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机床业如此困难?

2024-05-14 19:36

1. 为什么机床业如此困难?

做不好,什么行业都困难,做得好,什么行业都不困难,特别是在大环境不怎么好的情况下,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好的,效果就太明显了。

为什么机床业如此困难?

2. 中国机床业何时摆脱“低端混战”困局?

低端混战、中端争夺、高端失守……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国机床业,还有希望吗?

2013年,一部名为《大国重器》的央视纪录片,风靡一时。片中,一家中国装备制造巨头,已然跻身全球机床产业的顶级俱乐部。它的名字叫沈阳机床。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制造业井喷,机床需求暴涨。作为中国机床业“领头羊”的沈阳机床赶上前所未有的好时代,一路高歌猛进:2004年吞并云机、昆机,垄断车床、镗铣床市场;2005年,再并购德国希斯,力图掌握数控机床高端技术。

快速的扩张,让沈阳机床跨越式发展。在2012年的全球机床排行榜上,沈机已以180亿元的销售额,问鼎世界第一。但这样的日子很快被证明是昙花一现。

2018年,负债202亿、负债率达99.26%的沈机病入膏肓;2019年,再度巨亏50亿元的沈阳机床,不得不接受破产重整。

沈机跌宕的命运,只是中国机床业浮沉的缩影。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在号称“工业母机”的机床产业,却依然难言自主。

3. 中国有哪些有名的机床企业?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东台机床厂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友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还有几家中国台湾的比如高峰、建德、福裕、泷泽、金丰、永进......
等,都是在世界上排的上号的。

中国有哪些有名的机床企业?

4. 机床行业的发展趋势

机床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和规模,是一个国家工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机床行业的传统制造强国主要为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工业化发达国家。同时,伴随着国内工业整体实力的提升,中国已成为机床制造大国。
目前,在供给方面,中国机床行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位,产值为194.2亿美元,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份额为23.1%。在需求方面,中国消费额位居世界第一位,消费额为223亿美元,在全球需求市场中占据份额为27.2%。中国虽然在全球机床供需市场中都占据着重要市场份额,是机床大国,却不是机床强国,中高端机型仍存在进口依赖。
全球机床行业发展历程
机床从出现至今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即雏形期、产生期、精密化时期、半自动化时期和自动化时期。

全球机床行业供需现状
美国Gardner Intelligence公司是一家多年从事全球机床行业统计分析的专业公司,近期发布了2019年世界机床行业统计调查报告,报告中所述机床包括金属切削机床和金属成形机床。
报告数据显示,2016-2018年,全球机床行业产值呈逐年增长趋势,2019年开始下降。2019年全球机床产值为842亿美元,同比降低11%。2020年,全球疫情蔓延,经济活动明显减少,全球机床产量很可能下降更多,前瞻预测2020年全球机床产量为716亿美元。

2019年世界机床行业统计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机床消费额与产值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即2016-2018年呈逐年增长趋势,2019年开始下降。2019年全球机床消费额为821亿美元,同比降低10.66%。全球机床消费额与产值保持相似变化趋势,据此,前瞻预测2020年全球机床消费额为698亿美元。

中国机床产值居世界第一
从机床供给市场来看,2019年,全球机床行业产值为842亿美元,其中中国产值位居世界第一位,产值为194.2亿美元,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份额为23.1%。德国、日本产值分别为140亿美元和129.9亿美元,分别位居全球第二和第三,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分别为16.6%和15.4%。中国、德国和日本三个国家占据了全球55.1%的份额。

中国机床消费额居世界第一
从机床需求市场来看,2019年,全球机床行业消费额为821亿美元,其中中国消费额位居世界第一位,消费额为223亿美元,在全球需求市场中占据份额为27.2%。美国、德国消费额分别为97亿美元和79亿美元,分别位居全球第二和第三,在全球需求市场中的份额分别为11.8%和9.6%。中国、美国和德国三个国家占据了全球48.6%的份额。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机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5. 中国机床发展史是什么?

