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2024-05-16 11:29

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在云计算模式下,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和服务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统软硬件的应用模式,个人计算机也会从以桌面系统为中心改变为以网络为中心,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能够有针对性地在线提供一切的服务和应用,同时,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化费用的降低。在当今时代,云计算具备快速性、灵活性等等一系列的优点,已经变为当今计算机领域的良好发展趋势。另外,中小企业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应用能够非常有效地应对传统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需要花费较高的早期费用以及后期维护费用的问题,中小企业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应用是大势所趋。
一、基于软件即服务(SaaS)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软件即服务,也就是Software as a Service,即SaaS,将软件作为一种服务向用户提供应用程序,这种服务在各种各样的企业中的使用也是存在着各自的差异的。一般来说,大企业都具备他们自身的数据中心,能够自行地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设计,也能够独立搭建企业内部的云计算平台,因此,大企业的SaaS是较为安全的一种内部服务,在能够确保核心数据的安全性的基础上,SaaS模式的应用可以是核心应用和非核心应用。
  相对于大企业来说,因为中小企业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资金问题,所以,不能够独立进行云计算平台的建设,一般都是进行公共云计算平台的租用,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来得到应用服务,能够获取诸如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服务。云计算能够为中小企业带来以按需租用信息资源为核心的业务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小企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云计算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减轻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风险,使得中小企业能够按需定购各方面的应用服务,以便帮助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信息化建设的费用。
  另外,基于软件即服务的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又能够为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创造非常良好的解决方案。借助于在线应用的模式,能够在计算机网络之中对于云计算平台中发布的实时数据实现共享。企业在共享云计算数据的基础上,就能够更加高效率地完成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这是非常有利于企业更好的融入到整个供应链流程之中的。借助于共享的实时数据,企业能够保证在正常的供应、生产经营、销售等各项业务流程的运转过程中保持协调性。
二、基于平台即服务(PaaS)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平台即服务,也就是Platform as a Service,即PaaS,将平台作为一种服务向用户提供应用程序。根据相关实践发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采用日常办公软件、日常文档处理软件、一般的财务管理软件等等一系列的商品化软件的外购是具备局限性的,也就是说,这些商品化软件都存在着较强的通用性,可以迎合企业的一些共性需求,然而,对于中小企业的一些个性化的需求来说,这些商品化软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尤其是对于那些关系到企业具体的业务处理工作的需求更是不容易给予满足。
三、基于基础设施即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具体来说,采取基于基础设施即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中小企业通过下面的两种方式来获取服务:
  方式一:对于基础设施即服务进行按需租赁。中小企业在进行正常的运转的过程中,对于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的需求是存在着差异的,在中小企业运转的高峰时期,存在着非常高的需求量,必须处理各种各样的文档等相关的资料,相应地,中小企业也面临着一定的空闲时期,这就使得一些具备高成本数据中心的企业存在着较低的数据利用率。根据调查发现,不超过百分之八十的计算能力以及百分之六十五的存储空间的利用率都会导致企业运转效率低下。而借助于基础设施即服务进行按需租赁就能够使企业的临时性的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使中小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信息化建设费用,能够节省下来更多的资金用来发展核心业务。
  方式二:基础设施外包服务。在帮助中小企业临时性按需租用基础设施的同时,通过基础设施外包服务能够使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以进行云计算平台的租用的方式来取代自建数据中心的方式,使中小企业在租用的云计算平台上进行企业应用的部署,从而帮助中小企业节约信息化建设费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低碳经济、绿色GDP的发展背景下,绿色IT成为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IT业的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成为实现绿色IT的关键所在,而云计算建设模式中的虚拟化技术以及软硬件的充分合理利用使得IT资源得以高效利用,很好的助推了绿色IT的实现。因此,中小企业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应用将会日益普及,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实现IT绿色节能、高效运转,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
      正航软件是海峡两岸领先的企业管理软件厂商,专注管理软件24年,提供ERP、HRM、BI、CRM等企业全方位管理软件,同时为电子电器、塑胶、光电、汽配等行业提供解决方案,积累24年21万企业用户服务经验,帮助企业放大管理力量!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2. 如何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条件  
  1.建设企业信息化内容 对企业信息化内容的认识,许多人认为“购买一些硬件设备、联上网、开发一个应用系统并给以一定的维护就是实现了企业信息化”,这是片面的理解。企业信息化虽然是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贯穿其始终,但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使企业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把握机会,做出正确决策,增进企业运行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决定了企业信息化是为管理服务的,所以,企业信息化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与企业的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密不可分的。
  所以根据建设企业的发展要求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建设企业信息化内容应为:
  1.建立适应信息技术要求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模式包括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完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
  2.以管理模式为依据,建立起企业的总体数据库。该总体数据库分为两个基本部分,一个基本部分是用来描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中的实际数据及其关系;另一个基本部分则是用来描述企业高层决策者的决策信息。
  3.根据不同类型企业情况,建立起相关的各种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生产(CAM)、管理信息系统(MIS)、这些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及管理系统构成企业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管理活动中各项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分析和利用,为企业高层提供决策依据。
  4.建立Intranet,提供企业内部信息查询的通用平台,并利用这一网络结构,将企业的各个自动化与管理系统及数据库以网络的方式进行重新整合,从而达到企业内部信息的最佳配置。
  5.联通Internet.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获取大量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充实自已的信息资源,同时,还可以向外部发布企业生产经营等公开的信息。
  6.企业信息化实施条件
  国内外经验表明,企业开展信息化需要具备一定条件,那么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可能成功实施呢?
  1.企业要有信息化的内在需求;
  2.要有一个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3.要有基本的技术和管理基础;
  4.要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5.企业信息化要与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观念更新相结合;
  6.要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
  7.要有一个信息主管来统帅;
  8.要有专门的部门来实现。
  2、建设领域开展企业信息化需注意的问题
  1.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事实上,在新的形式下,企业不开展信息化就没有出路。
  2.统筹规划,分布实施。企业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总体规划下,本着急用先上的原则,分布实施。
  3.处理好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引进先进技术产品是手段,消化、吸收是关键,自主创新才是目的。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注重实效,切勿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4.制定企业信息化方案必须考虑几个原则:效益原则,包括社会效益、管理和经济效益;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原则;开放性原则;弹性适应原则;安全可靠性原则。


