灵活防御策略,在滑铁卢以南约3公里的圣让山高地筑起坚固的防御工事。当时,威灵顿共6.9万人,184门火炮,沿圣让山以南摆成一条横线,阵地前面丛林茂密,地势低洼,易守难攻。他还把预备队和骑兵隐蔽在圣让山后,形成了一道完整的防线。18日午后,法军在重炮掩护下连续向英军两翼发起进攻。在未能得手的情况下,拿破仑转而向英军的中央阵地发起猛攻,并配以万余骑兵加入冲击。但威灵顿凭借险要的地势,率军顽强死守,并不停地以小部队主动出击疲惫的拿破仑战役预备队。到傍晚布吕歇尔率部赶到时,拿破仑所能调动的预备队已为数很少,根本不足以抵抗普军的强大攻势,法军完全陷入了被动。就在这时,威灵顿迅速调动预备队和骑兵部队,乘势转入反攻,法军阵脚大乱,溃不成军。

滑铁卢战役的经过是怎么样的?

8. 滑铁卢战役的背景是什么

  滑铁卢战役是1815年6月18日,由法军对反法联军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进行的决战。战役结局是反法联军获得了  决定  性胜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滑铁卢战役的背景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滑铁卢战役的背景   
      滑铁卢战役是发生在1815年6月18日,是由法国对反法联军在比利时的小镇滑铁卢所进行的战役。这场战役的结局是反法联军最后获得了决定性胜利,同时也结束了拿破仑帝国。这场战役也是拿破仑一世的最后一战。拿破仑战败后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从此便退出了  历史  舞台。那么滑铁卢战役的背景是什么呢?
   
      在欧洲第七次反法联盟对法战争期间,也就是1815年6月18日,发生了英普联军与法军在布鲁塞尔以南滑铁卢的决定性会战。1815年3月,拿破仑一世由厄尔巴岛返回法国,并且聚集旧部,进军巴黎,望能重新称帝,组建军队。反法联盟计划调集70万大军,分路进攻法国。最早集中的英荷联军和普军首先进驻比利时。
   
      拿破仑一世为各个击破敌军,率领约12万人进入比利时。他率先发起进攻,佯攻联军右翼,主力猛攻联军左翼,但遭到联军顽强抵抗,被迫逐次投入兵力。由于拿破仑一世  对联  军的作战能力估计不足,因此没有明显的进展。在此期间,法军骑兵虽曾两次突入英军阵地,但因缺乏步兵支援而被击退。这时拿破仑一世已经没有后备兵力,于是只能逃离战场。法军战败后,“百日王朝”覆灭。拿破仑一世于6月22日宣布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
   
      这场战役表明:拿破仑一世对敌情的侦察不足,临战前的兵力分散,初战不利便改变决心,指挥不果断。
         拿破仑与滑铁卢   
      曾经的滑铁卢本是一个平静的小镇,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特色,但是因为一个人这个古朴的小镇变得举世闻名,而使滑铁卢闻名世界的这个人就是拿破仑。1815年拿破仑滑铁卢战争开始,但是这场战争最后却是并没有  成功  。后来人们形容一个人失败的时候就会用滑铁卢来形容。拿破仑滑铁卢的失败也让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1815年拿破仑为了一统欧洲的军队而和英国发生了一场大决战,当时双方的军队人数都是巨大的,这场战争也异常激烈,许多人都被拿破仑在滑铁卢的这场战争牵动了心弦。直到第二天一大早,欧洲许多国家的统治者们终于放下了心,因为伟大的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在滑铁卢居然惨败了。
   
      拿破仑的滑铁卢战争是战线和时间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短的,但是尽管如此战争的影响巨大,同时拿破仑滑铁卢没有成功是让众人都非常意外的。拿破仑的滑铁卢失败不仅让他之前的一切成就都灰飞烟灭,同时也改变了欧洲的历史,滑铁卢战争也被人们载入历史的记载中,而滑铁卢也因为拿破仑而成为了失败的另一种说法。
   
      虽然拿破仑没有成功赢得滑铁卢,但是胜利的英国却是没有留下任何威名。许多人们并不知道威尔顿是谁,但是人人都知道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的事情,虽然失败了但是拿破仑依旧是人们心中永远的英雄,并且也永久的记住了拿破仑滑铁卢失败的这个历史事件。
         格鲁希和滑铁卢之战   
      滑铁卢之战让拿破仑多年的心血以失败而告终,而这场战争的失败,和格鲁希元帅关系密切,那么格鲁希和滑铁卢之战到底有怎样的渊源呢?
   
      拿破仑在决定攻打威灵顿军队的时候,就制定了大概的作战方针,就是自己亲自攻打,从军队中抽调一部分来追踪普鲁士的士兵,防止他们会和英军。鉴于当时法国统帅的情况,这个追踪普鲁士军队的任务就交给了格鲁希。之所以把格鲁希和滑铁卢之战的失败联系起来,是有原因的。
   
      在滑铁卢战役打响以后,虽然带领着法国一半的军队,但是格鲁希却死守着拿破仑的  命令  ,坚持要寻找普鲁士军队的踪迹,却遍寻不到,在拿破仑急需支援的时候,甚至在自己的部下要求他出兵支援皇帝的时候,他依旧坚持要完成皇帝给他的命令,去追击普鲁士军队。格鲁希的部队一直在四处寻找普军,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普军部队完全没有消息,另外一方面皇帝也没有任何进攻或者撤退的消息传来,这让格鲁希的心产生了不安,但是他依旧墨守成规,没有去战场支援。
   
      因为不能及时在战争当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滑铁卢战争以失败而告终,随后终于认清了形式的格鲁希率领自己的军队,试图拯救拿破仑帝国,来弥补自己在滑铁卢战争当中的战略失误,但是这时候失败已经成了定局,任凭格鲁希如何挽救也无力回天。
       
    猜你喜欢:
   
    1. 莱比锡战役拿破仑失败的原因 
   
    2. 拿破仑战争参战力量有多少 
   
    3. 法国拿破仑战争的真正性质是什么 
   
    4. 马赛曲的简介 
   
    5. 拿破仑战争的时代背景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