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常识

2024-05-09 07:42

1.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常识

1.生活中常用到的经济、政治哲学常识 
 经济学:1.信息不对称理论:它为我们做出生活中的一些选择提供了理论帮助。2.价值规律:我们日常生活就是一个积累和消费的过程。懂一些价值规律能使我们更合理的买卖。3.政治经济学的资本运作知识:现代社会,无处不经济,了解一些资本运作的知识对我们的日常参与经济活动有帮助。4.马歇尔的剪刀理论:为我们提供一种分析问题的思维。
 
 政治哲学:政治哲学最基本的还是马哲的科学社会主义。另外,你也可以看看亨廷顿的书。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我们多数人并不参与直接政治。因此也只能算是帮我们了解时代背景吧。
  2.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一、以前我常常打车,就是1.2元/公里的时候。但是涨价后就很少打了。
 
  
 
 上次南京出差,每次司机多收我一块钱的“燃油涨价费”,我恍然大悟,这才是聪明的办法。
 
 为啥南京市 *** 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而北京市 *** 的官员想不到呢?
 
 双败的结局,是我这样的稍微懂一点经济学的普通人都能想到的,
 
 而且,还有很多能人在报刊网络上有指出,
 
 为啥我们的 *** 官员想不到呢?
 
 二、为什么尺码不同的服装有一样的售价?尺码不同,原材料成本自然不同,为什么没有在价格上体现出来?解释:
 
 a.原材料成本相对设计、加工、流通等其他费用比起来,只占较小的部分,不同尺码造成的成本差异不大。
 
 b.没有正规的包装袋,价格不同,不易于销售、存储时的管理。
 
 c.涉嫌对大身材顾客的歧视。
  3.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3个例子 
 为什么尺码不同的服装有一样的售价?尺码不同,原材料成本自然不同,为什么没有在价格上体现出来?
 
 解释:原材料成本相对设计、加工、流通等其他费用比起来,只占较小的部分,不同尺码造成的成本差异不大;没有正规的包装袋,价格不同,不易于销售、存储时的管理。
 
 背双肩包时,我们都知道同时背两边要舒服,为什么很多时候还是只背一边。 
 
 解释:两边轮流换着背,流换着休息。
 
 电视上的大头菜和白菜等菜农一分钱一斤都没人要,而在市场上的零售价并不便宜,这是为什么?
 
 解释:这个用经济学解释就是成本和收益问题,菜农生产出农产品,到消费者手里要经过批发商和零售商等流通环节,中间的运输成本,进店成本,市场管制成本,尤其是运输成本,在中国物流运输成本占商品成本很大一部分,这些都由消费者买单,成本上升市场供给减少,供给曲线上移,而农产品消费价格弹性小,价格上涨消费量变动小,需求曲线基本不变,所以造成价格上升,老百姓想用不到质优价廉的农产品。
 
 【中文名】:经济学
 
 【外文名】:economics
 
 【所属学科】:社会科学
 
 【起源】:中国古代经济学
 
 【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
 
 【核心思想】:通过研究、把握、运用经济规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最大限度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基本原理】:对称平衡论
 
 【核心规律】:价值规律
 
 【研究对象】:人类经济活动的本质与规律。
  4.经济常识中的价值量与价值总量在日常生活中叫做什么 
 这是个纯理论概念,日常生活中一般不会这样表达的.如果一定要结合生活的话可以这样理价值量:一般默认为单位商品价值量,即生产一个单位的商品(一件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但是日常我们不习惯用时间来衡量一件商品值多少,而是用货币来表示,这就是价格,因此可以这样理价值量可以在价格中体现出来,但它又不等同于价格,因为价格的形成还有很多影响因素的;价值总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总价值量,如:8小时劳动时间内可以生产四件商品,每一件商品价值量2小时,那么8个小时的价值总量为八小时.如果是准备高考的话,这部分知识的关键是要搞清楚: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老师会给你们一个关系图,把它搞懂,很重要的.。
  5.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一、以前我常常打车,就是1.2元/公里的时候。
 