  企业信息化建设范围  如何更好地促进当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搞清楚,该企业搞信息化的范围究竟是什么。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总的来说就是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在生产、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企业在生产当中广泛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如生产设计自动化(CAD)、自动化控制、智能仪表、单板机的运用等等,凡是用到电子信息技术的都是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
  2.企业数据的自动化、信息化。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生产、销售、财务等数据进行处理,这是最基础的、大量的数据信息化过程。
  3.更高层次的辅助管理、辅助决策系统,Intranet、Extranet、制造资源计划(MRPII)、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办公自动化(OA)等都是用来辅助管理、辅助决策的,这是更高层次的信息化。
  4.税务会计筹划企业利润。企业税务会计在多种纳税方案中通过事先筹划,合理安排公司筹资、投资、经营、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针对采购、生产经营以及内部核算等进行合理决策,利用国家法规积极税务筹划,既保证企业完成利税义务增加自身“造血”能力,降低税收负担,也提高了税后利润,实现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譬如,航信软件“懂税的ERP” 产品与国家涉税系统进行信息传递与要素延续,对企业经营过程涉及的诸多
  税种进行业务处理,为企业管理决策献计献策,为创利打下坚实基础。

3. 企业信息化建设如何进行

1、信息化建设规划;2、信息化建设计划;3、组建信息化建设小组;4、按信息化建设规划,完成相应的信息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5、对拟建设的信息系统需求进行调研、梳理,形成调研结果文档,各参与部门会签;6、成立信息系统选型小组;7、编制招标文件企业信息化建设;8、根据国家或公司要求,确定招标代理机构;9、发布招标公告或进行邀标;10、投标方购买标书、标书答疑;11

