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饮料行业概述

2024-05-15 19:14

1. 中国软饮料行业概述

近几年,我国软饮料市场已成为中国食品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2005年软饮料产量3380万吨,比2004年增长24.08%。2005年实现总产值(现价)1090.79亿元,销售收入1139.50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5.82%、24.97%。同年,饮料行业产销两旺,产成品、销售收入、利润和税金都比上年同期有了较大幅度增长。2005年全国共生产软饮料3380万吨,较2004年同期增长16.05%;软饮料产量逐年稳步增加,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745.95亿元,利润额达到201.13亿元。  
     2005年1-12月,软饮料行业共有企业970家,其中亏损242家,亏损比例为24.95%。亏损总额为970.694百万元,亏损额同比减少了241.903百万元。产成品总额5416.99百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86.851百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048.56亿元,同比增长27.32%。行业利润总额76.373亿元,同04年的55.657亿元相比,增长了20.716亿元,增长幅度37.22%。 
 2006年,中国软饮料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36,035,326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4.64%;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144,952,04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26%;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0,235,889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5.35%。
  2007年1-5月,中国软饮料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65,070,428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7.11%;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71,425,347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7.18%;实现累计利润总额6,243,065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7.20%。
     据预测,“十一五”期末,我国将建立一个产品结构更趋合理、产业集中度更高的现代饮料加工体系。到2010年,全国软饮料总产量达到5700万吨,年均增长率约11%。其中,果蔬汁饮料产量达到1140万吨,瓶(罐)装饮用水产量达到2250万吨,碳酸饮料产量达到1140万吨,茶饮料、功能性饮料和蛋白饮料等其它饮料产量达到1170万吨左右。

中国软饮料行业概述

2. 中国饮料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我国软饮料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由国外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国内的天府可乐和健力宝共同掀起了国内的碳酸饮料浪潮。目前,国内软饮料行业逐步进入平稳的温和增长期。从企业市占率来看,软饮料行业格局愈发分散,竞争情况加剧。
可口可乐位居中国软饮料市场第一
根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20年软饮料行业市占率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可口可乐(主要业务为碳酸饮料)、养生堂(主要业务为包装饮用水)、顶新(主要饮料业务为茶饮料),其市场占有率分别为9.3%、8.4%和5.8%。

从品牌维度看,2020年中国前二十的品牌,可口可乐占据四个,百事、统一分别占据两个,其余企业均只占据一个。

包装饮用水企业更受欢迎
目前中国软饮料行业,以农夫山泉、怡宝为代表的包装饮用水品牌占据较大的软饮料市场。2020年农夫山泉为国内软饮料市场最大的品牌,市占率为7.0%,排名前六的品牌中有三个都是包装饮用水品牌。

2020年,中国软饮料行业前六品牌中只有农夫山泉、怡宝、雪碧和百岁山的市占率相较2019年有所提高,除雪碧外其余三个品牌皆为包装饮用水品牌。可以看出,中国消费者更青睐包装饮用水,包装饮用水企业更受欢迎。

市场分散,竞争激烈
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商把目光投向软饮料行业,之前没有进入这一市场的玩家,例如伊利、蒙牛都将通过推出新产品进入这一市场。根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1-2020年,中国软饮料行业历年TOP10企业的市占率呈下降趋势。
2011年,中国软饮料前十企业占据全国一半以上的市场,市占率达到54.0%。而到了2020年,中国软饮料前十企业市占率下降到44.9%,中国软饮料市场格局分散,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

——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软饮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3. 软饮料的行销

软性饮料通常被装在瓶罐中于商店销售,或是利用一种名为“苏打枪”的机器进行分装贩售。销售数量对于制造商和代理商都是很重要的收入来源。许多知名厂牌的软性饮料都是在当地或地区性的独立公司制造并装瓶。这些公司向知名品牌的持有厂商购买授权,取得使用品牌名称的权利,以及制造饮料最关键的糖浆。由于饮料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因此原始配方大都不会卖给取得授权的厂商,而是直接由总公司输出原料的糖浆,以保护其原始配方不会外流。

