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的祖国”征文

2024-05-19 19:38

1. “我爱我的祖国”征文

60年,可谓弹指一挥间!60年的个人经历让我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60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国家经济在三十年间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在这三十年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哪一样都是翻天覆地。 
听妈妈说,计划经济时期凭证供应的年代,一年至多能添置上两件新衣服,还是一般的平布。“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她们那个时期的同龄人都有过的愿望吧,如果能在没有过年就穿上新衣裳,让邻居羡慕时的那种满足和得意让现在的年轻人不能理解,更不要说现在的小天使们每个至少都有多套样式和质地都很好且四季分明的衣物了。 
食品的供应更是让妈妈难忘,买肉凭票是自然的,但绝对没有挑肥选瘦的份儿,更不要说得排上拥挤不堪的露天长队,并要担心轮到自己时还有没有货物可以买到。因为争购食品引起大人们吵闹甚至是相互抓扯让孩子们惊恐不已,妈妈十几岁时最怕的就是让家长吆喝着去排队,常常在接受这个任务时嘴硬地说“宁可不吃肉也不去排队”。六七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一块红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点食盐的辣椒面都曾经是分享的零食,而在当时津津有味的吃相一点不逊于现在孩子们吃到最新上市食品时的兴奋程度,被辣椒麻木过后的畅快也不亚于现在吃火锅后的酣畅淋漓。 

三十年前,许多家庭的住房都只有一间,几乎相同的布局就是用一张床或一个大立柜放在房屋的中间,拉上帘子把屋子隔成两间,前面是客厅兼饭厅,妈妈说,她们玩时只能以床入座,条件好些的能备上一两只小马扎或小木凳;孩子多的家庭还得设计成上下铺,而床后面就是另一间卧室与储藏室的统一。现在,条件好了,人们大多住上了单位分的三室一厅,有了自己的独立王国,兴奋不言而喻。 
且不说现在的自动化办公条件如何先进,单说喝开水一项都不知道换了多少种热水器,而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水只能是在早上锅炉房供应时间打好以保证全天的需要。现如今,坐在办工作旁,伸手就是饮水机加纯净水,冷热自斟,好不自在。 
还有通讯工具的变化,八十年代用的是手摇式电话,每次需要联系时头疼不已,且不说先要接通邮电局的接线员,再转接至某个地方或某个单位,若对方是信号不太好,得打上好几个电话,有时甚至得呼叫上一天才能接通。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腰间跨着BB机,传呼信号随时呼叫,每每发出叫声,还要故意装作听不见,让它多响几声......,持有者的那份自豪,不言而喻。到了千禧之年,大哥大又成了身份的象征,持有者不仅要用上与自己身高不成比例的嗓音大喊,还得夹杂着地方语同时进行,才觉得在人前显圣。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不止一个手机,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对方近在咫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六十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多多,而自己经历的只是千千万万国人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历史的风,吹翻起68年前的那一页。在我的眼前,历历浮现出,那冰雪覆盖的1935年,那悲痛岁月里的冷嗖嗖的日子。日本帝国主义大肆张开它的魔爪,伸向了我中华的心脏:华北大地;而此时,卑怯可笑的国民党政府,却居然畏于帝国主义的淫威,成立伪政府,来满足一时的苟且偷安。 

我感到了卖国者的卑鄙与可耻! 

中华民族,你,陷于内忧外困之中,你的尊严倍受挑畔,你的躯体将被蹂躏。 

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总是默默企盼:企盼奇迹诞生;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总是默默祈祷:祈祷我们的民族,能够转危为安,能够走出泥泞与困境,驱散开这漫漫的黑云。而让我,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最感骄傲的事情是:我们从来没有失望过一次。在倍受屈辱的民族的背后,总有我们中华的优秀儿女挺身而起。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6000愤怒的北平人们走上街头,高举着正义的旗帜,奔走呼告,勇敢地向卑鄙的暴虐宣战,向怯弱的卖国宣战。 

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我们优秀的中华儿女,你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我们民族的脊梁;如果,如果我们的民族,没有你,它的生命将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是如何的暗淡,它将会走向何等可怕的深渊啊!你以你坚毅不挠的行动,告诉所有的居心可怕的人们:中国人是不可辱的,中华民族是不可辱的。中国人将为国而声、为国而战、甚至为国而死! 

我也知道了,中国因你而精彩。你使我想起了,志在维新、视死如归的谭嗣同;你使我想起了,孤身一人,手举炸药包的董存瑞;你使我想起了,奋不顾身,用胸膛堵住枪口的黄继光;你使我想起了,弃医从文、疗救民心的鲁迅;你使我想起了所有为我们中华的独立崛起,探索着、痛苦着并奉献着的人们。从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到中俄战争,从《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到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马关条约》,重若苦海的苦难,漫漫修远的长路,并没有使东方巨人从此消亡的缘故,正是因为在你们啊,我们民族最可爱的人,正是你们这些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仁人志士,所组成浴血奋战洪流,揽起狂澜,吹响起我们民族的历史的新的纪元! 