企业信息化建设如何进行

4. 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重视的几方面问题

 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重视的几方面问题
                          摘要: 近年来,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明显提高。但随着企业经营规模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经营业态多元化,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经营环境日趋复杂。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公司治理结构、集团管控模式、经营和地域的差异性等因素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加强内部控制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认识、规划、实施、运行、管理等方面着重分析实施信息化失败的一些共性问题,希望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信息孤岛,数据集成,编码体系
          一、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误区 
          (一)期望值过高 
         有的企业盲目追求“大而全”、“先进性”,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步到位”;有的企业片面夸大信息化的作用,以为建设了信息系统,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基于这样的认识来选择软件,造成信息系统脱离企业实际,应用效果不佳。不仅信息化成本高,无法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而且也令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备受质疑。
          (二)信息系统与软件混为一谈 
         信息系统由软件、硬件与人员三部分组成。其中对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员,即能熟练操作信息系统、深刻理解软件所蕴含的管理思想的人员。如果存在不端正认识,以为购买了先进版本的软件,信息系统就先进完善了,对实践工作的指导思想就会发生严重偏离。
          (三)管理规范和流程与信息化无关 
         真正实施信息化成功的企业都有这样的体会:企业的企业文化、组织架构、权责体系、管理规范、流程和审批权限等,表面上与信息化建设联系不大,实质对信息化建设成败影响重大,甚至是事关成败。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和固化了企业的管理规范与流程,反之,管理规范与流程是否理顺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必要前提。
          (四)将信息化视为单纯的IT项目 
         信息系统的应用主体在管理领域,其包含了特定的管理理念,将这些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经营业务进行整合是实施信息系统的关键。因此,信息系统实施特别强调技术、管理与人的集成。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规划的典型表现 
          (一)缺乏量化的信息化战略和具体实施步骤 
         我国许多企业制定的信息化战略中,概念多、目标多、定性的内容多;责权分工少、具体实施措施少、定量的内容少。缺乏量化的规划、具体实施步骤、权责分工和奖惩考核制度,“战略”就成了“空中楼阁”,结果自然大打折扣。
          (二)缺乏预留空间,无法支撑新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扩展 
         信息系统建设需耗费大量资金和人力,对企业管理理念及流程将会带来重大变革。由于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业务模式、组织架构、管理流程也会随之发生较大变化,如果不为这种变化预留充分的拓展空间,将来就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因此,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对于保证信息化长期成功意义重大。
          (三)信息化目标未与企业战略结合 
         企业战略包括业务发展战略和管理战略。信息化目标既要结合业务实际,有适度的前 瞻 性,又要体现企业的管理理念、管控战略,使之系统化、流程化。
          (四)孤立的财务信息系统,而非企业整体信息系统的孤岛模式 
         这是信息化建设初级阶段的典型特征。而且财务系统更偏重于会计核算系统,更多地把信息系统视为节省人工的工具。当企业的内外部经营形势日益复杂,管理者对信息的需求更加多样化、深度化,孤立的财务系统,甚至会计核算系统就难以满足管理要求。
          三、企业信息化规划层面与方向 
          (一)信息化规划层面 
         1.战略层面。包括明确公司的战略目标、所处的竞争环境及信息化在公司战略中的定位。
         2.技术层面。包括评估公司的IT基础设施和人员能力;IT架构,包括平台、架构、应用软件、流程、数据等。
         3.管理层面。包括组织架构设置、汇报体系、岗位、技能分类;IT管控模式,包括IT制度、标准和规范、IT投资决策程序、安全管理等。
          (二)信息化规划方向 
         2011年,《加强央企信息化通知》指出:企业应坚持整体规划、科学适用、成本效益、财务业务一体化等原则,统一制定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信息化总体目标和分阶段任务,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做到与集团整体信息化规划同步、系统集成、标准统一、信息共享。对于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应当与国际先进企业接轨,结合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持续优化财务信息系统功能,推进全球业务信息化、财务服务集中化;对于信息化水平一般、尚处于建设和完善过程中的企业,应当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和不同信息系统的集成,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功能完善、财务与业务相统一、运行高效安全、覆盖集团全部子企业和所有业务领域的财务信息系统;对于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的企业,应当制定适合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的.系统框架、软件平台和实施方案,兼顾技术先进性和操作实用性,考虑未来扩展性和系统兼容性,做好软件系统选型和网络布局。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措施 
          (一)实施过程 
         1.选择优秀的项目实施顾问
         优秀的项目实施顾问对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对项目实施顾问的评判不仅要关注其IT背景与经验,还需对所从事行业进行了解,如果做过相同或相似行业的IT项目,那么以往项目的实施经验或是教训对企业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企业必须和实施顾问作深度交流,综合判断其各项能力,包括财务管理能力、对业务流程的理解能力、对计算机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沟通能力及培训能力等。
         2.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横向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纵向贯穿各个级次。需要对企业的制度体系、管理框架、业务流程等进行梳理与优化,涉及的部门多、实施周期长、工作量大。企业“一把手”亲自挂帅,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常抓不懈”,把握关键点与进度控制,加之上下认同,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这是成为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相反,一把手工程若流于形式,变为“形象工程”,则项目实施效果将大打折扣。              