 但是涨价后就很少打了。上次南京出差,每次司机多收我一块钱的“燃油涨价费”,我恍然大悟,这才是聪明的办法。
 
 为啥南京市 *** 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而北京市 *** 的官员想不到呢?双败的结局,是我这样的稍微懂一点经济学的普通人都能想到的,而且,还有很多能人在报刊网络上有指出,为啥我们的 *** 官员想不到呢?二、为什么尺码不同的服装有一样的售价?尺码不同,原材料成本自然不同,为什么没有在价格上体现出来?解释:a.原材料成本相对设计、加工、流通等其他费用比起来,只占较小的部分,不同尺码造成的成本差异不大。b.没有正规的包装袋,价格不同,不易于销售、存储时的管理。
 
 c.涉嫌对大身材顾客的歧视。
  6.求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3个例子 并对例子分析 
 生活中的宏观经济学
 
 ——食堂就餐率套用失业经济学解释的分析
 
 作为大学的一分子,学生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到食堂就餐。可是每天总有些学生是不到食堂就餐的。这是为什么呢?
 
 不到食堂就餐现象从表面上看是学生对食堂提供的服务不满所造成的。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到食堂就餐问题,我们使用失业的经济学解释来加以分析。见图(参考资料)。
 
 图中,横轴为学生期望指数(对食堂的要求),纵轴为食堂指数(包括饭菜质量、价格和服务质量,并假设现时的食堂指数为1)。曲线D为学生到食堂就餐人数曲线,曲线S为食堂希望的就餐人数曲线。
 
 从图中可见,学生到食堂就餐人数的均衡点在E点,均衡时,食堂指数为1.2,学生期望指数为3,可见现时学校食堂就餐人数还有一点的上升空间,但只是一点点而已。a区域所标示的是学生期望指数低于3时的情况。此时食堂指数很低,但是学生的期望指数也很低平均就餐人数多于食堂所期望的人数。通常这一类学生是零花钱较少或者对饮食要求较低,安于接受现状的人。b区域中,随着食堂指数的升高,就餐人数却进一步下降,这是因为学生的期望指数远大于食堂指数。通常这类学生比较有钱,或者说品位高,不喜欢食堂的环境,或者比较叛逆。
 
 另外,某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食堂的就餐率。如:
 
 天气因素:天气冷或者下雨时,叫外卖人数大幅上升,影响食堂就餐率
 
 性格因素:某些学生比较懒,或者不喜欢出现在多人的地方,所以叫外卖
 
 运动因素:运动之后吃不下饭,叫外卖回宿舍吃
 
 社交因素:偶尔请女朋友吃饭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去食堂吧
 
 以上其他因素中,天气因素作为不可避免因素,占了主要份额,其余因素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7.生活中的经济学 
 1、经济学:啤酒效应”原理 “啤酒效应”是流通领域中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并非啤酒行业独有。
 
 它是指由于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造成了需求信息在供应链内部的传递过程中失真的经济现象。在一条供应链上,由于信息传递的失控,零售商对需求乐观,于是追加订货;零售商的提高需求又大大 *** 了生产商,生产商的行为又更大地 *** 了原料供给商。
 
 也就是说信号在逆向传递的过程中被不断放大了,消费者的需求可能只需要10瓶,但零售商的订单使得生产商对需求盲目乐观,造成了好象需要100瓶的印象,而生产商向上游供给商的大量订货又给原料商造成好象需要1000瓶的印象。反之,当需求缩减的时候也是一样。
 
 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就经常能看到“啤酒效应”的影子。由于房地产市场信息的失真,使开发商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充满信心,疯狂拍地,致使地价一路飙升,房价也随之大幅上涨。
 
 在消费者“买涨不买跌”心理的影响下,房地产销售面积连年提升。投资者见房地产市场一片红火,又会加大投资,给房地产市场注入新的资金,使房地产开发商对未来的房地产发展更加充满信心,于是再度疯狂竞拍土地,就这样在“啤酒效应”中形成恶性循环,将房地产行业的泡沫越吹越大。
 