1.1 古代树木机床公元前二千多年出现的树木车床是机床最早的雏形。工作时,脚踏绳索下端的套圈,利用树枝的弹性使工件由绳索带动旋转,手拿贝壳或石片等作为刀具,沿板条移动工具切削工件。中世纪的弹性杆棒车床运用的仍是这一原理。
  1.2 十五世纪的机床雏形十五世纪由于制造钟表和武器的需要,出现了钟表匠用的螺纹车床和齿轮加工机床,以及水力驱动的炮筒镗床。1501年左右,意大利人列奥纳多·达芬奇曾绘制过车床、镗床、螺纹加工机床和内圆磨床的构想草图,其中已有曲柄、飞轮、项尖和轴承等新机构。中国明朝出版的《天工开物》中也载有磨床的结构,用脚踏的方法使铁盘旋转,加上沙子和水来剖切玉石。
  1.3 工业革命导致了各种机床的产生和改进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床的发展。1774年,英国人威尔金森发明了较精密的炮筒镗床。次年,他用这台炮筒镗床镗出的汽缸,满足了瓦特蒸汽机的要求。为了镗制更大的汽缸,他又于1775年制造了一台水轮驱动的汽缸镗床,促进了蒸汽机的发展。从此,机床开始用蒸汽机通过曲轴驱动。
  1797年,英国人莫兹利创制成的车床由丝杠传动刀架,能实现机动进给和车削螺纹,这是机床结构的一次重大变革。莫兹利也因此被称为“英国机床工业之父”。
  19世纪,由于纺织、动力、交通运输机械和军火生产的推动,各种类型的机床相继出现。1817年,英国人罗伯茨创制龙门刨床;1818年美国人惠特尼制成卧式铣床;1876年,美国制成万能外圆磨床;1835和1897年又先后发明滚齿机和插齿机。
  十九世纪最优秀的机械技师应数惠特沃斯,他于1834年制成了测长机,该测长机可以测量出长度误差万分之一英寸左右。这种测长机的原理和千分尺相同,通过转动分度板可以进出的螺纹夹持住工件,使用滑尺读出分度板上的分度。1835年,惠特沃斯在他32岁时发明滚齿机。除此以外,惠特沃斯还设计了测量圆筒的内圆和外圆的塞规和环规。建议全部的机床生产业者都采用同一尺寸的标准螺纹。后来,英国的制定工业标准协会接受了这一建议,从那以后直到今日,这种螺纹作为标准螺纹被各国所使用。
  工业技术发展的中心,从十九世纪起,就悄悄从英国移向美国。把英国的技术声望夺过去的人中,惠特尼堪称佼佼者。惠特尼聪颖过人,具有远见卓识,他率先研究出了作为大规模生产的可更换部件的系统。至今还很活跃的惠特尼工程公司,早在19世纪四十年代就研制成功了一种转塔式六角车床。这种车床是随着工件制做的复杂化和精细化而问世的,在这种车床中,装有一个绞盘,各种需要的刀具都安装在绞盘上,这样,通过旋转固定工具的转塔,就可以把工具转到所需的位置上。
  随着电动机的发明,机床开始先采用电动机集中驱动,后又广泛使用单独电动机驱动。
    二十世纪初,为了加工精度更高的工件、夹具和螺纹加工工具,相继创制出坐标镗床和螺纹磨床。同时为了适应汽车和轴承等工业大量生产的需要,又研制出各种自动机床、仿形机床、组合机床和自动生产线。
  1.4 1900年进入精密化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单一的车床已逐渐演化出了铣床、刨床、磨床、钻床等等,这些主要机床已经基本定型,这样就为20世纪前期的精密机床和生产机械化和半自动化创造了条件。