虽然,我们古老的中国像一艘搁浅的大船,尽管沉重,尽管缓慢,但依然还坚挺着前进的风帆。 

同胞们为国而声、为国而战、甚至为国而死,才是一个人最大的骄傲;谁如果在心里没有自己的祖国,谁就不属于人类。 

同胞们,当你伫足于雄伟蜿蜒的万里长城之上,当你止步于滚滚东去的黄河之边,当你静立在烟波浩渺的渤海之滨,当你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之时,你的心中是否感慨难平,是否热情奔涌?切莫以为只有生在乱世才好为国分忧。欲报国何须生于乱世,又何止在沙场上拼杀?同胞们,我们是初开的鲜花,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的战场便是这足下的土地,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用我们百倍的努力,学得知识、学得能力,然后用自己强健的双手开创一片辉煌的事业。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如此,都能把自己事业与理想,和我们的民族相融,那么我们的中华民族将不再是可辱的,将会成为能以昂然身姿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员。 

让我们为振兴我们的中华拼搏吧!要知道振兴中华是我们每位同胞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告诉自己吧,我们的心属于祖国! 


60年,可谓弹指一挥间!60年的个人经历让我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60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国家经济在三十年间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在这三十年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哪一样都是翻天覆地。 
听妈妈说,计划经济时期凭证供应的年代,一年至多能添置上两件新衣服,还是一般的平布。“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她们那个时期的同龄人都有过的愿望吧,如果能在没有过年就穿上新衣裳,让邻居羡慕时的那种满足和得意让现在的年轻人不能理解,更不要说现在的小天使们每个至少都有多套样式和质地都很好且四季分明的衣物了。 
食品的供应更是让妈妈难忘,买肉凭票是自然的,但绝对没有挑肥选瘦的份儿,更不要说得排上拥挤不堪的露天长队,并要担心轮到自己时还有没有货物可以买到。因为争购食品引起大人们吵闹甚至是相互抓扯让孩子们惊恐不已,妈妈十几岁时最怕的就是让家长吆喝着去排队,常常在接受这个任务时嘴硬地说“宁可不吃肉也不去排队”。六七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一块红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点食盐的辣椒面都曾经是分享的零食,而在当时津津有味的吃相一点不逊于现在孩子们吃到最新上市食品时的兴奋程度,被辣椒麻木过后的畅快也不亚于现在吃火锅后的酣畅淋漓。 

三十年前,许多家庭的住房都只有一间,几乎相同的布局就是用一张床或一个大立柜放在房屋的中间,拉上帘子把屋子隔成两间,前面是客厅兼饭厅,妈妈说,她们玩时只能以床入座,条件好些的能备上一两只小马扎或小木凳;孩子多的家庭还得设计成上下铺,而床后面就是另一间卧室与储藏室的统一。现在,条件好了,人们大多住上了单位分的三室一厅,有了自己的独立王国,兴奋不言而喻。 
且不说现在的自动化办公条件如何先进,单说喝开水一项都不知道换了多少种热水器,而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水只能是在早上锅炉房供应时间打好以保证全天的需要。现如今,坐在办工作旁,伸手就是饮水机加纯净水,冷热自斟,好不自在。 
还有通讯工具的变化,八十年代用的是手摇式电话,每次需要联系时头疼不已,且不说先要接通邮电局的接线员,再转接至某个地方或某个单位,若对方是信号不太好,得打上好几个电话,有时甚至得呼叫上一天才能接通。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腰间跨着BB机,传呼信号随时呼叫,每每发出叫声,还要故意装作听不见,让它多响几声......,持有者的那份自豪,不言而喻。到了千禧之年,大哥大又成了身份的象征,持有者不仅要用上与自己身高不成比例的嗓音大喊,还得夹杂着地方语同时进行,才觉得在人前显圣。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不止一个手机,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对方近在咫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六十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多多,而自己经历的只是千千万万国人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我爱我的祖国”征文

2. 我爱我的祖国征文怎么投稿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一个光辉灿烂的新时代。六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把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为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讴歌祖国60年来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以及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教育广大中小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关工委决定在全省中小学生中开展“我爱我的祖国”网上征文活动,具体事项如下:

  一、主办单位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  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二、承办单位
  浙江省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网站新星网
  三、参加对象
  全省中小学生
  四、活动内容
  1、主题
  伟大的祖国,辉煌的成就
  2、范围
  通过聆听长辈讲述、阅读爱国主义书籍和实地参观等,感受建国以来我国特别是我省各行各业的辉煌成就、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发展变化,讴歌各条战线英雄业绩,结合国家、家乡及个人生活多年来的发展变化,叙述对祖国的真情实感。
  五、活动要求:
  1、征文内容要求紧扣主题、积极向上、生动感人、富有文学性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2、必须为原创作品,不得抄袭、套改;
  3、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字数2000字以内;每位参赛者限一篇作品;
  4、请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及详细的联系方式,有指导教师的请注明;
  5、稿件征集时间:2009年5月至2009年8月底(截稿);
  6、投稿邮箱:zhengwen60 @hotmail.com(请在主题栏里标明“我爱我的祖国”征文字样)。
  六、评选表彰
  主办单位将聘请有关领导、专家组成评选委员会,选出优秀作品200篇,汇集成书。优秀作品的作者,经本人同意由新星网站聘为新星网小记者,颁发聘书。