5.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任何一个发展中的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特别是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但是如何规划和建设,对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还很迷茫,导致很多企业不知如何下手,却又盲目跟风,结果收效甚微。下面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欢迎大家参考!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从内容上看,企业信息化主要包括企业产品设计的信息化、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企业产品销售的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决策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等多个方面。
    企业信息化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技术进步。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其普及应用和广泛渗透为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办公和管理提供了工具。同时,也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组织关系,企业信息化在管理、经营上的变化和时空上的拓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为企业信息化增添新的内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质在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建立企业知识共享的基架,并按照计算机管理的特点重组企业的业务流程,这一切将对企业的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具体而言,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信息化。二是设计信息化。三是生产过程信息化。四是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提高决策管理水平。主要应用层面包括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和辅助决策支持(DSS)系统;五是市场经营信息化。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任何一个发展中的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特别是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但是如何规划和建设,对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还很迷茫,导致很多企业不知如何下手,却又盲目跟风,结果收效甚微。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企业的信息化进程非常缓慢。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都还存在多方面问题,对于如何规划和建设一个企业的信息化非常模糊,他们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没有相关的经验,不得要领,从而导致企业迟疑、仓促、盲目,最后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贻误良机、管理混乱。
    目前,据调查,针对西部企业来说,大多数小企业根本没有信息化可言,手段非常落后,很多企业还在为手工记账的繁重任务而苦恼,一些中型企业虽然天天嚷着要实现企业信息化,但是最后还是只涉及一点皮毛。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造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这种现状可以说是多方面的:
    (一)技术投入不足
    两个方面:一是技术研发,二是技术人员。
    出现问题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不注重科学发展道路。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力成本之低曾经令世界侧目,很多企业宁愿用人去解决问题也不愿通过高昂技术去代替,因为,技术开发、技术培训、技术维护要花费企业更多的银子,很多企业主选择了用人力代替技术力量去解决燃眉之急,而并不去开发技术和培训人才,而这对于技术的发展可能就是灾难性的。
    (二)思路不明确
    很多中小企业并不清楚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要么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从而导致各项管理措施无法接地。
    如何选择适宜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财务管理体制,如何设定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主要融资方式是什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作为一个决策者和经营者,因此中小企业要及时跟踪研究外部环境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必须重新研究自己的发展战略,要认真分析现实和潜在的竞争对手,重新定位,眼光放在长远,从而重新规划自己的企业管理框架。
    (三)企业管理没有做好
    在企业没有信息系统之前,管理系统没得到很好地完善,员工的知识和经验仅存在自己的脑子里,部门的知识也在这个部门里,信息呈现孤岛状态。信息管理系统使个人知识得以沉淀,成员之间的知识得到共享和交融,企业对员工的过分依赖性降低,从而避免企业因某些关键岗位人员流失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管理层次很重要,应该治根治本,从而使得企业强大!
     四、对策 
    (一)挖掘并引进人才
    唯一能解决的是重视人才并引进人才,目前中小企业中,因为没有好的人才去管理,所以使得企业普遍没有配套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平时的通讯与联系主要是电话与传真机,不仅准确率低、及时性差,而且出错率高。建设适合中小企业的信息平台需要很大的投资,回报周期很长,效果是隐性的,这是中小企业不愿在信息化方面投资的一个原因。
    (二)明确思路
    任何行动之前,思路必须明确。思想引领行动,特别是决策和管理层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不能半途而废,或者走一步说一步。同时,动员全体员工,统一思路,共同努力。
    (三)突出意识加强企业管理
    我们要抓好企业的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着重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因为企业只有把国内外和自己企业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即显性知识,通过归类、整理、提炼迅速传递给需要它的员工,即转化为人的知识,并运用到每项工作中去,才能对企业目标发生作用。信息管理主要集中在对已有的如书面化的、电子信息等显性知识的管理,在信息增值链上,要将数据提升为信息,并对其进行采集与选择、组织与程序、压缩与提炼、归类与导航等,对信息外部特征的加工和组织。在信息管理基础上,在根据企业和员工需求,对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比较、挖掘、分析、概括、判断和推论等进行知识管理。
    
