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又要造车了!收购合康进军新能源领域

2024-05-13 13:08

1. 美的又要造车了!收购合康进军新能源领域

家电巨头“美的”卷土重来,再次进军汽车行业。
“美的”大家都不陌生,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承包了很多家庭必需的电器。就这样一个家电行业大佬,不甘心在一片领域上发光发热,毅然决然跨界造车!结果可想而知,失败了...正所谓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时隔多年,“美的”卷土重来,又要造车了!

斥资7.43亿,美的进军新能源汽车
3月25日,美的集团发布《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协议方式收购合康新能控股权。

交易完成之后,美的暖通约占合康新能总股本的23.73%,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间接控股股东。据了解,成立于2003年的合康新能除了高压变频器产品业务外,还包括节能设备高端制造业、节能环保项目建设及运营产业、新能源汽车总成配套及运营产业三大板块。由此可见通过资本收购,美的集团将业务延伸到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再次挤进造车大流。
风风火火的性格是美的企业没错了。
合康新能在总成配套及运营产业的布局主要以合康动力、合康智能、畅的公司为主,三家公司“各司其职”。合康新能《2019半年度报告》显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以产品为核心,智能充电网络和租车网络为平台,打造合康新能源汽车生态圈。合康新能此前的布局将成为美的集团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基础。
美的第一次进军汽车行业失败
 事实上,这不是美的第一次进军汽车行业。
据了解,2003年美的集团第一次正式是进军以客车为代表的商用汽车领域。2004年至2006年初,美的集团又先后风风火火地收购了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有限公司及湖南省三湘客车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企业。2005年9月和2006年8月,美的客车昆明新基地和美的客车长沙新基地先后建成投产,形成两大全新制造基地,具有万台客车整车和专用底盘制造能力。按当时来讲,是很有发展潜力的。

美的当时计划在3-5年内成为国内领先的客车生产企业。正期待大展拳脚的时候,美的的造车之路却戛然而止。2008年11月,美的汽车陷入停产危机,当时美的集团副总裁的黄晓明宣布暂停美的造车项目。而黄晓明对外解释称,“投产汽车只是美的非主营业务的一个尝试,投资规模非常小,现在是美的主动控制风险、主动停产。”当然这只是漂亮的台面话,为什么会停止造车呢,怎么想,技术和资金都脱不了干系。
家电行业跨界玩造车,再起热潮
家电行业“跨界”玩造车,并不只有美的。在我国汽车行业火热发展的2003年前后,美的、春兰、奥克斯、波导、格林柯尔等家电企业纷纷宣布造车,行业内掀起了一股进军汽车业的浪潮。但是不到几年时间,这股浪潮演变成汹涌的汽车“大退潮”,技术不成熟是原因之一。比如美的的竞争对手奥克斯,曾在2003-2005年间短暂涉足过汽车领域,满腔热情敌不过现实的残酷,由于产销不佳、质量问题频出等原因,于2005年全盘撤出汽车制造行业。所以在当时来说,跨界造车颇不容易。

而现在,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让家电业再次对汽车领域产生了兴趣。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火如荼,颇受资本关注,于是家电企业试图在新能源汽车这火热市场上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纷纷高举新能源汽车旗帜。
据了解,2016年美的集团就已经和上汽通用安吉星达成国内首个智慧家居与车联网应用战略合作,开始将触角伸向汽车互联网。有业内人士表示,“家电企业进军汽车领域,除了造车之外,更多的是想“染指”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相比起整车制造,做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风险可控,家电企业还可以在“新四化”的浪潮下分一杯羹。”
最后
汽车产业需要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无论是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造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次美的斥巨资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能否顺利造车,成为造车大军中的一员?只能说,拭目以待!
(图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美的又要造车了!收购合康进军新能源领域

2. 美的造车?7.43亿控股合康新能,进军新能源汽车

3月25日,美的集团发布《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合康新能(300048,SZ)控股权。

交易完成之后,美的暖通约占合康新能总股本的23.73%,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间接控股股东。资料显示,成立于2003年的合康新能除了高压变频器产品业务外,还包括节能设备高端制造业、节能环保项目建设及运营产业、新能源汽车总成配套及运营产业三大板块。通过资本收购,美的集团将业务触角延伸到了新能源汽车行业。
此次美的收购合康新能的总价款约为7.43亿元,如此大手笔的投入,美的从中想要获取什么?公告显示,合康新能是一家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其经营范围包括太阳能、光伏、风电、高压变频器、新能源汽车及其充电桩产业链运营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制造高压变频器等。