 房价与房子的真实价值严重背离,最终泡沫如果破灭,必然会引起房价下跌,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者及开发商都将在这场“啤酒效应”引发的循环中尝到恶果。“啤酒效应”原理告诉我们,企业在进入市场时不能太过于盲目,要先做好市场需求量的调查,以免因为盲目乐观而造成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损失。
 
 2、“蛛网理论”原理 “蛛网理论”又叫“丰收悖论”,是市场经济中一种比较奇怪的现象,是指某些商品的价格与产量变动相互影响,引起规律性的循环变动的理论。1930年由美国的舒尔茨、荷兰的J.丁伯根和意大利的里奇各自独立提出。
 
 由于价格和产量的连续变动用图形表示犹如蛛网,1934年英国的卡尔多将这种理论命名为蛛网理论。和古典经济学理论相反,蛛网理论证明了在一定的假设下,市场均衡被打破后,经济系统不一定能够自动恢复均衡的经济现象。
 
 该假设是,第一,完全竞争,每个生产者都认为当前的市场价格会继续下去,自己改变生产计划不会影响市场;第二,价格由供给量决定,供给量由上期的市场价格决定;第三,生产的商品不是耐用商品。这些假设表明,蛛网理论主要用于分析农产品。
 
 因此,对于蛛网理论带来的丰产不丰收现象。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在完全竞争且价格由供给量决定的农产品市场,当某年某种农产品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很大利润时,第二年就会有大量的农民选择种植这种作物,于是一时间,市场上该种农产品供大于求,价格急剧下跌。
 
 农民辛苦一年虽然在产量上获得了大丰收,但是并没有使收入增加。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许多农民离开土地走向城市打工的主要原因。
 
 总之,农民没有准确预测市场的能力,种植农作物很容易受历史经验及他人影响而盲目跟风,最终白白辛苦却得不到预期的收入。为了消除或减轻农产品市场出现的蛛网型波动的现象,一方面需要 *** 运用支持价格或限制价格之类的经济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另一方面利用市场本身的调节作用机制进行调节,如发展特色农业和运用期货市场进行调节。
 
 3、“帕金森定律”原理 “帕金森定律”就是官僚主义现象在经济学中的称呼,也可称之为“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源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
 
 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这样一来,本应一个人做的工作量就会分摊给7个人。
 
 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帕金森还发现,在一个组织中,机构和人员的增加并不完全来自现实工作的需要,而是有它自身的需要,有它自身的法则。
 
 管理活动本身会制造工作,增加人手会制造出功能重叠、互相扯皮的管理体系,从而使工作目标不明确、不紧凑、进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帕金森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
 