    ;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6.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观念上的解放和管理理念的更新。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前,需要企业管理者在观念上树立企业信息化的意识,在管理观念上也要有所转变,在不全盘否定传统管理观念的前提上,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更广、更深层面的探讨。
制度上的创新。信息化工作制度的建立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保障,一方面它是观念上改变的结果;二是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从而在制度上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制定信息化办公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信息化统一管理机构等等。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面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信息化方面的人才要求很高,需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具体的企业管理工作。在企业内部建设信息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管理人员与计算机进行有效的人机结合,做好信息化融合过程中企业注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例如将信息化运用能力纳入绩效考核过程中。
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物质要求。在信息竞争激烈化的今天,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是依靠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性需要与时俱进,将信息化系统进行不定时的更新和升级。

7. 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感谢推荐企赢001回答,希望能帮到你,详细可以与我们随时沟通。
1、 确实摆正企业和信息集成商之间的关系
2、 确实摆正技术先进和技术实用性问题
3、 确实摆正技术、软件、实施、培训和服务的关系
4、 确实领会\"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
5、 明确面向目标的方法;即是不要偏离系统建设的最终目标,实现企业的整体的信息集成。
6、 确实领会\"一把手工程\",也即是不仅仅是企业的最高领导亲自参与主持,还应该包括整个决策层的参与决策,是一个企业的高层领导组成的领导班子,是广义上的\"一把手\"。
7、 确实领会信息系统的\"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

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8.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哪些误区