其中新能源汽车及其充电桩产业链的技术开发、转让等项目引发关注。据美的集团在公告中表示,除了在工业变频器和伺服系统方面的优势以外,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足以可见,除了在空调领域的竞争优势外,合康新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布局,是促成此次美的集团收购的关键。美的集团通过本次间接控股,可再次回到汽车领域,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
据了解,这并不是美的首次进入汽车领域。早在2003年,美的集团就开始进军以客车为代表的商用车领域。随后在2004年到2006年间,美的集团又先后收购了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有限公司以及湖南三湘客车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并在昆明和长沙建造了全新制造基地,拥有万台客车整车和专用底盘制造能力。

事实上,家电龙头跨界造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回看2003年前后,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速,美的、春兰、奥克斯、波导、格林柯尔等家电企业纷纷宣布造车,行业内掀起了一股进军汽车业的浪潮。
虽然几年间这股浪潮退去,造车这一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得产业门槛也并没那么容易,但相比之下,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颇受资本关注,于是家电企业将目光瞄向了新能源汽车领域,试图能在这一火热市场上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加之做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风险相对可控,家电企业还可以在“新四化”的浪潮下分一杯羹,至于这次美的到底是不是“没底”,能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我们还要关注其接下来的动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美的进军造车领域,看来还是没有吃亏呢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美的就想着要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只不过,后来不了了之了。而这一次,根据美的集团发布的公告称,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协议方式收购合康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收购总价为7.43亿元。至于说收购的目的,美的集团也很简单直白的表示,其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

至于说前景如何?说实话,小编并不是十分的看好。首先说美的,在2003年的时候就高调进军客车制造领域。而后由于多方面原因,并没有在造车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最终,比亚迪以6000万的价格正式接受了美的客车长沙基地。

这次有备而来,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虽然有合康新能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和核心零部件方面的经验为美的进入新能源汽车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就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环境而言并不乐观。连恒大这样财大气粗的金主,在造车上,其实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而其实,美的造车放在现在已然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毕竟,这两年,家电行业,地产行业有很多野蛮人都直接进入造车行业。恒大,格力,奥克斯等等都宣布进入造车业。但是,这些跨界巨头们,真正量产出来,或者正儿八经造车的几乎没有。

熟悉汽车行业的人应该都知道,造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并不是投几十亿,量产车就出来了。虽然,跨界造车潮在这两年很流行,但是理性来看,造车是一件漫长而又艰难的事情。别的不说,单说品牌的积淀都需要多少年才能够形成?造车新势力,又有几个真正意义上有品牌基础的。更不要说量产车了,而量产车以后的销售,品控各方面问题,足以让野蛮进入造车行业的跨界者绞尽脑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美的进军造车领域,看来还是没有吃亏呢

4. 造空调造风扇的美的,现在要掉回头造车了?

在这个时代,当听到某某某跨界造汽车时,我们一点都不觉得惊讶,甚至有点想坐下来好好吃瓜!因为,近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风口,让猪都能飞起来。之前一些被称之为PPT造车的造车新势力,最后还真拿出产品出来卖了。

最近,家电巨头美的集团发布《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合康新能)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美的旗下的子公司美的暖通,正式以7.4亿元人民币把合康新能收购下来,并获得23.73%的表决权,这意味着美的集团将间接成为合康新能的股东。

合康新能是何方神圣?
美的这个国内家电巨头,恐怕没有人不认识,你家里的风扇、空调、微波炉、冰箱等家用电器,说不定有一台就是美的产品。

至于合康新能,显然很少人会认识它。这家企业全名叫做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创立,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和新能源装备等业务。
如果说得再具体一点,合康新能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业务,主要提供高、中、低变频器和电梯伺服驱动器一类的产品,这些设备主要是对电机进行控制并调速,相当于电机的“大脑”。

正因为合康新能掌握变频器技术,它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就有出场的机会。要知道,纯电动车的动力来源同样也是电机,虽然这两个领域看起来毫不相关,但在技术层面,它们却有交集。

所以,合康新能很早就进入了新能源车零配件供应的行业,可以提供上至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高压配电器,下至驱动电机等一整套纯电动车的动力及控制设备。如果要造一款车出来,合康新能完全可以解决动力这项最基础的问题。