  在20世纪的前20年内,人们主要是围绕铣床、磨床和流水装配线展开的。由于汽车、飞机及其发动机生产的要求,在大批加工形状复杂、高精度及高光洁度的零件时,迫切需要精密的、自动的铣床和磨床。由于多螺旋线刀刃铣刀的问世,基本上解决了单刃铣刀所产生的振动和光洁度不高而使铣床得不到发展的困难,使铣床成为加工复杂零件的重要设备。
  被世人誉为“汽车之父”的福特,提出:汽车应该是“轻巧的、结实的、可靠的和便宜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研制高效率的磨床,为此,美国人诺顿于1900年用金刚砂和刚玉石制成直径大而宽的砂轮,以及刚度大而牢固的重型磨床。磨床的发展,使机械制造技术进入了精密化的新阶段。
  1.5 1920年进入半自动化时期在1920年以后的30年中,机械制造技术进入了半自动化时期,液压和电器元件在机床和其他机械上逐渐得到了应用。1938年,液压系统和电磁控制不但促进了新型铣床的发明,而且在龙门刨床等机床上也推广使用。30年代以后,行程开关——电磁阀系统几乎用到各种机床的自动控制上了。
  1.6 1950年进入自动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数控和群控机床和自动线的出现,机床的发展开始进入了自动化时期。数控机床是在电子计算机发明之后,运用数字控制原理,将加工程序、要求和更换刀具的操作数码和文字码作为信息进行存贮,并按其发出的指令控制机床,按既定的要求进行加工的新式机床。
  1.6.1 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铣床)诞生(1951年)数控机床的方案,是美国的帕森斯在研制检查飞机螺旋桨叶剖面轮廓的板叶加工机时向美国空军提出的,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参加和协助下,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成功。1951年,他们正式制成了第一台电子管数控机床样机,成功地解决了多品种小批量的复杂零件加工的自动化问题。以后,一方面数控原理从铣床扩展到铣镗床、钻床和车床,另一方面,则从电子管向晶体管、集成电路方向过渡。1958年。美国研制成能自动更换刀具,以进行多工序加工的加工中心。
  1.6.2 世界第一条数控生产线诞生(1968年)1968年,英国的毛林斯机械公司研制成了第一条数控机床组成的自动线,不久,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出了“工厂自动化的先决条件是零件加工过程的数控和生产过程的程控”,于是,到70年代中期,出现了自动化车间,自动化工厂也已开始建造。  1970年至1974年,由于小型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机床控制,出现了三次技术突破。第一次是直接数字控制器,使一台小型电子计算机同时控制多台机床,出现了“群控”;第二次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用一支光笔进行设计和修改设计及计算程序;第三次是按加工的实际情况及意外变化反馈并自动改变加工用量和切削速度,出现了自适控制系统的机床。
  经过100多年的风风雨雨,机床的家族已日渐成熟,真正成了机械领域的“工作母机”。