3. 中国改革开放60年的变化

1、绚丽多彩的服饰 
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时。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一首歌,也同样飘荡在建国初期的大街小巷:勤俭是咱的好传统呀,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把这种流露称之为“挡不住的春光”,这种自然而然传递出的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留在人们脑海中深深的印记。 
③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2、日益丰富的饮食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①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 
②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北京从1960年8月起全市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这一时期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提问:书上112页人们为什么要使用票证? 
生答: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 
③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动脑筋”: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为什么如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为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人们注意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①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②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 
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③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 
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达的交通 
①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 
“一五”计划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 
在80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50%,高峰时超出100%,每天有80万人站着乘火车,而全国每年积压的物资则高达1亿5000万吨,南北运输的缺口达6000万吨。 
在民国时期,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是京汉铁路,而时代的进步使得它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断决定:京九铁路三年开通,并且京九铁路的概念已经更新,南端的终点由江西的九江延长到了香港九龙。1993年5月2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开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铁路全线铺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大动脉跨越九个省市,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它把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和北京连接在一起,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它穿过多个革命老区,给老区人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同时应该指出学生,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要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撰写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这些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人们的交通观念也大为转变,假日旅游增多,国内游、出国游开始由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假型,并且出境旅游变得越来越平民化,选择也越来越多,而且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个性化旅游悄然升温,人们放松心情度假,开始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

中国改革开放60年的变化

4. 建国60周年以来“各行各业”巨大成就?

简直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应该具体到某一领域才好总结。政治类的,经济类的,军事类的,民生类的,等等
军事战争上:七次战役基本全胜。对越、对苏、对印、对美等。 

军事科技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6上天、龙芯的开发研制等等。 

其余科技上:很多华裔获得诺贝尔奖,中国科学家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领先世界,但基础科技水平还是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政治地位上:联合国五大常委之一,随着国力的壮大,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高。 

经济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渐渐地使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还没有最终完成)。 

社会文化上:虽然教育体制不对,但比建国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种文艺水平越办越高,渐渐地在国际上站稳脚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会也在中国举办。 

影视文化上:这个我就不用多说了吧,国内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儿有这么多丰富的电视节目可看呢?艺术水平也在提高。民间艺术也在保护。 

体育上:中国的成就太辉煌了,已经连续几届人类奥运会名列前三甲了,中国的优势项目称霸全人类。最近的刘翔、姚明还有冰上项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响力。逐渐举办世界级别各大体育赛事:奥运会、F1、亚洲会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复香港、澳门。 

民族自信心上:随着国力的壮大,人民也越来越富裕,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讲究。但最近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有抬头现象,不理智的愤青也对社会产生一定民族情绪的影响。这都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不利。我们现在还不能有浓重的民族主义。时机未到。 

政治体制上:总的来说也在进步。 

总的说来,就这些方面,但政治体制上还是很不完善,腐败现象严重。执政党也在努力地做到民主。相信国力的的增强,我们中国未来会更好。

5. 请比较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30年和后30年的关系

这是一篇范文,写得很好,是马哲用的吧?字数多了点,你可以适当删除点~ 


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之 
大梨树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凤城大梨树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意见,提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校17个院系组织部分2006级本科生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前往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大梨树村进行调研。在下着眼于大梨树村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情况作此报告,报告涉及经济收入情况、农民生活水平、民主管理建设现状、多元特色农业发展状况、新农村村风村容的基本情况以及新农村建设成功原因等六方面内容。 
? 
一、大梨树村自然状况与经济发展现状 
(一)漫步桃源里,长忆旧时园:大梨树村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凤城西南10公里处,距沈丹高速公路凤城出口5公里,距中朝边界丹东机场75公里,距黄海大东港80公里,总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00亩,共有22个村民组,1340户,2858口人,2606名劳动力。现有党员178名,其中预备党员6名,1992年3月成立村级党委,2003年10月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实行行政村合并后现下设5个党支部。 
大梨树村原来是一个典型的偏僻、贫穷、落后的山村。1947年春,大梨树村彻底解放。1953年实现农业合作化。1958年加入边门人民公社,称大梨树生产大队。1983年恢复大梨树村。2003年末,临近的利民村划入大梨树村。改革开放前,大梨树村一直处于经济贫困、文化落后之中。村民经济收入:工分值:2角----8角,劳力年收入:300----500元,人均年收入:80----200元。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大梨树村民在村党委和村委会的带领下,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和民主科学管理,初步建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被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委员会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995至1999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又被授予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小康示范村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二)老树新枝著繁花,春风万里向天涯:据2004年末统计,全村实现总收入2.1亿元,其中集体总收入1099万元,实现利税330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达到6000多元,集体固定资产3亿元,村实业总公司下设铸造厂、电熔镁厂、炭素厂、镁砂厂、红柱石矿、凤泽大市场、龙泽农贸中心、龙凤宾馆、旅游公司、果树农场、五味子农场、科技园、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十几家企业,拥有职工1500多人。至2005年末大梨树村年总收入6.6亿元,人均年收入9000元。短短一年的时间便实现全村年总收入增长两倍,这都要归功于大梨树人的“干”字精神啊! 
大梨树村的经济结构像一株茂盛的大梨树。村集体经济是村庄的树干,各个树枝是村办的各个经济实体,而家庭经济和个体经济则是各个树枝上的小树杈和树叶。在这棵大树上,集体经济和家庭经济、个体经济形成了和谐共生的关系。集体经济对家庭和个体经济发挥了骨干作用,导向作用,支撑作用。而家庭经济和个体经济则对集体经济起着补充和配合的作用。在这茁壮繁茂的大树上,集体经济的凝聚力和家庭经济、个体经济的向心力和谐而融洽。 
1992年12月,大梨树村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扩大在凤城的影响,于凤城火车站对面,建成了当时凤城最大,建筑面积为15000平方米的封闭式的贸易商场,偏僻的山沟里的大梨树村在凤城市区彻底站住了脚跟。至今,凤泽商场在凤城市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7年12月,大梨树村在丰泽贸易市场附近,建设了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的露天开放式农贸大市场。共有店铺80间,摊位200个,仓库120间。有力地推动了凤城市区的市场建设,活跃了农贸经营,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目前,这里依然是凤城市最大的农贸市场。商贸已经成为大梨树村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大梨树村的五味子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在销售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份额。不仅带动了村民家庭的五味子种植与加工,而且也带动周围村镇和省内外地区。由大梨树村发起成立的辽五味子协会,已经成为五味子种植、加工、销售、科研的行业性组织。大梨树的生态旅游不仅开发利用了自然资源,把水果的生产销售融入其中,而且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增强了大梨树村的文化品味,密切了大梨树村同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大梨树村的房地产开发,一方面满足村民对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改造了环境,另一方面为村镇建设筹措了资金。同时,进入城市,努力占领城市房地产市场。 
随着村集体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家各户的庭院经济也逐步发展起来,村有一品,户有项目,如今村民年人均纯收入1.2万元。从村民衣食住行的状况,显示出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家庭资产和存款不断增加。全村百万元户近60家(含固定资产),几十万元户占全村60%以上。 