合康新能涉足的领域也比想象中更广,它们还能提供充电桩设施,并且做新能源车充电服务和运营平台,顺带还搞起网络租车的业务。总之,这一系列与汽车相关的新兴行业,合康新能都有涉足。
想当年,美的也在汽车行业混过!
美的集团收购合康新能的举动,被认为是为进军汽车行业做铺垫,何出此言?就因为美的以前有段时间也造过汽车,只不过后来这事黄了。

2000年前后,中国汽车市场井喷式发展,各类大的小的企业,都想进入汽车行业分一杯羹,国内一下子诞生出几十个汽车品牌,就像近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一样。吉利、奇瑞、比亚迪等称得上一线的自主品牌,也是在这段时刻发迹。

美的集团在2003年也加入了汽车行业,不过,它们搞的是客车。在2004年至2006年期间,美的先后收购了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有限公司和湖南省三湘客车集团有限公司三家汽车企业,并成立美的三湘客车公司。

美的还专门建起了两大生产基地,分别是2005年9月建成投产的昆明基地,以及2006年8月建成投产的长沙基地。这两大基地规模也不小,昆明基地占地300亩,长沙基地占地255亩,由此奠定万辆客车整车和专用底盘制造的能力。而且,它们还具备自主底盘设计和生产资格,这在当时的中国客车制造行业非常少见。

然而没过多久,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就来了!这些刚涉足汽车行业的“外行”首先就扛不住了。由于市场需求减少,且宣传不到位,导致销量下滑,再加上经营管理混乱,让美的不得不停产。其实,遭遇同样命运的还不只是美的,同期跨界造车的企业,像奥克斯、波导、春兰等企业,都纷纷退出汽车行业。

有意思的是,2009年,长沙市政府耗资1.08亿人民币,把美的三湘客车公司收购下来,同年,比亚迪又用同样的价钱,从长沙市政府手上接手长沙基地。同样是跨界造车,它们的命运却迥然不同。
重返汽车行业,指日可待?
经历过这一系列的波折,美的集团的造车梦似乎还没破灭,大有重返汽车行业的意思。近年来,一大堆造车新势力进军汽车市场,目前正处于混战的状态,所谓乱世出枭雄,美的似乎也闻到利益的味道,就像17年前一样。

合康新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有美的这位大金主爸爸在后面支持,显然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组合。
但是,以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似乎不太乐观。国内车市寒冬依然持续,再加上疫情的冲击,各大品牌的销量成绩都不太好看。即使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但要在这个时候站稳脚跟,似乎没有前几年那么容易。除非,美的只是想要抄底。

而且,隔行如隔山,尽管美的在家电领域很成功,技术方面也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但造车跟造家电完全是两码事,造车要考虑的问题复杂好几十倍。家电产品平时都是静止摆放的,不需要颠簸,不需要考虑碰撞安全,也不需要考虑隔音降噪等等。这些问题在汽车研发过程中都必须得考虑,这还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的问题而已。
格力造车就是最著名的失败案例,为了造车,格力好几百个亿投资下去,将技术优势不突出的钛酸锂电池投放市场,又做了各式各样的电动客车,能不能卖出去不知道,但每年亏几百亿是事实。

而离消费者最近的银隆艾菲,完全照着丰田上一代埃尔法的样子抄出来,售价更是极度自信的定为43万元。于是,这款不用加价就能提车的银隆“埃尔法”,上市不到一年就从车市当中消失。显然,格力银隆的这波操作,打得毫无章法,他们并不明白汽车市场需要什么。

因此,美的如果要重返汽车行业,依然要冒很大的风险,而且可能还要付出不小代价。到底值不值得,得让他们自己考量。
最后
当然,美的重返汽车行业,仅仅只是一种猜测。对于一个家电企业,收购像合康新能这种能够提供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企业,对美的自身的家电产品也有很大的用处,能够提升相应的技术研发能力,毕竟空调、洗衣机等都能用上变频器。

另外,美的即使进军汽车行业,也不一定需要成立主机厂。如果美的在零配件供应链上做出一定成就,成为像宁德时代这样的企业,也已经非常牛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家电业造车风云再起:继格力、创维之后,美的又打算造车了

