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长江的资料。

2024-05-09 16:01

1. 范长江的资料。

范长江(1909—1970),男,四川内江人。原名:希天。他是中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家,社会活动家。他生前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担任过新闻机构的领导工作,为全国的新闻事业做出很大贡献。 1991年,中国记协与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这是表彰奖励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性高层次新闻奖。该奖项于2005年与“韬奋新闻奖”合并成为“长江韬奋奖”。

范长江的资料。

2. 范长江的资料

[fàn cháng jiāng]  
范长江 (杰出的新闻记者)  
范长江(1909—1970),男,四川内江人。原名:希天。他是中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家,社会活动家。他生前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担任过新闻机构的领导工作,为全国的新闻事业做出很大贡献。 1991年,中国记协与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这是表彰奖励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性高层次新闻奖。该奖项于2005年与“韬奋新闻奖”合并成为“长江韬奋奖”。

3. 范长江的介绍

范长江,1953年1月26日出生于上海嘉定区一个老干部家庭。1968年冬天,年仅15周岁的范长江作为一名“老三届”知青奔赴农村插队落户。

范长江的介绍

4. 范长江的个人简历

范长江,1953年1月26日出生于上海嘉定区一个老干部家庭。1968年冬天,年仅15周岁的范长江作为一名“老三届”知青奔赴农村插队落户。1970年春天,他有幸被选送上海学医,毕业后成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名医务人员。1974年,正当举国上下“批黑画”之际,从小酷爱书画艺术的范长江,竟拜艺术大家钱君陶为师,追随其师20余年。范长江画贯中西,油画风格倾向莫奈的印象派和克莱姆特维也纳分离张。中国画风格则承青籘、白阳遗意。而他自创的“聚变”风格丙烯画在香港展出时,颇受欧美人士青昧。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予以很高评价。1984年,在“爱我中华、修我长城”书画义卖活动中,范长江的一幅《秋色斓斑》作品,以六千元高价成交,超过同时参加书画义卖活动的几位前辈书画家的作品成交额而拨得头筹。范长江将义卖所得六千元悉数捐修长城。当时上海市中百一店、上钢五厂也就哥捐一万元而已。他的名字因此被永久在北戴河万里长城老龙头的功德碑上。范长江转行担任记者期间,采访过时任中央文史馆馆长萧乾、 翻译家杨宪益、郁达夫遗孀王映霞、台湾女作家三毛、美国共和党少数民族委员会主席陈香梅等名人。  范长江曾经在国内多地举办过14次个展、合展。2006年6月至7月,他随“中国赴欧洲文化艺术访问团”出访欧洲11国,并在巴黎、维也纳参加联展,荣获“中欧文化艺术特使”称号。2008年,范长江在陈香梅女士的支持下发起创办了上海香梅画院,如今已成为一所由上海市文广局主管的市级专业艺术创作、研究机构。拥有一批知名书画家,举办过一系列文化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  范长江现任上海香梅画院院长、东华大学兼职教授。2012年11月,他与画友、东华大学教授徐纯中共赴美国联展,并参加在华盛顿美国国会举行的由中国、美国、意大利、希腊等国艺术家出席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范长江还发表过艺术评论、文学评论、散文、词作等文字。著有《范长江画集》、《范长江中国画选》以及长篇人物传纪《和平使者》、《陈香梅与陈纳德》、《辛亥元勋》以及30集电视剧本《飞虎英雄》、电影文学剧本《龙窑谜案》等。回国后,他又在整理一本散文集,打算明 年出版,并参与《飞虎英雄》筹拍工作。祝愿范长江的艺术道路越走越宽广。

5. 范长江评价

范长江(1909年10月16日-1970年10月23日),男,原名希天,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农村。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著名新闻记者,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出色的领导者,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4]。曾先后担任新华社总编辑、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务。

范长江青少年时代就追求革命、追求进步,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他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考察采访,公开报道了红军长征,采写了《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经典作品。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长江带领一批“新闻兵”,跟随解放军先头部队进入北平,成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50年1月,范长江被任命为《人民日报》社社长。他生前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担任过新闻机构的领导工作,为全国的新闻事业做出很大贡献。