二、大梨树村农民生活水平与村民民主建设现状 
(一)出类拔萃东三省,建成国家示范村:通过走访村民与村委会领导,这里获得部分数据,可以从一个侧面反应大梨树村民的生活水平:全村每年人均发放粮油价值138元;全体村民拥有微波炉337台,空调10台,太阳能热水器76台,手机942部,电脑51台;电视1649台,电冰箱434台,洗衣机865台,钢琴5台;农用车89辆,摩托车591辆,微型车12辆,轿车40多辆,货运车26辆;村口建有加油站等。 
现在大梨树村村小学已建有全地区标准最高、造型最美的太阳能教学楼。22个村民组的屯堡民房、院墙村街都进行了统一规划,先后投入1500万元建设了明清一条街和别墅区。现在每家每户院落、道路两旁一律栽花种草,春夏秋冬争奇斗艳,成为鲜花常开的小村庄。从1992年开始村里免除农民一切负担,全村实现了电话程控化、有线电视普及化、通讯电传化、村路柏油化。家家吃上了自来水,组组修了便民桥。每年春节都为村民发放细粮等福利待遇,7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都能分得1000元的养老金,并且村里每年在九九重阳节期间都为他们庆祝节日。对考入大学的村民子女每人奖励5000元,大梨树村民开始过上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二)风光优美,社会和谐:大梨树村两委会,在加强村领导班子建设中,坚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班子整体基本达到“一心、二为、三低、四强、五高”要求。通过思想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群众监督,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在加强民主管理,开展法制教育方面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尊重和维护村民权益,促进民主管理、群众理财,集体决策工作进一步加强。 
组织建设中所谓的“一心、二为、三低、四强、五高”分别指:团结一心,形成合力;为集体谋发展,为群众谋利益;班子年龄低,私心杂念低,决策失误低;战斗力强,前瞻性强,创新意识强,亲和力强;资历高,文凭高,能力高,威信高,素质高。大梨树人是这样说的,同时也是这样做的。我走访一户村民时遇到一位老大娘,她是这样说的:“村干部好啊!不仅有年轻的,还给俺们办实事。有困难抢着往上冲,一点没有架子,俺村儿里的人都可相信他们了。有文化而且办事公道,有他们俺放心!”就这样,大梨树人在一片和谐的气氛中向前进! 