近日,家电巨头美的集团发布了一则公告《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大家热议的重点在于,这家成立于2003年的“合康新能”的诸多业务板块中,除了高压变频器、节能设备高端制造业、节能环保项目及运营产业外,还包括新能源汽车总成配套及运营产业板块。如果此次交易成功,美的将获得该公司约24%的控股权。

其实,这并非美的第一次“触及”汽车领域。从2004年开始,美的就先后收购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有限公司及湖南三湘客车集团有限公司,并在2005-2006年先后建设了美的客车昆明生产基地和美的客车长沙生产基地。据称,当时已经具备了万台客车整车和专用底盘的制造能力。只不过,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此项目于2008年底被搁浅。
然而,家电企业造车,其实美的不是第一家。最早从2016年格力开始,就陆续有创维等家电企业频繁触及新能源车汽车领域。
01
格力造车退出了,创维的造车梦正在实现
在众多“跨界”玩造车的家电企业中,大家最熟知的就是格力空调,也是第一家进军新能源车领域的家电企业。当年,董小姐一句话“手拿格力手机,乘坐格力汽车,吹着格力空调”,豪掷30亿收购了珠海银隆,成立了“银隆新能源”汽车品牌,从此开启了她的造车之路。后来,经过2年烧掉上百亿后,虽然车是造出来了——MPV艾菲、微面银隆5024EV以及多款中大型客车,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连续亏损,致使珠海银隆公司于2018年7月被法院查封,董小姐的造车梦也彻底破灭。如今,虽然偶尔在路上还能看到银隆客车,但这个品牌已经彻底远去。

另一个“跨界玩家”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创维。就在上周,与创维有着密切关系的天美汽车发布了旗下首款纯电中型SUV——BE11的路试谍照。说到天美汽车这个品牌,它是由创维创始人黄宏生于2019年11月才成立的新品牌,从这款车的品牌标识可以看出与创维的关联——“W”标识就是取自“SKYWELL”(天美汽车),而这个名字与创维的“SKYWORTH”有着不少相似之处。

据悉,这款车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正式上市。而首次发布这款车官图还是在1月份,这才2个月,就出现了量产版的测试车,黄老板的速度之快让人咋舌。

02
美的是在做梦吗?
此次交易,美的共出资7.43亿元,这对于一家家电企业算得上是一笔不小的投资——毕竟一台家电均价才两三千元。但面对并不明朗的新能源汽车前景,此次美的仍旧选择入股“合康新能”,看重的又是什么呢?
首先,家电行业前景有限。从长期看,随着房地产市场热度渐趋冷却下来,未来家电行业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美的此举算是未雨绸缪;
其次,新能源车领域整体向好,更有吸引力。新能源汽车领域就像围城,除了转战新能源车的传统车企,“新势力”中能被大家记住的就那么几个,剩下的,要么想独善其身摆脱出来却走不了,要么亏得血本无归;而外面的人又想出去。这其中,有钱、有人、有市场、有品牌、有渠道的美的自然排在前面。

第三,“合康新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还算不错,有一定优势。“合康新能”在总成配套、运营产业方面拥有较好的布局,分别由合康动力、合康智能、合康公司三家企业运营。其中合康动力主要负责新能源车核心部件及系统总成,合康智能主要负责新能源车充电桩,而合康公司主要负责新能源车租赁业务、云平台及App应用以及新能源车智能充电网络建设和运营等。此外,“合康新能”还在燃料电池系统方面有所研究。据“2019年年报”显示,“合康新能”将以产品为核心,智能充电网络和租车网络为平台,打造合康新能源汽车生态圈。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制造问题,还解决销售、运营的问题。这一点上,“合康新能”的确比不少造车新势力有优势,或许这才是美的看中的关键。

写在最后:曾经,在美的之前,美的的“竞争对手”奥克斯也进军过汽车领域,并取得了汽车生产资质,但最后于2005年败走。为此,奥克斯损失了4000万元,并留下了一句话:“奥克斯就当作了一场汽车梦,这个梦的代驾是4000万。”当下,这样的追梦者不少,但像美的、创维这样还在逐梦路上奔跑的,未来能实现的又有几个呢?
关注车业杂谈车家号,互动将有机会赢取精美小礼品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家电业造车风云再起:继格力、创维之后,美的又打算造车了

6. 豪掷7.4亿收购新能源公司,美的再续“造车梦”?