 因此,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帕金森定律”十分常见,无论是哪个国家,只要存在机构,存在不称职的管理者,存在自我完善的需要,就一定会存在“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流传,深刻揭示出了人们对于这种权力扩张引发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官场传染。
  8.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分析日常生活 
 用均衡原理来描述谷贱伤农现代经济学已经发展到了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层次,分析方式也已经由最初的定性分析过度到定量分析.初学《宏微观经济学》教程,密密麻麻的数学模型和推导让我这样的初学经济学的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其实经济学来自生活,经济学的原理渗透了日常生活、生产的每个角落,经济学原理能够在生活中广泛地运用.人类的每一种行为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运用着经济学的法则.比如商品的价格问题,就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企业生产成本、盈利问题紧密相关.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是,不同的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大,而需求量变动幅度小;有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小,而需求量变动幅度大.而“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说法,它描述的是这么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似乎难以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理加以解释.”弹性理论正是要说明价格的变动比率和需求量的变动比率之间的关系.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商品的需求量(对企业来说是销售量)变动率与其价格变动率之比.它反映了商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程度.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的比值就是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即 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 即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Ed=(△Q÷Q)╱(△P÷P) =[(Q2—Q1)╱Q1]÷[(P2—P1)╱P1] 它所表明的是:当价格上升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减少的百分数,或者当价格下降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增加的百分数.当│Ed │1时,称需求是富有弹性的,此时,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它的需求弹性的大小与价格变动所引起总收益的变动情况是密切相关的.这是因为总收益等于价格乘销售量,价格的变动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从而就引起了销售量的变动.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所以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量的变动是不同的,总收益的变动也就不同.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增加;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减少.例如:某种商品的价格每公斤2元,销售量为1000公斤,该种商品需求弹性系数为2.5.如果该商品降价至每公斤1.8元,总收益情况如何变化?已知:P1=2 Q1=1000 Ed=2.5 P2=1.8,设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为X.则由Ed=[(Q2—Q1)÷Q1]÷[(P2—P1)÷P1] 2.5=X*2.0÷(1.8—2.0) 得X=0.25,即价格下降后销售量增加25%,所以Q2=1000*(1+0.25)=1250公斤.总收益情况:TR1=P1*Q1=2*1000=2000元 TR2=P2*Q2=1.8*1250=2250元 TR2—TR1=250元.所以降价后商品的总收益增加了250元.这就是富有弹性的商品“薄利多销”的原因所在.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则情况相反.如香烟的需求曲线缺乏弹性,因为上了瘾的烟客不会在乎价格的高低,所以价格的高低对香烟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再如:中国有句古语叫“谷贱伤农”,意思是丰收了,由于粮价的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其原因就在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也就是说,人们不因为粮食便宜而多吃粮食,由于丰收了而造成粮价下跌,并不会使需求量同比例的增加,从而总收益减少,农民蒙受损失.不仅如此,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收入弹性也小,也就是说,人们收入提高了并不因此而增加粮食的消费.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时期出现把粮食和农产品毁掉的作法,究其原因也在于粮食这种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降价不会增加需求量的大幅度的增加,只会减少总收益,所以资本家把这些农产品毁掉反而会减少损失.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将会学习到更多类似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应用了的经济学规律,并且我们可以应用这些规律解析其中的深层原因。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常识

2.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


3. 生活中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1. 经济学常识epub
  经济学常识epub  1.经济学常识 
 就是央行印多点钞票,让市场上多点钱。例如,一个国家生产力是可以生产1000个汽车,每个汽车=1块,这个国家就有了1000块。这时,如果再印多1000块(量化宽松),这个国家就有了2000块,但是,生产力还是1000个汽车,那么现在每辆汽车就等于2块了。
 
 就是说以前你工资是3000块,花一块就可以买到1量车,现在工资不变,还是3k,却要花2块买一辆车。那你的生活不就越来越辛苦了吗。
 
 你懂这个就可以了:
 
  
 
 其实都是从这边”经济能量守恒“来的:MV=PQ , 
 
 M指货币供应量,V指货币周转率,P指商品价格(也叫物价总水平),Q指商品总量。
 
 当市场化发展到一个稳定阶段后,V可以看作是常量,不必考虑。那么如果M的增长率超过Q的增长率,P就会增长,也就是通胀。通胀的定义就是:货币超发(即M/Q增长),或者物价总水平P上涨,二者是一回事。

生活中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4. 经济学常识,你知道吗?


5. 有哪些普通人应该知道的经济学常识?

说起经济学,不免让人觉得是经济学专家才需要掌握和研究的东西。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其实都体现了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学常识,对于普通人也应该知道这些经济学常识,才不会闹出笑话。
1、互补品和替代品
从字面就可以理解这两个名词的含义。互补品就是可以互相补充的产品,就像牙膏和牙刷一样;而替代品就是功能相似,可以互为替代的两个产品,比如洗衣粉和洗衣液。超市一般把互补品放在一起,一来节约消费者寻找商品的时间,二来促进互补品的销售。对于替代品来说,A的需求上升后,必然导致B的需求下降,因为A和B都能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求。

2、需求和供给曲线
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一般来说,价格越高,消费者的需求量越小,因此需求曲线是一条反比例曲线。而对于供给线来说,价格越高,供应商的供给量越大,因此供给曲线是一条正比例曲线。需求线和供给线的交点就是均衡点,在均衡点上,同样的价格下,需求量和供给量一样,市场达到了供需均衡状态。

3、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
当供过于求的时候出现了买方市场,买方成为市场上的主导,为了把商品销售出去,卖方会进行价格竞争,不断降价来清空存货。当供不应求的时候出现了卖方市场,卖方成为市场上的主导,买方为了能够获得商品满足自己的需求,不得不接受卖方提出的更高的价格。比如在2008年雪灾的时候蜡烛卖到了2元甚至是10元一根的价格。

生活处处皆学问,我们不光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还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不是经济学家,不需要对经济学的知识有很深的见解,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需要了解一些必要的经济学常识。

有哪些普通人应该知道的经济学常识?