中国机床发展史是什么?

6. 机床的发展历史

 
  十五世纪的机床雏形,由于制造钟表和武器的需要,出现了钟表匠用的螺纹车床和齿轮加工机床,以及水力驱动的炮筒镗床。
  1501年左右,意大利人列奥纳多·达芬奇曾绘制过车床、镗床、螺纹加工机床和内圆磨床的构想草图,其中已有曲柄、飞轮、顶尖和轴承等新机构。
  中国明朝出版的《天工开物》中也载有磨床的结构,用脚踏的方法使铁盘旋转,加上沙子和水来剖切玉石。
  工业革命导致了各种机床的产生和改进。
   
  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床的发展。
  1774年,英国人威尔金森(全名约翰·威尔金森)发明了较精密的炮筒镗床。
  次年,他用这台炮筒镗床镗出的汽缸,满足了瓦特蒸汽机的要求。
  为了镗制更大的汽缸,他又于1775年制造了一台水轮驱动的汽缸镗床,促进了蒸汽机的发展。
  从此,机床开始用蒸汽机通过曲轴驱动。
  1797年,英国人莫兹利创制成的车床由丝杠传动刀架,能实现机动进给和车削螺纹,这是机床结构的一次重大变革。
  莫兹利也因此被称为“英国机床工业之父”。
  19世纪,由于纺织、动力、交通运输机械和军火生产的推动,各种类型的机床相继出现。
  1817年,英国人罗伯茨创制龙门刨床;1818年美国人惠特尼(全名伊莱·惠特尼)制成卧式铣床;1876年,美国制成万能外圆磨床;1835和1897年又先后发明滚齿机和插齿机。
  工业技术发展的中心,从十九世纪起就悄悄从英国移向美国。
  在把英国的技术声望夺过去的人中,惠特尼堪称佼佼者。
  惠特尼聪颖过人,具有远见卓识,他率先研究出了作为大规模生产的可更换部件的系统。
  至今还很活跃的惠特尼工程公司,早在19世纪四十年代就研制成功了一种转塔式六角车床。
  这种车床是随着工件制做的复杂化和精细化而问世的,在这种车床中,装有一个绞盘,各种需要的刀具都安装在绞盘上,这样,通过旋转固定工具的转塔,就可以把工具转到所需的位置上。
  随着电动机的发明,机床开始先采用电动机集中驱动,后又广泛使用单独电动机驱动。
  二十世纪初,为了加工精度更高的工件、夹具和螺纹加工工具,相继创制出坐标镗床和螺纹磨床。
  同时为了适应汽车和轴承等工业大量生产的需要,又研制出各种自动机床、仿形机床、组合机床和自动生产线。
  1900年进入精密化时期。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单一的车床已逐渐演化出了铣床、刨床、磨床、钻床等等,这些主要机床已经基本定型,这样就为20世纪前期的精密机床和生产机械化和半自动化创造了条件。
  在20世纪的前20年内,人们主要是围绕铣床、磨床和流水装配线展开的。
  由于汽车、飞机及其发动机生产的要求,在大批加工形状复杂、高精度及高光洁度的零件时,迫切需要精密的、自动的铣床和磨床。
  由于多螺旋线刀刃铣刀的问世,基本上解决了单刃铣刀所产生的振动和光洁度不高而使铣床得不到发展的困难,使铣床成为加工复杂零件的重要设备。
  被世人誉为“汽车之父”的福特提出:汽车应该是“轻巧的、结实的、可靠的和便宜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研制高效率的磨床,为此,美国人诺顿于1900年用金刚砂和刚玉石制成直径大而宽的砂轮,以及刚度大而牢固的重型磨床。
  磨床的发展,使机械制造技术进入了精密化的新阶段。
  1920年进入半自动化时期。
  在1920年以后的30年中,机械制造技术进入了半自动化时期,液压和电气元件在机床和其他机械上逐渐得到了应用。
  1938年,液压系统和电磁控制不但促进了新型铣床的发明,而且在龙门刨床等机床上也推广使用。
  30年代以后,行程开关——电磁阀系统几乎用到各种机床的自动控制上了。
  1950年进入自动化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数控和群控机床和自动线的出现,机床的发展开始进入了自动化时期。
  数控机床是在电子计算机发明之后,运用数字控制原理,将加工程序、要求和更换刀具的操作数码和文字码作为信息进行存贮,并按其发出的指令控制机床,按既定的要求进行加工的新式机床。
  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铣床)诞生(1951年)。
  数控机床的方案,是美国的帕森斯(全名约翰·帕森斯)在研制检查飞机螺旋桨叶剖面轮廓的板叶加工机时向美国空军提出的。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参加和协助下,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成功。
  1951年,他们正式制成了第一台电子管数控机床样机,成功地解决了多品种小批量的复杂零件加工的自动化问题。
  以后,一方面数控原理从铣床扩展到铣镗床、钻床和车床,另一方面,则从电子管向晶体管、集成电路方向过渡。
  1958年,美国研制成能自动更换刀具,以进行多工序加工的加工中心。
  世界第一条数控生产线诞生于1968年。
  英国的毛林斯机械公司研制成了第一条数控机床组成的自动线。
  不久,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出了“工厂自动化的先决条件是零件加工过程的数控和生产过程的程控”。
  于是,到1970年代中期,出现了自动化车间,自动化工厂也已开始建造。
  1970年至1974年,由于小型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机床控制,出现了三次技术突破。
  第一次是直接数字控制器,使一台小型电子计算机同时控制多台机床,出现了“群控”;第二次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用一支光笔进行设计和修改设计及计算程序;第三次是按加工的实际情况及意外变化反馈并自动改变加工用量和切削速度,出现了自适控制系统的机床。
  经过100多年的风风雨雨,机床的家族已日渐成熟,真正成了机械领域的“工作母机”。
  
   