跨界造车不是什么新鲜词汇。
前有格力迎难而上,后有戴森知难而退,CES2020上SONY概念车亮相引发的热烈讨论,甚至盖过了不少汽车品牌的光芒,足以见得跨界造车的话题性。
不过这种话题性,似乎总带着些嘲弄——原因很简单,造车不是一件有钱就能做到的事情。
4年前,格力当家人董明珠打算以130亿元的对价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并募集资金97亿元用于珠海银隆的造车项目,结果却是收购失败;一度对外宣称2023年面世的苹果“泰坦计划”,如今也变得扑朔迷离;戴森造车“梦醒”,付出的代价是约20亿英镑。

一次次的失败,一个个巨额亏损数字,都在证明一件事情——跨界造车,真的不容易。
不过尽管有无数先行者“头破血流”,依然无法阻挡后来者的跃跃欲试,和那些深埋心中的“造车梦”。

比如美的集团。
早在2003年美的就开始进军造车领域,5年后因经营不善项目终止。时隔多年,最近美的似乎又想延续当年的“造车梦”,只不过这一次好像谨慎了不少。
二次进军“造车圈”
也许是在12年的那次失利中得到了教训,这一次美的没有像当年一样直接买下主机厂造车,而是选择了更稳妥的方式。

最近,美的集团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总价款为7.4亿元人民币。
待交易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控制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美的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何享健先生将成为实际控制人。

美的此次所收购的合康新能,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和新能源装备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业务为工业变频器、伺服系统,主要业务领域包含太阳能、光伏、风电、高压变频器、新能源汽车及其充电桩产业链运营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合康新能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关键零部件上相关产品,已经与一汽、江淮等国内多家主流车厂形成配套关系。


之所以称之为“稳妥的方式”,还有一个原因——合康新能业务中的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
高、低压变频器可以提升主营的空调业务,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能够再续“造车梦”,美的这次收购可谓一箭双雕。

尽管目前美的还没有透露下一步计划,但不难猜测的是,美的的“造车梦”还没有破灭。未来几年内,美的也许会先以合康新能入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然后逐渐布局新能源,再续“造车梦”。
有了失利的经验,也多了谨慎的规划,“美的汽车”卷土重来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跨界许是无奈之举
其实回头看看这些跨界造车的“门外汉”,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不少企业都来自家电相关行业。
比如美的,国内家电业巨头之一;美的的主要竞争对手奥克斯,也曾在2003-2005年间短暂涉足汽车领域;还有格力、戴森、苹果、创维,都是赫赫有名的巨头。

这不禁让人好奇,明明都是不愁挣钱的主,为什么还要跨界造车?
以前江湖君一直觉得,美的、格力们只是看上了汽车制造业的高额利润和稳定发展前景,直到我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以空调行业为例,2019年我国空调产量为2.19亿台,同比增长6.7%;销售量为2.14亿台,同比仅实现6%的增长。

数据虽然晦涩,但不难理解他们的无奈——现在谁家里没有几台空调?
市场饱和销量放缓,竞争却一直存在,不少家电厂商只能祭出“降价大法”,即便降价代表着越来越少的利润,所以拓展业务成了当务之急。
而正在这些家电巨头苦恼之时,新能源汽车迎来了最好的契机。政策红利,国家补贴,新能源汽车火热发展且备受关注,于是他们纷纷开始了自己的跨界造车之路。

不过无奈的是即便有着诸多便利,造车也终究不是易事。巨额的资金投入,庞大且复杂的制造体系,还有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搞定的问题。
一旦入局,无异于背水一战,要知道哪怕是同戴森一样及时收手,前期的投入损失也高得令人发指,但如果成功了,带来的收益也绝对值得一试。

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美的也许会再次失利,也许会止步于供应商,也许真的能再续“造车梦”,但无论结果如何,敢于去做的勇气足够令人钦佩。
如果真的有天能看到“美的汽车”下线,江湖君肯定会给它点个赞。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 7.4亿元协议收购合康新能,美的触角伸向新能源汽车产业

(文/张钰翊)前有房产大亨恒大砸钱造车,后有家电巨头美的进军新能源。近日,美的集团发布《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合康新能控股权,收购价格为7.4亿元。

根据协议,本次交易之后,美的暖通将控制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将成为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美的方面认为,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能够增加美的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公开资料显示,合康新能创建于2003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和新能源装备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经营范围除涵盖高压变频器产品业务外,还包括节能设备高端制造业、节能环保项目建设及运营产业、新能源汽车总成配套及运营产业三大板块。