软饮料的行销

4. 中国软饮料行业发展特点是什么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软饮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8-2013年,我国软饮料行业市场规模从2008年的2115.06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277.9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6.46%。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我国软饮料行业市场规模依然有望维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从产品结构来看,过去中国着重调整软饮料产品结构,降低碳酸饮料的比例。软饮料行业重点发展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茶饮料等产品,适度发展瓶(罐)装饮用矿泉水,逐步降低可乐等碳酸类饮料的发展。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软饮料行业已经步入框架结构重构时期,在未来3到5年,功能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等健康饮料将组成框架结构的主体。

  虽然近几年,我国软饮料的消费量处于快速增长势头,但总体消费量依然偏低,尤其是人均消费量,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相比,消费水平仍然偏低。2013年,我国人均软饮料消费量在100升左右,而日本在2007年已达到140多升,由于日本和我国的饮食习惯接近、且其饮料行业发展领先于我国,前瞻认为我国软饮料人均消费量的提升空间依然很大,未来几年软饮料人均消费量将继续保持前几年快速增长的趋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软饮料行业报告认为,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软饮料市场今后仍将保持稳定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未来我国软饮料市场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①功能型向营养型转变;②销售人群由儿童向中老年转变;③解渴、避暑向健康、美容转变;④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⑤果味型向果蔬型转变。

  总体而言,我国软饮料行业是高成长性的行业,成熟饮品增长稳定,新的热点和增长点不断涌现,新兴饮品的增长更快。我国软饮料业先后经历了娃哈哈、健力宝、红牛、旭日升、王老吉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饮料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软饮料行业将进一步健康发展,行业需求将不断提高,产能继续扩大,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和优化。

5. 2011年中国软饮料产量统计情况是?

  2011年1-12月,我国软饮料产量11762.32万吨,同比增长了22%,比1-11月产量增速回升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速上升3.73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单月产量达到920.89万吨,同比增长19.06%,比11月份产量增速回落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速下降10个百分点。各品种软饮料累计产量增速与上年同期比较有升有降,其中:1-12月精制茶类增速比2010年同期增速上涨16.19个百分点;果汁和蔬菜汁饮料类增幅比上年同期增速下降18.84个百分点;包装饮用水累计产量增速较快,但较上年同期增速上涨3.31个百分点;碳酸饮料类(汽水)产量增速同比上年同期大幅上涨,增速较上年同期增速上涨25.65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我国着重调整饮料产品结构。软饮料分品种数据如下:

  2011年1-12月,各种软饮料产量增速均保持较高增速,按累计增速快慢依次来看:精制茶累计产量为176.69万吨,同比增长率为37.83%,比2010年同期增速上升16.19个百分点;碳酸饮料累计产量1606.61万吨,同比增长26.46%,比2010年同期增速上升25.65个百分点,总体增速较快,在全部软饮料中居第二位;另外,包装饮用水累计产量4788.99万吨,同比增长25.67%,比2010年同期增速上涨3.31个百分点;果蔬汁累计产量1920.24万吨,同比增长8.66%,在软饮料中仍保持最快增长态势,但增速比2010年同期增速下降18.84个百分点,在软饮料中,只有果蔬汁饮料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单月分品种来看,12月按各子行业增速由高到低其生产量情况分别如下:精制茶产量为16.32万吨,同比增长率为18.93%,增速比11月份回落28.31个百分点,比2010年同期增速下降6.25个百分点;包装饮用水类12月单月产量达到336.12万吨,同比增长10.58%,增速比11月份下降16.93个百分点,比2010年同期增速下降32.81个百分点;碳酸饮料产量146.59万吨,同比增长15.85%,增长速度比11月份下降13.63个百分点,比2010年同期增速下降3.14个百分点;果汁和蔬菜汁饮料类产量达到162.99万吨,同比增长了11.16%,增速比11月份下降4.29个百分点,比2010年同期增速下降6.55个百分点。

2011年中国软饮料产量统计情况是?