6. 懂点经济学,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真的有用吗?

这个回答无疑是肯定的,懂点经济学,对我们日常生活是真的真的有用。
没有学过经济学的人可能就会觉得学经济学就是跟钱打交道,没学过经济的也一样会数钱,能赚钱呀。但是对于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就会知道学经济可不就是数钱这么简单的事了。
经济学包括:国际经济贸易,财政学,税务,保险学,贸易经济,金融工程,国民经济管理,信用管理,网络经济学,体育经济,投资学,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海洋经济学等,所以经济学的范围是相当大的,涉及的领域也是相当广的,自然生活中也缺不了经济学。

就税务来说,如果家里或自己懂一点点的,也不至于让收税的多收税。再比如投资学,虽说日常生活中投资不是人人都能参与,但供孩子上学,或是捐款,都是变相的投资,都是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的。千万不要看不上这些小的事情,滴水才能汇成江河。
而且生活中农民种地,商人经商,哪个不懂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呢?哪个不知道“谷贱伤农”呢?若这些都不懂,那就只能等破产之后才能明白吧;要么就是家里太有钱了,找个地方花点钱吧。
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经济学,只是有的不明白什么是经济学罢了,或者不知道具体的名词。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不懂经济学怎么适应这个世界呢?怎么跟的上时代的脚步呢?

7. 有哪些可以指导日常生活的经济学原理?

沉没成本。所谓沉没成本,就是已经失去的,后悔也回不来的,再心疼损失只能伤到自己的。典型的就是买了电影票之后发现电影不好看。这时候要是心疼电影票的钱,坚持把电影看到底,只是浪费自己的时间。这样的事情,其实很多。再例如:家里买了不合用的桌椅,舍不得处理掉,结果浪费了家里的空间。我们千万要识别生活中的沉没成本,不要因为心疼这些沉没成本,让自己蒙受更多的损失。再说一个沉没成本:给孩子买了文具,孩子不喜欢,用起来也确实有点不太好。但由于心疼花掉的钱,舍不得换更合适的,一直让孩子将就,也就耽误了孩子的学习。

有哪些可以指导日常生活的经济学原理?

8. 懂点经济学,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真的有用吗?

确实是十分有用的。不说你做投资炒股票这些必须要用到经济学的地方,就是生活中一些普通的现象,也可以用经济学规律去解释。比如说,当某一天央行突然降息了,这个政策预示着什么呢,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对所有老百信最关心的钱的问题又有什么影响呢?这些问题都需要经济学现象来解释。而且,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看,作为一个学着经济学的人来说,最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可以防止传销诈骗。这不是危言耸听夸大其词,而是我自己真是经历过的事情。
记得应该是去年放寒假时候的事情了,放假在家的我每天没什么事情,就是怕在家里看书,也因此发现了妈妈的一位神秘的朋友。这个阿姨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到我家,有时候是独自一人有时候会带着它的朋友。每次一来,爸妈都会很郑重的把她带到书房里关上门,然后几个人就在屋子里不知道在说着什么,一说就是一上午。时间久了我就比较好奇,就在有一天这位阿姨又到访的时候,装作进去拿书的样子,其实出门时没有把门关紧,就只是虚虚的带了上去,然后就趴在门缝里偷听。一听真实把我自己吓了一跳,这个阿姨是在游说我爸和我妈入伙,干传销。说是入会费交上六万块钱,最后拉下线可以赚到1080万!这种一听就是传销的模式我一点也没有客气,直接推门进去从国家政策杠杆利率分析到投资传销,最后爸妈目瞪口呆,阿姨灰头土脸在这里还要感谢我学的经济,避免了我家的一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