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有 ①介绍了西方的科技 ②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

2024-05-17 18:38

1. 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有 ①介绍了西方的科技 ②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

答案A
题目要求回答的是“科技发展的特点”,③是文学成就,④是思想成就,排除含有③④的选项。

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有 ①介绍了西方的科技 ②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

2. 明清科学技术有什么特点?比较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

中国的传统技艺大多是师傅与徒弟相传,家族内部相传,遵守不向外人泄露的祖训,而且多数是单传。一旦传人出现问题,就有失传的可能。这也是中国古代技艺到现代很多都失传的主要原因。私相授受,单向传播,固步自封,自我陶醉,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技艺的通病,再加上这些古代研发者社会地位低下,也造成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毕竟要一个只会风花雪月,诗词歌赋的文人,搞科研是不可能的,毕竟“淫技取巧”是大多数人的看法。
而西方近代科学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以实验为基础,多数科学者还是贵族爵士出身,科技可以说有比较高贵的出身。而这些贵族,刚好吃和不吃发愁,因为兴趣与爱好,聚在一起,进一步推动了科技进步。开放,自由,思辨是近代科学的特点。

3. 明末清初时,西方的哪一种发明传入中国?

				16.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这是英国学者李约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研究中重点探讨的问题,在史学界被称为“李约瑟难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近代以前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说明:一个时期的某一具体的历史发展状态总是与其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种社会、地理因素紧密相关,请根据近代以前的历史背景概括分析“李约瑟难题”。)			
									
试题答案




分析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近代以前中国科技落后”切入,结合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思考.
解答 解答本题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考虑,若答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国心理”、“环境气候”、“文化信仰”等因素的,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注意如果只单纯写出政治腐朽、自然经济、思想专制、闭关锁国等词而不指出对中国科技落后的具体影响可以酌情给分,但不给满分.故答案为:①中国受腐朽的专制制度的束缚,不利于科技发展;②中国受固有的自然经济的阻碍,缺乏科技创新的驱动力;③中国长期实行科举制,重人文总结,轻自然探究;研究风格上,中国比较注重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不重视严密论证和抽象的演绎推理;④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不便于广泛吸纳外来先进科学技术.
点评 本题考查了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属于中档题.


明末清初时,西方的哪一种发明传入中国?