6. 中国软饮料行业发展特点是什么?

一:中国软饮料行业的营销现状 
1、 软饮料行业销售特点和竞争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软饮料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总的来说,软饮料行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出多层次,多品牌,多特性,容量大,变化快,品牌竞争激烈等特点。目前,根据整个市场的发展特征,软饮料行业在中国主要分为碳酸饮料,茶饮料和果汁饮料。现在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三类产品的竞争情况: 
在碳酸饮料这个市场中,两乐仍然是呈高速的发展,而且,占据中国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将近占据75%的市场。其霸主地位无人可以动摇。而如一些本土的品牌,如非常可乐等本土的品牌占据着市场份额不到25%。因此在这个市场中,国外的品牌占据着绝大的优势,本土品牌发展并不乐观。 
而在茶饮料和果汁饮料中,市场情况却大不相同。在茶饮料中,本土品牌娃哈哈取代了茶饮料中的先驱旭日升,与台湾的品牌统一,康师傅占得市场先驱地位,三分天下,但市场远没有达到像碳酸饮料市场呈现出来的寡头市场的情况。本土品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在果汁饮料中,市场排名占据前十位品牌的市场份额还不到20%,市场并没有强势品牌。而在果汁饮料中的混合果汁和纯果汁两个市场中,本土品牌农夫山泉、娃哈哈和汇源已经抢得了市场先机,占据了相当的优势。所以,在软饮料中的茶饮料和果汁饮料中,本土的饮料企业仍具有相当的市场机会,可以谋求发展。 
但是本土饮料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国际饮料巨头可口可乐,白事可乐,台湾强势品牌统一,康师傅,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利用自己的品牌、资金、渠道等综合的资源实力进行同质化的产品延伸,在茶饮料行业中,可口可乐选择和雀巢合作,共同推出了冰爽茶,并细分市场,定位于20到29岁的白领阶层,并通过宣传独特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诉说,快速占据了一部分市场。这种做法也被其他的国外的饮料巨头所采用,意图借此瓜分市场。而在果汁市场中,可口可乐,百事更是紧接着推出了定位于儿童市场的“酷儿”和属于其中爆果汽细分市场的橙味果汽。在这种情况下,本土的品牌只有选择赋予自己产品更多的技术含量,更丰富的品牌内涵,和作为本土企业独具优势的渠道建设和国外品牌抗争。如果本土的饮料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如果只图短期利益,跟随着竞争对手发展方向,做同质化产品,进行无品牌意识的竞争,那只能是拉大与国外企业的差距,甚至于被踢出市场。 
 本土碳酸饮料行业为例,首先分析饮料行业品牌危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除品牌危机的途径。并援引国外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饮料品牌危机案例,强调本土饮料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须注重自身的品牌管理,慎重对待品牌危机。文章在分析饮料行业品牌危机现状时,根据其共性与个性,提出了把品牌危机分为行业性品牌危机和个体性品牌危机的新思路。  
近几年,中国饮料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前景广阔的消费市场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饮料厂商,许多跨国公司凭借雄厚的财力和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通过收购国内著名品牌或合资、独资经营挤占国内市场。当前我国饮料行业的多元化格局已经初步显现,饮料品种已由单一的汽水发展成为包括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蔬菜汁等十大类,同时发展并规范功能性饮料的生产,  (1)果蔬饮料业的利润赶超碳酸饮料业。截至2007年2月,碳酸饮料制造业是软饮料制造业的龙头行业,其不论是销售收入、缴纳税金,还是利润总额都在软饮料制造业中占比较高;第2季度,碳酸饮料制造业仍在销售收入、缴纳税金上表现不俗,但利润总额已经开始退出“状元”位置,低于果蔬饮料制造业。消费者倾向于选择绿色、健康饮料的消费需求趋于明显
目前,我国饮料行业同质化较为普遍,一直困扰行业发展。那么,如何走出同质化的怪圈?必须走差异化的路子!本文分析了同质化现象和对行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摆脱我国饮料同质化现象的对策。