三、多元特色农业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989年10月,大梨树村民在村党委和村委会的带领下,发扬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向荒山进军,小突击,大会战,专业队伍常年干,鸡鸣上山,天黑下山。锁头看门,烟筒站岗,男女老幼齐上阵,为改变家乡面貌,人人争着做贡献。经过8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建成了两万多亩的果园,完成了全国最大的国土资源整治工程,彻底改变了荒山秃岭、穷乡僻壤的落后面貌。大梨树村成为全国闻名的现代桃花源。大梨树人被称为当代愚公。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深入实际,到了大梨树村的果园进行实地考察。途径花果山,穿过18公里五味子长廊,便到达了梨树园。放眼望去,无边无际的果树在山坡上整齐站列,好一派壮观。大家有幸获得了亲自采摘鲜果的机会,小心翼翼地把“大梨”从果树上摘下,确实别有一番体味。看着眼前如此辉煌的业绩,震撼的同时又由衷的感动。考察过程中碰到了一位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于是和他攀谈起来,他说:“不来大梨树,真是不知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什么样啊!大梨树就是好,山好、水好、人好,尤其是大梨树的成效业绩好。以后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再来大梨树的,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旅游是大梨树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开发的新产业。大梨树村是国家绿色生态旅游区。它以秀丽的山水、大梨树人改造山河的英雄气概、深厚的中医药文化、浓郁的田园风情和典雅幽静的仿古城镇而著称。它把自然风光和人文精神融合一体,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秀典范。旅游区内有花果山、药王谷、联珠湖、仿古新村四大景区,50多个景点。有宾馆、饭店、会议中心、游乐场所等设施,提供高中低档服务。是游览、休闲、娱乐、会议、的好去处。每年接待大量中外游客,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来过这里。 
为实现农村城镇化,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并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大梨树村大力开发房地产业。除进入市场面向社会外,还鼓励村民迁入新居。村民购房每平米由村财政补贴300元。不愿上楼的每户补贴5000元,对原有房屋的取暖、防寒、卫生设施进行改造。目前,一个环境优美、街巷整洁、庭院典雅、牌坊巍峨、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新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条件舒适,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管理到位的新城镇已经初具规模,并在发展扩大完善建设中。 
五味子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有酸、甜、苦、辣、咸五种滋味,故称五味子。它具有安神、益气、止渴、益智等功效。《本草纲目》记载:“五味子含有南北之分,入滋下药,必用北产者乃良。”在北五味子中,辽五味子是最好的,而大梨树村的五味子则是辽五味子的代表品牌。远销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地,每年供不应求。大梨树村是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五味子种植基地。现在大梨树村的五味子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正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大梨树村的经济已得到全面发展。除上述产业外,机械加工、食品加工、建材生产、良种生产、物流商贸等均已形成一定规模,在大梨树村的总产值中占有相当比重。在集体经济带动扶助下,民营经济、家庭经济、个体经济全面发展。 

四、新农村村风村容基本情况 
花果山丰美,大梨树繁荣。投资建村史展览馆、毛主席像章陈列馆、影视城和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为中小学生提供爱国主义教育场所,五味子基地、双万亩果园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教育基地,也为村民提供了活动场所。农民艺术团建立并多次演出,为提高村文化品味创造有利条件。建村小学现代教学楼2200平方米,教师有17人是城里来到村小学任教的,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基础,全村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村民99人。近500人成为科技致富的专业人才。每年坚持搞秧歌、体育比赛,为提高村民文化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提供保证,村卫生所与市中医院合作,开展卫生防疫、防病治病,村民可小病不出村,有效地改善了村医疗卫生健康条件。毛书记带头在全村婚丧喜事简办、反对大操大办,经验在丹东、凤城报刊等媒体推广。 
? 

? 
近年来,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科学布局,投资3000多万元,沿桓盖公路旁和大梨树河两岸建起仿古新村、北方水乡、现代别墅园达5万多平方米。既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又为旅游业增添了人文景观。投资兴建的影视城,为商家拍摄影视剧提供场所,药王谷景区为研究中医药文化提供条件,也为旅游业增加了重要景点,供有人观光。同时,铺建村组柏油路30多公里,改造大梨树河及两岸14公里、建桥10座。建龟山东湖等游乐水面2万平方米。全村建水冲公厕9个。为了美化环境,大梨树村组织园林工修建花坛、铺设草坪,并定期整理花卉和修剪草坪。为了达到村容整洁,村里设立多个住户卫生箱,流动保洁员随时清理垃圾,最后由专车集中将垃圾清运销毁。 

五、新农村建设成功原因 
(一)实干创业,会干兴村:大梨树村在创造丰硕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村党委书记毛丰美在动员村民们是说:什么事情都是干出来的,我们大梨树人就认识一个干字!后来这句话被总结为大梨树人的干字精神,成为大梨树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干字精神的基本内涵是:想干,不保守;敢干,不怕困难;实干,不搞花架子;苦干,不怕流大汗;会干,不蛮干。在干字碑广场上有小平同志的这样一句话:“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正是这个“干”字创造了大梨树村今天的辉煌! 
大梨树村“十一五”发展目标是:发扬干字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坚持集体经济与民营经济同步发展,推进农、工、商、旅游一体化,实现村民增收。重点建设五味子标准化生产基地1万亩,辐射东北三省,成为全国最大五味子集散地;开发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年均接待游客50万人次;开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北国江南”新村。到“十一五”期末,全村总收入突破10亿元,利税突破1亿元,村民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建设高标准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过上比城里人还好的日子。 
大梨树人巧干的基本做法是:农业实现产业化,把农村经济纳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农村实现城镇化,把农村融入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社会;农民实现知识技能化,把以人为本落实在全面提高村民素质上;管理实现民主科学化,把领导与管理寓于为村民的服务之中。 



(二)最美不过大梨树,能干还是毛丰美。毛丰美,满族,1949年5月生于大梨树村毛家堡子村民组。1968年担任村赤脚兽医。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12月任生产大队长。1983年任村党支部书记。1992年任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实业总公司经理。1992年起,被选为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二十多年来,毛丰美领导大梨树村民艰苦奋斗,民主科学管理,彻底改变了大梨树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初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毛丰美便在自家经营树苗,取得可观效益,担任村领导职务后,他力排众议,顶住压力,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商贸业;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发展工业企业;从大梨树村的实际出发,不怕挫折失败,大力发展五味子种植;独辟蹊径,开发大梨树村的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提高村民居住水平,改变农村面貌,发展房地产业。毛丰美想在前,也赶在前,在修建龙凤宾馆的时候,他一连200多天不回家,在改造荒山建设果园的时候,他同村民一样,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甚至累倒在工地上。即使平时,他也是醒来就是工作时间,走到哪里工作到那里。身患多种疾病也不肯休息。常常是拔下滴流瓶就工作,甚至带着滴流瓶坚持工作。他是著名的大梨树干字精神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干字精神的实践者,更是杆子精神的领路人。 