范长江评价

6. 范长江的名人合影

1、1989年采访中国台湾作家陈平(三毛)女士。2、1998年7月,与恩师钱君陶先生最后一张合影。3、2012年11月,范长江先生在美国国会,向卡洛琳议员介绍中国拖书画艺术。4、2012年11月,范长江先生参加与美国国会举行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5、陈香梅女士收藏范长江先生的作品。6、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参加国庆52周年活动。7、2012年携东华大学博导徐纯中教授、上海电视台记者冯冰女士在华盛顿拜访陈香梅女士。8、2012年,与东华大学的学生们合摄于课后。9、组织部分作家、画家、教授、记者向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沪某部官兵捐赠各人著作、画册。10、与陈香梅女士在上海书城为读者签名售书。11、与时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合摄于北京家中。

7. 范长江的故事

  一九三八年初,成都的革命报人王达祚、杜浮生等,受设在汉口的由周恩来领导、范长江负责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总会委托,发起和筹备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成都分会。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成都分会是一个由地下党领导的新闻文化统一战线组织,也是当时成都新闻界最活跃的抗日救亡团体。范长江极为关注成都的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一九三八年三月三十日,在汉口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上,范长江会见了成都分会的代表、《新民报》记者邓名芳。邓名芳向范长江递交了大会提案;一、呼吁政府,巩固团结,动员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取缔违反抗战、破坏团结之一切言论和行为,将抗战进行到底。二、改善新闻检查制度,呼吁扶持抗战爱国言论、放宽这方面的检查,慎选新闻检查人员,给救亡宣传予以便利。三、加强各地分会的联系,筹办统一的通讯社和刊物。

  一九三九年五月,范长江为了加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总会和成都分会的联系,专程由重庆赶往成都指导成都分会的工作。当时成都分会的王达非、孙文石、苏幼农、游元亮等创办了《时事新刊》,范长江甚为关注,指示他领导的国新社向该刊发一些特约广告、专电、专论,使《时事新刊》版面活跃,成为一张抗日态度鲜明的报纸。由于报纸的消息来得快、来得多,比较吸引读者,发行量很快上升到一万份以上,这在当时的成都是很可观的。

  范长江由重庆去成都路过内江时,找到以小学教师身份作掩护的地下党内江县委书记闻化鱼,在桂湖街梅英家中聚会,商讨在内江成立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内江分会事宜。梅英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会员,适逢“文协”内江办事处负责人刘石夷(后任内江市政协副主席)来此,而范长江又是该协会全国理事,目标完全一致,因此无话不谈。范长江首先介绍参会者加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并以他们为骨干,成立了“青记”内江分会,一致推举闻化鱼担任常务理事。并仿于右任的字体,刻制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内江分会”的木制吊牌,醒目地挂在沱江中学(现内江二中)校门口,特别引人注目,进一步激发了内江民众的抗日激情。后陆续加入“青记”内江分会的还有吴天古、廖友桃、周文成、肖晴天等。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新闻文化战线先锋战士的作用,在夏衍创办的《救亡日报》、王达非任社长的《工商导报》等进步报刊上,均有“青记”内江分会会员的文章。

范长江的故事

8. 范长江的纪念馆

2009年是范长江的百年诞辰,政府决定以此为契机,筹建范长江纪念馆,作为对这位新闻巨子的纪念。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于2006年8月19日还正式作出了《关于同意修复范长江先生故居的复函》的批示。范长江纪念馆 总占地1800亩,其中包括核心区60亩,故居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以及水体面积4879平方米的范长江纪念馆。工程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范长江故居进行修复性建设,并对周边环境进行设计。根据范长江的工作性质,工程计划把中心地带的造型定为喇叭形,同时在中心景观上将笔的形态进行变形,将竹捆扎起来,形成笔筒,中心栽种竹子,象征笔杆,再用竹廊连接。碑林和景墙,象征报纸。随着范长江纪念馆的建成,一系列纪念范长江的活动也将随之在内江展开,其中包括建设范长江主题公园、命名范长江学校、场馆、组建范长江新闻学院等一系列活动。 据范长江的儿子介绍,范长江的夫人沈谱(沈钧儒之女)对于纪念馆的修建工作非常重视,90岁高龄的她在医院中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感到十分欣慰。而参加座谈会的新闻界人士则一致认为,范长江纪念馆的修建为有新闻理想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朝圣”的地方。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