在新能源汽车配套总成方面,合康新能布局了以合康动力、合康智能、畅的公司为主的三大公司,涉及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制造及新能源汽车系统总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网络建设及运营、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云平台及APP应用等多方面业务。值得一提的是,合康新能的动力总成产品已与一汽、江淮等国内多家主流车厂形成合作。
事实上,美的涉足汽车领域的时间远比想象得要早。早在2003年,美的集团就开始进军以客车为代表的商用车领域。随后在2004年到2006年间先后收购了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有限公司以及湖南三湘客车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在昆明和长沙建造制造基地,拥有万台客车整车和专用底盘制造能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4亿元协议收购合康新能,美的触角伸向新能源汽车产业

8. 又一个贾跃亭?前有格力、后有美的,家电巨头的百亿造车梦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汽车”岁月催。
回望过去,徐克经典电影《笑傲江湖》的这句诗,恰似家电企业涉入汽车领域近30年跌宕起伏命运的最佳注脚。
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家电巨头,诸如美的、格力、奥克斯等均曾试水造车,但大部分跨界者在短短三两年便黯然离场,进入历史的故纸堆。
去年底,黑电巨头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开着他的“天美汽车”突然闯进跨界造车阵营。
前几天,美的集团更是不惜重金,砸下7.4亿收购合康新能,时隔近20年后,再次玩起了跨界造车。
巧合的是,就在昨日,国常会确定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两年,政策之下,新能源汽车或也将回暖。
如今,全球汽车产业几乎停滞的当下,“砸钱”造车依然危险重重,它们到底是“不务正业”,还是另有算盘? 

家电行业曾经的“造车梦”
有人梦碎,有人重拾再战
家电企业与汽车的初次接触,最早可以追溯到90年代。
1996年,安徽扬子集团涉入汽车领域,主攻国内相对薄弱的皮卡与客车,后来对旗下公司进行改组,成功从家电行业跨入汽车行业。成为在国内家电行业中第一位吃“螃蟹”的企业。

春兰卡车(图源:官网)
似乎是受到扬子集团成功实现跨界造车的影响,次年“空调七强之一”的春兰,砸下重金,以7.2亿元收购了东风南京汽车,生产中、重型卡车。
但当时家电企业正处于黄金上升期,没有形成集体转型的趋势。等到再次出现跨界造车浪潮,已是7年之后。
2003年,国内家电市场表现不及预期,许多企业想起了之前春兰等同行的“试水”,对当时日益红火的汽车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出钱出力、建厂房、造起了汽车,当时大部分企业聚焦在皮卡、商用客车领域。
较为人熟知的是,2003年,美的集团宣布进军以客车为代表的商用汽车领域,此后三年间,先后耗资几十亿元收购三家企业,并建成投产昆明、长沙2个全新基地。甚至放下豪言,要在3-5年内跻身国内客车行业前三。
然而,5年之后,美的造车项目被曝停产,长沙基地也被当地政府收购。美的对外解释称,“汽车只是美的的一个尝试,投资规模非常小,现在是主动控制风险、主动停产。”
它的竞争对手奥克斯也没能逃脱“魔咒”。
2003-2005年,奥克斯曾短暂涉足汽车领域,为解决汽车生产资质问题,收购了沈阳双马轻型车制造有限公司95%的股份,获得SUV和皮卡的生产许可。之后便宣布投入80亿元资金进入汽车业。
但很快因产销不佳、质量问题频出等原因,于2005年全盘撤出汽车产业。当时,甚至发生过车轮脱落的笑话。
此后河南新飞、山东小鸭、扬州格林柯尔等一批不满足家电制造的企业,争先恐后涌入汽车业这片蓝海,最终结局都如大家所料,砸下去的石头,连片水花都没激起来。
前面提到的春兰,在苦撑11年后,也于2008年结束了在汽车领域的摸爬滚打。
家电企业跨界造车,却集体“翻车”,这种打击不可谓不大。在此后的几年间,家电企业造车狂情集体哑火。
直到2011年,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把目光转移到新能源商用汽车领域。南京金龙客车成为家电企业成功移植汽车产业的首例。