毛丰美担任村领导职务以来,不辜负村民的信任和期望,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一心一意为村民服务,把村民的事情看得比自己的事情还重要,努力让村民过上比城里人还好的日子。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从全国农民的利益出发,提出许多代表农民心声的提案和建议。他曾呼吁农村用电应该与城市同网同价,曾建议减免农业特产税,减轻农民负担等,得到国务院采纳。它广泛联系群众,甚至帮助外地来访者解决许多具体困难问题。毛丰美因此得到群众的广泛拥戴,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毛丰美也离不开村民,他多次谢绝了进城当局长、副县长和享受公务员待遇的安排。毛丰美多年来一贯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家属、子女、亲戚。从不搞特殊化,从不吃请受礼。儿女们的婚事都没操办,一切从简。民主作风好,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勤恳务实,一心为公。生活俭朴,为人忠厚,善良。毛丰美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深受村民拥护。 

六、启示和结语 
回首遥看大梨树,一片云锦一片霞。以上便是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的一些具体调查情况,看似好像是对大梨树村的宣传和颂扬。可既然是调研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深入的研究与思考。下面我将结合我校在06级学生中开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一下此次在大梨树村的实践活动,以便更好地达到实践目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当前来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典范在全国已有很多,比如北京的韩村河、江苏的华西村,包括我们所说的凤城大梨树村。但从整体着眼不难发现,还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农村仍处在贫困落后状态,那么这些率先走上新农村道路的典型示范村是如何做的呢?以凤城大梨树村为例,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依托本地资源,开发特色产业。每个村落所处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交通气候等条件都不尽相同,那么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找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道路。如大梨树村大力发展五味子产业、房地产业和旅游业,获得显著成效。其次,由于大多数农村都处于山区,那么就要走出山门,大兴商贸业。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勇于创新。农民一样可以搞公司、高企业,比如大梨树村村民所经营的龙凤宾馆、凤泽农贸市场等,每年利润均过百万,效益越来越好。第三,大力兴办工业。为解决人多地少的问题,应狠抓村办企业,就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争取成为白天上班早晚务农的业余农民。大梨树村现已有十几家企业,解决剩余劳动力800多人,其中有外村打工人员100余人,全村90%的劳动力做到了有业可就。第四,大搞山区综合开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到荒山上做文章,可兴建果园、经济林等项目。产业结构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争取低投入高产出。大梨树人就根据本区山地特点,修建了双万亩果园、万吨级水果保鲜库等,有效地利用本地资源。最后,要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要培养专业人才。大梨树村在积极聘请专家和大学生的同时,对村民也进行农业技术培训,使每名村民都在农业技术方面有所专长。只有懂科学会技术,才能真正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方针,才能走上新农村道路。 
虽然大梨树村新农村建设已有显著业绩,但这里我根据调研情况仍为大梨树村今后的发展总结了几条不成熟的建议以供参考。我认为大梨树村应继续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带动其他产业和各业的发展,真正把本村建设成一个山川秀美、人民生活富裕的辽东第一村。首先,要坚持村民抓好万亩板栗基地建设,以此作为土特产的突破口;其次,抓好中草药村基地建设,争取彻底消灭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农业的产业调整,以五味子为龙头带动经济发展;第三,旅游区在景点宣传和建设上再有新突破,以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为旅游区再添一道亮景,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大梨树经济的繁荣;第四,要在绿化、美化环境上做大文章,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让环保与各项事业的发展形成有机的良性循环,特别是要解决农民烧柴问题,以利于所有山木植被的保护;最后,对全体村民大力进行素质教育,继续弘扬“爱我大梨树、建设大梨树、繁荣大梨树、振兴大梨树”的大梨树精神,用崭新的思维方式创造生活,用全新的精神风貌建设大梨树。

请比较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30年和后30年的关系

6. 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已近30年,总的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社会在生活方面都发生都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广大人民群众不但在物质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提高,在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也都产生了很大的改变,扭转了以前的一些错误看法。 

想当年有这么一首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顺口溜形象地描述了劳动人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后由衷的喜悦心情: 

“改革锣鼓震天响,小平同志领导着共产党。粮食屯里没法装,联产承包是俺娘。” 

有赞云: 

“小平南方走一走,全国经济重抖擞。 

引进外资,开放港口。人民心头奇欢畅,苏修折了十年寿。” 

回望历史,如果说主席他老人家呕心沥血,苦心孤诣才使全国广大人民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党是人民的大救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那么小平同志则通过一场雷厉风行的改革使全国广大人民再次加深认识,发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富中国,中国共产党是引领全国人民致富奔小康的带路人”这一颠扑不变的唯一真理。 