7. 机床的发展历史

十五世纪的机床雏形,由于制造钟表和武器的需要,出现了钟表匠用的螺纹车床和齿轮加工机床,以及水力驱动的炮筒镗床。1501年左右,意大利人列奥纳多·达芬奇曾绘制过车床、镗床、螺纹加工机床和内圆磨床的构想草图,其中已有曲柄、飞轮、顶尖和轴承等新机构。中国明朝出版的《天工开物》中也载有磨床的结构,用脚踏的方法使铁盘旋转,加上沙子和水来剖切玉石。工业革命导致了各种机床的产生和改进。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床的发展。1774年,英国人威尔金森(全名约翰·威尔金森)发明了较精密的炮筒镗床。次年,他用这台炮筒镗床镗出的汽缸,满足了瓦特蒸汽机的要求。为了镗制更大的汽缸,他又于1775年制造了一台水轮驱动的汽缸镗床,促进了蒸汽机的发展。从此,机床开始用蒸汽机通过曲轴驱动。1797年,英国人莫兹利创制成的车床由丝杠传动刀架,能实现机动进给和车削螺纹,这是机床结构的一次重大变革。莫兹利也因此被称为“英国机床工业之父”。19世纪,由于纺织、动力、交通运输机械和军火生产的推动,各种类型的机床相继出现。1817年,英国人罗伯茨创制龙门刨床;1818年美国人惠特尼(全名伊莱·惠特尼)制成卧式铣床;1876年,美国制成万能外圆磨床;1835和1897年又先后发明滚齿机和插齿机。工业技术发展的中心,从十九世纪起就悄悄从英国移向美国。在把英国的技术声望夺过去的人中,惠特尼堪称佼佼者。惠特尼聪颖过人,具有远见卓识,他率先研究出了作为大规模生产的可更换部件的系统。至今还很活跃的惠特尼工程公司,早在19世纪四十年代就研制成功了一种转塔式六角车床。这种车床是随着工件制做的复杂化和精细化而问世的,在这种车床中,装有一个绞盘,各种需要的刀具都安装在绞盘上,这样,通过旋转固定工具的转塔,就可以把工具转到所需的位置上。随着电动机的发明,机床开始先采用电动机集中驱动,后又广泛使用单独电动机驱动。二十世纪初,为了加工精度更高的工件、夹具和螺纹加工工具,相继创制出坐标镗床和螺纹磨床。同时为了适应汽车和轴承等工业大量生产的需要,又研制出各种自动机床、仿形机床、组合机床和自动生产线。1900年进入精密化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单一的车床已逐渐演化出了铣床、刨床、磨床、钻床等等,这些主要机床已经基本定型,这样就为20世纪前期的精密机床和生产机械化和半自动化创造了条件。在20世纪的前20年内,人们主要是围绕铣床、磨床和流水装配线展开的。由于汽车、飞机及其发动机生产的要求,在大批加工形状复杂、高精度及高光洁度的零件时,迫切需要精密的、自动的铣床和磨床。由于多螺旋线刀刃铣刀的问世,基本上解决了单刃铣刀所产生的振动和光洁度不高而使铣床得不到发展的困难,使铣床成为加工复杂零件的重要设备。被世人誉为“汽车之父”的福特提出:汽车应该是“轻巧的、结实的、可靠的和便宜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研制高效率的磨床,为此,美国人诺顿于1900年用金刚砂和刚玉石制成直径大而宽的砂轮,以及刚度大而牢固的重型磨床。磨床的发展,使机械制造技术进入了精密化的新阶段。1920年进入半自动化时期。在1920年以后的30年中,机械制造技术进入了半自动化时期,液压和电气元件在机床和其他机械上逐渐得到了应用。1938年,液压系统和电磁控制不但促进了新型铣床的发明,而且在龙门刨床等机床上也推广使用。30年代以后,行程开关——电磁阀系统几乎用到各种机床的自动控制上了。1950年进入自动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数控和群控机床和自动线的出现,机床的发展开始进入了自动化时期。数控机床是在电子计算机发明之后,运用数字控制原理,将加工程序、要求和更换刀具的操作数码和文字码作为信息进行存贮,并按其发出的指令控制机床,按既定的要求进行加工的新式机床。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铣床)诞生(1951年)。数控机床的方案,是美国的帕森斯(全名约翰·帕森斯)在研制检查飞机螺旋桨叶剖面轮廓的板叶加工机时向美国空军提出的。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参加和协助下,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成功。1951年,他们正式制成了第一台电子管数控机床样机,成功地解决了多品种小批量的复杂零件加工的自动化问题。以后,一方面数控原理从铣床扩展到铣镗床、钻床和车床,另一方面,则从电子管向晶体管、集成电路方向过渡。1958年,美国研制成能自动更换刀具,以进行多工序加工的加工中心。世界第一条数控生产线诞生于1968年。英国的毛林斯机械公司研制成了第一条数控机床组成的自动线。不久,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出了“工厂自动化的先决条件是零件加工过程的数控和生产过程的程控”。于是,到1970年代中期,出现了自动化车间,自动化工厂也已开始建造。1970年至1974年,由于小型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机床控制,出现了三次技术突破。第一次是直接数字控制器,使一台小型电子计算机同时控制多台机床,出现了“群控”;第二次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用一支光笔进行设计和修改设计及计算程序;第三次是按加工的实际情况及意外变化反馈并自动改变加工用量和切削速度,出现了自适控制系统的机床。经过100多年的风风雨雨,机床的家族已日渐成熟,真正成了机械领域的“工作母机”。