黄宏生(图源:官网)
家电跨界做汽车居然成功了!
据创业邦了解,2014年,南京金龙生产出1890辆纯电动客车;2015年,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售出8796辆,在商用电动车中排行第二。
但黄宏生并不满足于此,而是继续进军乘用车。
江苏天美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1月1日,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由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100%持股——而开沃汽车的实际控制人正是黄宏生。
今年初,开沃汽车就在乘用车领域做了开发BE平台、CE平台和AE平台的准备,包括即将推出的SUV使用BE平台。从官方流露出的图片来看,造型具备一定的自我创新,续航里程500km也属于尚可的水准。

黄宏生旗下的天美汽车
当下,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和使用新能源的政策下,一批批互联网人开始了造车之路,他们有一个统称的名字—造车新势力。
家电行业中,格力的董明珠则率先吹响了进军新能源汽车的号角。
2016年,董明珠联手王健林等知名企业家,斥资30亿入股银隆新能源,开始了漫漫造车路。
“希望大家坐着格力造的车,打着格力的手机,控制家里的空调温度,享受格力给你们带来的美味佳肴。” 董明珠曾描述过这样一种场景。
而自去年5月银隆新能源的第一款车型艾菲上市至今,仍饱受“粗制滥造”的舆论诟病。

造车不止为上路
拿钱拿地才是“正事”
梳理近些年“跨界”造车的企业和个人,行业横跨地产、家电、互联网乃至食品行业,相同点除了在“新能源”概念兴起几年间大肆入局,还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砸了很多钱,上千亿都不止,但真正实现量产的企业却没几个,造车新势力反倒成了其中最“靠谱”的。
那么,在汽车行业陷入低迷期,家电企业仍一哄而上,打的什么算盘?
“在商业层面,新能源汽车公司的经济账是算不过来的,电池、充电的配套系统投资之庞大,没有企业能独立撑起来,但因为有节能环保的旗号,就能从国家政策中钻补贴的空子。” 君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廖梓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2016年新能源骗补企业达72家
据创业邦了解,2016年,国家四部委对全行业的93家企业骗补情况进行排查。93家企业中,骗取补贴的居然高达72家,占比接近80%。骗补车辆总计达到76374辆,涉及金额超92亿元,平均一辆车骗补高达12万元。
深圳的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拿完补贴后,甚至将整车零部件全部拆除,直接安装到另一辆车上,造成销售量超100%地增长。
“差钱”的企业骗钱,“不差钱”的企业则可借着新能源的风口低价拿地。
在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企业通过造车拿地一方面可以跨界布局,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拿地难、拿地价格高的问题。如地产商集体入局汽车,其真实目的很可能借造车来圈地圈钱。”
汽车产业体量大,产业链长,对地方政府而言,也可借此拉动地方经济和就业,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以宝能为例,2017年在入主观致汽车后,宝能先后与杭州富阳区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项目用地面积约3000亩。

宝能贵州新能源生产基地,占地2277亩(图源:官网)
随后,宝能按下拿地“加速键”,足迹遍布云南、广东、陕西、江苏、贵州等省份。根据公开数据,宝能累计规划汽车产能320万辆、投资超2000亿元、拿地14253亩。与观致年销6.32万辆这一数字相比,宝能几乎再造了50个观致。
与宝能、恒大这种与汽车完全不沾边的地产商相比,家电企业跨界造车,则有另外一层考量,或可借此进入汽车供应链体系,扩大规模。
例如,美的与上汽通用安吉星达成国内首个智慧家居与车联网应用战略合作,将触角伸向汽车互联网;格力入股银隆新能源,除了看中其在钛酸锂电池上的技术潜力,还想借此正式进入汽车空调制造领域。
但即便是进入汽车供应链,也绝非易事。家电分析师梁振鹏在就格力造车一事时曾评价说,空调和汽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格力擅长的空调技术,对于做新能源汽车帮助不大。
此外,格力目前所熟悉的产品和销售流程与汽车行业也并不相同,进军这一新领域风险依然很大。
造车是一个以技术、人才及规模效应著称的传统产业,资金只是其中一方面。与拥有动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积淀的大牌车企相比,经验悬殊太大。这也是为什么跨界造车成功的少之又少的原因。
贾跃亭或许就是先例。
写在最后
无论是出于利益,还是想在汽车供应链体系中分得一杯羹,造车“门外汉”们都已高调入局。
不过要牢记,想造车,首要前提必须是尊重造车客观规律。“资本大鳄虽然资金雄厚,但很多时候会形成钱有了,人不行的局面。毕竟组织集成方面仍需要高手来处理。”汽车分析师钟师说。
当然,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