7. 软饮料的主要发展趋势

 虽然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差异很大,但总体表现出清淡的趋势。这一趋势在诸如碳酸饮料、果汁、瓶装水及即饮茶等软饮料得以体现。此外,根据Euromonitor的调查报告,啤酒也逐渐显示出清淡的发展趋势。2004年推出的新产品都有清淡的趋势,并且加强了清凉、清爽的定位,旨在吸引浮躁的年轻人的注意。主要上市的产品包括可口可乐公司的“Sprite Ice”和“Nestea Ice Rush”以及“minute maid”,百事的“立顿冰茶”,统一的“Cha Li Wang”,顶新的“X-Sports”。在竞争激烈,抄袭成风的饮料行业,开发新的配方或设计新的包装已经不再是制胜的法宝,众多饮料商将精力放在调制新的饮料口味上。当然,消费者不可能单单青睐于清淡的口味。北方的果汁消费者喜欢比较浓稠、新鲜的口味,而这种口味对南方消费者则显得太过强烈。相反的,南方的茶饮料消费者喜欢温和、平滑的口感,而北方消费者对这种口味不屑一顾。 中国消费者对饮料的诉求,除了解渴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健康。果蔬汁之所以会发展迅速,跟饮料商不断的宣传其健康特色分不开。牛奶和果汁的混合也是一大趋势,成功的例子包括酷儿的“Refreshing”,可口可乐中国的“White”,杭州娃哈哈的“营养快线”。瓶装水及功能水生产商也在采取各种行动。2003年乐百氏的“脉动”大获成功之后,各种类似的功能水饮料轮番推出。其中最著名的有顶新的“X-Sports”,浙江养生堂的“尖叫”,娃哈哈的“激活”和最后被汇源收购的“他+她”。作为毫无争议的能量饮料领袖,红牛通过对NBA和F1赛事的赞助,进一步扩大其市场影响力。 2003-2004年间,很多饮料生产商添加了PET吹瓶及灌装线,包括顶新、可口可乐、百事、杭州娃哈哈、北京汇源及浙江养生堂。尽管石油价格导致PET成本增加,进而影响饮料商的利润,PET仍然不断夺取玻璃、金属及纸等包装材料的份额。PET瓶的透明、高阻隔性能、灵活性、合理的价格及可重复封口的特点帮助饮料生产商在残酷的竞争中更好的定位自身的产品。在果蔬汁、即饮茶及乳饮料方面,无菌冷灌装的PET包装为饮料商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大容量及单人饮用的小容量包装将迅速增长,特别是在果汁、瓶装水及即饮茶方面,生产商希望通过提高消费者的饮用量来扩大销售量。

软饮料的主要发展趋势

8. 中国软饮料行业发展特点是什么?

软饮料行业是食品工业中饮料制造业大类的一个中类。产量持续快速增加,品种趋向多样化。近几年,中国软饮料年产量以超过20%的年均增长率递增,达到1300多万吨。在产量增长的同时,品种也日趋多样化,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中国饮料品种已由单一的汽水发展成为包括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蔬菜汁等十大类。
目前,中国软饮料行业企业整体水平较低,形成规模生产的还不多,缺少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和较高市场份额的企业。中国软饮料行业是高成长性的行业,尤其包装茶和果汁以及其他新兴饮品的增长很快,成熟饮品增长稳定,新的热点和增长点不断涌现,软饮料的关联行业替代性较低。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将对饮料的消费提出新的要求。中国饮料产品的消费市场之大,是任何国家不能比拟的。
“十一五”规划的初步实施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软饮料行业稳步健康发展。软饮料行业需求不断提高,产能不断扩大,将使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在产销规模继续扩大的同时,饮品不断推陈出新,将衍生出更加广阔的细分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