4. 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概述

>   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在商业的带动下,商业数学随之发展,与商业有关的问题在数学著作中有较多的出现。1450年,吴敬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的 完成,是明代商业数学取得进展的标志,书中记载了许多与商业有关的新课题,如计算利息、合伙经营、就物抽分(是以货物作价抵补运费或加工费等的计算方法) 等。> >   商业数学的继续发展,就导致了珠算术的推广,珠算术是用珠算盘进行演算的,比筹算术用算筹演算方便得多。明中叶,算盘已相当普 及,并出现了大量关于珠算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成书于公元1592年的《直指算法统宗》,书的作者叫程大位,本是商人,由于对数学有兴趣,经过几十年 的努力和积累,仿照《九章算术》将涉及的内容分为九章,共有595个问题,书中详细地记述了珠算定位方法,珠算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各种珠算口诀,这些 口诀至今仍在使用。> >   明清时期发明了火箭,火箭与弓箭不同,弓箭是通过外力而发射的,而火箭则是通过内部火药点燃后喷出的火焰和气体的 反作用力,而发射升空。火箭的前身是烟火,后来使用到军事领域就成为了火箭,“神火飞鸦”是当时常用的一种单级火箭武器,它以竹条编成篓,外面用棉纸和线 封固,内部装满火药,两旁装纸制翅膀,前后分装鸟头和鸟尾,象飞鸦一般。在头、尾下部各装两支大型火箭,鸦背钻一孔,放入四根药线,由一总线相连,并将火 箭和鸦身内的火药药线相连。点燃火箭的总药线后,“飞鸦”即腾空飞起,至百余尺远将坠地时,药线又引燃鸦身内火药,顿时发出霹雳巨响。“火龙出水”是一种 二级火箭,可用于水战,龙身龙尾用竹雕成,龙腹放置火箭数枚,由一总药线相连,龙头龙尾下各安装重1.5斤的火箭筒二枚,火门向下,也用总药线相连,再将 龙腹里的火箭的总药线与火箭筒的药线相连,当点燃火箭筒的总药线后,火龙便在火箭筒的推动下飞向敌方,第一级火箭(火箭筒)发射药燃尽后,又引燃龙腹内的 火箭(第二级),火箭便从龙 *** 出,“火龙出水”可飞二三里远。“飞空砂筒”也是一种二级火箭,它是由两个内盛发射药的火箭筒构成,两个火箭筒喷火方向正 好相反,一个火箭筒喷火口向下,药线与一爆竹相连,爆竹内含有炸药和毒砂,再将爆竹与另一喷火口向上的火箭筒相连,当点燃喷火口向下的火箭筒后,整个装置 就会飞向敌方,并点燃爆竹,在爆炸声中喷出毒砂,伤敌人的眼睛,爆竹爆炸时又引燃另一火箭筒,使装置飞回,这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回收火箭。> >    明清时医学成就最高的应是医学家,他的医学造诣很高,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医学,都有独到之处,他的著作很多,现在流传下来的除了《本草纲目》之外, 还有《濒湖脉学》、《脉诀考证》、《奇经八脉考》等等。其中以《本草纲目》最为著名,《本草纲目》的撰写前后花了26年时间,三易其稿,全书52卷,分 16部,62类,收有药物1892种,方剂110960个,插图1160幅,对于每类药物都分若干种,系统分明,对每种药物一般都记名称、产地、形态、采 集方法、药物的性味和功用、炮制过程等等,它是中国古代药物学著作中最完备的记录。《本草纲目》在明年间就流传到日本,后来又传入朝鲜和越南,17、 18世纪传入欧洲,先后有德文、法文、英文、拉丁文、俄文的译本或节译本,的《人类的由来》一书就曾引用过《本草纲目》的材料。> >    明清时期的医学成就,除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外,突出的还有温病学说和种痘术。温病学说是中国古代治疗传染性热性疾病的医学理论,指出了传染性与伤寒之 间的不同,开始了中医对传染病的治疗。种痘术就是预防天花病的一种有效途径,这就遏制了天花的传染和死亡率,它是世界医学史上免疫上的重大发明。> >    在明朝末年,中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霞客是别号,江苏江阴人,他从22岁~54岁,30年间年年出游,足迹 遍及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山东、河北、北京、湖北、河南、陕西、山西、广东、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徐霞客以日记的方式记载他在旅途中看到 的山水、人情、风俗,成为了《徐霞客游记》。> >   《徐霞客游记》在科学上的贡献,首先是对岩溶地貌的记录和论述,徐霞客所游历的地区,不 少属于岩溶地貌地区,特别是湘西、广西、贵州、云南,他详细地观察了这些地区的地貌特征,并对比了不同地区地貌的差异,有的还对成因进行了探讨,可以说, 他是中国系统研究岩溶地貌的先驱,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岩溶学家和洞穴学家;其次是水文方面,纠正了古书中“岷山导江”的错误,正确指出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源, 并对河流的流程和流速的关系,河流的侵蚀作用都有一些科学的论述。> >   在传统科学技术已经成熟的基础上,综合性的科学著作出现,它就是明 末的《天工开物》,书之所以被命名为《天工开物》,体现了宋应星关于“科学”的思想,强调“天工”(自然力)与人工的配合,人类通过技术从自然资源 中开发出产物,作为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全书贯穿了人工与自然界协调统一的看法,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学术性。全书共18卷,内容包括作物栽培、养蚕、纺 织、染色、粮食加工、熬盐、制糖、酿酒、烧瓷、冶铸、舟车制造、榨油、造纸、采矿、兵器、颜料等等,几乎谈到了所有重要的农业和手工业部门的生产技术和过 程,其中对于先进的生产技术的介绍也很多,如在农业方面,记有培育优良稻种和杂交蚕蛾的方法;在冶炼方面,有灌钢、炼锌、铸钱等方法,在采矿方面,有排除 瓦斯的方法等等。> >   16世纪,欧洲的科学革命开始,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到来,明清时期也出现了一些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传播了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物理、火器等知识。> >    西方数学的传入主要是欧几里得几何学、算术笔算法、对数和三角学等,利玛窦和翻译的《几何原本》是传教士来华翻译的第一部科学著作,而后,利玛窦 还与徐光启合编了《测量法义》,介绍测量高深广远的方法,利玛窦与立之藻合译的《同文算指》,是介绍使用算术方法的。作为近代数学重要内容的对数,则是由 传教士穆尼阁介绍到中国的。> >   天文学方面,利玛窦等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的天文学知识,其中包括了日月蚀的原理,西方所测知的恒星,以及天文仪器的制造,西方天文学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历法,明末清初中国的历法主要由传教士制订,比较准确。> >    地理学方面,利玛窦带来了世界地图,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看到整个世界的缩影,关于大地球形说、地图投影、五带划分、南北极、赤道、海陆分布、五大洲划 分、各地名山大川,以及各国的国名和地名等地理知识,也随之传入中国,利玛窦迎合中国人的心理,在1602年刊行的《坤舆万国全图》中,椭圆形的世界地图 上中国居于中央。康熙时期,在法国传教士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等人的负责下,中国有了实地测量而绘制的地图——《皇舆全览图》,这是世界上通过实测而绘制 的第一份大范围地图,对后世的绘图有着很大的影响。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