【转载文章】:
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误区
摘 要 信息化是一个国家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中国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方针指引下,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仅是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利用,更是对现行企业结构、管理思想的变革,对综合人才的竞争。提高企业信息能力,要用正确的思路引导企业信息化,走出信息化建设的误区。1 背景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是今后20年内,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信息化的非凡功效,已经和正在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收益;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自身也深切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基本达成共识;我国不断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的成熟及成本下降也使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许多大中型企业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都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几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  国内企事业单位都能对信息化有足够的重视而且都做了多方面的准备,但信息化的成效却并不是特别理想,信息化总体水平还很低,是什么因素制约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呢?
2    信息化建设误区2.1 企业结构、管理思想的变革  尽管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都开始了信息化建设阶段,但这些企业并非全部都对什么叫做企业信息化、怎样应用信息化手段有透彻的了解。信息化变成是一种潮流和时尚,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就是拥有计算机先进设备,拥有企业自己的网站。将信息化等同于购买行为———以为买来硬件、软件、网络等就是实现了信息化。就是技术决定论的思想,以为技术是万能的,是一切工作的终点。许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战略时,一味地追求技术高消费,而忽视了对信息技术的管理和内部业务流程的变革。有些企业虽然实施了一些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但其侧重点仍然只是侧重于事后的技术支持和故障解决方面。所以许多企业抱怨信息化对经营没有什么效果,没有带来预期效益。其实企业信息化首要的是对企业结构、管理制度的一次革命。  企业信息化,即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但是硬件到位仅仅是信息化的开始,怎么合理利用,如何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才是信息化的真正目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除了技术因素之外,更大的因素将取决于能不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具体实际良好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其说是技术问题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管理的不科学、流程的随意性、“人治”与“法制”的混淆,是国内企业的通病,如何运用良好的时机,整合企业的管理,不是某一个或几个信息集成商所能解决的,而是取决于企业如何更新观念。  在信息化建设中企业结构、管理不合理带来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企业的流程不适合信息技术结构,使得计算机系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同时也是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改造现有的业务流程的过程,业务流程再造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息化的效果乃至成败。用先进的手段去适应过去的工作习惯,即“穿新鞋走老路”,使先进的信息技术丧失统一性和先进性,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由此导致了许多企业信息化效果不理想。  (2)信息化建设出现“分层”。信息化技术相对完善的企业中间技术层,尤其是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关的报表满天飞;另一方面企业的末梢,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计算机基本上是空白,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也即是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战术层”的居多,而企业的“决策层”和“战略层”是相当薄弱的。  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将企业生产流程、人力资源、财务、物流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MRP-Ⅱ、ERP等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建立与信息化系统相配套的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转贴2.2 人才的认识  今天信息技术已成为一个公司或企业的核心技术,信息资源也成为一种等价于资本和人力的战略资源,管理职能的明晰化,使得信息管理部门也如同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一样成为企业的重要职能机构;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走向务实和深入,企业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如何对企业的IT建设和信息资源做出正确的规划,如何把业务与技术两张皮无缝的结合起来?信息化建设涉及到最新的高科技技术,同时又涉及到企业的管理,具有跨职能的特点。由此可见,既懂IT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越来越重要。  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和企业流程密切相关。不论是传统企业还是高科技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都不是件简单的事,它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从战略高度进行规划。这就需要企业中有一个高层管理人员专门从事信息系统方面的领导工作,CIO这个职位也因而应运而生。CIO(Chief Informa?鄄tion Officer)是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集成而出现的统一的信息部门的高层管理者,他们通过指导信息技术的利用支持公司的目标。他们具备技术和业务过程两方面的知识,具有多功能的观念,是将组织的技术调配战略与业务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管理者。  虽然国内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都已经设置了信息中心,设有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总经理或者副总裁,甚至是总负责人自己挂帅,但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CIO。首先,国内许多企业要么直接将技术部门的主管提升CIO,要么就由业务部门技术基础比较好的人担任,甚至就是高层领导直接兼任首席信息官(CIO)职务。其次,我国CIO目前所处的位置也就是信息中心主任。根本没有赋予相应的权力,CIO们即便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IT投资上所拥有的权力也不容乐观,一项具有实质性意义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准CIO们,有87%表示自己在企业的IT投资上只拥有建议权,只有8%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自己拥有决定权。而在企业进行重要的战略决策时,42%的受访者表示,公司的决策层只是偶尔会征求他们的意见;13%的受访者表示,公司的决策层不会征求他们的意见;而能够真正参与到公司战略决策中去的准CIO们就更微乎其微了。第三,我国的CIO还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缺乏CIO专业管理经验的现象。一方面CIO都是属于某一个行业的,每个行业的信息资源分布和密集程度都不同,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运营方式和竞争态势,这样 CIO的流动会受到所属行业的局限;而另一方面,对专业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不够,没有相适应的培养机制;使得我国信息化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人的因素已成为制约中国信息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2.3 信息的运用  信息的重要价值全在于运用,而运用好、管理好信息才是企业决胜市场的关键。企业由于自身的信息应用能力的限制,往往低估了信息的作用,这又导致企业对信息化的不正确理解,典型的表现是:企业将资金大量投入技术设备,或系统工程的建设,而不知道如何才能提高竞争力,真正体现信息的价值。  真正决定企业信息能力的因素包括:员工应用信息的能力;实现信息有效配置的程序;长期利用和体现这种价值的文化;与价值和准确性相关的信息本身。企业在以技术能力为中心的信息投资项目上注入大量资金和精力,错误地认为技术本身能创造出信息能力,实际上,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不平衡的认识和投资,反而阻碍了信息能力。因为决定信息能力的主要因素很多是非技术的。  这也就是我国一些企业虽然应用了优秀的软件,开发了自己的管理系统却仍然没有真正提高竞争力的原因所在。3 结束语  企业应该认识到: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技术只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  同时应该注意的是,信息化建设不是一劳永逸,而是一个不断更新和递进的过程。并不是开发一套信息系统,经过一次调整变革就完成了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