机床的发展历史

8. 为何中国的机床如此落后,军工发展却如此迅速呢?

没有高端的机械装备,绝对制造不出来高端的武器。
人气不足,迎难而上。弯道超车是不可能,只有脚踏实地,更多的投入和付出才能追上脚步,f22都是35年前研发的产品的了,想弯道必翻车,我们就是太聪明了,都想投机取巧走捷径。中国第一代重工业来自前苏联的援助,大家都知道苏联的印象就是老大粗,东芝事件中偷偷卖给苏联的还不是最先进的机床,结果苏联就有巨大进步,能理解苏联机床和日本的差距吧。咱们的机床也是学习苏联的(后面高端机床也是走仿制的路,实际机床肯定不是拆就能学会的,毕竟不是老大粗的装备),所以实际差距可想而知。

市场化后,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优势被削弱了,单打独斗成不了大气侯。这是铁定的事实,其它不说,文艺就是例子,改革改放几十年了,出了几部有影响的作品。在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才是正确选择。这是几代人流血牺牲奋斗总结的经验,走资本主义是死路一条。
谁有不如自己有?以免受制于人,如果沈阳机床厂场倒下,一定是国家的悲哀,沈阳机床厂为国家企业打造无数个摇篮,应该重点扶持,让沈阳机床厂成为国家企业的后盾,确保国家安全。
机床有替代的国产货,可靠性精度差点,不妨碍使用。军工不考虑成本的,实在需要,手工调试几台超精度的机床也不是难事,不能量产罢了,因此够用。

其实车床的差距反而是民用吧,民用既要性能还有价格,还要消费者信任。 军用车床就不一样,你只要研发出来能用,性能达标,其它都不重要。
中国的机床没有那么落后。 现在全世界的传统机械行业收入利润等都不如IT等一些新兴行业,给人一种错觉,中国的机床行业落后。 实际上这几年中国赶上了。 当然,收入依旧很低。 德国的机床厂现在也没有二十年前效益工资好了。

中国机床、发动机、高端芯片、操作系统、前沿医学、基础理论等在世界上基本处于二流甚至三流水平,中国制造应该说中国组装更合适,企业经营也是短期行为,极少有像华为那样大量资金投入研发、考虑长远的企业!中国的机床很落后吗?
从综合实力看,只落后德国、日本,中国的80%的企业,是使用国产机床赚钱,中低端机床是国产货为主,产量很大,不要想象中国什么都有要拿第一,人家是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产业,如果我们的机床、汽车也拿世界第一,那人家怎样活?要知道整体环境上,我们的工业比欧美发达国家落后了几十到一百年,中国的政府和大多数人都太好面子了,不能正确地面对事实,甚至还在鼓吹中国制造,不能给我们的年轻人和小孩子给个正确的引导作用,让我们年轻的一倍奋发图强,努力发展工业制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