改革开放初期,有一些曾经参与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同志抱着教条主义的条条框框不松手,试图利用各种歪理邪说阻挠改革的历史进程,事实证明了他们这样做完全是螳臂挡车不自量力!当然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同志是受了阶级敌人的蒙蔽,才被万恶的反革命分子当枪使,这并不要紧。我们可以叫这些犯了错误的同志在事实面前低下他们“高贵”的头颅,羞愧的度过其下半生,并用其残生进行忏悔。 

下面书归正传: 
既然要谈的是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就不得不提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一些情况。两相对比才能进一步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改革开放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翻身当主人,彻底告别了解放前受统治阶级愚弄和麻醉,为统治阶级做牛做马,猪狗不如的奴隶生活,全国经济生活状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举国上下更是掀起了一股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喜人局面。 

当时我国的经济状况究竟好到了哪种程度了呢?说出来那些受西方腐朽反动思想麻痹的年轻人可能都不会相信,据当时地方上报来的数据分析,正如我国的核心刊物业已披露的那样:在不改变作物品种和不增加农业投入的情况下,仅凭农民积极性的提高,当时我国粮食亩产量就已突破万斤大关。请注意亩产万斤不是一村一镇的特例,而是当时全中国的普遍现象,从烟雨江南到戈壁荒滩,从关外沃野到云贵梯田,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成变了真正意义上的粮仓。在那一段时间里莫斯科和华盛顿的街头随时都有一批批的饿殍倒地(莫斯科至少还有一半人是冻死,华盛顿的贫民根本就是活活饿死的)真可谓惨绝人寰!而与此同时在世界的东方,却存在着这样一个梦幻般的国度,全国各级政府都在为粮食太多吃不完而发愁,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指示农民兄弟千万不要干的太累了,要注意休息,业余时间太多的话可以自办一些大学学习一些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嘛,可以多参加一些文娱活动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嘛。毕竟总拿米饭喂猪也不是个事儿。工业战线的形势也是一样的喜人,那时候我国的钢铁产量可以在一年之内翻两番,全国上下高炉林立,气势恢宏,有小道消息说那时全国的铁锅甚至一度脱销,可见人们大炼钢铁的热情之高!我国工业化建设水平之高! 

那些梦想操纵世界局势的所谓超级大国看到此情此景颤抖了,抽搐了,双腿一软,两眼一翻,“咯搂”一声晕死过去了。他们被抢救清醒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无所不用其极的试图将新中国扼杀在幼儿园里!美帝和苏修这两个曾经的对手此时面和心不和的勾结起来、狼狈为奸,开始对新中国酝酿起一场惊天大阴谋! 

虽然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但总体上还不是特别富裕。别说神舟飞船、XBOX、PS2等等高科技产品。很多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劳动人民甚至连电脑和手机都没见过。您也许觉得可笑,随便拉一个路上的小屁孩都会使的东西那时候怎么就没人见过呢?我个人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当时我国的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的缘故。虽然在主席领导下的党中央三令五申要求“以阶级斗争为纲,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但由于党内一小撮走资派的蓄意破坏,好的政策往往无法得到彻底的执行,再加上美帝经济封锁,苏修武装威胁(这正是他们相互勾结的铁证),农业生产又连续多年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自然灾害,严重拖了我国经济向前发展的后腿。在前四种情况闹得最凶的三年中,在我国内陆的一些偏远山区甚至一度传言说有的村子出现了个别人吃不饱饭的严重情况!主席震怒了,1976年他老人家不幸与世长辞享年83岁,虚岁84。 

他老人家去世了!!!这一令人悲痛欲绝的噩耗宛如一个晴天霹雳打在全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民的头顶上,听到这一噩耗的人们都自觉为主席默哀三分钟。当时我有一位远房亲戚正在吃面,听到这一噩耗后为了表达对他老人家的沉痛悼念静静的默哀了五分钟,再用筷子一挑面发现面已经粘在一起了,不禁感到一丝心痛。 

他老人家走了,共和国的公民们像死了亲爹一样的难受,中国再次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这时候,主席他老人家生前一直竭力压制、批判的“四人帮”趁机混淆是非,兴风作浪,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像四只苍蝇一样向党猖狂进攻!在这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关头,历史再次显示了他的必然性,小平同志挥动人民赐予的巨掌只一击就消灭这四只苍蝇。 

解决了此次“苍蝇事件”后小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工人农民脱光衣服甩开膀子疯了一样的干,各行各业都在解放思想,全国城乡上下一片热气腾腾,农村变了,城市也变了,边远地区变了,沿海城市也变了。这些变化集中起来说是就一个字“富”。十六大以后,全国各地正在奔小康。这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深刻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富中国,中国共产党是引领全国人民奔小康的带路人”这句话是伟大的真理,任何敢于向这一真理挑战的人必将被丢进历史的垃圾桶、化粪池。 
通过血淋淋的事实我们认识到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稳定中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中国人民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流砥柱”。 
1989年前后,苏联、东欧共产党解体,资本主义国家一片混乱,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加剧,经济倒退,物资匮乏,民不聊生。而中国由于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能够正确应对和处理当时的国际关系,坚持住“四项基本原则”。并通过改革开放进一步加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国内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各项工作不断发展,中国象一位巨人屹立在世界东方。对比苏联、东欧和中国的这些巨大差别,深刻说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稳定中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中国人民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流砥柱”。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而改革开放则是这一真理得到贯彻的保证。 

现在说一些马路宽了楼房高了车更多了之类的话就比较俗气,在这里仅以我家为例从一个小小的侧面反映一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们家自成立以来一直感受着党和人民的教育、培养和关怀,从住平房到住楼房再到住上市中心的大楼房,当上了人民领导干部,应该说是取得了一定成绩,完成了人民赋予我家的历史使命。但由于这些年社会上各种沉碴泛起,我家也受到了一些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常常想到“我”字,考虑“家”字,影响了我家三名主要成员的精神状态,奉献精神难免会打折扣。这次结合完成作业的机会,我本人再次回忆了我们家主要成员从城市基层到企事业单位机关、从一般群众到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成长史、发展史,顺便谈谈个人的感悟。 

父亲常说改革开放以前他家没买过一台电视机,那时候有钱也不行,要工业票。而改革开放以后的八七年父亲一下子就为我们家购置了一台21寸的北京牌彩电,后来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又买了一台29寸的电视机,这一次都没要工业票。这回放假回家我还特意问了一下售货员同志买电器还要工业票吗?得到否定的回答后我从心底里赞叹祖国商品经济的繁荣昌盛,进一步坚定了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信心。据小道消息透露说我家计划要购买一台40几寸的等离子彩电,但考虑到数字化电视的普及问题还在举棋不定,这条消息也不知是真是假。假若属实的话此举倒可以一举解决长期困扰我家的“三个人要看三个台”的历史遗留问题。 

改革开放前我爸家和我妈家的经济都很拮据,据说他们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还不够100元人民币,改革开放以后就大不相同了,到底有多大变化呢?我不告诉你。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通信事业发展的也很快。当年我家为装电话机花了3000元,为此还特地在我家楼前树了一根电线杆(汗),买个电话机还花了600来块(电话我做了没啥,纯粹暴利),和同学聊天听说现在装话机几乎不收费,还免费赠送电话真是今非昔比啊。90年代流行过一阵BP机,我家也买了一个还是汉显的挺贵,到后来BP机没人要了,寻呼台也关了门。再往后又流行起大哥大来了,当然现在改叫手机了,那时候我家也整了一个像个砖头似的,到现在我家三个人有四个手机得凭铃声区分谁是谁的,想来也挺有意思的。 

改革开放后我家的住房条件也有了革命性的改变,真正经历了从平房大杂院到市中心小区的渐变过程。我曾经有幸在老城区大拆迁前参观了我爷爷奶奶曾经居住过的平房,很难想象在一间不足50平米的斗室里竟然曾经居住着近十口人,这个面积拿到今天还不够我自己住的呢。姥姥家的情况也差不多,我就不重复介绍了。现在我家在细节上的变化就更多了,什么宽带啊光缆啊卫星啊能接上的都给我们接上了。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啊。 

据父母回忆他们早年的生活还是很有些意思的,每年过节时都会凭票供应许多平时买不到的好东西,具体的我没记住好像春节给发糖票发豆腐票发好几两油票发韭菜票发猪肉票和鸡蛋票,中秋节每人还能发一个半月饼票呢!说到这里爸妈的脸上都会露出无比幸福的表情,那时的生活是多么无忧无虑啊。唯一的烦恼是还要排队,排不上队有票也没你的份,所以爸妈从小就很喜欢排队,到现在一听说那里排队还要抢着去,决不落后,可惜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了。爸妈排队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决不加塞,不像现在的年轻人排个火车票还乱挤,你说火车就在哪也跑不了,你忙乎什么呢?爸妈自述不喜欢加塞是因为那时一排队经常排上几里地,大家也都很急,要是真有人加塞非全打起来不可,所以没人敢加塞。扯远了说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放以后爸妈的单位效益越来越好,福利也与时俱进,每到年节发的水产海鲜瓜果梨桃往往把冰箱挤得没地方放,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家每天吃三条鱼,正餐后每人还要吃一个海螃蟹要不然东西非都放坏了不可。后来大家集体反映了这个问题,单位领导经过调研,反复听取广大职工意见解决了这个问题,从那以后单位在一般的节日就只发放等额奖金只在春节和中秋节才发东西,这样一来大家都很高兴,齐声称赞领导和群众心贴心,是“三个代表”下基层的活典型。 

这不刚才我爸又给我来了个电话说趁五一优惠又给家里买了几件电器,所以说现在人民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都是托共产党的福,托改革开放的福我们才能有今天。 

通过忆比,我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全国人民的大救星,也是我个人和家庭的大救星,“过去的发展、成长全靠中国共产党,今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要一辈子紧跟中国共产党”。这是我发自肺腑的誓言。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闹革命,才能推翻三座大山,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子,才能让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子,在经济上有了难以置信的巨大改变。这一场前后对比,深刻说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这一唯一真理。我今后一定要进一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计名利,一辈子报效祖国,报效人民,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正如我上文所提到的,我们的父辈历经了新中国三代领导人的执政岁月,亲眼目睹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他们都为目前我们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自豪和光荣。三十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党中央明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让我们这一辈人看到了党和国家兴旺的希望。我热切地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祖国,将是一个综合国力跃升到世界正数第一,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完成了和平统一大业的世界强国。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共和国取得的光辉成就,为我国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革命的伟大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对我们这些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际斗争形势日益严峻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继往开来,开拓进取,进一步提升我国各条战线的发展速度,为尽快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进而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